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55节
作者:蒿里茫茫      更新:2024-05-14 15:58      字数:3881
  太史慈出了营帐,士兵们也在跑来跑去。
  军备官开了武库,他们排着队,先去铠甲库将自己的甲领了穿上,再去兵器库,将保养之后放进去的长兵和弩机一件件搬出来,握在手上,再在军官的大声催促下匆匆跑出营去。
  这场由冀州军主动发起的进攻刚开始时很不顺遂。
  他们曾经与青州黄巾交过手,那十数万泱泱大军后来成了曹操麾下一支很重要的兵马,军纪与战斗意志却令这些冀州军嗤之以鼻。
  而陆廉的青州军是能与他们相媲美的敌手,即使他们不知什么原因,人数比之前少了,但仍有悍勇杀敌的气势。
  在冀州军的冲击下,青州军的阵线被撕开了几条口子,很快又被补上。
  战事陷入焦灼时,冀州军的骑兵自营中冲出,准备向着侧翼而来,但太史慈似乎也有准备,立刻又命长牌兵上前,后面布置了足足三排矛手,将冀州骑兵撞了个人仰马翻。
  太阳一寸接一寸地向西而行,士兵们也在不断倒下。
  整个战场像是沸腾了起来,冀州人,青州人,徐·州人,兖州人,都在这口沸腾的大锅里浮浮沉沉,挣扎上下。他们生前是从来不认识彼此的,但死后却能你倚着我,我倚着你,亲密无间,被无数脚步与马蹄再踩得稀巴烂,分不出个彼此你我来。
  对面在撑着这一口气,自己这边也在撑着这一口气。
  太史慈是不能逃的,他若是领兵退了,逃了,这座大营让给冀州人是小事,陆廉的兵马将要被包夹歼灭才是头等的大事。
  留下这支分兵,本身也是为了防着淳于琼这一手。
  ……这大概是怕什么来什么,太史慈头脑里刚划过这个念头,立刻想要将这点杂念驱散时,有斥候忽然嚷了起来!
  “将军!将军!西边!快看!”
  有兵马向着他们的左翼来了!而且,而且那不是他们的旗帜啊!
  第518章
  当战争开始后,主帅能做的事其实已经很少。
  因为传令是需要时间的,从主帅所处的中军到士兵所处的前线,一条命令要经过好几个传令官的转述,再用旗语、金钲、队率的嗓子来告知士兵。
  即使如此,士兵反应也仍然是需要时间的,他们是此时最忙碌的人。
  当他们杀人时,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旗帜,耳朵里听不到金钲和战鼓,自然心里也不会想到身后有人还要向他传达什么命令。
  他全神贯注地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的人身上,那人的手戟是准备向左劈,还是向右劈,他的脚稳不稳,他的臂膀有没有力,如果自己用盾牌挡住,他另一只手的短戟是准备刺过来还是向内防御?
  除此之外,还有他身边的人,他右手边那个矛手是不是看向了自己?那沾了血的矛尖是不是对着自己过来了?啊呀!啊呀!
  那个士兵铆足了劲,将全身的力气下压,在对面的手戟劈过来时侧了个身,手里的铁牌狠狠地砸向了对手的头!只那“砰!”的一下!他听到了一声沉重的闷响,还有嗓子眼儿里挤不出的惨叫和脸上什么东西碎裂开的清响!
  不愧是个老兵!
  他这一下盾击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找准了这个机会,将右手的环首刀终于顺利地攮进了那个人的脖颈!与此同时,左手上传来一阵沉重又迅猛的冲击!
  他还挡住了那个矛手!他这一手哪怕是在将军面前也是可以挺直了腰杆炫耀上一句的!
  但他是没来得及炫耀的。
  当这个老兵终于收回左手的铁牌,准备再接再厉干掉那个矛手时,一支箭突然穿透了他的头颅。
  于是踉跄了几步的矛手得以重新站稳,甚至还抽空弯下腰,捡起那面铁牌,挽在手里看上一看。
  当他发现那不是出自青州工匠之手,而是从另一个冀州刀盾兵的手中夺来的,这个矛手的身上似乎迸发出了无穷力量。
  他没有注意到援军的到来,没有注意到对面正在变换旗令,也没有注意到青州兵向后撤退了几步,更没有注意到对面有士兵远远地坐在了地上,并且手脚利落地正将蹶张弩往脚上套。
  当那支冀州军冲过来时,最先作出反应的是后军。
  两翼已薄,白马大营的兵马正在努力将他们挤压后退,因此太史慈不能再用侧翼来接这支敌军。
  当旗令传下去时,一直守在营寨前的后军开始向着那支兵马缓缓而动。
  有人在窃窃私语。
  ——你可胆怯了么?
  ——可是,可是,咱们只有两千人,对面看着就比咱们多哇!
  ——有子义将军在,咱们是什么都不必怕的!
  声音暂停了一下,片刻之后,又悄悄响起来,这一次,背景里沉重得几乎能撼动地面的脚步声更近了。
  那声音里的稚嫩也更清晰了。
  当那支旗帜上没有丝毫夏侯诸曹痕迹,士兵的衣着也与兖州军无一丝相关的兵马冲过来时,后军里的新兵们按照教导那般举起了藤牌与环首刀。
  在那一刻,他们正是这样感慨的:
  ——真想再吃一碗阿母做的腌鱼饭啊。
  那是一支藏在左近的兵马,他们身上有许多细节能为佐证,但这又并非淳于琼的兵马。
  比起那些满怀仇恨而士气高昂,并努力向前的冀州军,这支援军的士气则是另一种类型——他们向前时是谨慎的,走的每一步都很慢,他们挥出兵刃时甚至有点缩手缩脚,像是有什么顾虑。
  于是青州兵试探着向前一步,他们也立刻后退了一步。
  这令后军中的新兵们立刻鼓足了劲,嗷嗷叫着冲了上去。他们以为遇到了比他们更新,更怯懦,更草率的军队。
  但在接战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这支军队的战斗姿态就完全变了。
  他们展现出了极其可怕的韧性。
  两军交锋时,阵线在初期会保持完整,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变成一场混战,到那时就要开始考验士兵们训练的水准和默契了。
  他们必须继续成伍,成什为建制地保持战斗,互为援手,前排有刀有盾,后排就当有矛有弩,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你的敌人受了重伤,只要再补一刀,他就一定会死去,可他也不是傻子,他从你面前逃了,你追不追呢?
  如果你追过去,这一路上会不会被其他的敌军剁上两刀还是小事,等你杀死了那个敌人,终于心满意足地想回到队友身边时,你还能分辨出方向,并且找到你队友所在的位置吗?
  你的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人啊!像二月社时的集市一样,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啊!区别只在于他们不是欢笑着逛街,而是专心将对面的人头砍下来!
  你找不到回去的路,可是对面那一伍的敌军已经齐心协力,向着你而来了!
  有人在混战中短暂地叫了一声,就像在东海碎碎的冰面上突然掀起一个水珠,很快淹没在海浪之间。
  在东莱的海边,或许当真有一位老妇人停下了正在修补的渔网,抬头四面张望。
  天色将晚,她什么也没看到。
  太史慈又一次从侧翼回到了中军。
  他走的路不远,因为现在中军也逐渐撤到了大营前,但他还是不可避免的受了些伤。
  冀州军同样也有腰引弩,也有神射手,他以箭术袭扰对面的传令官,对面便立刻回敬了一排八石弩射出来的箭。
  他身边两个最倚重的亲卫扛着铁牌,死在了他的面前,但那只是一瞬的事,下一瞬立刻有人从他们尚未冰冷的手里接过了铁牌,又一次挡在他面前,于是太史慈得以再一次伸手摸向箭筒,他甚至想都没有多想就决定要再抽出三支箭,要射死对面的——
  他在箭筒里只摸到了一支箭,这个神射手诧异了一瞬。
  “箭来!”
  有人在身边跑来跑去,还有人凑近了。
  “将军,箭用尽了,已派人回去——”
  太史慈冷冷地看了一眼对面。
  “不必了。”
  天色将暗,又到了收兵回营的时间。
  他将最后一支箭抽出,瞄准了那个模糊的,看不清脸庞的影子。
  那大概是一个年轻人,因为没能射死他而在那里一边跌足,一边发脾气。
  太史慈重新将弓放下。
  对面的兵力几乎三倍于他,配合精妙,令他伤亡了不少士兵,阵线自然渐渐后撤。
  最晚不过明日,他们就要开始针对这座大营展开防守战了。
  辞玉还不知何时能回来,她亦是以一万兵力去击破那些数倍于她的部曲兵。
  在那一瞬间,太史慈心里忽然起了一个奇怪的念头。
  这世上似乎真有神明,并且有意要折磨他们,自他归了辞玉至今,渐渐攒下这数万兵马,竟然还从来没打过一场旗鼓相当的战争。
  火把渐渐点起来了,青州军也渐渐撤回了营中,对面的冀州军又攻了两次营,被他们打了回去后就放弃了夜间作战的念头。
  但那些士兵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们的同袍被剥光了衣服丢在荒野上,他们也要如此炮制那些青州兵的尸体。
  他们还将那些人的头颅割了下来,洋洋得意的带走。
  但除此之外,他们还不愿意立刻离开。
  他们围绕着营地四处走一走,顶着黑夜里的箭雨和火光,来到了外围的流民营地。
  有些人跟着民夫进了大营,但也有些人没有去,他们忙着收拾自己最后一点家当,可能是一袋掺了稗子的米面,可能是一捆能遮风避雨的草席,但更可能是他们从冀州军身上剥下来的御寒的衣服——他们实在太不聪明,想不到那些从尸体上剥下来的衣服意味着什么。
  那些流民的惨叫声在外面持续了很久,直到冀州人终于收队回营,有民夫隔着栅栏看着,惨叫就变成了歇斯底里的哭泣。
  营官走过来,严厉地要求他们不许哭泣,扰乱军心,民夫们立刻就捂住了嘴。
  他们隔着栅栏与壕沟,拒马与吊桥,无声地望着亲人尸体的方向,就那么呜咽了一夜。
  天快要亮了,营中生起了火。
  士兵们将收集好的雪水倒进锅里,随意地将提前准备好的饼子掰碎了扔进去,最后洒了一把盐。
  他们每一个人都神情疲惫地注视着汤锅里的面饼,就像注视他们自己一般。
  天这样冷,风这样硬。他们刚开始时会幻想跳进锅里,舒舒服服地洗一个热水澡,后来水开了,他们的想法又变了。
  ——不要半生不熟的,就要滚水,跳进去煮个稀烂才好。
  他们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抱着陶罐,注视着那锅汤饼,并在心中盘算着今天的大营能不能坚持住时,忽然有人发出了讶异的声音。
  “那是冀州人的方向吗?”
  另一个士兵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嘴里立刻也跟着“咦咦咦咦!”起来!
  一个接一个的士兵停下了脚步,愣愣地向着那个方向看,直到有人又一次冲向了太史慈的帐篷。
  “将军!子义将军!快看啊!白马城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