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24节
作者:
夹心棉花糖 更新:2024-05-15 17:12 字数:6409
何况,她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做事情难免有所疏漏,告诉家里人,正好,如果大家都同意、伸手拉老师们一把的话,也能帮着她把略显粗糙的实施方式查漏补缺一番。
“哥,元元哥,谢谢你们!”于静知道他们多叮嘱了几句,都是一片好意,赶忙出声道谢,至于找谁去做给人传话的活计,自然也都该由她去思考安排了。
第42章 帮助
亲戚们在徐家吃了两顿饭, 等到要回家的时候,于晚菊往他们各自提来的网兜里面搁了六个白面馒头,这是回礼。
虽然馒头的大小跟国营饭店卖的那种没办法相提并论, 可到底是用白面做的呢,这份回礼的分量也不轻了。
六个只是于晚菊的讲究,取自“六六大顺”之意,像是条件一般些的人家, 没办法拿出那么多白面来, 那就只能减少回礼的数量,或者干脆用二合面来蒸馒头了。
回家的路上,黄国辉媳妇儿王燕就在那儿说呢:“咱姑她婆婆, 可真是够大方的, 今天去了三家客, 这就是送出去十八个白面馒头了, 那么多白面,够咱们一家子吃好几顿了呢。
还有今天中午的菜, 那叫一个丰盛,之前,我跟着爹妈去过一次国营饭店,吃了一碗肉丝面, 一直到现在, 我都觉得, 那碗面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谁知道,咱姑她婆婆的手艺一点儿也不比国营饭店的差, 吃饭的时候, 大家都在那儿抢菜呢,也没人舍得浪费时间来说话。”
王燕啧啧称赞道, 回想的时候,似乎饭菜的味道都还在嘴边打着圈儿呢。
闻言,黄国辉却是有些心疼地抓住了她的手:“燕儿,我争取今年提一级工资,到时候,咱们手头宽裕点儿了,我就带你去吃更多好吃的东西,让你坐在国营饭店里面,想点什么就点什么菜。
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王燕脸上一红,赶忙挣脱开他的手,眼神有些嗔怪,可是又掩饰不住其中的喜悦:“我知道,我也相信你。
但是,这还在街上呢,别拉拉扯扯的,被人看见了不像话。”
这时候对男女关系盯得尤其紧,哪怕是两口子,走在大街上亲密一些,也会被过路的人或者革委会的人说教一顿,王燕这也是不想给黄国辉惹麻烦。
“嗯,我记着了。”黄国辉还不至于分不清,这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在嫌弃他呢,脸上露出一抹讪讪的笑容,不由得抬手摸了摸后脑勺,如是说道。
记着归记着,下次还是会犯,是吧?王燕已经十分自觉地替他补上剩下的话了,毫无威慑力地瞪了他一眼,却是自己先破功、憋不住笑容了。
小两口之间,尽管隔着些距离,但是,他们之间的那种弥漫着粉红色泡泡的氛围,明眼人只需看一眼就能明白过来了。
这边,小夫妻两个甜甜蜜蜜着往家走去,而另外一边,已经回到自个儿家的于明顺,却是被自家闺女的话弄得一惊。
现在跟知识分子沾上关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相亲的时候,老师这份正式工作的吸引力,还比不上在国营小厂里面当个临时工呢。
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家乖乖巧巧、文文静静的闺女,却是摆出了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势,跟他讨论起想要帮助她小学语文老师的事情来了。
于静的小学语文老师姓曾,上小学的那五年,都是曾老师教她语文的,这位老师温柔、细心、认真、负责,正是在他的引导下,于静对语文、对写作才会越来越感兴趣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上大学时写的一篇文章被人翻出来以后,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他的思想存在右的倾向,但是,革委会那群疯狗,还是以此为由,把他调去打扫校园卫生了,还美其名曰“都是为学生们的学习做贡献嘛”。
随后,没两天时间,革委会一个小头头的妹子就被调来当语文老师了,这其中的门道,自然不必多说。
于静都已经上初中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老师前段时间出了事,跟她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就算冷眼旁观,也绝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毕竟,因为这场清洗,儿子登报和父亲脱离关系的事情,早就不稀罕了,假如于静过后能悄悄去曾老师家里慰问一二,再提上一两样东西,那就是非常有良心的人了。
只是,于静忘不了曾老师把他的书一次次免费借给她阅读的事情,她也忘不了,每次她看完一本新的书以后,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着胆子拿给曾老师看的时候,他那一句句充满鼓励又不失指点的话语。
所以,她想试试,像元元哥说的那样,给曾老师提个醒,指一条路出来,哪怕曾老师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离开学校,至少,她也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问心无愧。
于静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她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不引起革委会的注意,又能帮到曾老师呢,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求助她爸妈了,正好,这件事情本身也得征得爸妈的同意。 也不等于明顺问起,于静就把徐元的那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只字不差,当然,也少不了于强坐在一边、时刻补充着的缘故。
认真地听完以后,于明顺不得不承认,徐元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在城里被排挤着没了容身之地,那就先退一步到农村去嘛,尽管以后回城怕是有些艰难,但最起码,人还活着呢,一家子平平安安地在一起,这不比什么都强?
“成,我知道了,这事儿我来办吧,你呢,就好好学习,该上课就上课,你要是能考上中专,咱们家也就算是,终于出了个文化人了。”
于明顺偶尔去送闺女上学的时候,和曾老师打过几次照面,对他现在的处境,也是颇为同情的。
但是,同情归同情,他做事情总得优先考虑自己的家人,必须得想个稳妥的办法再行动,而且,闺女的心思绝不能全放在这件事上,她还是得先把知识学扎实才行。
对着一双儿女,于明顺向来都是一视同仁的,甚至,因为儿子于强要继承家传的厨艺,对他反而要更严格一些。
所以,于明顺就把考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闺女身上,现在高考取消,那,能考上中专,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啊。
于静抿唇一笑,也没说自己有几分把握这样的话来,只能说,她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的。
至于曾老师的事儿,她相信,爸既然答应了她,就不可能食言,只希望,她做的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能够救曾老师一家人逃离苦海吧!
从大年三十到初三,接连四天时间,徐家人其实都没怎么闲下来过,眼瞅着又要开始上班了,初四这天,一家人总算是好好地歇了歇。
早中的两顿饭,于晚菊也没弄得特别丰盛,十分难得地,给家里人凑活了两顿。
当然,徐家人并未因此而心生抱怨,甚至在他们放假的这几天,也是尽量多帮老太太干些活儿,让她稍微轻松一点儿。
毕竟,于晚菊才是从年头忙到年尾的人,哪怕他们礼拜天放假,她也不能撂下家里的这一摊子事。
等到了晚上,却是没了于晚菊的发挥余地,徐来福大手一挥,直接带着全家人,带着礼品,上门拜年去了。
街道办孟长德孟主任的家里肯定是得去一趟的,县官不如现管嘛,何况,上次徐元被下乡的事情,还多亏了孟主任帮忙呢,徐来福是出面送了谢礼不错,可是,徐元这个事主也总得露个面儿、感谢人家一番吧。
在孟主任家里没坐多久,徐家人就提出了离开,之后,就去了徐来福的老兄弟李立军的家,三样礼品自然是少不了的。
倒不是说徐家人钱多得没处花了,上赶着去给人家送礼,只是,这种联络感情的举动,那是绝对有必要的,再深厚的感情,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少了走动,而慢慢变淡了啊!
新年就该有新气象,哪怕身上穿着的还是那一套工服,可是,已经被于晚菊洗得干干净净的工服,配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那种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不同了。
第43章 合伙
徐元到办公室的时候, 林东正都已经来好一会儿了,他家离得远,早上从家里直接过来, 担心自己迟到,就提早走了半个小时,这不,成了第一个来办公室的人。
新年新气象, 对于职工食堂来说, 亦是如此,年后第一天上班,总得给工人们吃点儿好的, 让大家更有干劲儿才是。
所以, 哪怕食堂存的干菜已经不多了, 可是, 过了年,就总觉得春天也要不远了, 食堂也就大方了一回,今天的早饭是香菇猪肉馅儿的包子。
虽然馅里的猪肉并不多,只能尝出来一点点肉味儿,包子也不是全用白面做的, 可是, 包子到底跟平时最常吃的馒头是不一样的, 大家伙儿还是很希望能换换口味的。
徐元从走进厂子,一直到坐进财务科办公室, 路上遇到了不少行色匆匆的工人, 手上都拿着两个包子。
林东正在家已经吃了早饭,是看到别人手上拿的包子时才反应过来的, 对着徐元说道:
“早知道今天食堂要蒸包子,我就来厂里吃了,唉,失策了!”
饭票是有使用期限的,但是,并不会限制你在哪一天或者哪一顿饭使用,只不过,大家心里也都有一杆秤,同样一张饭票,用来买包子油条,和买野菜团子,这能一样吗?
当然,林东正也就是跟徐元念叨了这么两句,俩人认识了这么长时间,关系越来越好,他也知道,徐元不是爱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人,嘴严实着呢。
不像田家瑞,俩人初进厂的时候,因为年龄相仿,有一阵子也是走得很近的,之所以慢慢疏远了,就是因为林东正发现,他随口跟田家瑞说过的话,后脚就传到别的科室去了。
也不知道,这么个大男人,怎么就能跟个碎嘴的婆娘一样,嘴上把不住门儿呢,林东正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行动上却是慢慢地减少了跟田家瑞的来往。
同样的,徐元还是信得过林东正的人品的,眼下正好科室里只有他们俩人,他有个事情,想要问一问林东正呢。
“林哥,我刚进厂的时候,看过咱们食品厂的一些文件,听说,咱们厂长注重研发新产品,鼓励大家集思广益,有新点子可以送到技术科去,被采纳了的话会有奖励。
那,你在厂里工作这么长时间了,有听说过谁得了奖励吗?”
先前就说过,徐元虽然刚一进厂就注意到了厂长宣布的这条规矩,可他到底是财务科的会计,得先熟悉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行。
像是这种研发奖励,那就是一锤子的买卖,发一笔小财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难道还能天天都拿出新点子来呀?
何况,就算他有主意,这也得贴近食品厂的实际情况,引入一条生产线,要动用的资金可不少呢。
没成想,徐元突然问起了这件事情,林东正显然是有些意外的,但是,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难理解。
别说是徐元,就算是他和洪刚,在刚进厂那会儿,看到厂里有这么丰厚的奖励,肯定也会眼热的,恨不得脑子里立即蹦出一个点子来,好把奖励拿到手。
相比之下,徐元能在办公室里安安稳稳地工作了四个多月才问起这件事情,林东正觉着,他已经是很能沉得住气了。
“咱们食品厂,大多数都是车间工人,出身普通家庭,每个月的工资,在手里攥得紧紧的都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因为贪嘴、动不动就去供销社买些糕点、饼干什么的尝一尝呢?
甚至,绝大多数人,连供销社现有的食品种类都没了解清楚,这又怎么可能给厂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呢?
说实话,当初厂长刚刚说了这条规矩的时候,大家伙儿一个个的,都被那个钱数给迷了眼睛,上工的时候也有点儿心不在焉的了,恨不得灵机一动、立马想出来一个点子,被技术科给看中了。
还别说,那阵子,往技术科跑的人并不少,只可惜,大家伙儿对食品的了解有限,能想到的主意也都大同小异,没给厂里帮到忙不说,还让技术科的人多了不少工作量。
慢慢地,大家伙儿也就清楚,自己不是那块儿料了,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好好干活儿呢,所以,这条规矩其实也跟形同虚设没什么两样了。
不过,我听说啊,就是听洪刚说的,有小道消息说,去年上半年,有个人的点子通过了技术科的评估,就是咱们厂三车间在做的酥皮类点心,据说,到手的钱数不少呢。
但是呢,这也就是个小道消息,一直也没人出来认领,厂里也没专门出通知表扬,估摸着,要么,这事儿是假的,要么,人家是想着闷声发大财、不想惹人注意呢。”
根据对徐元的了解,林东正知道他不是个会心血来潮的人,所以,前面的一番话,算是说清楚了想要拿到厂子奖励的不容易,好叫徐元再想想清楚。
后面的那半段话,林东正就没有再泼冷水了,他倒不是专门撒个谎来安慰徐元,而是真的听说了这件事情,只是不知道真假罢了,眼下权当是用来鼓励徐元吧。
还别说,林东正的这话,的确是让徐元越发有干劲儿了,仔细想想,那真的只是个小道消息吗?怕是未必吧。
空穴来风的事情虽然在这年头并不稀奇,可是,厂里的领导干部们又不是聋子,怎么可能没有听到半点儿风声呢?
然而,厂里却没有专门辟谣,连一句否定的话都没有对外说过,可见,这事儿至少有六七成可能,都是真的。
“林哥,是这样,我这儿呢,确实有些想法,就是还缺人手帮忙,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门儿就能去技术科了的,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咱们就下班以后聊一聊,到时候厂里有奖励的话,咱们俩平分。”
徐元是个记恩的人,他进厂子这么长时间,林东正对他一点儿也不差,单从做账的本事而言,说是他的“师傅”也毫不为过。
工资那都是定数,一年时间,哪怕不吃不喝,能攒下来的钱也是个固定的数字,不像这种厂里发的奖励,即便只拿到了最低的10元奖励呢,那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了。
况且,这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像工资一样,能说得清楚来源,不怕查,毕竟,在财务科工作,他们的工资情况,大家伙儿心里都是有数的,要是突然买个什么大件儿,难保有些人不会产生一些不大好的联想。
诚如徐元所想的那样,林东正对他的话还是有几分心动的,只是,他心里门儿清,这事儿最主要的还是得脑子活泛、主意多,徐元已经有了想法,那就相当于是最重要的一步已经完成了,能剩下多少活计,需要两个人来做?
徐元这样说,无非是因为有好事儿,想带着他一起罢了。
林东正心里领情,但他也是个要脸面的人,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装傻充愣地接受了徐元的好意。
“小徐,你要是为了照顾我,那大可不必,我的工资都已经够花了,也没那么多想买的东西,要是你真的缺人手,那我就礼拜天休假的时候去帮帮忙。” 徐元正想开口说些什么,田家瑞却是半只脚已经踏进办公室了,事情没成以前,徐元并不想先在财务科内部引起一场风波,所以,跟林东正低声说了一句“下班再说”,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再说田家瑞,自从上次被他爸骂了、第二天就来给徐元道歉了以后,他自觉在徐元面前失了面子,下班时间都是有些躲着徐元走的架势。
只不过,哪怕田家瑞知道,徐元跟林东正关系好,也知道,自己怕是不怎么招他们待见,但是,说话的声音从他进来的那一刻就停了,这种戛然而止的声音,还是让田家瑞心里有些难堪。
然而,无论是和林东正的疏远,还是第一天见面就得罪了徐元,都是田家瑞自己做出来的事情,也无从抵赖,因此,哪怕有更令人难堪的后果,他也得自己承受着。
琢磨着技术科会给的奖励是一回事,上班时间,还是该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免得出错、给厂里或者工人同志造成损失。
所以,徐元和林东正各自坐在座位上,就像是用钥匙把这件事情给锁上了一般,再不去想,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今天的工作。
新年第一天上班,杨科长自然是按着惯例去开会了,估摸着领导干部们也要讨论一番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和安排,用的时间久了点儿,等到杨科长再回到财务科的时候,中午的下工铃都已经响起了。
今个儿的午饭,就像早上的包子一样,不能说是丰盛,只能说,是给大家伙儿换换口味。
林东正和徐元都吃了个肚儿圆,下午坐在那儿听着杨科长说话的时候,只觉得胃似乎被撑得有些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