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56节
作者:西瓜妖精      更新:2024-05-15 21:25      字数:3807
  宋莞平也是小宋村名声响当当的人物,她年轻时嫁去了隔壁县,但丈夫第二年就死了,她回来后不再嫁娶,投身革命,当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说是妇女主任,不过村里也没啥好管的,和村支书大队长般,处理各队各家的鸡毛蒜皮儿和管着大队的文宣工作。
  宋莞平了解完柳暄红的需求,当晚就领着十来个媳妇儿给柳暄红相看。
  这些媳妇儿年纪约莫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俱是干活利索的人儿,柳暄红对她们也有印象,听过她们的勤快干净名声,点头应了。
  工资按天算,一天十块钱。
  人员招了,地方不能落后。
  没一会儿,宋万水和宋暖英来了,说小作坊建好了,请她现在还是明儿一早去看眼。
  既然打算做月饼,柳暄红晓得她那儿没地方,也没人手,势必要回小宋村,在前些日子就和去县里送菜的宋万水说了,让他回去找个院子,砌几个火炉子,建个做月饼的小作坊。
  宋万水回来后就清理了老宋家的老屋。
  老屋是真老,是宋万水曾爷爷辈的,原是宋大叔公家住,后来盖了新的,叔公家搬了,老屋就空置了,平时院子里就种着木瓜等果树,堆堆稻草垛子,放柴火和闲置的农具。
  正好大家都在,柳暄红便和妇女主任宋莞平还有宋暖英兄妹并一众媳妇儿去了院子,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宋万水记下了,第二天不忙着开工,宋万水继续整改老屋,柳暄红去采买做月饼的原料和联系纸盒子的厂家。
  工具的话,宋万水是提前准备好了。
  而宋暖英,则回县城高婶子家取大家的工作服。
  做吃食的,最要紧的是卫生干净,柳暄红特意买了白色布料请高婶子做工作服,有大褂,有帽子扎头发。
  原是做了十三套,现多了几人,宋暖英顺便告诉高婶子再多做些。
  柳暄红先在高婶子这订做家里的衣服,后来又下了这么笔大单子,高婶子的裁缝铺是日日忙活,老高家一时情绪复杂。
  高婶子的铺子生意不好,高家人觉着高婶子人白折腾,但是挣钱了,高婶子忙这做衣裳,对家务活松懈了,高家人瞧着高婶子精神满满的脸,不敢吭声。
  若是让高婶子停工,他们心疼钱,但是高婶子忙活,他们又不习惯。
  最后,高大叔儿子和儿媳妇回家分担家务,累是累了点,但也因为这样,他们意识到做家务的劳累不比上班差,倒对高婶子好了许多。
  宋暖英取了衣服,柳暄红安排好原料,纸盒子刚看了设计,要过两天送来一批,宋万水整改好老屋,柳暄红紧急培训了小宋村的媳妇一番,月饼作坊开工了。
  月饼的生产按步骤来,做月饼的做月饼,包装的包装。
  日子紧急,柳暄红没买食品塑料包装机械,月饼就用油纸包着,一个个装好放盒子里,每个盒子就装六个月饼,卖六块钱,小宋村的媳妇们见了暗自咋舌。
  一个月饼一个块钱,真是昂贵。
  本地月饼十个才八毛钱哩!
  干活更加小心谨慎了。
  小宋村的月饼作坊交给宋暖英和宋万水管理,柳暄红抽出时间回县里。
  宋小果和小月儿许久没见到她,简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想念得紧,一看到她就扑到她身上不下来,柳暄红揉揉这个脸颊,搓搓那个头发,一人狠狠亲了口,解了相思之情。
  不过俩人实在黏糊地紧,叽叽喳喳说哥哥们晚上要准备晚会,不回家。
  柳暄红便知道,这次中秋,学校准备举行一次联欢晚会,宋致远和宋秋要上去说相声,就连宋小果和小月儿也有表演节目,宋小果要唱歌,小月儿要跳舞。
  这年头,晚会说相声很流行,然而柳暄红想象不来他家老大老二要说相声的场景,就宋致远那除了挣钱就万事不关心的桀骜样,这节目能成?
  但要是真成了……
  她就去买个相机,给大家留下黑历史。
  保证高清□□!柳暄红压抑不住嘴角上扬。
  晚饭不急,她领着俩小家伙去了饭馆。
  饭馆里,因为晚上要做月饼的缘故,饭馆开到七点就关门了。
  现在正是饭点,还在忙碌,不过陆师傅已经做好了一些月饼。
  柳暄红瞅着,正是她吃过的南乳香肉月饼和什锦月饼等等,其中一个陆家小子还说陆师傅联系了南方的朋友买椰丝,椰丝要是到了,陆师傅要做椰丝奶香月饼哩!
  不愧是年轻时在首都闯荡过的陆师傅,创新能力杠杠的,令柳暄红这个现代人自愧不如。
  陆家小子又向柳暄红报告了近日有许多厂子销售员联系柳记订月饼的事儿。
  柳暄红不在,陆师傅和人直接谈了,高婶子侄女记在了本子上。
  柳暄红眉眼染上淡淡的笑意,大概是筒子楼的职工家属们发力了,真把月饼推销了出去。
  她接过本子翻开,第一条就是服装厂的,要订八百盒广式月饼!
  柳暄红记得服装厂子不过七百人,订八百盒是真豪。
  不过她喜欢。
  服装厂这一个订单就是四千八块,很好。
  接下来还有农机厂,木厂,纺织厂等等几个厂子零零散散订了两百盒广式月饼和一千盒鲜肉月饼。
  柳暄红摸摸下巴,看来相比软糯黏牙的广式月饼,酥皮的苏式月饼和更得松山县人的喜欢。
  这么想着,柳记这边苏式月饼的产量得增加些。
  小月儿和宋小果捧了俩月饼回家,在晚饭前先吃着填肚子。
  小院里,宋致远和宋秋还没回来,柳暄红不等他们,先做晚饭。
  时间有点晚,柳暄红没煮饭,就做了素炝锅面。
  素菜就是菜园子里摘的时兴蔬菜,番茄和小青菜。
  小孩子不能没营养,又炒了蛋呲蛋花汤,和炒着的素菜放一起熬汤底,再下面条调味,简简单单的素炝锅面就好了。
  宋小果和小月儿虽吃了个月饼不久,但是炝锅面太香,小家伙们没忍住,埋头呼噜呼噜吃了肚子滚圆儿,柳暄红揪着他们去小巷散步消失。
  走了几个来回,宋致远和宋秋回来了,他们在学校里吃过,但也没吃饱,也比不上家里的伙食,宋秋问了柳暄红素炝锅面的法子,自己又下了一锅面条,兄弟俩憨吃一顿,柳暄红瞧着俩人面色淡淡的,忍住没打趣他们的学校晚会。
  倒是宋秋吃过饭后告诉她:“娘,学校要开中秋晚会买服装,我们和弟弟妹妹加在一块,交了两块钱。”
  “嗯,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柳暄红平日给他们留了钱,不拘着他们买吃买喝买东西,不过这钱宋致远懒得管,落在宋秋手里,恨不得宋小果买支笔都要向柳暄红打个报告,宋秋实在过于小心了些。
  但这也没办法,他是养子的身份早就习惯了,而且因为宋致远和柳暄红不爱管事,一家子得靠他操持,格外辛苦些。
  柳暄红承诺:“我尽快忙完,中秋赶回来看你们学校晚会,等放假了,咱们去省城玩一圈怎么样?”
  上次她们去省城接小月儿回来,几个孩子对省城的建筑和游乐园都蛮不舍的。
  宋秋:“好。”
  他却不是想去省里玩,而是他娘说去学校看晚会。
  家长看学校晚会,多幸福的事儿啊。
  至于他哥说相声可能出臭的事儿,宋秋暂时忘了。
  瞧过几个孩子,柳暄红又回了小宋村继续盯着工坊干活。
  其实有宋暖英和宋万水,柳暄红不必多操心,但是俩人毕竟是晚辈,可能镇不住这些媳妇儿,柳暄红还是要盯着点。
  周末,宋小果和小月儿放假,高高兴兴地和宋万水一块回了小宋村。
  老宋家老太太想念宋小果了,喊柳暄红要去隔壁吃晚饭。
  传话的是宋大嫂。
  柳暄红住小宋村时,家里是半点没操心。
  她提携宋暖英和宋万水,宋大嫂感激,柳暄红不在家时,是真的日日照顾着三房的屋子,早起来这边开窗透气,晚上吃完饭过来关门关窗,隔天就打扫一遍,得知柳暄红和宋暖英要回来住段时间,宋大嫂帮她提前把被褥都晒好了,那天回家后,宋暖英又送了热乎乎的茶水和桂花饼。
  柳暄红无奈也劝不住,毕竟宋大嫂是真的感激她。
  她只能回小宋村时,又送了些吃食礼物过去。
  “说来,这次四叔也回来了,他们还要带欣欣回家。”宋大嫂隐晦提点。
  欣欣就是宋老四和钱桂英当初生的小闺女,上回宋老头还惦记过让宋老四把小闺女过继到宋老大户口上,能在村里多分一份田地,不过被老太太驳了,理由是老四家都是城里人,没见过城里户口不要,上赶着当农村户口的。
  欣欣除了满月时回来过一次,其余时间都住在县里,这趟回来也不知是因为什么事儿。
  因为宋老四和钱桂英嫌弃小宋村是乡下,条件不好,平时自己都不回来,可不会无缘无故带没满周岁的闺女回家吃苦。
  宋大嫂是提点柳暄红记着带个红包或是点小礼物,她是第一次见欣欣,礼节上需要送点东西。
  柳暄红随手包了个两块钱的红包。
  她真的觉得,没有比送钱更真实的礼物了。
  晚饭还没开始,二嫂王绣花就眼神哀怨地瞅着柳暄红,激起柳暄红一片鸡皮疙瘩。
  “我什么惹过你们二婶娘?”柳暄红面向宋暖英满脸惊讶。
  宋暖英抿了抿唇,偷偷看她二婶娘一眼,欲言又止。
  她清楚原因,可是不好说。
  二婶娘就是不忿她和哥哥在柳暄红手底下干活。
  他们兄妹俩能挣钱了,大房日子过的松快,王绣花每日看着大房都红着眼睛,恨不得妞妞一夜长大她送县里去,让柳暄红也给妞妞安排个工作。
  因着这事儿,王绣花常对宋大嫂拈酸,说些嫉妒的话,大房和二房的关系也处差了。
  柳暄红没逼她,不一会儿,王绣花忍不住凑过来了,话里话外就在酸大房攀上了柳暄红过上了好日子,她家妞妞能不能过两年也去县里帮忙。
  柳暄红:“……”
  开玩笑!妞妞才四岁,过两年也就六岁,她送去不是做工而是让她免费养闺女吧。
  柳暄红觉着,王绣花不必这么酸。
  “二嫂,我在小宋村也招工,怎么不见您去?难道是嫌弃工资低?”
  家门口就能一天挣十块钱,王绣花有什么好嫌弃的,巴不得去干呢。
  她神色讪讪。
  这不是刚和大房闹矛盾,说了宋暖英兄妹几句,让宋大嫂学了讲给兄妹俩知道了,去月饼作坊上班,要在宋暖英兄妹手底下干活,王绣花拉不下脸。
  她可是他们的长辈,长辈在小辈手下干活,像什么样子!
  “我就是问问县里。”王绣花腆着脸。
  “您舍得妞妞和她爹?”
  二嫂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