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作者:
温凉盏 更新:2024-05-15 07:06 字数:4770
胡庸正正是太医院院使,也是睿王的人。
即便自个儿王妃已经亲眼看到渠莹脸上的惨状,睿王却还是心有怀疑,若渠家在渠莹的病上弄虚作假,或许能蒙得了普通人普通大夫,却绝对蒙不过见多识广的太医们。
他已经得知,渠家只请了一个王太医,王太医推说治不好,但万一王太医是渠家事先收买了的呢?
不让自己的人看看,他终究还是不放心。
于是,当天睿王就带着胡太医去了渠府。
胡太医在给渠莹诊治,睿王则跟渠易崧保证:睿王府言信行果,断断不会做那弃信背义之事,孩子有了病可以治,但婚约却不能轻易退。
渠易崧一脸悲戚,听了睿王的话,无声地做了个大礼,以表感恩睿王高义,如此时候还信守承诺。
见状,睿王毫不客气地受了渠易崧的礼,心里还有些自得。
不管最后这婚退不退,睿王府先摆出这般姿态,名声上必然好听,就算最后渠莹实在治不好退婚,那些惯会叽叽歪歪的清流腐儒们也没得挑剔,说不定还会称赞睿王府呢。
自觉办了件漂亮的事儿,睿王颇有些自得。
不过,胡太医带来的结果却不太好。
不仅胡太医,后来睿王把所有的太医都请了个遍,一个个流水介儿地请进渠府又送走,但温和清火的方子开了无数个,愣是没有一个有把握能把渠莹的脸给治好的。
这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睿王府请遍了名医,想尽了法子,愣是没能让渠莹的脸有丝毫好转——甚至似乎不仅没好转,好像还更严重了些。
睿王终于死了心。
这时候,渠易崧亲自登了睿王府的门,躬身长揖,将姿态摆地很低,一边感恩睿王府患难不弃的恩义,一边又说渠莹命蹇福薄,不愿连累王府,耽误文郡王,遂主动登门退婚。
睿王还有些犹豫呢,皇帝就替他做了决定。
睿王府请遍了太医院的太医,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住人,因此京城文武百官都知道了,渠翰林家的小姐跟文郡王正要订婚,脸上却生了恶疾,睿王府为此请遍名医,却依旧没将渠小姐治好。人们一边感叹渠小姐倒霉,一边称赞睿王府这事儿办地漂亮,符合道义,还有腐儒提议睿王府立刻就把渠莹娶进门,促成一段道德佳话——这提议可把睿王府吓得不轻,暗地里恨死了提出这馊主意的腐儒。
这时候,渠易崧便上门了,主动请求退婚,搭好了梯子给睿王府下。
而同样听说了这事儿的皇帝,更是直接一道圣旨把这事儿给做绝了——皇帝颁下御旨,赐婚文郡王和另一清流世家的小姐。那小姐家世名声皆不如渠莹,但容貌却远远超过渠莹。
睿王找皇帝心腹太监一打听,原来皇帝听说了这事儿,生怕心爱的孙子真听那些腐儒的狗屁话娶回个夜叉丑女回来,这对视颜值为真理的皇帝来说可是大事儿,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皇帝陛下直接一道御旨,彻底绝了睿王府与渠府结亲的可能。
得知这真相,深知自个儿老子脾性的睿王也不奇怪,于是便顺着渠易崧登门和赐婚圣旨的梯子,顺理成章地把跟渠府的亲事退了。
渠莹自由了。
☆、89.1.20
女儿患上恶疾,到手的皇孙女婿也跑了,梁氏最近的心情不可谓不郁卒。人不高兴了就想让别人也不高兴,梁氏也是这样,看着女儿依旧没好转迹象的脸,她牢骚满腹,将一腔怨言全都倾泻在了小姑子身上。
文郡王的赐婚圣旨一下,梁氏辗转反侧了一夜,咬着耳朵跟丈夫抱怨了宜生几句,却立刻被打断了,“说什么胡话?这事儿跟妹妹有什么关系?”渠明夷跟宜生兄妹关系很好,一听妻子说起妹妹的不是,心下顿时不悦。
梁氏一肚子的话只得憋着。
可她也只憋了这么一夜,第二天,她便请了一位平日相熟投契的翰林夫人上门,冲着那位夫人大倒苦水。
“怎么就那么巧,她一走莹儿脸上就生了东西?在那之前莹儿可是好好地!那天也蹊跷,我这个当家夫人要进自己女儿的院子,居然被拦下了?莹儿是我女儿怎么会拦我?定然是她搞得鬼!可怜莹儿还拿她当好人!你说说,这世上怎会有这样坑害自己亲侄女的姑姑?”梁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翰林夫人诉着苦,把在渠府时憋在心里不能说的话一股脑儿全倒出来了。
她就是一门心思地认定了,渠莹的脸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定然是小姑子渠宜生害得。至于为什么渠莹自个儿矢口否认这一说法,她只觉得是渠莹傻,是渠宜生手段高超,才骗得自己的傻女儿被人害了还帮人说话。
“……这个,倒不好说。你也说了,哪有亲姑姑故意害自己侄女的呢?莫不是你多心了吧?”翰林夫人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嘴上却还劝着梁氏。
梁氏拽紧了帕子:“我哪里知道!我就是觉着她不对劲,睿王府来提亲前一天,她一大早就来找老爷子,出来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就直奔莹儿的院子,我想进去还被拦住了!结果等她一走,莹儿的脸就变成那样子了!莹儿那傻孩子还道是自己在园子里玩时招惹了什么虫螯,什么虫蝥能那般厉害?莹儿这傻孩子,就是不愿把人往坏里想,我苦命的莹儿……”梁氏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唉,你也别多想了。事已至此,还是多寻寻名医,想法治好侄女的病才是最要紧的。”翰林夫人劝慰着,将早就说过不知多少遍的说辞又说了一遍,眼里却兴致盎然,跟看了场大戏似的。
***
梁氏为了痛失黄金婿而懊恼,“黄金婿”本人文郡王其实也不大高兴。
虽说他不喜欢渠莹,尤其渠莹现在的模样让他想起来都恶心,但他心里也知道,若娶了渠莹,他得到的好处将会比娶现在这位赐婚的小姐多得多。
更重要的是,他辛苦谋划了几个月,甚至不惜牺牲色相勾引渠莹,就为了促成这桩婚事,但最后却没办成?虽然没成的原因看上去像是意外,但文郡王还是很不爽。
更何况,他很快就得知一个消息——渠莹得病前一天,唯一的不寻常之处就是渠家姑奶奶渠宜生的到访。联想到之前,听说这位渠家姑奶奶非常不愿意让侄女嫁给自己,文郡王就不能不多想。
他跟梁氏一样,怀疑了是渠宜生暗地里搞鬼,才搅和了这门婚事。况且,没过两天,幕僚就给他带来了新的消息——王府提亲前那一天,渠宜生曾与渠莹单独待在一起好几个时辰。
本就疑心的文郡王,顿时就对自己的猜测深信不疑了。
***
为了阻止孙儿娶个夜叉女回来,皇帝不仅急慌慌地把婚给赐了,还顺便让钦天监算好了良辰吉日,将成亲的日子也算好了,而这个日子则就在三个月后,对一个皇孙来说,用这点儿时间准备大婚,算的上仓促了。
这也是让文郡王以及睿王、睿王妃不满的一点,只是这日子是皇帝定的,他们再不满也没办法。
但对于渠莹来说,这却是件好事儿。三个月后文郡王成亲,她的脸也可以慢慢“痊愈”了。虽然渠莹一天都不想再盯着这张恐怖的脸,但她知道轻重,若是婚事一退她的脸立马就好,不说惹不惹人怀疑,说不定就有那无聊之人嚼舌她夫妻宫不顺,以后注定婚姻不顺没福气呢。
所以,她也只能慢慢等待。不过,也没等太久。一个月后,渠莹还想着再多装些时间,但宜生却不忍她再受罪,反正现在婚约已解,文郡王又马上要新婚,渠莹的脸自然可以变好了。
不然的话,拖得越久,渠莹受到的影响越大——如今整个京城的官宦人家都知道渠翰林家的姑娘长了张疙瘩脸,只要还想给渠莹再找婆家,这时候自然要及时止损。
所以,在宜生的劝说下,渠莹开始使用解药,而她的脸也终于开始逐渐“康复”。
为了不引人怀疑,她将先只抹极小量的解药,先让疙瘩褪去一点点,然后每天都褪去一点点,又半个月之后,她的脸完全恢复了。
屋外阳光正好,透过槅窗射入渠莹的闺房。渠莹坐在梳妆台前,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镜中的自己。
之前这三个多月里,她知道自己的脸变得有多么恐怖,因此平时已经刻意养成了不照镜子的习惯,但再怎么刻意,她还是看到了几次镜中的自己。
那才是真正的恐怖又丑陋。
习惯了那张恐怖丑陋的脸,渠莹现在忽然觉得,她本来的脸……其实……也挺好的嘛。
固然不像姑姑表妹那样美地动人心魄,但五官端正,身姿娴雅,稍微收拾下,就无论如何也算不得丑。
只是不那么漂亮罢了。
可是,这世上漂亮的人本就是少数,更多的人却是不美也不丑,她就是在那“更多的人”之中。或许,她应该庆幸自己起码不算丑。
想到这里,渠莹笑了笑。她抿起唇,指尖挑起一抹口脂,动作轻柔地在唇上细细抹匀。
口脂抹罢,她那平淡无奇的脸孔上,便陡然多了些鲜活之色,整个人气色都好了些。
抹过口脂,她又取出眉笔朱砂,珠玉钗钿,慢慢装扮起自己。
良久妆成,渠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嫣然一笑,然后走出了门。
这次,她没有将好不容易做好的妆容再毁去大半。
以前,她是为未来的夫君涂朱描黛,所以生怕妆容不妥,哪怕喜欢浓眉红唇的自己,却又怕这样的自己失之沉稳,显得轻浮,让人看不起。
但如今,她却不必再为了取悦谁而装扮自己——除非是要取悦她自己。
以往为悦己者容,如今,只为悦己容。
***
渠莹的脸恢复原貌,最高兴的莫过于梁氏和渠明夷,尤其是梁氏,之前她几乎已经放弃了希望,谁知最后它竟慢慢好了起来?梁氏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而渠易崧和宜生早就知道结果,因此反应倒是淡定多了。
有人欣喜,有人淡定,却还有人恨地牙痒痒。
文郡王此时就十分不爽。
他这才退了亲一个多月,渠家那丑女的脸就好了,那岂不是说,只要睿王府这边再多等一个多月,这门婚事就不会告吹?
但是,如果睿王府真的多等一个多月,渠莹的脸还会好么?
文郡王得知,就在半个月前,渠家那位姑奶奶渠宜生又回了趟娘家。
而渠莹的脸,也是在半个月之前才开始慢慢好转的。
虽然没有证据,但也不需要证据,文郡王心里早已认定,现在不过又多一佐证。
——就是那个该死的渠宜生坏了他的好事儿。
有仇不报非君子,而文郡王一向自诩君子。
***
渠莹的事有惊无险地解决了,这让宜生的心情持续愉悦了一段时间。
渠莹的脸彻底恢复的那天,回到伯府后,宜生特地去了趟致远斋,亲自送上一份礼,说是为了感谢沈问秋一直以来对七月的照顾。
但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这感谢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宜生走后,沈问秋让靛青将刚收的礼匣拿过来。
他在礼匣光滑的表面上抚摸着,看着礼匣的大小,猜测着里面的东西。
这次是什么呢?分量不重,看来不是文房四宝,难不成是佛经?
因为外出经商回来时常常给府里的人带礼物,沈问秋也收到了不少回礼,谭氏和二房那边不用想,回礼多半是直接从库房拿出来的普通布料茶叶等物,价值还不及他送出去的东西的零头。但不管那些人送什么,沈问秋其实都不在乎,他又不缺那些小钱,他们爱占便宜就占吧,毕竟是伯府的人。
而宜生的回礼则很简单——要么是佛家之物,要么是文房四宝。但宜生不会像谭氏等人拿普通货色糊弄人,她送的文房四宝不说最好,也是上等的,而佛家之物也都是请护国寺的大师加持开光过的——宜生不信这个,但据说沈问秋信佛,所以她每次送的佛物都是开光过的。
以前的无数次,宜生回的谢礼无一例外不是文房四宝就是佛家之物,所以,这次沈问秋也做好了再收一本或几本经书的准备——虽然他早已不信佛了,但她送的佛家之物,他都好好保存着。
这次,又会是经书么?是《法华经》、《楞伽经》、《药师经》……还是《维摩诘经》、《六祖坛经》、《妙法莲华经》?
沈问秋轻轻打开了礼匣。
然后他便愣住了。
入目的不是任何一本经书,而是一件衣裳,一件衣领袖口滚了银边的玄色披风。
披风用料很好,针脚也还算细腻,但跟专业的绣娘比却还是差了点儿,一看便知并非绣娘或成衣坊的作品。
倒像是深闺女眷自己做的。
☆、90.1.22
沈问秋楞了一下,双手托着披风,目光在上面缓慢移动着,脑子里无数个念头滚来滚去。
以至于在他几乎将披风上每一个花纹纹路都印在脑子里之后,才发现礼匣底部还有一张茜色花笺。
茜草汁将纸张染成浅浅的红色,笺眉随意压着几朵茉莉,小小一张,却香气盈鼻。花笺之上,是一行秀气的簪花小楷:
“……承蒙深恩,无以言谢,思及自入伯府未尝为叔动针黹,实乃不孝,遂制披风,期为叔稍御风寒……侄媳渠氏敬上。”
沈问秋拿着花笺,目光几乎粘在上面,笺上的每一字,都深深刻入他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