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20节
作者:
夹心棉花糖 更新:2024-05-15 17:11 字数:6352
好在,徐来福还不算太呆,趁着徐元吓唬张婆子的那会儿,冲着于静招了招手,让她把饭菜都端回屋里去了。
至于他自己,则是留在厨房里,刷了锅以后,又归置了一下用过的东西,把酱油、醋这些调味品,都放回到了厨房的柜子里。
见厨房已经归回了使用前的样子,没有留下让要用厨房的下一家人说嘴的地方,于志全这才从兜里掏出锁来,把柜子锁上了。
放调味品和碗筷的小柜子,每家都有一个,都是自己找木匠打的,虽然出钱的时候有些心疼,但也算是免了大家伙儿为着“你家用了我家的盐,我家的醋少了点儿”这种事情整天吵嘴。
回到屋里,于家这就算是开饭了,大家围着小方桌坐着,一边吃饭,徐来福一边讲起了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公共厨房是有窗户的,正好跟灶台紧挨着,刚才,徐元和于志全在外面和张婆子“讲理”的时候,出于担心,徐来福就一直往院子里看着。
突然感觉后背有些凉,他也没在意,谁知道,不经意间的一个回头,却是看见窗户被打开了一条缝儿,从缝里伸出了一只手来,目标格外坚定地朝着灶台上的那碗红烧肉伸去。
没来得及多想,看那只手的指甲缝里黑乎乎的,险些就要碰到他们家的红烧肉了,徐来福就下意识地拿起筷子来,往那只手上拍了一下,窗户外的人发出“啊”的一声,把手缩了回去。
徐来福往窗户底下一看,呵,有个约摸十岁的小孩儿正蹲在那儿呢,小孩儿的手被打了一下,一抬头,正好跟徐来福的视线对上,“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才一溜烟儿地跑了。
要不然,徐来福怎么可能让于静趁着大家伙儿的注意力不在这儿,微侧着身子、背过大家,把菜用碗盖着、都端回屋里呢?
他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小孩儿嘛,难免嘴馋,只是,不问自取是为偷,总之,虽然对方没能得逞,可徐来福依旧不怎么喜欢那个孩子。
他这么一说,于志全登时就想起来了,冷笑一声:“哼,你遇见的那个小孩儿,应该就是张婆子的宝贝大孙子了。
这整个院子里,也就他们家老大经常会上别人家‘摸’点儿吃食,东西不多,真要计较起来,指不定还要被人说气量小,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呢,但要是完全不计较呢,到底是让人心里怪不舒坦的。”
“嗯?”徐元拧起了眉,张婆子来找茬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后脚她孙子就来偷吃的,这能是个巧合吗?
把心里的猜测说了出来,哪怕没有证据,但是经过刚刚那一遭事儿,罗美玲对徐元的话几乎已经是深信不疑的程度了,当即就想去张家算账,只是被于晚菊给摁了下来。
“他们家还要不要脸?孙子偷东西,当奶奶的,不但不管教,还给他打配合,怎么着,这是想将来祖孙俩一起进公安局相依为命吗?”
罗美玲气愤地道,最重要的是,敢偷到他们于家头上来,是以为他们于家都好欺负的不成?
不是她自夸,就她俩儿子,一个抡大勺,一个在车间,那体格,怎么说也能甩出张婆子她儿子好几条街吧,到底是谁给他们的错觉,让他们不担心被找上门儿呢?
“嫂子,以后多提防着点儿那一家子就行了,咱们刚跟他们家闹了矛盾,那孩子也没被大家伙儿抓个现行,真要闹事儿,指不定张家人还得倒打一耙,说咱们因为刚才的事情,连一个孩子都要冤枉呢。”
还别说,以张婆子的无耻,是真的能干出来这种事情的,一想到要被张家人反咬一口,罗美玲顿时偃旗息鼓了。
事实上,另外一边,张家也正讨论着于家人呢,张家儿媳妇对婆婆吃了亏并没有多大反应,反正,婆婆是个没理都要争三分的性子,被于家人收拾一顿,要是能消停一阵子,也算是件好事儿了。
当然,这也不代表在她心里,于家就都是什么好人,轻轻地摩挲着儿子手背上淡得几乎看不出来的红印子,那叫一个心疼,时不时地吹两口气,似乎是想借此减轻儿子的痛感似的,不知道的,见她这样郑重其事,恐怕还得以为小孩儿的手断了呢。
“行了,妈,我都被人打了,你要是真心疼我,就给我开瓶罐头去,我想吃罐头了。”小孩儿有些不耐烦了,十分理直气壮地吩咐道。
张家也就张宝根这一个挣工资的人,要养活这一家四口,罐头这么金贵的东西,自然是不常买的,哪怕逢年过节买上一瓶,也都是进了孩子的肚子里。
至于张婆子和她儿媳妇,最多也就分几口糖水罢了,就这,她们还觉得自家孩子懂事、孝顺得不行,哪怕嘴馋了,也依旧知道把长辈放在前头呢。
对于儿子石头的态度,张宝根媳妇儿全然不在意,也没等婆婆的反应,起身就去给儿子拿了罐头,她知道,石头想吃,婆婆肯定会答应的。
又是先让了让长辈,他奶和他妈只喝了两口糖水,就摸着他的脑袋,笑呵呵地让他快吃,石头其实早就等不及了。
只是,他本能地认为,如果谦让一下,他奶和他妈高兴了,就会给他买更多的罐头吃罢了。
一口苹果罐头下肚,总算是让石头心里被打的愤怒平复了些许,听着他奶坐在那儿低声咒骂着于家人,特别是刚才多管闲事的那个年轻人,他心里的火又有些被引上来了,点头附和道:
“于家,还有他们家的亲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明明有那么多肉呢,分我几块又怎么了?
还有那个打我的老头儿,心可真是硬,一大把年纪,都快死的人了,还跟我一个小孩子计较,这样的人,早晚都会遭报应的。”
石头跟在张大娘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学会了几分他奶的“强盗逻辑”,明明是他的不对,却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这孩子已经满十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年纪,也该懂事儿了,但他却没有丝毫愧疚,可见,这孩子早就在婆媳俩的溺爱当中长歪了,又或者,其实,张家的根儿从一开始就是歪的呢。
收拾完饭桌,一家人正坐在一块儿说话呢,徐元突然不做声了,顿了顿,紧接着便一连打了两个喷嚏。
“一想二骂三念叨”的这个说法,现在大家已经不怎么提了,生怕连这样的话都被归到“四旧”里面去,但是对于老一辈儿人来说,这个说法依旧管用着呢。
无须多言,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会骂徐元的,除了张家人,也没有别人了。
当然,打个喷嚏而已,权当是巧合了,徐元也并不在乎,张婆子在家有没有骂他,管天管地,他还能管到人家里去?反正,只要别当着他的面儿骂,几句话而已,不痛不痒的,他无所谓。
现在天黑得越来越早,怕路上不安全,于晚菊跟徐来福也不打算等到上班的三个孩子回家了,反正,下一次有空再来,或者过年的时候,他们肯定是在家的。
“大哥,那我们就先走了,外面冷,不用送,你快回屋去吧!”于晚菊站在门口,冲着自家大哥说道。
“知道了,你们路上也别耽搁,省得到家都要天黑了。”于志全应声道,随即,拍了拍徐元的肩膀,夸赞道:
“今天的事儿,做得好!果然,元元开始上班了,也确实是长大了呀!”语气里不无感慨。
说实话,要不是于晚菊和徐来福亲眼所见,也很难相信,一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孙子,竟然成长得这么快,听听今天他说过的话,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把张婆子吓唬得一愣一愣的。
要不是徐元开始上班以后、也是天天回家,他们险些都要以为自己的亲孙子被人“掉包”了呢。
于志全的话让徐元心下一软,没忍住上前抱了抱自家舅爷:“是呀,我已经长大了,可以保护亲人了,舅爷放心吧,等我有空了,再来家里看您!”
徐元做过的那个梦,虽然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看所有“剧情”的,但由于赵如茵是女主角,整本书大多还是从她的视角出发来描写。
跟徐家是亲戚的于家怎么样,赵如茵并不关心,徐元也就无从知晓,但是,想来肯定是不好过的,亲近的小辈先是被送去劳改,之后又英年早逝,妹子的头发白了大半,徐家从人人羡慕,到人人都想踩一脚,处境的改变,似乎只在一夕之间。
对于舅爷他老人家来说,这样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
好在,人生并非一成不变,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可能使你走上另一条岔路,而这一次,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身边人的!
第38章 过年
入冬以后, 各家各户先前囤的冬储菜,就派上了大用场,不过, 食品厂的职工食堂虽然也腌了许多咸菜,还准备了不少干菜,但是,张嘴吃饭的人也多啊。
要是天天给大家伙儿换着花样做, 还不等过年, 只怕这些腌菜就要被吃完了,所谓“细水长流”,这才是句实在话呢。
所以, 食堂那边, 顶多也就是每个礼拜挑一天, 给大家换换口味, 其他时间,还是萝卜白菜换着来。
不像于晚菊, 先前就囤了些晒好的黄瓜干儿、豆角干儿、茄子干儿,还买了好些粉条,又把徐元拿回来的副食品票,去商店全换了。
其中, 黄豆、绿豆, 是于晚菊打算用来发豆芽的, 另外,她还买了三斤腐竹, 虽然不多, 但也能给家里添个菜。
家里的事情,都由于晚菊操持着, 剩下四个上班的人,主要任务自然就是好好工作了。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手头上的工作都是早就做惯了的,熟能生巧,不可能会出什么差错,至于徐元,他已经在杨科长的点头下,免了被林东正抽查的这一道程序了。
转眼间,也快要过年了,附近的这些厂子,最近都在忙着采购的事情。
这是个物资供应严重短缺的年代,手里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所以,每到劳动节、中秋节、春节这样的大节日,都是厂里的采购员最头疼的时候。
毕竟,东郊这一片儿,国营厂子几乎可以用“扎堆儿”来形容了,谁家都有个当工人的亲朋好友,走亲戚的时候,大家聚在一块儿,难免要聊聊厂里发的过年福利。
一攀比起来,哪家厂子好、哪家厂子不太行,这不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压力就这样给到了采购员身上,得是对工人同志们来说实惠的东西,还不能跟去年的重复,种种要求罗列出来,可不就让人头疼得紧吗?
这件事情,跟财务科其实没多大关系,顶多是采购科派人来支取费用,他们做账的时候,能够通过票据,提前知道会发什么过年福利罢了。
食品厂今年的效益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饼干系列创造的利润依旧可观,水果罐头在省里其他城市的供销社卖得也相当不错。
只是,八月份的时候厂里开会商议,最终花大价钱拉回来了一条生产线,九月份招新职工经过在其他车间的培养,总算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个修建完成的车间,也终于亮相了。
三车间,是专门生产点心类产品的,目前专攻的是酥皮类,据说,这是储厂长从本地一个老字号点心品牌上得到的灵感。
根据馅料的不同,已经开发出了四款点心了,前不久,销售科跟省城的好几家供销社谈成了合作,虽然目前,点心的销量只能说是不温不火,跟一部分人的期待有所出入,但毕竟,已经开始慢慢回本儿了。
总而言之,因为三车间的修建和新产线的引入,在账面上,厂里的效益其实是不如去年的。
不过,听说,储厂长在开会的时候已经发话了:“工人同志们辛苦工作,这过年福利,是对他们一年工作的肯定与赞赏,还能够让咱们厂子更加团结,为新一年的生产计划积蓄力量,所以,福利标准,绝不能降!”
这事儿在车间工人中传得是最广泛的,都在交口称赞储厂长为工人同志着想呢,徐元自然也听说了,叫他来看,这一次的“宣传工作”做得还真是妙呐,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储厂长本人的手笔了。
也正因为中间有这么个小插曲,采购科的人前脚来了财务科,后脚,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有人跟财务科的人打听,过年会发什么东西了。
连后勤部的洪刚也不例外,他正好跟林东正和徐元在食堂碰上了,就顺嘴问了一句,这又不是什么秘密,林东正就如实说了:
“跟去年差不多,两斤白面,半斤豆油,四个苹果,还有一瓶罐头。”
听起来东西不少,但是,食品厂是从面粉厂分出来的,多少有几分香火情在,从面粉厂采购白面,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同理,其他三样东西不是食品厂自己生产的,就是跟别的厂子换的。
总之,花大价钱跑到外地去采购过年福利,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竖起耳朵来听林东正说话的人不少,好歹福利标准没下降,大家伙儿已经心满意足了。
到了发放福利的这一日,后勤部门口排起了长队,一直排到了楼下去,哪怕天寒地冻,但是,心却是火热的。
家里真的缺这些东西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被这股“马上要过年了”的氛围所感染,忍不住有些兴奋罢了。
林东正、徐元和田家瑞也排在队伍里,他们三个都是正年轻的小伙子,力气也大,正好可以把财务科的东西都领回去了,也省得让他们再来跑一趟。
下班的时候,徐元把这四样东西都装在早上带来的网兜里,回到了家。
国营厂子发过年福利的时间基本上也就是在这两天了,钢厂还没动静,黄卫英所在的百货公司倒是也发了福利。
百货公司采购东西,可比国营厂子要方便不少,只是,领导们向来都是急人所需,也不搞些花里胡哨的,发的要么是布料,要么是粮食。
人的生活,总归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的,所以,直接发这两样东西,才是刚好发到了许多人的心坎儿上呢。
看见食品厂发的福利,黄卫英也没嫌弃,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呢,她们单位今年发的是大米,正好,家里的米面这下总算是能富余了那么丁点儿。
年关越来越近,各个厂子的放假安排也都出来了,每个厂子,根据生产计划和产量的不同,给工人们放假的时长也不尽相同。
像是百货公司,过年期间,终于有时间来买东西的人会多一些,所以,关门歇业,那是不可能的,负责柜台的售货员可以轮流着放假,只是,大年三十和初一那两天,还在岗位上的售货员会有额外的一点儿补贴。
忙忙碌碌一整年了,黄卫英更想跟一家人在一块儿过年,就选了大年初四开始上班,正好,初二还能带着徐元回一趟娘家呢。
至于钢厂和食品厂,都是放了五天假的,从大年三十开始,初五开始上班。
临放假的前一天,杨科长也关起门儿来,跟财务科的人开了个短会,总结了一下,就是肯定了大家这一年的表现,希望大家来年继续努力工作,最后,跟家里人好好过节,休息几天。
林东正在宿舍里也没放什么东西,下班后跟徐元一起往厂子外面走着,快到厂子门口的时候,遇见了正在巡逻的王二成。
他们俩跟王家叔侄俩刚好碰面的次数并不多,但好歹有着一顿饭的交情呢,多少也算是朋友了,既然遇见了,不可能不打声招呼。
“二成哥!你还不放假回家?是被科里安排了过年期间值班的活儿?”徐元冲着王二成挥挥手,问道。
见王二成遇上了认识的人,肯定是得停下来说两句话的,另外两个人也没打算呆站在这里等着,干脆跟王二成说了句话,就先走一步了。
王二成这才小跑了两步,到了徐元跟林东正面前,抬手摸了摸后脑勺,讪讪一笑道:
“我叔说,在家过年也就那样,没多少意思,还不如留在厂里值班呢,能多拿点儿补贴,还能给我们科长留个好印象,所以,放假的这五天,我都会在厂里的,你们要是有个什么急事儿,来门卫室找我就行。”
叔侄俩家在城郊的农村地区,要不是王友强去报名参军,在战场上立了功,恐怕也捞不到保卫科的这份好工作,更别提连同侄子一起带进厂了。
转业以后,王友强也成了家,然而,食品厂只有职工宿舍,暂时还没有福利房呢,他媳妇儿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留在农村,一年到头,能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寥寥无几。
他肯定是得回去跟家里人一块儿过年的,反倒是王二成,他还没谈对象呢,回去也是跟爸妈还有哥哥弟弟一起过,还有可能生一肚子闷气。
所以,王友强说的话,其实是替王二成找了个借口,能不用回去面对不想见的人,哪怕厂里加班不给补贴,他也是乐意至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