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22节
作者:
木兰竹 更新:2024-05-15 08:04 字数:3468
即便秦国律令严苛,不会出现这种事,但其他六国会。
秦王知道了朱襄的想法后,什么都没说,假装不知道。
反正朱襄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就会通知他,那么其他贵族享受不到,与他何干?
韩非面前的盆栽就是一株芝麻。
他看似什么都没想,心中一直重复着朱襄的感慨。
“其他国家如果得知了这些能让食物美味程度大幅度提高的农作物,农人就遭殃了。六国虽然名义上已经推行自耕农,但一些贵族仍旧将他们当做农奴。”
“……哪怕搞点封建也不错啊。”
韩非一直想问,什么是“封建”,朱襄笑而不语,只老气横秋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明白了,这又是只属于朱襄本人,无法传授给弟子的知识。
荀子一边看书,一边用眼角余晖瞥着韩非。
他想起朱襄说韩非委屈的时候就像是淋了雨的小狗狗,然后政儿就学朱襄的话“舅父,叠字恶心”。
朱襄虽然大多时候比喻很奇怪,这次倒是没说错。
韩非在书房枯坐的时候,朱襄也在说起韩非。
朱襄虽然只是农学教授,不是机械专家,但农村常用的机械他还是略知一二。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构造,但只要描绘出大概效果和运用原理,以墨家和农家集思广益,也能将农具做出来。
朱襄在赵国就做出了曲辕犁和现代风格的宽面锄头,可惜没能推广。
七国逐鹿中原,即使战国时冶铁工艺已经很发达,但除秦国外的六国都更倾向于将铁用来打造兵器。
后世也曾出土了六国的铁制农具,但以朱襄在赵国的观察,基本只有实力强劲的贵族私田上能用上铁制农具,且还要一个体恤庶人、有远见的贵族。
这除了大部分国君不重视农耕技术迭代之外,六国国君对国家掌控力不如秦国,大型铁矿基本在私人手中也是重要的原因。
秦国将大部分国内铁矿都收为官用,下令研发农具,有能提高农田产量的技术出现能得爵,因此秦国铁制农具较为普遍。
再加上秦国官府饲养耕牛出租给农人,牛耕在秦国也非常普遍。牛耕和铁制农具,是六国有识之士惧怕秦国的原因之一。
但有识之士知道,却很难让国君推行。六国国君如果把自己手中的铁矿石都用于打造农具,造福于民,恐怕就会被国内将铁矿石用于打造兵器的兄弟赶下台了。
六国王位继承可不和平。
只有在已经初步完成中央专制集权的秦国,朱襄与墨家、农家一同研发的农具才能得以推广。
今年秦王已经在咸阳周围推行曲辕犁和宽面锄头,明年就会往秦国全境推广。
墨家和农家多人得爵,心中激情澎湃。即便朱襄没有成为他们的首领,但他们俨然已经奉朱襄为名誉首领。
在这样的劲头下,他们没有见到棉花的实物,就通过朱襄的描述,将用离心力运作的轧棉机做了出来。
现在棉花丰收,他们开始调试轧棉机,忐忑地等待结果。
不用轧棉机,也可以手工处理棉桃,将棉絮、杂质和棉籽分离,只是效率会低许多,一天只能产出半公斤棉花。
如果用上了轧棉机,一天少说可以产出二十公斤。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这就是极限。
朱襄曾经想过,要不要在这个世界推行工业革命。
他当然放弃了。
工业革命是技术的积累,他顶多拿出一些科学理论让后人去一一验证,强行将蒸汽机内燃机什么的做出来,就像是埋没在人类历史中,仿佛外星文明援助的“奇观”一样,不仅昙花一现,还可能为华夏带来巨大灾难。
当世不能理解的技术不能用,就像是不能揠苗助长。他主要折腾的,是轧棉机这类不需要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人工机械。
秦王好奇地去玩了一会儿,手工分离棉花,又去轧棉机调试那里瞅了瞅,从太子柱手中牵过嬴小政,去找做饭的朱襄和蔺贽。
这两人以自己要帮忙做饭为由,逃过了这次应酬。
秦王到厨房的时候,准备将这顿饭敷衍过去的朱襄正在包饺子。
他扭头对擀面皮的蔺贽说:“我还以为韩非会借机拜见君上。”
蔺贽笑道:“他想的太多。”
秦王走进厨房问道:“那个韩非很有才华?”
秦王的人才雷达动了。
他知道韩非是韩国宗室,心向韩国。但如果韩非真的是朱襄认可的人才,一点小小的离间计就能让那个韩非留在秦国。
只要让韩非无处可去就行。
即便韩非不肯在秦国入仕,在咸阳学宫讲学也不错,反正不能让韩国重用他。
嬴小政咬了一下下嘴皮,憋笑。
现在曾大父不仅还能用范翁,蔡翁在这方面的本事不输范翁。他真想看到韩非如果入了曾大父的眼,能不能逃过这一劫。
“很有天赋,但他还缺少一些历练。”朱襄道,“韩非要学透了荀子教导的知识,再游历七国,积淀之后才能变成一个大贤。”
秦王顿时失去了兴趣:“你不游历七国也是大贤。”
朱襄失笑:“君上,那不一样。韩非虽然不得韩王重用,毕竟是韩国宗室,从小没吃过苦。我虽然没有游历七国,但经历的变故很多。”
朱襄对嬴小政招了招手,嬴小政毫不留情地松开了曾大父的手,贴到了朱襄身边。
“这也是政儿比许多已经及冠的人都聪慧的原因。”朱襄道,“去洗手,帮忙包饺子。”
“好。”嬴小政乖乖去洗手。
秦王背着手走过来:“他还会包饺子?”
朱襄得意道:“政儿只要想学,无所不能。”
秦王促狭道:“那你家政儿和韩非比,谁更厉害?”
嬴小政的耳朵竖了起来。
朱襄无语:“拿韩非和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比,是不是太小看韩非了?”
秦王转头对嬴小政道:“政儿,你舅父说你不如韩非。”
嬴小政:“哼!”
蔺贽笑得手一抖,一块饺子皮擀破了。
嬴小政气鼓鼓地站在小凳子上,使劲捏饺子皮泄愤。
虽然嬴小政的肉乎乎小胖手手指很短,但捏出的饺子居然异常规整。
朱襄将饺子皮捏一下就丢进篓子里,嬴小政非要一个褶皱一个褶皱地捏完一整个封口。
秦王看着有趣,也洗手挽袖子包饺子。
朱襄连忙道:“君上,我拿个小碗给你装饺子,专门煮给你吃。”
谁敢吃秦王包的饺子啊!
蔺贽出馊主意:“你不是说可以把饺子里包一些奇怪的东西,谁吃到了就叫得了彩头,运气会变好吗?还有比君上包的饺子更符合彩头?”
秦王虽然老说蔺贽不像蔺相如,但他的性格意外和蔺贽很合得来。蔺贽馊主意一出,他就不顾朱襄的劝阻,非要捏彩头饺子。
为此,他还特意浪费了很多张饺子皮,模仿朱襄包的饺子。
大概是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快,秦王浪费了十几张饺子皮后,就能包得像模像样了。
秦王本来想在饺子中包金子,朱襄差点被吓得把饺子捏爆了。
他知道秦国卿大夫大多上过战场,吃饭都很狂放。如果哪个人一口吞下一个秦王包的彩头饺子,这不就吞金自杀了?!
朱襄抱来酸梅子罐子,挑选了几颗较小的酸梅,让秦王包进了饺子里。
秦王一脸遗憾。他还是认为包金子更好。
嬴小政摸了摸不知道何时沾满面粉的脸,忍笑。
曾大父真是越来越放飞自我了。舅父在秦国越来越安全了。
朱襄说韩非还需要沉淀一段时间,秦王对韩非不再感兴趣,免去了韩非被韩国驱逐的可悲下场。
当饺子下锅的时候,此次前来观看棉花丰收的卿大夫终于累了,跟在深一脚浅一脚的太子柱身后去蹭饭。
太子柱很想扶着老腰拄着拐杖走路。他比较胖,长时间站立实在是太累了。
“不知道朱襄会做什么好吃的。”蒙武自言自语。
太子柱小声道:“朱襄说,今天吃饺子。”
蒙武小声道:“啊?这么敷衍?”
太子柱小声道:“对我们敷衍,对他们不敷衍。”
蒙武小声道:“也是。”
在一旁偷听的蒙骜:“……”
太子柱就罢了,自己儿子是不是欠揍了?怎么感觉儿子越活越回去了?
蒙骜十分好奇,敷衍又不敷衍的膳食究竟是什么。
是饺子多吃。
朱襄端来汤饺蒸饺煎饺干拌饺子,有藕肉的韭菜肉的香菇肉的混合鱼肉的,他调了一部分味道,宾客们也可以自己调味道。
朱襄介绍:“这是饺子,又叫扁食。外面的皮由小麦粉制作。”
“麦粉?”蒙骜疑惑,“麦粉这么白?”
朱襄道:“是我从赵国带来的小麦,口感更好。”
虽然冬小麦可以越冬,但不越冬也可以种植。朱襄到了咸阳之后,就将手中不多的小麦种子种下。
今年棉花丰收的时候,小麦也丰收了。朱襄留了一半做种子,另一半磨成面粉招待客人。
只有当贵族接受新面粉的口感,才会自发推行新小麦良种,节省秦国推行良种的行政成本。
因为留种不多,明年也只有王庄上会种植新的小麦良种,贵族馋了新面粉也难以吃到。这样“饥饿营销”,想必后年良种推行时不需要秦王下令,贵族和豪商就会疯抢了。
朱襄给秦王献策之后,秦王立刻提前一年准备好诏令。
除了赐予功臣之外,秦王准备收“捐赠”来赐予小麦良种,好好让贵族和豪商出一笔钱,以在关东平原兴修更多的水渠、水车、石磨,打造更多的铁制农具,饲养更多的耕牛。
如果这种政策拿到其他国家,就和卖官卖爵差不多的恶劣行为,昏君预备。秦王出了名的逐利,他拿出这个政策,六国人都懒得抨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