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作者:遥的海王琴      更新:2024-05-14 23:05      字数:3766
  赵元荣写完最后一句,上下端看了一遍,没了缺漏便吹了吹墨将答卷放入锦盒之中,准备明日送往林府批阅。
  顾妈妈一见他搁下笔,便赶紧地催促着他回了卧房,又命丫鬟们送了茶水手巾进来,伺候着赵元荣更衣洗漱。
  “世子,今后可别这么晚了,仔细伤着眼睛。”
  她麻利地给赵元荣擦了手,换了寝衣,拆了头发。
  赵元荣笑了笑,不甚在意地说:“从田庄回来,感触颇多,表舅说趁着这股新鲜,该记的便要尽快记下来,明日的一篇感想是不能少的。”
  顾妈妈便不说话了,只催着赵元荣赶紧整理完毕。
  然而却在这时,一个服侍顾妈妈的小丫鬟朝里头看了看。
  “顾妈妈若有事便去忙吧,我这就歇息了。”赵元荣很是体谅地说。
  顾妈妈眉头一皱,“奴婢去去就来,世子可不许看书了。”
  赵元荣摸了摸鼻子,笑着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就听到顾妈妈的声音,“好吧,看在姨娘心诚的份上,我便问上一问,至于成与不成便看世子的,莫要强求。”
  然后便传来感恩戴德的言语。
  赵元荣有些莫名,便等着顾妈妈进来。
  顾妈妈一进来一看,顿时不悦道:“世子,您怎还不上床歇息?”
  “顾妈妈,门外谁在找你?”
  赵元荣拉开了被子,被撵上了床。
  顾妈妈替他拉下了帷帐,说:“是秋姨娘。”
  他父王的小妾,赵元荣顿时没了兴趣,乖乖地躺下。
  顾妈妈的手一顿,轻轻地叹了口气,看着赵元荣良久。
  赵元荣睁开一只眼睛,瞧了瞧,接着撇了撇嘴,“她是来找本世子的吧?”
  “她也是可怜之人。”顾妈妈替赵元荣掖了掖薄被,“明日是秋姨娘之母的祭日,她想去青慈庵上香,只是曹公公不许,所以才出此下策来寻奴婢请求世子。”
  赵元荣虽为世子,可他父王好好的呢,他哪里敢管到老子的头上,只是为母祭奠……
  “曹公公为了王府安危自是无话可说,只是法力不外人情,奴婢觉得不过是件小事,想想不若让她早去早回,多派些人手看着罢了,可怜天下子女之心啊。”
  这最后一句便说到了赵元荣的心坎里去了,他也每年都要祭拜母亲以慰思念,将心比心,便有所意动。
  只是虽说赵靖宜不在,他便是唯一的主子,不过他向来不管内院之事,总不能落了曹公公的面子,便道:“明日我便问问曹公公吧。”
  顾妈妈闻言大喜,忙笑逐颜开,“谢世子体谅,奴婢这边去告知她。”
  顾妈妈出去之后不久,便听到一声谢恩,赵元荣失笑地转了个身,不甚在意。
  世子亲自打招呼,曹公公颇为意外,抬眼便朝顾妈妈看去,只是后者难得低眉顺眼地站在赵元荣身后不作声响。
  “曹公公若是没什么为难之事,便通融一下吧,令她早去早回便是。”
  既然世子来说,曹公公自是没有不许的道理,便应了。
  世子的卷子被送往了林府,来人见了林曦便说了此事。
  林曦取出赵元荣的答卷,细看起来,听完禀报扬了扬唇角,赏了银子打发了回去。
  留下无奈之中带着欣慰的叹曰:“这孩子终究是善良的。”
  “东西给她了?”
  “是的,师太亲手交付了。”
  “前车之鉴还在眼前,这便按捺不住了,果然官家小姐就是不一样,不认命。那便赌一把吧,说不得就成功了呢?”
  第143章 凤慈宫两妃争执
  算着日子,御驾已经到了泰山。
  快马加鞭的信使带来泰山的消息进了皇宫。
  宫妃的日子无聊,皇帝不在连邀宠的机会都没有,是以都安分守己的很,不过这消息一来,大家便聚集到了凤慈宫。
  贵妃作为品级最高的妃子,便由她亲自给太后朗读。
  “……日正晴朗,封禅于泰山之顶,一应顺利,不日回归……”
  太后笑眯眯地坐于暖榻之上,闻言笑容更加欣慰,“顺利就好。”
  贤妃贺喜道:“本就是顺应天意之事,怎会有所波折,皇上是天子呢,昭告天下之后,便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咱们也是沾了光了。”
  “贤妃妹妹说的是,臣妾现在只盼着皇上能早日回归,这么长时间未见,可真让人想念。”
  太后连连点头,便问:“皇帝可说什么时候能回京?”
  贵妃再次翻了翻信件,“呀,找到了,太后您看,这儿写着呢,封禅之后三日起程回京,算算这日子,估摸着再过一个月就能到了。”
  那葱葱玉指指着某处的字迹给太后观看着。
  “泰山里京城也不过两个月的路程,妾身总算有盼头了。”贤妃也凑上来瞧了瞧,又奉承地绕到太后身后给她垂了垂背。
  太后老眼昏花,瞧不仔细,不过这也不能打搅她老人家的好心情,便拍了拍贤妃的手,“你们都是好的。”
  说说笑笑间,便听到有个妃子问:“咦,怎么不见静安郡主?”
  静安郡主一直养在太后跟前,之前倒是有消息传闻会嫁入睿王府,可是至今也没有太后懿旨或者圣旨下来,也是让人不解。
  “她呀,淑妃不是病了吗,平日里走的近,便去瞧瞧了。”说到这个,太后忍不住便问贵妃,“淑妃这是病了多久了,怎么连皇帝都快要回来了还不见好?太医是怎么医治的?”
  “这……”贵妃面露为难,只好请罪道,“太后,淑妃妹妹的身子皇上临走前再三嘱咐要好好医治,臣妾自是不敢掉以轻心,每次宜景宫有什么病痛,即使大半夜臣妾也是派遣太医过去诊治,生怕反复还让太医隔三差五去请脉。可是也不知怎么的,说是好了,痊愈了,还能在御花园里碰到妹妹聊聊天,可没过几天又倒下了。”
  贤妃闲闲地说:“那可真是奇怪了,臣妾前几日去探望贤妃妹妹,听说不过是得了风寒罢了,吃几服药就能见效。妹妹之前身体也是健康的很,却不知近日柔弱了?”
  贵妃狠狠地瞪了贤妃一眼,“贤妃妹妹这话本宫是不明白了,皇上将后宫托付于本宫,本宫自然是尽心尽力,淑妃妹妹生完十七公主太医便说过身子虚弱,春日乍暖还寒,最是得小心得病。为了防止庸医延误妹妹病情,还特地另宣了两个一同查看。”
  说着她看向太后,一撩裙子直接跪下,委屈道:“如果这还是臣妾的错,那便是臣妾的无能了,还请太后娘娘夺了臣妾的后宫的权力,让与贤妃妹妹吧。”
  “贵妃姐姐这是何意,妹妹不过就事论事罢了。”
  贵妃没有看她,只说:“公道自在人心,妹妹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那便请吧。”
  “太后娘娘……”贤妃也跪了下来。
  太后没有说话,只是冷淡的眼神一一看过,直到两个妃子安静地低下头才缓缓开口道:“皇帝将权力给了谁,哀家不管,有什么话便等皇帝回来自己说去吧。皇帝不在宫里,你们姐妹不能齐心,还闹到哀家的面前,就是梁王和蜀王面上也不好看,他们兄弟怎能和睦相处?如今谁当管,便谁管,吵得哀家脑仁疼,都回去吧。”
  贵妃是真心冤枉,这个时候她怎么可能给淑妃下绊子!
  不过太后面前,她也不能放肆,只能虚心听教,“是臣妾的不是,扰了太后安宁,臣妾这便去看看淑妃妹妹。”
  “那臣妾陪姐姐一同前去吧,之前是我偏颇了。”
  贤妃也恭敬地行礼。
  太后摆了摆手,所有的宫妃都安静地退去。
  宜景宫
  淑妃躺在床上,静安郡主坐在床边,十七公主则坐在一旁的榻上玩耍,旁边便是她的百宝箱,里头都是鲜艳的小玩意儿。
  刚刚静安郡主又送来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玩偶,很得十七公主的喜爱。
  淑妃靠着大软枕,“郡主实在不必如此费心,小孩子没什么定性,今日喜欢明日就不玩了。”
  静安郡主端过旁边的一盘水果,宫女已经削了皮切成了小块,很适合入口,便送到了淑妃的面前,“我在宫里闲着也是闲着,也是喜欢公主,才无事的时候做的。”
  淑妃跟静安郡主不熟,也拿不定这位郡主是什么意思,只是生为女子,诸多不易,又在这宫里,心思也能猜到几分。
  “那就多谢郡主了。”淑妃柔柔一笑,心说将来给这位郡主说亲的时候,多打听打听便是了。
  静安郡主道了谢,看着淑妃脸色苍白的模样,实在不解,“太医是怎么说的,怎一直不见好,就是小病,来来回回也够折腾人的。”
  翠婉端着药进来,闻言边说:“奴婢也是心里焦急,问了好几个太医了都说风寒,吃了药也能退烧,就是怕又反复了。娘娘,来,该喝药了。”
  淑妃支起身,静安郡主搭了把手。
  药苦,淑妃勉强一口喝下,翠婉赶紧给她家娘娘塞了块蜜饯去去苦。
  淑妃躺了回去,正看到女儿整个黑溜溜的眼睛看着自己,便笑了笑朝十七公主招了招手。
  “娘。”小公主扑到了床上,抱着她的母亲蹭了蹭。
  “乖。”
  十七公主抬起头,在淑妃的怀里拱了拱,接着捏着一个荷包放到淑妃的手里,“病病去。”
  这个有些陈旧的荷包,静安郡主打眼看了看。
  淑妃摸了摸十七公主的脑袋,笑道:“娘拿走了,琰儿就没有了。”
  “给娘,给娘,病病去。”眼神急切,让淑妃心里极为偎贴。
  “乖孩子,娘好了,你留着吧。”
  手里握着这个荷包,十七公主看了看母亲,不确定地问:“好了?”
  “好了。”淑妃斩钉截铁地回答。
  闻言十七公主便笑了,开开心心地拿着荷包放回了自己百宝箱。
  见静安郡主看得疑惑,淑妃解释道:“九皇子送了些安心宁神的草药过来塞在里面,她不知从谁处听说了可以祛病,便信以为真,这宜景宫里头谁生病了都要给他放在身上,不过病好了又要眼巴巴地让人还回来。”
  静安郡主顿时恍然,夸奖道:“公主真是心善,怪不得人见人爱呢。”
  淑妃心里高兴,不过还是嗔怪了一声,“刁蛮的很,那荷包本是世子珍爱之物,硬让她抢过来的。”
  “世子?”
  “恩,睿王府的世子,落落大方的孩子。”
  静安的眼神微动,目光再次落在了十七公主的百宝箱内。
  “娘娘,贵妃娘娘和贤妃娘娘来了,还带着太医。”
  话说着,翠婉便示意奶嬷嬷抱着十七公主退了出去,静安郡主起身等见到了两个娘娘行礼。
  “郡主与淑妃妹妹倒是投缘,可别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