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铁甲怪船
作者:
零点浪漫 更新:2024-05-15 14:58 字数:4104
刘尚虽然不算太懂军事,但这舰炮打靶是不是打得又快又准,他还是能看明白的。加之他记性又好,所有登场亮相战船的打靶成绩,他都一一记在了心里,一边看一边也在默默地做着比较和分析。
海汉海军毫无疑问是第一档的队伍,除了有一艘船只打出七靶五中之外,其他船几乎都是六中甚至全中,用时方面也要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战船。紧随其后的便是葡萄牙与荷兰两国,虽然这两国各自只有一艘船参加此次军演,但从这个打靶项目上就能看出其实力的确不凡,也难怪早年仅凭少量战船就能在大明东南沿海打开局面了。
而大明、安南、占城这几国的水师就明显要稍逊一筹了,不过要认真说起来,包括所谓的广西水师在内的这几支参演部队,其实都可以说是海汉人一手调教出来,如果南海发生大规模的战事,那么这几支水师部队很可能还会作为海汉的盟军一起出战。即便是实力稍逊,但胜在船多炮多,就算强他们一档的葡萄牙和荷兰也很难与其抗衡。
刘尚又想了想自己认知中的大明水师,默默地将其放在了更低的一个档位上。目前还能听命于朝廷和兵部指挥的水师,大概主要部署在福建海峡以北地区。而海汉在浙江占了舟山岛之后,钱塘江和长江中的水师都不声不响地被其限制了活动范围。
海汉在北上攻打舟山群岛的过程中已经展现了自身的实力,浙江当地水师也明白自家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都与海汉海军不在同一等级上,所以也不太敢主动招惹海汉。而今年年初杭州通盛码头大火案之后,海汉出兵杭州湾,封锁钱塘江,一系列展示武力的行动更是彻底打消了当地驻军使用武力对抗海汉的念头。
至于长江以北的水师,说得夸张点也就只能管管渔民了,对于坚船利炮的海汉海军并没有什么好的应付办法。去年海汉挥师北上在山东登州建立据点,当地官府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汉军轻松拿下了芝罘岛。要指望北地水师为大明挽回尊严,似乎也是不太现实的愿望。
刘尚以前并不理解为何大明沿海地区的水师会拿海汉人毫无办法,早些年在福建海峡闹事的荷兰人不也被福建水师给怼回到台湾岛去了吗?同样拥有海上武装的葡萄牙人也乖乖缩在澳门做买卖,近年来都比较安静。怎地海汉人在大明沿海上窜下跳,各级官府却都是装聋作哑,作壁上观,没见拿出什么严厉的手段来打压他们。
如今自己来海南岛见识过种种景象之后,刘尚才逐渐明白这些地方官府的苦衷,想使用武力对付海汉人,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就凭海汉海汉这些装备,大明水师打不过、追不上、逃不了,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与其打了败仗被朝廷降罪,倒不如就这么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反正紫禁城里那位根本就不知道南方的真实状况,只要报喜不报忧,能稳稳保住屁股下面的官位就行了。
要如何才能击败这样强大的一支军队,刘尚一边看着演习,一边在心中默默地盘算着各种可能。但遗憾的是,他想来想去,都想不出能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遏止海汉的军事扩张。难道真的眼睁睁看着海汉这么毫无阻碍地发展下去,等到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把大明也变成如同安南一样的附庸国?
刘尚自然是不甘心的,而且他相信在场围观的人员中,不甘心的也并不止他一人。那些西方来的番人,难道会甘于臣服海汉之下?但可惜的是刘尚完全不通西文,就算有机会与那些外国人接触,似乎也没什么办法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终于最后一艘登场的海汉战舰以七靶六中的成绩结束了这场海上打靶大比拼。毫无疑问海汉舰队的成绩已经将前十占满,绝对是这场海上比武中的大赢家。不过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在这样的比试中输给海汉,倒也没什么可惋惜的,毕竟双方实力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在比试过程中找到自家与海汉海军之间的差距所在,才是完成这次军演的实际意义。
刘尚所认为的不甘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可对于葡萄牙、荷兰这些域外国家来说,海汉的强大其实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祖国安全,这与大明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西方殖民国家对于世界的认识远比明人更为全面,很清楚海汉目前的影响力其实主要就集中在南海一隅。在这个区域之外,海汉的存在感其实远远不如他们这些在全球范围内殖民的国家。
这些国家与海汉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在商业利益方面,但武力手段已经被证明并非解决矛盾的最佳方式,在海汉的强大实力面前,他们也只能选择合作而非对抗,以确保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商业份额不会被全部夺走——至少不能输给了同样来自于欧洲的竞争对手们。至于继续与海汉进行武力对抗,这既不理智,也并不符合他们各自的商业利益。大概也只有像英国佬这种没有跟海汉人打过交道的新玩家,才会失了志去挑战这个大魔头,其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海汉近一个月以来都在大肆宣扬星岛战役的结果,并且近日陆陆续续开始有一些英国军官被押回三亚受审,这些迹象无不都是在警示着同样来自欧洲的葡萄牙和荷兰,有些歪脑筋是不能随便动的。刘尚想要策动这两国跟海汉对抗,的确是有点想多了。
不过眼见最后一艘的射击已经完结,却没人宣布今天的军演结束,刘尚不禁有些疑惑,难不成还有其他演习项目的安排?
怀有同样疑问的并不止他一人,有人便主动开口向负责解说军演的随行军官询问接下来的安排。那名军官应道:“军演尚未结束,请各位稍安勿躁。”但接下来又是什么内容,他却是只字不提,很显然又是什么“受保密条令限制”之类的原因。
刘尚跟着巡视组跑了这么些天,多少也明白一些海汉官场里的规矩了,特别是涉及到军事机密的内容,相关人士不主动说,就不能刨根问底地去追问。更何况于小宝也在场,真要是涉密的信息,那也该由他去打听才是,轮不到自己这种小人物开口。
不过看于小宝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想必也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了。刘尚心道反正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把自己赶走不让看,那就安下心来等等看海汉还能有什么花样了。
不多时便听到从旁边的船上传来一阵喧嚣声,刘尚站起身来循声望去,却看到南边的海面上正有一艘船快速朝着斜阳岛驶来。从其船身上方冒出的烟气来看,这也是一艘使用蒸汽推进系统作为辅助动力的战舰。
刘尚之所以肯定这是一艘战舰,是因为海汉目前只将蒸汽机安装到了战舰和少量的内河运输船上。在军演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这艘船单独亮相,显然不会是一艘普通帆船。
待这艘船更近一些之后,刘尚注意到这船的大小应该是介于威严级与探险级之间,蒸汽机位于船身中部,烟囱前后各有一根桅杆,支起了船上的前后主帆。而其船舷却没有看到海汉战舰应有的甲板炮位和下层的炮窗,刘尚不禁有些疑惑,难道这还真不是一艘用于作战的舰船?
刘尚慢慢移动手中的望远镜,将其对准了船身,他赫然发现这艘船的外壳似乎并非寻常所见的木制船体,而是由铆钉拼接起来的一片片铁壳。
铁甲船?刘尚印象中这种东西似乎只在传闻中听说过,东瀛和朝鲜都曾在几十年前建造过铁甲船,不过其战斗力都比较有限,而且只能在近海活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能带上铁甲船,结果在当地被朝鲜将领李舜臣指挥的龟船给打败,而这种龟船据说就有覆盖铁甲于其船壳之外,也算是一种比较外观比较另类的铁甲船了。
但大明对于这种船并无兴趣,认为其笨重且不宜出海太远,所受的客观条件限制太多。刘尚来海南岛之前也曾听说过海汉人曾建造过大如小山的铁甲船,不过他在三亚远远看过之后,认为那种船或许仅仅只是海汉人造出来的一个空壳,停在港口吓唬老百姓而已。
刘尚认为,如果这种铁船真能如海汉人所说的那样漂洋过海,那么他们已经来到海南岛八年,为什么这些船就一直停靠在港湾里没有离开过?为什么海汉人后来也再没有建造铁船,而是转而生产木制帆船?这或许可以说明,关于铁船的种种传闻,只是海汉人编出来的故事而已。与他们编造出来的其他故事一样,都是为了恐吓愚民,巩固其统治罢了。
但此时出现在眼前的这艘船显然就是一艘铁甲船,尽管其铁甲之下可能就是一艘普通的木制帆船,但海汉人制造这艘船的目的,大概不仅仅只是为了在其船体外包上一层看起来很酷炫的铁甲吧?
船上的炮呢?刘尚心知海汉人绝对不会做一些无用功,这么一艘装备了蒸汽机和铁甲的战舰不可能毫无武装,船上肯定会有威力巨大的舰炮存在。可是火炮不部署在最便于射击的侧舷,又能放到哪里?
刘尚从船头到船尾来来回回看了两遍,才终于确认这艘船的火炮设置与自己以往的认知大有不同。甲板上一前一后有两处扁平的隆起,竟然可以缓缓转动,当其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刘尚终于看到从其中伸出的炮管,前后各二,虽不醒目,但从其外形上可以确定是炮管无误。
从其转动的轨迹来看,这一前一后的活动炮台加起来,火炮射界应该能将船身周边范围覆盖完了,而且还应该会有一大块重叠的范围。甲板上突出的驾驶台、桅杆和烟囱都位于两个炮台之间,完全不会遮挡到其射界范围内的视野。虽然这艘船看起来只有四门炮,但其射界范围可一点都不比装备了五十多门火炮的威严级战舰小。当然了,由于两者的舰炮数量差异太大,火力输出的频率和强度大概就没得比了。
刘尚虽然看明白了这艘铁甲怪船的大体结构,但还是不明白海汉建造这么一艘船的用意何在。如果在这艘船上采用密集的火炮部署方式,岂不是要比这样稀稀拉拉四根炮管强得多?就算那炮台构思精巧,能够带着炮位的两门舰炮一起转动,但终究这火炮数量是太少了一些,又如何跟其他动辄几十门舰炮的战舰相比?难道海汉人是打算依靠这船身外部的铁甲,在交战时硬抗对手的炮击不成?
刘尚细想一下,这个推论似乎也不合理,就算能扛住敌船炮击,但要重创敌人还是得靠自己船上的火力输出,想来想去这仅有的四门炮都是一个明显的短板。
除非……这四门炮与自己先前所见到这些海汉战舰上的火炮有所不同?刘尚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但旋即摇摇头,想将这个想法从头脑中驱逐出去——海汉人的战舰已经如此强大了,哪还有什么必要继续升级舰炮。
饶是如此,刘尚心中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海汉军方特地安排了这艘船在此时此地出现,只怕不仅仅是想让它依靠奇怪的外形来搏眼球而已。看着这船一路朝着斜阳岛西岸的打靶区驶去,刘尚心道这船敢情是特地过来打靶的?
果然这个时候随行军官才向他们说明了军演最后一项内容,便是由这艘名为“勇士”号的铁甲战舰执行对岸炮击打靶的任务。而这艘船并非海军所属,是海汉兵工与胜利港造船厂联合建造的一艘试验性质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