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第208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4-05-14 16:16      字数:3973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再也没人说话。
  下朝之后,谢景元打发儿子去读书,自己在上书房批阅奏折。为了不影响家里人心情,谢景元中午饭都没回后宫吃,就在上书房囫囵吃了两口,然后躺在塌上歇了一觉。
  刚睡起来,外头张公公躬身走了进来。
  “陛下,陆大人求见。”
  谢景元一咕噜爬了起来:“让他进来!”
  陆双平脚步匆匆进了屋:“陛下,外头闹起来了。”
  谢景元呵一声:“是不是那帮书呆子在闹事?”
  陆双平拱手道:“今日吃了午饭,国子监与太学几百名学生一起坐在大门口,绝食相抗,要求罢黜女官。”
  说到这里,陆双平的声音顿了一下。
  谢景元问道:“还有什么,继续说。”
  陆双平先拱手,然后继续道:“他们要求皇后娘娘退回后宫,做天下女子表率,主持选秀,充斥东西六宫,而不是椒房独宠,善妒专权。”
  谢景元勃然大怒 ,一脚将面前的案桌踢飞,奏折掉落的满屋子都是。
  “放他娘的狗屁,老子要不要纳妾,要他们管。这群书呆子是好日子过多了,既然如此,明日都送到边关去,让他们跟胡人打嘴皮子,看看胡人会不会饶了他们!”
  陆双平第三次鞠躬:“请陛下息怒,几个学生不足为虑,臣猜测是有人在背后蛊惑。臣正在查,发现最近这些文官来往密切。许多人家家里都有适龄未婚女子,且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臣这里有一份名单,请陛下过目。”
  说完,陆双平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双手捧着呈了上去。
  谢景元捞过去看了一眼,然后扔给陆双平:“继续查,朕要看看是谁在后面捣鬼。”
  陆双平拱手告辞。
  陆双平刚告辞,柳文渊来求见。
  谢景元一挥手:“不见,让他去好生当差。”
  说完这话,谢景元直接从后门走了,直奔昭阳殿。
  外头的消息还没传进来,柳翩翩刚午休起来,正带着团哥儿在廊下玩耍。团哥儿想学走路,两条小腿站在地上颤颤巍巍的,小嘴里不停地嘟噜嘟噜,也不知在说什么。
  柳翩翩脸上带着笑,蹲下身看着团哥儿:“乖乖,到娘这里来。”
  团哥儿笑嘻嘻地颠簸着小腿往前扑,走到一半站不稳要歪倒,柳翩翩迅速伸手接住了他。
  团哥儿抱住亲娘的脖子,小嘴里又开始啊啊哦哦地喊了起来。
  谢景元的满腔愤怒在看到这一幕之后瞬间消散不见,他站在不远处看着廊下的母子两个,想到自己当日第一次去杀胡人时回来的场景。
  他总想给她撑起一片天,让她无忧无虑,可外头总是有人想破坏这份宁静。
  柳翩翩早就发现大门处多了一个人,侧首笑看着他:“陛下回来了。”
  谢景元双手背在身后,笑着走了过来:“皇后好兴致,有没有兴致跟朕出宫一趟?”
  柳翩翩笑起来:“陛下晌午饭都没回来吃,定然是外头比较忙。这会子来叫臣妾出宫,可是外头出了什么事情?”
  谢景元也蹲下身,在团哥儿脸上亲了一口后道:“知朕者皇后也,外头学子闹事,要求皇后退回后宫,主持选秀。”
  柳翩翩哈哈笑两声:“这又是谁没事找事,我又没吃他家的饭。”
  谢景元把儿子递给奶娘:“皇后换上全套礼服,随朕出宫。我们去会一会这些大才子们,听听他们的治国之道。”
  柳翩翩站起身:“好,陛下稍后。”
  作者有话说:
  第180章 论学识脱去黄袍
  过了有半刻钟, 柳翩翩换上了全套明黄色皇后礼服 ,谢景元叫来了自己的轿撵, 拉着柳翩翩的手一起坐上了龙辇。
  帝后二人一起出宫, 御林军净街开道。帝后第一次同游,老百姓都跑出来看热闹。
  谢景元伸手撩开龙辇一侧的帘子,老百姓看到了皇帝与皇后的侧脸, 顿时都激动的喊了起来。
  柳翩翩听到侧边的动静,也向一边看去, 夫妻两个对着外头的老百姓微笑。
  老百姓越发高兴, 有些继续挥手,有些已经跪下开始磕头。
  谢景元放下帘子, 隔绝了外面的目光。
  “朕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姑父的龙辇, 外头的百姓也是这样高兴,没想到有一天朕自己会坐在这里面。”
  柳翩翩低声问道:“陛下去了那边要怎么处置?”
  谢景元眯起眼睛笑:“等到了之后再说, 咱们随机应变。这些学子们以为朕不杀前朝宗室,留任前朝官员,是想要好名声。这些人啊,还是不了解朕。”
  柳翩翩听着外头的欢呼声, 又问道:“陛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是想让老百姓去看热闹吗?”
  谢景元点头:“有何不可,他们不是说天家之事都是国事嘛,既然是国事, 老百姓都能看一看。朕又不杀人, 只是跟他们讲道理。”
  说话间的工夫, 龙辇到了国子监门口。
  帝后一起下车, 那些正在打坐的学生见到后, 爬起来一起行礼,三呼万岁与千岁。
  谢景元抬抬手道:“秋日正好,正是读书好时节。春闱即将到来,诸位为何不去好好读书,虚度大好时光。”
  最前头一个学子回道:“陛下,非是学生浪费大好光阴,而是学生们有话要对陛下说。”
  谢景元拉着柳翩翩一起下了龙辇,夫妻两个并排站在一起,明黄色的礼服显得贵气逼人,一个英武非凡、一个满身书卷气。
  “你有何话,当着大家伙儿的面一起说吧。”
  那学子抬起头看了一眼帝后,先砰砰磕了几个头:“学生的话不是为了针对皇后娘娘,只是希望天下乾坤有道。”
  柳翩翩微微一笑道:“你说,本宫最喜欢读书人,若是你说得有理,本宫也可以与你讨论讨论学问。”
  那学子还没出口呢,旁边忽然来了一顶小轿子,从上面走出一位俊秀儒雅的中年文士。
  柳翩翩侧首一看,吓了一跳,来人正是裴谨言。
  裴谨言穿着普通的儒衫,面带微笑、眼神柔和,端的是君子如玉、端方有礼。
  “谨言来了。”谢景元先开口。
  裴谨言走到跟前拱手:“臣见过陛下,皇后娘娘。”
  柳翩翩有些担心,但当着众人的面,她也不好多问。
  谢景元主动问道:“身体怎么样了?”
  裴谨言微笑道:“多谢陛下关心,臣已经能走几步路了。听说国子监门口今日有文会,臣年轻时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在国子监或者太学读过书,今日起了好胜之心,想来与诸位学子们讨论讨论学问。”
  谢景元笑起来:“你可是姑父钦点的探花郎,莫要以大欺小。”
  裴谨言看了一眼最前面的那个学子,笑着回道:“陛下,此子是今年京畿秋闱解元呢。”
  谢景元哈哈笑两声,拉起那位学子:“既然是解元,明年说不定就能来当差,起来起来。来人,给诸位学子一人搬一张椅子。朕是个粗人,也跟着学一学。”
  裴谨言抚了抚袖子后坐下:“陛下谦虚了,陛下当年可是中过状元的,臣只是个探花而已。”
  等众人都落座后,谢景元示意那解元:“你们有什么话,现在就说吧。”
  那学子看了一眼帝后与裴谨言,下定决心一般将自己的心里话全不说了出来:“学生请皇后娘娘退回后宫,前朝之事自有陛下与诸位大人做主,娘娘当为天下女子,教导天下女子温顺贤良,相夫教子。”
  谢景元哦一声:“朕还以为你真要说学问,原来是要给朕当娘。”
  柳翩翩笑一声问道:“陛下此言何意?”
  谢景元回道:“皇后是朕明媒正娶的皇后,祭拜过天地祖宗父母,除了朕,这天下无人能说皇后半句不是。按照民间的规矩,婆婆才能管媳妇,他说皇后不对,这不是想给朕当娘么。”
  后面的老百姓都哄堂大笑起来。
  解元郎满脸涨得通红:“陛下,学生只是秉承圣人之言,并无不敬之意。”
  柳翩翩给了谢景元一个眼神,谢景元没有再说话。
  柳翩翩问那学子:“如你所言,女子是不是一定要守在后宅不能出门?”
  学子点头:“娘娘圣明。”
  柳翩翩也点头:“本宫问你,你家中做何营生?”
  学子虽然不知道柳翩翩的意思,仍旧如实回答:“学生的父亲是京郊**县县令。”
  柳翩翩哦一声:“难怪,你是不是自小从不干活,家里的事情都有人给你打理的妥妥帖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子的脸再次涨红:“学生因着要读书,故而没有在家事上费心。”
  柳翩翩的声音冷了下来:“你因为要读书,不管家事,你父亲要做官,也不管家事,那么你家里的事情都是你母亲和你的姐妹在管。你父亲是七品官,你家里肯定有不少奴仆,外头的事情也不需要你母亲出门。但你想过没有,这天下有无数的普通百姓,他们家中的女子并没有资格坐在后宅里绣花扑蝶,她们要抛头露面,要出门干活,不然一家子就活不下去。”
  学子回道:“娘娘是一国之母,金尊玉贵,自然该安享尊荣。”
  柳翩翩摇了摇头道:“本宫是皇后,自然该做好表率,要带着天下女子一起劳作。农家女子要下田地,织户家的女子要日夜纺线,本宫是皇后,能做的事情就是帮助陛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面有别的学子道:“皇后娘娘当主持选秀,挑选贤良淑德的官家女子入宫,为陛下开枝散叶,这才是娘娘力所能及的事情。”
  谢景元当场骂了出来:“放屁,朕好好的一个人,被你说成色中饿鬼。你自己喜欢泡在女人堆里,不要拉朕一起。”
  谁都没想到,刚才还和善的皇帝,忽然就发怒骂人。
  学子们都蒙了,这不对啊,哪个男人不喜欢三妻四妾,怎么我们的皇帝陛下听到这事儿就要骂人。
  有个学子痛心疾首道:“陛下,夫为妻纲,陛下贵为九五至尊,岂可惧内。”
  谢景元气笑了:“好,好,这就是你们读的好圣贤书,那么多黎明百姓吃不饱肚子你们不关心,关外胡人蠢蠢欲动你们不关心,整天就知道关心朕的后宫有几个女人,有没有多生几个儿子。要是生出来的儿子都跟你们一样整天就知道惦记女人,这样的儿子朕不要也罢!”
  眼见着谢景元要起身,柳翩翩一把拉住他:“陛下息怒,臣妾来跟他们说。”
  谢景元又坐了下来。
  柳翩翩看着学子们道:“今日不是论学问?我们先把刚才的话搁置,本宫也是自小读书,很想跟诸位讨论一番。”
  裴谨言笑道:“娘娘既然有兴致,臣先与娘娘说一说昨儿臣看到的一篇文章。”
  柳翩翩微笑道:“也好,本宫多年没与谨言讨论过学问,怕是落下了许多。”
  裴谨言等她说完,开始默诵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默诵完之后,二人开始讨论文章内容,谢景元坐在一边慢悠悠地喝茶。
  那些学子们不甘寂寞,也加入进来。裴谨言成了主导,让双方都有说话的机会。
  文会从一篇文章开始,延伸到四书五经,又到治国平天下。一些官员们听说后也跑过来凑热闹,国子监门口挤挤挨挨全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