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
作者:
路人家 更新:2024-05-14 22:23 字数:10592
这一句话,犹如在寂静的黑夜里炸响了一个雷,所有人都为之色变。那些臣子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唐枫会提出这么一个对策,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甚至没有一人出言反对。
唐枫继续说道:“只有通过海上的贸易,和海外的诸多国家做买卖,我们大明才能在自身已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取得必须的钱粮,不知各位以为如何啊?”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唐枫的话音未落,便有人大声反对了起来。却是礼部的尚书郑以伟,这是一个年已花甲的老头子,此时却象是个年轻人般涨红了脸,大声说道:“陛下,这海禁乃是我大明太祖以来就明令禁止的,万不可因为现在的一点小难而废了祖宗的成法,不然天下人会怎么看,百年之后的青史又会怎么说?”
“不错,郑大人所言甚是!”周延儒也随之发言道:“这海禁乃是我大明的国策,万不能因为眼下的一点小困难就轻言废弃,臣等大可再想他法,也不能做出如此违背祖宗成法的事情来。安平侯此言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
然后又是其他的一些官员也都纷纷表态,认为不能开了那已经禁了两百年的海事,好象一旦开禁,整个大明就要亡国了一般。这让坐在上面的崇祯眉头不禁皱了起来,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还不够,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啊。
唐枫早料到了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这些人的激烈反对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讶,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话,直到他们都发表完了自己的看法后,才轻轻地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太祖时,但两百年过去了,太祖时的情况就与现在一样吗?”
“你……安平侯,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在此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郑以伟闻言面色大变,指着唐枫的鼻子呵斥道。
“怎么,郑大人以为我这话错了吗?我可从来没有对太祖不敬的意思,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而已。太祖时我大明百姓几何,现在我大明又有多少百姓了?太祖时只是靠着种地,我大明的百姓就能自给自足,没有官员之贪墨,可现在呢?想必也不用我说了吧,那一封封从各地送来的折子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
“至于你们说太祖时禁海,所以我等便不该再言海事,可你们还记得太祖时为何禁海吗?那是因为有张士诚等余孽在近海一带为患,为了对付他们太祖才禁止沿海百姓出海的。可是太祖时可没有完全禁了海事,我大明的海军却可是依旧能在海上纵横的。可现在呢,我大明还有一支象样的海军吗?
“另外,各位难道忘了成祖永乐年的事情了吗?郑和七下南洋,难道不是我大明朝的人创下的壮举吗?你们只知道死抱着一堆故令,全不知变通,难道就想为了自己能对得起所谓的历史而要陷我大明百姓和社稷于危境吗?”
这一番话说下来,直让众大臣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唐枫早在年初有了开海禁这个想法后就对大明的这段历史有了研究,现在自然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却不是他们这些基本对海禁一事一无所知的官员们能够辩驳得了的。
过了好半晌后,才有人道:“安平侯此言也太过危言耸听了,怎么不开海禁我大明就要陷入危境了呢?”
“怎么,现在我大明的情况还不够危急吗?百姓家无余财,国库也是一片空虚,又有外敌不断侵扰,将士们又无心恋战,如此情况还不够让各位警惕的吗?”唐枫冷笑了一声道:“可笑各位还只是墨守成规地想着什么祖宗的成法,若是再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都……”说到这里,唐枫惊觉自己有些失言了,忙转变了话题:“而且若说辽东是我大明的疆域,那紧临着我大明内陆的海洋吗?难道那里不是我们的疆域吗?那里有着丰富的鱼产,难道那里的一切就不能为我大明的百姓所用吗?”
一顶顶的大帽子压下来,使得这些大人们一时还真不好反驳了。不过他们的心里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数百年来养成的观念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打破的?
这个时候,温体仁干咳了一声后开口了。他一直都在作壁上观,因为从今天皇帝的表现上看,他已经察觉出了崇祯的心意,显然能让唐枫来与自己等一辩,说明皇帝对这海禁一事已经心动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大明内忧外患,最担心的就要数皇帝了,眼前有这么一个看似极有利的机会,他自然想要抓住了。
“安平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就能肯定一开了海禁,我大明就能度过眼下的危难呢?据我所知,在我大明以外的那些国家国力远不如我大明,怎么就能将粮食给我们呢?”
“因为这些国家一直都希望能与我大明有公平的贸易往来。虽然这百年来那些小国也与我大明有着不少的朝贡贸易,但是这明显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向来为他国所喜,只要朝廷一旦下了开海之令,这些小国自然会趋之若骛。至于格老担心的那些小国很难满足我大明的所需,其实也很好办,我大明一旦开海,赶来贸易的小国将以百计,这许多的小国自然就能拿出更多的粮食了。”听出了他有松动的意思,唐枫不敢怠慢,忙说出了一番合理的解释。
温体仁微一点头,随后又道:“此言倒的确在理,不过正如安平侯所言,我大明最为小国之人看重的乃是瓷器等物,要是一旦和他们贸易往来,百姓的逐利之心必盛,到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田地都为桑田的情形,这样一来我大明岂不是要靠他国的粮食为生了吗?如此下去,当初齐鲁之间的旧事就会重演了。”
所谓齐鲁间的旧事,指的乃是当初齐桓公时管仲为了对付与齐国结怨的鲁国的一种商战计策。先以齐王的名义向鲁人收购鲁缟,且不准齐人自己产缟,这使得当时的鲁人在追逐利益的情况下不断将种植粮食的田地变为桑田。当鲁国基本都成为桑田的时候,齐国突然宣布不再向鲁国买缟,这导致了鲁国所产的无数鲁缟囤积了起来。同时,鲁国也因为大量的良田被换成了桑田而缺少粮食,最终只得以极高的价格从齐国购买粮食。这导致了鲁的国力受到了重大挫折,从此再难与齐交锋。
对这个故事,唐枫也是知道的,他闻言便笑道:“温阁老果然目光长远,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只要各地的官府善加管理的话,应该不会出现鲁国之祸。而且就我所知,现在南方一带已经开始种植一种新的作物了,此种粮食产量极高,且不占良田,又不用人专门看顾,称为玉米,只要我大明能将此种作物推广开来,这粮食上的问题也不算问题了。”
“哦。安平侯居然还对农事有所了解?”
“那也是一时的好奇罢了。”唐枫呵呵笑道。其实这是他刻意去发掘出来的,在前两年在自己的侯府无事闲坐的时候,唐枫便想到了玉米和番薯等粗粮作物。为此他曾派了人前往各地寻找,终于在南方的广东让他找到了这种作物。
有着前世记忆的唐枫立刻就知道这是一个不能疏忽的东西,便以自己在浙江绍兴的影响,让那里的百姓开始在山上种植了起来。现在已经大有所获,这也是浙江此番虽然受了灾,可是却并无太多百姓饿死的原因之一。
崇祯在上面听唐枫说起此事,也来了兴致,当即也开始询问起了唐枫有关玉米等作物的事情来。这是唐枫一直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向皇帝进言的事情,现在得皇帝的过问,当然不会放过了。便暂时把海禁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向皇帝说了起来,末了,他才又把话题引了回去:“所以,只要有这些产量极高的粮食,我的明就不虞出现人人种桑而使民无以为食的情况出现。而且各地官府也可明令限制种桑的数量,这样一来,一切自然就解决了。”
温体仁看着崇祯的表情,心里已有了数,当即向皇帝道:“陛下,臣以为安平侯的建议很好,现在我大明处于如此危局之中,的确是到该变一变的时候了。古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虽然两百年来我大明都实行海禁,但那只是为了国家社稷而已,现在我们开海,也是为了我大明能兴盛!”
随着内阁首辅的支持,原来一面倒反对唐枫的情形就有了改观,因为这些官员里有不少是以他马首是瞻的,既然上官这么表态了,他们也不好唱对台戏。而且在这些官员里,也有一些原来就是江浙一带沿海的人,他们对开海也是向往已久,刚才只是不敢出声而已,现在有了人先出头,他们自然也很快改变了立场。
看到事情发生了重大转变,崇祯心里的一丝忧虑也就散去了。他赞赏地看了一眼唐枫,冲他点了点头后,才道:“安平侯能为朝廷如此着想,实在是我大明之幸。现在已有多人赞同开海一事,不过却也有不少人对此依然不肯让步。那朕就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先选一处以为开海禁的试点,只要那里真能为朝廷送上更多的财物,再开他处也不迟。”
“圣上英明!”众原来就想着开海禁的人纷纷称颂道,其他的那些官员虽然心里还是不愿意,却也知道圣意已决,便也不再多加坚持。
“陛下,臣以为苏州地处我大明最富庶的所在,正适合开海。而且它那里还盛产丝绸,对与海外诸国的交易也很是方便,恳请陛下准许以此为试点。”唐枫打铁趁热地道。、
“唔,安平侯的这个看法很好,就依你所言吧。”皇帝了然地看了他一眼,知道唐枫的心意。那苏州早就是走私猖獗的所在,现在只是将之公开了,这样朝廷还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商议完了海事,接下来就是谈如何救辽东了。对此唐枫也早有了成竹在胸,他当即建议自己押送了一些物资从山东乘船赶去宁远,这样既安全,且速度也快,可以避开了金人在陆路的截击。对此,那些大人们就更不会反对了。
直谈到了黄昏时分,一切才都有了定论,众大臣纷纷离宫还家。
大明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三,回京不过十日的唐枫再次离开了京城,带着数千京营人马,以及辎重财物和另一些更加秘密的东西,往辽东前去支援……
第596章 重返宁远
辽东宁远城,满城的大明军士都忙碌地搬运着各种守城的武器上城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深深的忧虑。虽然金人在这大半个月来没有再次趁着胜势攻到宁远来,但他们却不能安下心来,因为听说锦州以北的数处城池都已经被金人拿下了,或许不久后他们就会在休整了人马之后攻过来了。而让军士更加心忧的则是自己的生计问题,近一年没有拿到饷银的他们,现在满脑子就是这个问题。
满桂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骑马走过了那西面的城墙,看着将士们的神色,他那张布满了风霜,却依然很是坚毅的黑脸也再次显出了担忧之色。虽然因为金人的突然入侵使得军中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以现在全军的士气,如何是节节胜利的金军的敌手呢?而且一些之前被自己架空了军权的将领现在重得回了指挥大权,自己想再完全控制大军也是做不到了。内忧外患之下,他实在是很难安得下心来。
“好在安平侯就要到了,有着他与众将士之间的感情,想必还是能控制住他们的吧?”直到这个时候,满桂才知道这个主帅真不是好当的,以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根本不能如孙承宗和袁崇焕般将麾下的军士们完全掌握住。不过现在知道一切已经晚了,他与祖大寿等人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即便他让位于祖大寿,辽东军上下也无法一心对外。现在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唐枫快些到来,而金人在此期间又没有大举进犯。
在巡视了一圈而没有发现什么变故后,满桂才挽马往回走去。刚到了指挥所前,他就遇到了那个最不想遇到的人,祖大寿。一见到满桂回来,祖大寿发出了一声冷哼,随即阴阳怪气地道:“满桂将军还真是尽忠职守啊,可当初在锦州你怎么就如此失措呢?想必这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了吧?”说着面上带着嘲讽的笑容。
“你……”满桂被他撩拨得心头火起,但最终还是压了下来。现在他可不能再与祖大寿起什么争端了,不然对宁远将很是不利。在强自忍下了怒意后,他恨恨地瞪了对对方一眼,一言不发地下马大步走进了衙门之中。
虽然心里对满桂这个之前一直打压自己,并且害得袁大人丢了官职的人很是不满,祖大寿在如今的情况下却也不敢真的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毕竟外敌当前。可是每当见到对方以三军主帅的身份自居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下这口气而进行讥讽。在吐出了一口浊气后,祖大寿便问身边的人道:“怎么样,这两日我们的军粮都送到了吗?”
虽然饷银因为朝廷财政的拮据而无法发到军士们的手上,可这必须的粮草朝廷还是尽一切可能地送到了辽东。只是因为今年各地的粮食都欠收,所以这送到的粮食也不是太足。为了不出现贪污浪费等现象,满桂遂传下了三日一供粮的命令。对此,许多与之有着矛盾的人也很是不快,以为这是满桂为了控制大军而下的这个命令,每日里各军的将领都会询问有关粮食的事情,祖大寿当然也不会例外。
“昨天刚刚将三日的口粮送到我们营中。”身边的副将忙回答道,随即又加了一句:“那满桂的算盘还着是精到,近五万大军的口粮他能精确到十石左右,真是有些小看了他。”
“哼,现在他也就只有在这些小事上逞逞威风了。好了,既然粮食到了,那就不要再说了,现在北边一段是我们所守的,叫兄弟们都小心着些,该运东西都给我放好了。建奴这次来势如此之猛,却又很是稳重,绝对不容轻忽。若是我们守的那里出了什么问题,那满桂就有借口对付我们了。”祖大寿再次告戒道。
“将军放心,我们这些都是跟随了您许多年的老人了,这一点轻重还是分得出来的。那满桂不肯用您,就是他丢了锦州城的关键所在,这次我们就要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么重大的错误。待到战后,我们也可以此为理由参他一本了。”
“这些留待以后再说,不过这次想必我们也不用再为他的愚蠢而担心了,朝廷此番已经派了新的蓟辽总督来统管一切了。”祖大寿面上似笑非笑地道。
“这个消息属下也听说了,不知朝廷是不是知道了袁大人的重要,所以便把他给重新派了回来。”那副将显然还是想念着袁崇焕的。
“不,袁大人不会再回辽东带兵了,不过此人应该能替代他的。”
“那他是什么人?我实在想不出除了袁大人外还有谁能让大家都心服。”那人是个急性子,一听这话就赶紧问道。对这个消息,他们这些下面的将领所知还是很有限的。这是为了保密的缘故,若是真把消息传得人人皆知的话,说不定金人也会知道,那在战略上就是一种失误了。
听他说这话,祖大寿却是一阵苦笑,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袁崇焕来,这个结也是解不开的。因为军中的矛盾就是他所带来的,到时候只会出现倾向满桂一边的将士们不满。对此他也没有说破,只是道:“这个人你也曾见过的,他和袁大人也有着一些渊源。”
“嗯?”那人在愣了半晌后,似乎猜到了来人的身份:“若真是他的话,倒真有可能解开我们军中的矛盾了。”见祖大寿没有提名字,他也没有点破。
可是,出乎他们预料之外的,是唐枫将来辽东的消息已经为金人所知了。在锦州城里,三军主帅多尔衮便已经从探子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并不是从宁远那边得来的消息,而是从大明的中枢北京得来的。在这几年里,金人为了更好地进攻中原,开始不断地派出细作渗透进中原,这些人多是汉人的身份,只是现在早已经归附金国了,所以大明也完全觉察不到。虽然他们所得的消息未必是最重要的,却还是能让金人及时把握到大明内部的问题。
这次,金人进犯辽东,除了自身也受了不小的天灾,极需掠夺外,得知大明内部出现了大乱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只是因为知道这个消息,再传递到金国还是花费了一段时间,所以这才让他们迟了一步。这也使得金人更加迫切地想要重新夺回部分的辽东地域,因为只有这样,他们传递消息的速度才会更快,这样才能抓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而这一次,他们果然就再次得到了一个关键的消息,在面对着金国步步侵入,辽东守军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大明朝廷终于派了另一个人来统领一切了。而对唐枫此人,多尔衮也是有着一些记忆的。
就是他,当初在宁远城把自己父亲所带的十多万人马给挡了下来,还让父亲受了重创。也是他,居然在大金国内挑起了乱子,最终使得大金到现在内部依然不稳。试问这样一个使大金连遭损伤的人,他作为一个大金的亲王,怎么能不对之记忆深刻呢?
不过多尔衮对唐枫的了解也就到此而已,其他的就所知不多了,这让他不敢小觑此人。虽然年纪才刚过二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可多尔衮却能做到在真个战斗是英勇无畏,而需要他冷静时又能谨慎小心,这也正是他能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得知唐枫不日就要抵达辽东,很有可能依然出现在宁远城中,若是换了一个其他人,说不定就会以此为契机,想着在宁远大破唐枫,以雪当年父亲的兵败之仇。但是多尔衮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唐枫这个当年败自己父亲,自己又不知其深浅的敌人,他本心上是不想与之一战的,尤其是在宁远城。在那里,说不定唐枫会有着心理上的优势,而且他对那里的环境又很是熟悉,对自己的攻打必然很是不利。
既然如此,多尔衮当即就做出了一个决断,立刻停止休整,全力攻打宁远城。在接到这个命令后,一直养精蓄锐的金军就再次动了起来。看着在锦州城头依然忙碌的军士们,皇太极有下了一个令道:“叫人继续给我把那些炮都拆下来,然后运到宁远去,它们将会是我大金用来攻下整个辽东,甚至是中原的秘密武器!”
滚滚的烟尘由远而近地杀了来,金人那如野兽般的嚎叫和咆哮也已隐约可闻,在城墙上早已准备妥当的大明将士们不敢怠慢,立刻端起了弓弩,准备一战。
金人居然在这个时候突然全力攻了过来,这是大大地出乎明军预料之外的。不过现在的他们只有死守这一条路可行了,一旦宁远再失陷,那山海关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将直接面对金人大军的攻击,这是辽东上下谁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在听斥候的禀报,说金人三军尽出杀来的时候,明军在宁远的五万许人马就彻底地动员了起来,分成数批坚守城池。
为了不重蹈当日锦州丢失的覆辙,不再出现因为两边的人马配合上的不力而出现了空挡,这次满桂就把整座宁远分成了两半,一边是自己的人马守城,一边的防务都交给了祖大寿等,这也是在无奈下做出的一种妥协了。虽然这样一来相互间的呼应会少了许多,但也避免了疏漏,能使全城上下一致对外。
因为现在刚是夏天,所以宁远在防御方面还多了一件利器,那就是护城河。在寒冷的冬天,因为地处东北,气温极低的关系,宁远城外的护城河就成了摆设,被金人一冲即过。可现在却不同了,那宽阔的护城河成了一道阻挡金军快马直冲城下的绝佳屏障。
有了锦州城的经验,金军这次没有如前番那样卤莽冲锋了,在大军开到了离城近三里许地时,就停了下来。然后随着一声军号,数千名骑兵便直往城头冲去,在到了护城河左近的时候,他们便住了马,然后便是密集的箭雨直往城头而去。
城上的明军虽然也有还击,但是在金人那连珠不断的箭雨下,威胁却并不大。比起骑射功夫来,明军就大不如金人了,而且城中兵少,也着实不该如此冒险,所以明军便先以保障自身的安全为主。只是明军都有一个好奇,为什么金人会这么做呢,如此大的距离,即便射了箭上城也是强弩之末,对自己造成的伤亡有限,他们又干吗要浪费箭矢了?
答案转眼就揭晓了,在前面近五千骑兵的掩护下,近万的金军下了马,扛着一块块的木板就冲了上来。他们将要以这些木板在护城河上搭好了浮桥,这样宁远的一道对敌人骑兵很是有利的防线就不存在了。不但金人的骑兵和步卒能从那上面直冲城下,而且那一系列的攻城器械也能顺利移到城下了。
看来金人在这大半个月里的休整没有白费,至少他们已经造出了不少的器械。在有了这个认识后,守城的明军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不能让敌人这么轻松地就过了护城河!念头打定,城上的将领就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一直缩在城下躲避着不断出现的利箭的明军这时候也终于露出了他们铁血的一面。完全不顾扑面而来的箭雨,他们也毅然以手中的弓弩对着那些拿着木板的金军射出了夺命的利箭。哧哧的破空声中,许多的明军士卒被下面射上来的箭矢所杀,更有人从城头摔了下去,但却也延缓了敌人铺设浮桥的速度,许多金人就这样被射杀在了宽阔而湍急的河水之中。
但是这却也只能延缓一时,已经抢占了先机的金军不断地有人上前,在城下骑兵的掩护下将浮桥向城墙边延伸了过去。一尺又是一尺,虽然每次都有人倒下,但这却是有价值的。
看到这情形,城上的祖大寿便忍不住了,当即下令道:“用火炮将那浮桥给我轰沉了。还有,那些建奴的骑兵也在我大炮的射程之内,也给我轰他们!”
那些炮手早在一边等得不耐烦了,闻言立刻就把火炮的角度进行调校,然后点燃了引信。
“轰!”第一炮并没有正中目标,落在了浮桥的左边,将那附近的几十名金兵都炸得血肉横飞。但紧接着第二炮就到了,这下正中浮桥的所在,不单是那木制的浮桥,连带着浮桥上不及躲避的人都被这一炮轰的支离破碎。
“轰!轰!……”城头的火炮再次不断炸响,那已经延伸了有近两丈的浮桥完全被毁了,而那些在护城河边的金国骑兵也受到了火炮的攻击,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多尔衮看着城头火炮的不断轰鸣,脸色有些凝重了起来:“看来这宁远虽然城池比锦州要小,但其火炮的密集度却远大于锦州啊。传令下去,暂且退兵,明日再战。”
原来今天金军的一整套的进攻都只是试探性的,为的就是查出这宁远城的防御情况。尤其是那经常给予金人以极大伤亡的火炮,更是金人醉乡看清楚的。经过这一轮的试探进攻,多尔衮已看出了一些情报,也终于明白当日努尔哈赤为什么会在这里折戟沉沙了。
金人退了,而这个时候城上的明军中却起了一些矛盾,那是刚刚听到炮声的满桂急急赶到了这边。一见了祖大寿,他就急道:“祖将军,你也太性急了,建奴很明显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你怎么就把这边的火炮都用了起来呢?”
虽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可在满桂面前祖大寿却不想认错,他不以为然地道:“建奴来势汹汹,又且摆出了立刻攻城的架势,我自然只有先毁去他们的企图了。何况即便他们知道了我城头火炮的位置又如何,难道他们还能派人来将它们毁去不成?”
“你……”这下满桂也发怒了,“就是因为你的一时大意,很有可能使得建奴接下来做出有针对性的攻击,若是真出了什么事,难道就由你来负责吗?”
“我负责就我负责!哼,宁远一直都是我在守的,难道还怕他们有什么手段不成!”祖大寿冷哼了一声:“满桂将军你还是先顾好自己那边吧,说不定建奴见攻我这边不成,会改变攻击方向,到时候你可就没处推卸责任了!”
两人正争论的时候,一名军士突然奔上了城来,大声禀报道:“两位大人,朝廷所派的大人已经在城后的码头靠岸了。”
这个时候,一身轻装的唐枫在解惑和张泰等心腹的陪同下从船上走下,看着熟悉的城池,他的心里也不无嘘唏,没想到几年之后,自己再一次来到了宁远,再一次将于这里与那些来犯的敌人战上一场。
第597章 振军心
前番平定陕西的乱事,唐枫并没有将解惑带在身边,这是很少见的。因为一来他知道当时的反军势力并不大,自己作为甘陕总督,手下有着数万人马,足够保证安全,无须解惑时刻在旁护卫。二来,也是因为京城少不了这个他最是信任的人看顾。
虽然骆养性被唐枫以雷霆手段将大权尽夺回手,可在两年的经营里他必然也会有着一些心腹的。这些人很有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趁着唐枫不在京而捣鬼,为了预防他们这一手,唐枫便让解惑留在那里盯着,一旦骆养性真做出什么,他可以立时取其性命。
另外还有一点是唐枫和柳慧、大玉儿一起讨论的结果。那就是解惑年纪也已大了,也该是成亲的时候,刚好有些个人想向他提亲,所以唐枫便把他留在了京里,如果可以的话,便成了这段姻缘。奈何最终的结果却不能如意,在唐枫回京之后才得知解惑对那些京中小姐都不屑一顾,此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这还让解惑在背地里好一阵埋怨,怪公子将事情没有与自己说透,让他很是不快。
所以在这次辽东之行里,唐枫还是将解惑带上了,除了知道金人不比反贼外,也是想和他好好谈谈。可惜一路上解惑就是不对唐枫所说的姻缘一事加以理会,只说当缘分到了的时候,自然就会找到心仪的人了,这让唐枫都快生出是不是他因为练功的关系伤了哪个重要的部位了。
不过当他们抵达宁远城后,这些私人的事情就被唐枫抛到了一边,现在他的心事自然要放在这次的战争上了。与他一起来这里的除了解惑等亲信,一些得力的锦衣卫的好手外,还有此次在陕西平乱事件里给唐枫留下不错印象的几人——孙传庭、左良玉、关正杰,以及那个一直对重回辽东念念不忘的司马俊毅。带上后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火器,这个唐枫想以之为对付金人骑兵的犀利武器,也只有神机营的将士们才能将之完全发挥。
“末将见过唐大人!”码头之上,满桂等一众旧相识已经赶到,向着唐枫行礼道。他们毕竟和其他地方的人不同,在这里,他们看重的除了个人的能力外,就是官职了,至于唐枫的侯爵地位,他们根本就没有去在意。
唐枫微笑地和众人都见了礼,然后更是一拍几名旧时关系还不错的将领的肩膀,比如满桂和祖大寿道:“你们没想到吧,几年后我还会再回此地。”
“唐大人的本事我们早就已经领教,说句实话,您在辽东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所长。”满桂立刻说道。几人在说笑和寒暄间,已经走出了码头,这个时候唐枫听到了隐约的呻吟之声,便问道:“这是……”
“大人您来得不巧,刚刚建奴就对我宁远发起了进攻,虽然只是试探,却还是伤了我们不少兄弟。他们正在包扎伤口,所以……祖大寿抢先说道,生怕这个时候满桂突然趁机告自己的刁状。
听说金人居然已经开始攻打宁远了,唐枫脸上原有的轻松笑意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一片:“走,带我去受攻击的城墙处看看。”他有些庆幸自己之前所做下的决定了,没有从陆路而行,那样很可能就会遭到金人的拦截,那所带的物资想要进城可就难了。
“可是大人您才刚刚抵达,是不是先休息一下……”满桂有些迟疑地道。
唐枫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满地道:“满桂将军,我乃是奉旨前来守边的,可不是什么视察地方工作的御史,我一路坐船而来,也并不劳累,无须休息。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便是却敌,其他的一些礼节能免就免了。”
“是,那唐大人请!”满桂见唐枫不但不领情,而且还对自己产生了不满,心下叹了口气,只得连忙改变了心态,伸手一引道。那边祖大寿见满桂吃蹩,心里很是痛快,不自觉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笑容却被唐枫看在了眼里,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两人间的关系已经如此之僵,实在不是一件好事。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却是调和这两人间的矛盾,以及重新振作士气了。
受金人攻击的城上,还残留着之前的痕迹,那一些带血的羽箭还没有被清理呢。看着这些,唐枫叹了一口气,随后才道:“走,去看看受伤了的将士们。”
唐枫和两位将军的出现,使得那些正在包扎的将士们很是诧异,唐枫只是安慰了他们几句,便出了临时的医疗所。此时天色渐黑,他转过头来,看着跟随在后的满桂二人道:“你们和我一起用饭吧,顺便有些事情要和你们谈一谈。”
“是!”两人看出唐枫有些不快,对他的这个吩咐自然也不敢拒绝了。
在唐枫于城中四处走动的时候,他的住处已经有人做好了准备,那是以前他在宁远时的住处,虽然地方不大也很是普通,但好处在唐枫对那里很是熟悉,倒是最适合他在这里住的。而且唐枫此来辽东也不是为了什么享受,对此也就没有什么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