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第69节
作者:乃兮      更新:2024-05-16 01:46      字数:4934
  这时领导过来叫他过去。
  领导妥帖告诉主角,接下来他会得到更高的工资,往后会有更好的福利待遇。要是觉得身体不舒服或者心里不舒服,可以请假。请假也不会扣工资。
  这种福利待遇简直恨不得将人给供起来,完全超乎人的想象。
  而在这种情况下,主角却握着口袋里的水果刀,笑容满面告诉领导自己一切都好。
  领导似乎是松了口气,又似乎不敢信,只是更妥帖将他送到门口,告诉他接下去的工作要继续保持以前的热情和友善。
  到了工作岗位上,主角换上了神圣的白色工作制服。他将自己彻底包裹起来,连双手都戴上了手套,面上也戴上了口罩。
  这种全副武装的模样,让姚主编一下子想到了最近医院出事的消息。一名患者因为没有钱,在医院里用菜刀砍伤医生,一人重伤,一人轻伤。
  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三木却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她写医生拿着水果刀上班。
  水果刀对于菜刀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防御作用,碰上失控的歹徒更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让医生自己安心。
  姚主编深深为医院的消息叹惋,又大概猜到了三木的目的。她希望能站在医生的角度写故事,让大众去了解遭受这样情况的医生,内心有多少的恐慌和不安。
  来的第一个病人,他说:“医生,我生病了,去烧香拜佛吃香灰都没用,你看我是不是要不行了?”
  “我”告诉他:“生病要看的是医生,要吃的是药。烧香拜佛吃香灰都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第一个病人:“你有病吧。这肯定有用。”
  “我”继续说着:“你说得对,用处是你可能又多了一个病。香灰对肠胃不好。”
  第二个病人,第三个病人……接连几个都是相当离谱,又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情况。什么非要女医生的病人,什么非说自己其实是天上神仙转世的病人。还有过来向医生告白,结果发现自己找错了医生。病人说反正自己没得治了,就想死前找个人结婚,女的最好,男的也不是不行。
  姚主编看得又觉得好笑,又十分佩服三木。
  她一个如此年轻的小姑娘,怎么就见识过那么多典型的病人?这些他还真都隐隐有听说过,甚至能从身边人里找出一两个投影来。
  在看完好些病人之后,“我”终于要下班了。
  单位里告诉我,今天又有多少治愈的人给他写了信送了花表示感谢。
  “我”一样没拆,让人都送回去。最后“我”拿着水果刀回家,很随意放在门口鞋架上。“我”又坐在了桌子前。“我”烧了饭菜,盛了两碗饭。一碗放在自己面前,一碗放在妻子面前。
  妻子笑容和早上没有任何变化很是灿烂,可惜胃口不好,还是一粒饭都没吃。她穿着神圣的白色工作制服,和“我”白天的制服一模一样。
  这是小夫妻最爱的一套衣服。
  姚主编看到这里,鸡皮疙瘩起来了。他意识到妻子已经不在了。是已经死亡的一名医生。妻子笑容一直灿烂没有变化,是因为这是一张遗照。
  这个医生彻底已经彻底疯了,幻想着自己的妻子还活着。这样的小说大概也怕让人看不懂,所以三木在最终加了一段。
  这一段前,三木写了一句话:“下方为通俗版增加内容。编辑看看要不要加。”
  姚主编继续往下看,发现下面主角接了通电话,是法院告诉他要出庭的相关内容。可加上了这么一个通俗版,整体给人的感觉就降了一个阶梯。
  原本的文章,让人满脑子都是“水果刀”。后头医生放松了心神,将水果刀放在了门口鞋架上,而本质却在最后将水果刀插在了读者心口。
  加上这么一段后,整篇文章就虎头蛇尾,提起了兴趣,却会让人发现最后咬了一层软绵。食之无味,期待顿散。
  “最后一段删了。”姚主编坚定相信,会看这篇文章的读者能有这个鉴赏力。他们能够明白三木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旁边跟着一起看的编辑看完,在那儿倒吸冷气。他见过写这样主题的作家,也见过写这种类型短篇的作家。可三木的短篇和他们写法都不同。
  她写文章一贯来都是这样通俗,通俗的同时又风趣好笑,然而当人看完整篇后,会发现三木在背景里塞满了刀片。越细思越是能感慨。
  要悲痛到怎么样的地步,才会眼内全是死去的那个人?才会哪怕对方离开了这个世界,都要给对方准备一碗粥一碗饭。
  又是怎么样的不安全感,才能让一个最喜欢自己职业的医生,连上班都要带上水果刀?又是怎么样的信念感,才回不管发生什么,都认定白袍制服就是他们最爱的衣服。
  越是美好且戏谑无厘头的一天,越是凸显了深埋其下的悲哀。
  唐雪君听到姚主编的吩咐,笑容拉大,当即应下:“我也觉得最后一段删了更合适。三木说能过稿的话希望能尽量早些发。”
  这话是铁定修饰过了。按照三木说话的脾气,必然不会这么委婉。
  姚主编开着玩笑:“她是不是原话是:‘这么好的文章,给我明天就上报纸?’”
  整个阳城日报出版社顿时集体哄笑出声。
  唐雪君笑得不行,还得替人找回面子:“下回我可要把主编你的话转述给她听。我让三木先生对比一下,到底这话是不是原话。”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姚主编推了推眼镜,带着笑意调侃:“哎,说不过你们年轻人。往后是年轻人的天下啊。”
  阳城日报姚主编一拍板,这个故事当然以最快的速度上了报,还放在了医院伤人事件的后续报道边上。这个独特的位置,能让人一眼就意识到,患者伤人能造成多可怕的后果影响。
  日报上刊登了文章,姚主编也不可能让这个文章仅出这么一次风头。他稿酬上给桑晓晓降了价,另外替桑晓晓往文学杂志上又推了一把。
  阳城日报主要是阳城人订阅,可那些文学杂志不一样。全国人民爱读书的人都爱看。
  果不其然,有眼光的编辑不止他一个。《文学艺术》的编辑专程给姚主编打电话:“哎,你怎么就在阳城日报上先发了呢?这样我都没提稿费。这文章这么有艺术性,你得早给我们啊。”
  放阳城日报上给谁看?给阳城人看。阳城人那么多订报纸的,几个人看得明白?好些人拿了报纸都是用来垫桌脚的。
  姚主编可不管对方的埋怨,乐呵着:“上回不是都给你们一篇短篇了。我们报纸要篇短篇,这不是很合理吗?三木是我们这儿出去的。”
  《文学艺术》的编辑嫉妒得感觉吃了最酸的橘子:“你就该照镜子看看你的嘴脸。真的。上一回找我,恳求我就算没空听你念,也一定要看你发过来的电报。这次呢?让我自己去买一份阳城日报。”
  姚主编哈哈笑了两声,商量着:“全国性的杂志我第一个通知你的。要不要?不要我转头找别人。”
  对面刚听姚主编念了稿,连忙要了。他们《文学艺术》本来就没那种必须要首发的要求,只是价格上会有差别而已。
  这一个电话结束,另一边《杂谈报》和《碧玉少女》的两位主编也找上了门。一个报纸小众,一个杂志小众,也是想要刊登桑晓晓这篇文章。
  姚主编便和他们说清楚:“《文学艺术》那边先要了,得等他们刊登之后,过段日子你们才能发。”
  《碧玉少女》的陶主编是完全不在意,兴高采烈应下:“可以可以,我这边完全可以。”
  另一头《杂谈报》的赵主编犹豫了下,最后也答应了:“可以。要是方便的话,能给个三木先生的电话么?我这边下次可以约稿。”
  姚主编点着赵主编,说话很有深意:“我记得你们那个张青,上回就写三木献媚大众。你转头打了张青的脸。现在呢?”
  赵主编是个很随性的人,也不觉得那件事算事:“观点不同而已,说不定换个事情,他们说起来观点能一模一样。现在的张青可不一样。他自从上次三木被人追着说什么和傅元宝的事后,人就变了。”
  姚主编好奇:“变成什么样了?”
  赵主编这么评价:“他现在的观念大概是这样:有的人,我能说。你们不能说。而且三木的文学水平是有的,这和她的感情问题完全没关系。污蔑的人是毫无水准,乱泼脏水。”
  姚主编笑得不行。
  赵主编这边和姚主编说着《杂谈报》张青张编辑的事情,另一头当事人刚看完阳城日报上的短篇,埋头就写起了稿。
  张青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他到现在都觉得三木的长篇就是为了钱写的。短篇不一样。三木的短篇全是揭露现实的文章,放在群众里不算讨巧。
  他多看不上眼三木的长篇,就有多看得上眼三木的短篇。至于傅元宝?张青最看不顺眼那种有钱人。认定是傅元宝缠着三木。
  而《揣着一把水果刀上班》这篇文章折射了很多东西。一个医院保护不了医生,病人五花八门也不会和医生共情,医生有着最崇高的梦想,随便就能被折断。
  张青洋洋洒洒,愣是写了上千字,专门分析这一回三木的短篇。他抬头见出门的主编回来了,拿起稿纸就往赵主编桌上放。
  他稀疏的头发在脑门前晃了晃,语气坚定:“我肯定是第一个写三木短篇评文的。发我的。”
  第71章 【1+2】商量给医院请……
  赵主编拿起张青的评文看了一遍。
  张青的文章主旨非常清晰。张编辑这人有时极为激进, 这在交友和生活过程中相当让周边人困扰。在编辑部里看不上他的人很多。
  他的激进好在暂且可控,骨子里爱国、爱群众,当然也排斥资本, 所以一腔情绪都会在言语和文字上展现,不会真去伤人。
  在点评文章时哪怕对三木长篇看不上眼, 但对三木的短篇评价是可圈可点。现在这篇文章从三木的立意、文章结构、伏笔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时事, 又提出了个人观点。
  张青就认为,医院的医闹问题值得引起足够重视, 需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医生的整体安全需求,也要关注到病人的求医需求。
  医生治病看病人,总会有治得好和治不够好等多种情况,碰上的病人五花八门。要是治不好就得受攻击, 哪可没那么多医生可以用来消耗。
  而人民公社的解散让很多人失去了医疗保障。现在只有上班的工人、国企才能有安全的医疗保障,其余人都要花大量钱去治病, 这对于金钱尚不宽裕的家庭来说非常困难。
  因为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才会引发后续事故。
  那么如何满足双方需求?这需要国家、群众集体都考虑。
  赵主编觉得切入点很好, 也写得较为全面:“可以。这篇文章就和《文学艺术》这期一起发。他们这期正好要上三木的文章。过段时间我们和《碧玉少女》一起上正文。”
  张青啧了一声。
  他是看不起《碧玉少女》的。三木的《求医》写在里面, 那是没半点艺术含量,纯粹是一篇医学科普类的爱情小说,毫无内涵。
  赵主编听到他“啧”一声,好笑看向张青:“艺术和商业也是可以兼容的。纯粹的艺术如果曲高和寡, 会失去作家想要表达的那些意义。”
  张青对此的回复是呵呵两声,转头就走:“世俗。”
  被点评世俗的桑晓晓用一篇文章连带着一个医闹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层面的剧烈讨论。
  当群众一起来谈论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里面的论点会有很多不同,而它必然是会影响到更多人,并推动着一些社会变动。
  《揣着一把水果刀上班》从阳城日报上转到《文学艺术》上发表, 从阳城扩散到全国。各地谈论起三木新的这短篇后,医闹这事的性质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知识分子是很珍贵的,医学生也是很珍贵的。如果说这些人得不到安全的保障,那往后还有几个会发自内心向往学习,向往神圣的医疗事业呢?
  “这个病人真的太过分了,怎么自己想不开,还要去攻击别的医生?看病的都不是这人。”
  “每年这种事情很多的。有的医生是好的,有的医生治点什么都不知道。我隔壁邻居儿子就是医生,啥也不懂,就跟着配药。”
  “那你别去看啊。人给你治病你还嫌。”
  “三木这文章写得真是好。我妈就是看什么病都非要女医生。哪那么多女医生给她看。产科也是,每天都有接生一定要女医生的病人。男医生就不能学产科了?”
  “男医生还是不大合适吧。”
  “怎么了?现在做个工作还分男女?”
  各种全然不同的观点糅杂在一起,有一点确实是认定的。医生的安全性总归要得到保障才行。病人的治病困难,也得得到一定的缓解才可以。
  社会的进步总是要从方方面面去进步的。
  上面政策探讨和推进需要一定的流程和一段时间,下面的医院却可以先行有动作。
  一时间各地医院的医生情绪铱驊都较为激动,连带着各大医院院长思考起医生安全问题。学医的人对比生病的人而言确实是数量稀少。要是碰上一个病人随意伤害到医院里技术高超的好医生,对医院的冲击不是一点两点。
  可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更好让医生安心?又要怎么做才能让病人们有地可求医?
  傅元宝拿着阳城日报正在看。看完桑晓晓的文章后思考了一阵。桑晓晓是娇气,碰上事情也真的胆大包天,什么场合都敢往前冲。
  要不是当时医院有个学过武的在,很难说后头会不会造成更可怕的结果。傅元宝右手现在是不疼了。刚做完手术那会儿血液不算畅通,疼得厉害,是那种绵延不绝,感觉永无止境的疼。换成小姑娘,说不准天天眼泪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