第360节
作者:木林森      更新:2024-05-14 13:50      字数:9253
  郑成功呆了一呆,心里也不由生出一丝惭愧,商毅根本就没打算扣留自已,不过转念一想,南明一方肯定不是商毅的对手,就算自己加入南明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因此商毅也没有必要扣着自己,当然郑成功并非贪生怕死的人,否则当初清军攻入福建的时候,就会和郑芝龙一起降清了。
  于是郑成功也起身告辞。商毅把他送走之后,也不由苦笑了一声,他确实不想和郑成功为敌,因为在另一时空里,郑成功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也是商毅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而在这个时空里,由于商毅的出现,郑成功己经注定无法建立在另一时空里的功绩,也可以说,是商毅夺去了郑成功成为民族英雄的机会,虽然说商毅心里并不后悔这么做,但多少也有些愧疚,因此也不想郑成功成为自己的敌人,当初极力扶助郑成功,一方面是牵制清军,另一方面也未常不是想补偿一下郑成功。
  但这种补偿并非是无原则的,现在的选择权在郑成功手上,如果郑成功执意要和自己为敌,陪明朝殉葬,自己也决不会手软,或者说会成全郑成功的心愿。当然在商毅手里,还有另外一张牌。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零章 北京的寒冬(一)
  多尔衮一行是在十一月十三日到达北京的。
  十一月的时候,己经进入了冬季,虽然这时北京己从一年多以前的动乱中安定下来,大部份的百姓也都回到城里安居,而这一年北京的冬季似乎显得特别的寒冷,虽然尚未下雪,但刺骨的寒风,也足以令人感受到冬天的严寒。因此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街上少有行人,而灰蒙蒙的天空,屋檐下悬挂的冰柱,还有在寒风中飘舞的黄叶,也给这做古老的城市添加了几分萧瑟的气氛。
  而紫禁城里的气氛,却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冷一些。以致于多尔衮等人进宫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将身上的衣物都拉得紧一紧。
  这时中原战场撤底失败的消息早己经传到了北京城里,瓦达克、谭泰等人已退守到保定,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中华军的前锋兵力离北京仅仅只有七百余里的路程,清廷的上上下下都呈现在一片恐慌之中。而这时多尔衮一行人回到北京之后,立刻就面临着无数的责问和攻击。
  尽管多尔衮对这种局面也有所心理准备,但也没有想到,这一股针对自己的风暴,会来得这么迅速而猛烈。朝中上下满汉官员几乎是众口一词,要求多尔衮对这次败仗付全责,就连过去一直在多尔衮面前唯唯诺诺的皇帝福临,也一改软弱的态度,在金殿上连声责问多尔衮,损兵拆将、失地辱国、而且弃大军于不顾,只身北逃,还有何面目回到北京来。
  而在皇帝发话之后,众臣更是肆无忌殚,包括许多以前曾是多尔衮的心腹、亲信官员,这时也向多尔衮倒戈一击,要求清朝一定要严惩多尔衮,有人甚致在朝堂上当着多尔衮的面,请奏清廷,要求将多尔衮免除官职爵位,交宗人府査办,而王府也应被查封。宗人府就是清廷处罚宗室亲爵的专门机构,一般被送往宗人府的亲王、贝勒都不会有好下场。而面对着气势凶凶的群臣,就算还有少数多尓衮的铁杆大臣,但这时也都是禁若寒蝉,不敢发言。
  以前的多尔衮什么时候在清朝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只觉得又羞又愧又怒又悔,这几个月以来,他为了中原大战的作战己经劳心废力,在开封的时候就吐过好几次血,在返回北京的途中,也连续在路上颠簸十几天,而且在路上还淋了两场雨,这时再一急火攻心,顿时气血翻滚、双眼发黑,一口血喷出来,倒在金殿上就人事不醒了。
  就是这样,还有人出来,参亥多尔衮金殿吐血倒地,有失仪态,也是对皇帝的大不恭,理应在加上一罪。
  好在是这时福临也觉得有一点过份了,因此才下令,暂时罢朝,让太监把多尓衮送回王府去休息养病,但同时也下令,将多尔衮的一切职位、王爵全部罢免,而济尔哈郎、硕塞、洪承畴三人也被勒令统统罢免官职,回府闭门思过,听候朝廷的处置。
  虽然多尔衮躲到府里去养病,回府之后就卧床不起,但还是有人不放过他,因为多尔衮在做摄政王的时候树敌太多,以前自然没有人敢冒犯他,但现在失势罢职,一落千丈,猛虎成了病猫,当然就不会放过他,包括有不少还是汉族官员,前明降官,更是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因此向朝廷上书、弹亥、严惩多尔衮的奏章也如雪片一样,飞入皇宫。而更有甚者,还有人堵着多尔衮府里的大门口,痛声大骂多尔衮。
  但过了几天,朝廷里一直都没有对如何处置多尔衮,做出任何表态,而且不仅仅仅是多尔衮,就连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等人也都没有明令处罚意见,因此众官员们心里也都没有底了,于是攻击多尔衮的风潮,也渐渐平息了一些。
  其实当天福临虽然在金殿上放了多尔衮一马,但回宫之后觉得十分痛快,被多尔衮压制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吐一口气,大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爽快心理,但想起过去多尔衮对自己的种种欺压,甚致还一度想要废掉自己而自立,因此福临又觉得自己在金殿上对多尔衮太心软了,越想越气,于是立刻叫道:“来人,朕要下旨。”
  就在这时,庄太后来看望福临,不禁道:“皇上,现在已是傍夜了,还要下什么旨,有事等明天再说也不迟啊。”
  福临道:“额娘,这一次多尔衮出师大败,损兵辱国,论罪不赥,儿臣在金殿上见他吐血昏倒,才暂时放过他,只是免除了他的职务,让他回府养病,现在正要下旨,治他战败之罪,抄家充公,交由宗人府治罪。”
  庄太后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她当然知道此刻福临的心里,要惩办多尔衮,实际还是以私仇泄忿的成份要多一些,因此摇了摇头,道:“皇上,现在还不能治罪多尔衮,将他免除了职务,暂时回府养病,也就行了。”
  福临也不禁有些不悦,不过庄太后必竟是他的亲生母亲,因此才耐着性了,道:“额娘,这是为何?”
  庒太后道:“虽然这一次中原战败,多尔衮当付全责,虽当治罪,但他毕竟是曾有功于朝廷,而且又是宗室重臣,现在又吐血患病,这个时候还要治罪于他,岂不是太无情了。因此还请皇上暂时缓一缓。”
  福临心里十分不高兴,道:“额娘,这些场面上话您都不必说了,这几年来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您应该比我更清楚,我们孤儿寡母,受过多尔衮多少欺负,也不用我说。如果不是苍天有眼,太祖太宗皇帝保佑,现在儿臣或许己经不坐在这个位置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机会,趁着多尔衮权势大跌,将他彻底打倒,永不翻身,收回大权,等他病好之后,再纠结旧众,卷土重来,岂不是养虎患吗?”
  庄太后当然知道,福临刻意强调“孤儿寡母,受过多尔衮欺负”是有所指向,也不觉有些脸红,但还是道:“皇上,我又怎么会忘了这些事情,其实我也恨不能将多尔衮早日铲除,才永绝后患,只是现在不是时候。”
  听庄太后这么一说,福临的心理稍好了一点,说实话他刚才确实有些认为,庄太后和多尔衮旧情未了,虽然他也知道,庄太后和多尔衮私通,有一大半也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但也总有些担心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真有私情,于是又道:“额娘,为什么说还不是时候?”
  庄太后叹了一口气,道:“皇上,如今我大清刚刚遭到中原大败,几十万大军,这几年所练的新军,都几乎全军覆没,伤筋动骨、元气大伤,现在升大清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惩办多尔衮,而是如何抵挡中华军的进攻啊。”
  福临听了,也不禁身体一震,低下头去。
  庄太后见这番话起了作用,立刻又接着道:“皇上,虽然说现在多尓衮是权势大跌,但毕竟他在朝廷掌权多年,根深蒂固,党羽众多,而且多半位高权重,一但动了多尔衮,必然会连带一大片,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是一二个月就能完得了,而现在中华军己兵临城下,我大清也经不起这些拆腾了。”
  福临的年纪虽然不大,但也颇为早熟,而且毕竟也当了六七年的皇帝,虽然是个傀儡,平时耳濡目染,也确实明白了不少军国事情。现在多尔衮失势,自己正好收回皇权,正式亲政,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大不相同,清廷的兴衰成败才是第一要务,而现在清廷确实己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因此庄太后这一番话确实打动了他的心里,终于点了点头,道:“还是额娘说得对,是朕太冒失了。”
  顿了一顿,福临又道:“但现在我大清新败,己无兵可派,无将可用,这个拦摊子又该怎么收拾才好呢?”说到这军,福临禁不住又想到了多尓衮,恨恨道:“都是多尔衮刚愎自用,自以为事,才遭此大败,实在是误国误民,如果中华军真的打到了北京,朕一定先杀了他,再与中华军决一死战。”
  庄太后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其实她明白,这一次中原大战的失利,并不完全是多尔衮的责任,换了谁去,结果也都差不多,但这话没法对福临说,只好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军国大事,这些事情皇上还是多和大臣们商量吧,虽说现在局势艰难,但总会有办法的。”
  福临也摇了摇头,道:“其实这几天我也问过如何抵挡中华军的事情,但这些人只会把责任都推到多尔衮身上,而对此都顾左右而言他,再不就是之乎者也的说了一大通,好像是提出了一大堆建议,但朕回来仔细一想,其实全是虚的,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
  庄太后也叹了一口气,道:“皇上这才刚刚亲政,其实朝中历来如此,知主宿忧多,能排难者少。”
  福临听了也颇有同感,突然想起,以前多尔衮掌权的时候,是怎么过的。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一章 北京的寒冬(二)
  庄太后见福临半响无语,也怕他过于着急,因此又道:“皇上若是实在找不到人商议,不访去找郑亲王、承亲王、洪大学士他们来问一问。”
  福临怔了一怔,道:“他们都是败军之将,有罪之臣,找他们能问出什么来?”
  庄太后苦笑着摇了摇头,福临毕竟还是一个不满十三岁的孩子,就算早熟,但面对这些军国大事,还嫩了一点,因此也耐心的解释道:“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古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关云长艺盖华夏,也有麦城之败,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也会误失衔亭。先贤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俗子。郑亲王、承亲王、洪大学士他们,虽然这一次是打了败仗,但毕竞都是老臣宿将,熟知军务,而且又是从前线回来,又前线的形势也比较清楚,这一点也比朝中大臣强得多,皇上问一问他们,必会有所得,何况现在国家危急,正是用人之时,皇上也该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呀!”
  福临听了之后,也恍然大悟,道:“还是额娘的见识高明,明天朕就招见他们。”
  不过到了第二天,有人来报,原来是勒克徳浑、瓦达克、博洛也都回京了,福临听了,也不禁大喜,因为勒克徳浑、瓦达克、博洛都是宗室,而且都是郡王的爵位,又是从前线回来,因此也立刻下旨,将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勒克徳浑、瓦达克、博洛全部都招入皇宫来,询问军务。
  那知勒克德浑一见了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气就不打一处来,原来勒克徳浑、韩岱二人从开封撤军之后,也不知该从那里撤回北京,二个人一啇量,本来也打算走多尔衮的老路,绕道山西,返回北京,但他们是仓促撤退,不像多尔衮准备充份,虽然说粮食不够,可以随行随抢,但却没有事先制定好撤退的道路,又没有地图,结果走错了道路,被中华军追上,大杀了一阵,二人虽然都逃脱了中华军的追击,但身边只剩下四五百人了。而且也不敢再走山西,最后勒克德浑提议,干脆就一路向北走,避开大道,只走山地小路,以避开中华军的追击,这样总会到达北京的。
  韩岱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因此听从勒克徳浑的建议,认定了北方,一路躲开大道,翻山越岭,虽然也有几次差点撞着了中华军的巡逻队,但也都有惊无险的躲过去了,就这样走了十几天之后,居然还真穿过了中华军的地方,到达了河北保定府地界,不过这时全军加上他们三人只剩下八十七个人,其他人不是走散,就是中途逃跑,还有被中华军抓住的。
  正好这时瓦达克和谭泰退守到保定府,瓦达克是勒克德浑的叔父,因此二人带着残兵赶到保定府,投奔瓦达克,总算是完成了一出千里大逃亡的好戏。
  虽然这时瓦达克也只败军,但手下还有两三万人马,还能据守保定府,到是比他们二个要强得多,因此也十分热列的接侍了他们。同时也询问中原战场的情况。
  得知多尔衮使唤勒克徳浑、韩岱、尼堪三人出兵抵挡中华军,自己却扔下了大军跑了,瓦达克也十分生气,别人他管不着,但勒克徳浑可是他的亲侄,也被多尔衮坑了一把,当然不能善罢罢休,另外瓦达克也想到,经中原一败之后,多尔衮肯定是失势了,那么这个摄政王的位置也空了出来,皇帝福临还不到十三岁,不能亲政,一定还会重新找一个摄政王,因此自己这一纟怎么样也要把这个摄政王抓到手里。
  当然瓦达克也清楚目前的形势,不过他刚刚收到一个新消息,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和南京恶交,己经出兵进攻湖南和江西,因此中华军很有可能会撤军南顾,这样一来大清致少也能多挺一段时间,而且就算挺不住,大不了就退回关外去,而这个摄政的权力还是要先抓住。
  正好这时日本军队和朝鲜军队都准备撤军回国,日本军队要在天津上船,朝鲜军队也要路过北京,才能返回平壤,因此瓦达克也借相送为名,随日朝军队返回北京,同时也带上了勒克德浑,也好在京城里多一个帮手,而留下韩岱和潭泰在保定府驻守。
  而在另一边,退守到河间府的博洛同样也想到这一点,现在博洛手下还有六万多大军,其中有新军八千余人,因此在目前的清廷,可以说是最大的军事力量了,而且这时中华军也停止了向北进攻,因此博洛也打算回北京去争一争达个摄政王的位置。他根本就不用清廷下令,带了一万人马,直接返回北京,来碰碰运气。
  结果两路人马同时到达了北京,而现在福临正为前线的事情焦头烂额,因此也顾不上过问三人无诏回京的罪名,立刻将他们招进皇宫面呈。
  但瓦达克和勒克徳浑见了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三人之多,顿时气往上涌,勒克徳浑立刻道:“皇上,多尔衮、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等人放弃大军,私自南逃,才导致开封大败,臣请皇上下旨,立刻治他们败战、逃亡、误国、欺君之罪,以正我大清国法。”
  福临皱了皱眉,道:“中原一败,主将仍是多尔衮,并非他们几人,而弃大军北逃,主使者仍然是多尔衮,他们几人不过是胁从罢了,何况现在局势危急,并非是……”
  福临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被瓦达克打断道:“皇上,他们几个人虽然不是主使者,但也是多尔衮的膀臂,迹当受连代,因此多尔衮罪不容赦,他们三人同样也当受处置,现在就请皇上立刻下旨,将其一并治罪。”
  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三人听着瓦达克发言,但都不动声色,并没有为自己分辩。而博洛也在一边冷眼旁观,不置可否。
  而福临却不禁有点生气了,道:“瓦达克,你说他们当受连代,那么你和勒克徳浑呢?是否也应受连代之罪呢?”
  瓦达克怔了一怔,道:“我和勒克徳浑?”
  福临“哼”了一声,道:“瓦达克,你奉命领军,收复大名府,结果怎么样?勒克徳浑,你奉命驻守徐州,这次中原大战,徐州之役是你打得吧,结果又怎么样呢?你们叔侄两人都是自领一军,独当一面,但都遭遇大败,你们又当受何处置呢?”
  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听了,也不禁都哑口无言。
  这时在一边的济尔哈朗和洪承畴趁人不注意时,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济尔哈朗立刻会意,出列道:“皇上,如今局势危急,我大清面临生死存亡,当团结一致,同舟同济,方可有望渡过难关,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因此臣请皇上宽恕瓦达克和勒克德浑,让他们戴罪立功,将功拆过。”
  济尔哈朗、洪承畴都是己经快修成老妖精的人了,论道行只有庄太后还可以和他们一较长短,而福临、瓦达克、勒克徳浑等人和他们比起来,还差着八匹马的距离,刚才听了这么几句,立刻对几个人的心态目地都了如指掌,刚才一个眼神,都明白该怎么做了,只有硕塞较为年轻,还看不出这里面的猫腻来,但他也打定主意,一切以济尔哈朗、洪承畴马首是瞻就行了。当然洪承畴是汉臣,不便露头,济尔哈朗则是当仁不让,出列发言。
  而济尔哈朗说完之后,洪承畴在一边也微微颔首。济尔哈朗的这一番话看似为瓦达克和勒克徳浑求情,其实也是为自己开脱,因为如果清廷准许瓦达克和勒克徳浑戴罪立功,那就没有道理治自己的罪了,也把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堵了个严严实实。
  果然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听了之后,也都没法再说什么。但勒克徳浑到底年轻气盛,而且窝着一肚火,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因此又道:“好吧,就算是其他人可以暂不治罪,但多尔衮总不能饶了,必须将他治罪,如果皇上再准许多尔衮也戴罪立功,那么以后我大清将军都可以去打败仗,反正可以戴罪立功嘛。”
  瓦达克也马上附合道:“对,别人可以侥,但多尔衮绝不能侥,一定要严办!”
  福临道:“朕己将多尓衮革去所有官职爵位,但多尔衮回京当天,当殿吐血,朕念其多年理政有功,命其暂回府养病,听候处置。”
  听福临说革去了多尔衮的官职爵位,瓦达克和勒克德浑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岀热切的神情来,但这一细节虽没有被福临看见,却没逃过济尓哈朗和洪承畴的眼睛。
  勒克德浑立刻道:“回家养病,这箅什么处罚,我大清里有那条例律说了,有病就可以逃过处罚的?”
  瓦达克也道:“管他有病没病,该治罪就必须治罪,否则我们可不吸。”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厉声道:“大胆,瓦达克敢管起皇上来了吗?”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二章 北京的寒冬(三)
  只听太监扯着鸭嗓子,叫道:“皇太后,庄太后,到。”
  众人转身回头,只听皇太后和庄太后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原来两位皇太后一直都在隐屏后面听着,见气氛越来越不对,福临己经有些控制不住局面了,两位皇太后立刻绕到正门进来,为福临解围。
  两宫皇太后进殿之后,济尔哈朗立刻抢先一步,跪倒施礼,道:“臣济尔哈朗,参见两宫皇太后。”
  硕塞和洪承畴也赶忙跟着施礼,博洛稍缓了一点,连跪下行礼,而瓦克达和勒克徳浑互相看了一眼,只好也跟着一起跪下。福临也起身侧立,躬身施礼,道:“儿臣见过皇太后,皇额娘。”
  皇太后看了众人一眼,也没有让众人平身免礼,而是把目光落到瓦克达和勒克徳浑身上,哼了一声,道:“瓦克达,勒克徳浑,你们叔侄两到是长出觉出了,就敢这么对皇上说话的,你们眼里还有没有君臣之别,就是礼亲王还在,见了皇上,也得毕恭毕敬的,看来是礼亲王在世的时候,没能好好教教你们,才这么没有规据。”
  皇太后哲哲在政治才能上虽然远不及庄太后,但她是先君皇太极还未登及时就己娶的福晋,和皇太极做了几十年的夫妻,皇太极登及之后,她就是皇后,因此在宗室之中,颇有威信,这一点庄太后还差得很远。而且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又都是晚辈,被皇太后这么一番训斥,也都不敢回答。
  皇太后的目光一转,又落到济尔哈朗身上,道:“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赶忙道:“臣在。”
  皇太后道:“礼亲王过世之后,这宗室亲王之中,就数你最年长,而且又是长辈,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年轻,不懂规据,你平日里就该多教教他们,让他们知道。”
  济尔哈朗道:“臣知罪。”
  皇太后又道:“还有博洛,你和瓦克达是兄弟,虽然小他几岁,但我看你平时行事也要比他来得稳重,也该多劝导劝导他……”
  瓦克达越听越觉得不对,也知道在这么下去,这局面不就被皇太后控制住了,因此终于也壮了壮胆子,道:“太后。”
  皇太后道:“瓦克达,你还有什么话说?”
  瓦克达道:“臣方才失仪,确实是臣之罪,但也是事出有因,还请皇太后见谅。”
  皇太后点点头,道:“是什么原因,你到是说一说。”
  瓦克达道:“这次中原之败,全是多尔衮指挥无方,治军无能所至,而且他又扔弃大军,私自逃回北京,如此之罪,如不加以处罚,臣心里实在难以平服,因此才一时激奋,以致失仪,现在臣仍然要求,立刻将多尔衮治罪。”
  皇太后道:“皇上刚才不是说了吗,己将多尓衮革去所有官职爵位,只因为多尔衮当殿吐血,身患重病,皇上念其多年理政有功,才命其暂回府养病,听候处置。并不是说不将多尔衮治罪啊。”
  瓦克达这才道:“既然多尔衮被革去所有官职,那么臣敢问皇太后,摄政王一职,将由向人出任呢?”
  皇太后冷笑了一声,道:“我早就知道,你们盯着的,可不是多尔衮,而是多尔衮的那个位置。现在我也可以告诉你们,趁早死了这份心,摄政王这个位置,我大清不会再设,因为皇上已经亲政了。”
  瓦克达的身子一震,抬头看着福临,道:“皇上己经亲政了?”
  皇太后点了点头,道:“不错,就在皇上下令,将多尓衮革去所有官职爵位的时候,皇上就己经亲政,从此以后,我大清的一切政务,都由皇上亲自裁决。”
  瓦克达这才明白,自己的一切图谋原来早就己经落空了,但他还不甘心就此失败,道:“太后,臣以为此举不妥,皇上尚未满十三岁,尚未成年,如何解够亲政。”
  这时洪承畴终于发言道:“孔融四岁己知让棃,甘罗十二岁便己拜相,皇上虽然年幼,但天资聪颖,慧敏过人,依臣之见,足可亲政了。”
  瓦克达也“哼”了一声,道:“你一个汉人,这里那有你说话的份,皇上是否能够亲政,还必需由宗室大臣来决定。”
  济尔哈朗立刻应道:“臣乃宗室之臣,也认为以皇上的才能,足以亲政了。”
  硕塞马上也道:“臣也以为如此。”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庄太后也道:“刚才我们来见皇上,正好收到多尔衮的上书,他也认为皇上可以亲政了。”说着她身边的一个太监己捧着一本奏折,递给福临面前。福临也不禁又惊又喜,伸手接过奏折,打开翻看。而庄太后又道:“王爷要不要也看一看。”
  多尔衮虽然己经被罢职,但他毕竟是前任的摄政王,因此他上疏建议,福临亲政,确实有很大的说服力,而且济尔哈朗、硕塞也都是宗室重臣,如果他们都支持福临亲政,也表示在宗室中,有一部人也是支持福临的。
  因此瓦克达也不敢确定,宗室中间到底有多少人支持福临,因此也不敢冒然建议招开宗室会议,但满怀着希望回到北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瓦克达心里也非常不甘心,他看了一看跪在另一边的博洛,涌起了最后一线希望,道:“博洛,你认为呢?”
  瓦克达知道,现在清廷最有实力的宗室就是博洛,他手下有六万多大军,如果他也反对福临亲政,那么自己和博洛联手,强大的兵势为后盾,还是有希望阻止福临亲政的。当然他也知道,这一来就新的摄政王就是由自己和博洛来竞争。但和博洛竞争,瓦克达还是有相当的自信,因为博济的老爹阿巴泰是庶出,因此他们这一纟在清廷的宗室中地位并不高,没有多少根基,比代善一系差得远了,而且现在阿巴泰还有博洛的弟弟岳乐都被中华军所擒,这一系只剩下博洛一个人,势单力孤,而代善的子弟众多,除了瓦克达和勒克徳浑这两个郡王以外,这一纟里还有好几个贝勒,因此尽管自己现在的兵势不及博洛,但一但和他竟争起来,可以争取到大多数中立势力的支持,足以压制住博洛。
  “瓦克达,够了。”但就在这时,庄太后一声断喝,把众人的注音力都吸引过去,只见庄太后柳眉倒竖,厉声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大清新败,损兵拆将,丧城失地,中华军己经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朝廷危在旦夕,你们不但不想着怎样力挽狂澜,拯救危局,还想着争权夺利。要知道有大清在,才有你们这些王爷贝勒的权力,大清没了,你们就算争到手里,又有什么用。好吧,瓦克达,你要争摄政王,要争皇位,那就只管放马过来吧,争不争到手且不说,就算争到手了,我看你能在这个位置上稳坐几天。”
  庄太后这时己是年近四十的人,不过由于一直养尊处优,看上去还不足三十岁,姿色神彩依旧不减当年,而且这时一脸怒色,不但不减其风韵,相反更添了几分英建之气,加上说得理直气壮,更显得大义凛怨这一顿雷烟火炮,顿时也将满房众人都说得无言以对,连瓦克达也不敢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