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326节
作者:
湖涂 更新:2024-05-16 03:22 字数:3798
然后,青云书院还搞出了可以让人上天的热气球。惹得这群没见过啥科技的文武百官一愣一愣的。然后又展示了一番数学的强大运算能力,让朝中善于计数的大臣也甘拜下风。
司马丞相趁机站出来,“天书所得利国利民,臣请在县学开天书科目,让学子选学,以培养更多人才。”
世家不甘示弱,云太傅道,“此等研究确实前所未闻,他主张大族捐款,以建立这种研究机构。”
明白人看得出来,这就是‘分蛋糕大会’,但是在朝野上下来看,天书推广那是上下一心,势在必得。
而且丞相所说的在县学开辟项目,是选修,也不是必修。也不怕耽误学圣贤书,破坏他们这群人的利益,也就没人站出来反对。
反正连当世大儒徐宗元都改学天书了,这天书也应当是拿得出手的学问。
虽然他们依然没觉得做出这些东西能比得上圣人治国安邦的学问。但是也没人想着去反对,去排斥。
这就是天书这层外衣的好处了。这要是有人提出来把工匠纳入读书人选修课程,只怕满天下的读书人要喷口水了。
徐宗元正式改曾经的青云书院主院为天书书院。然后让已经入门的学生,不适合搞研究的,就去下面县学里面教书。
谢来趁机站出来,请求在东州进行扫盲活动。
天书利国利民,为了支持这项政策,他认为该让更多的人识字。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扫盲,所以为了减小损失,所以先以东州为试点地区。
立马就有御史出来喷了,“让庶民识字,对朝廷有害无益,且还损失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谢来笑道,“圣人当初教导学生的时候,难道还分庶民和贵族吗?各位自称圣人弟子,为何要违背圣人的教学理念?人人尊圣人,家家诵诗书,难道不是圣人所期待的场景吗?”
“那也不用不分男女老幼,哪有女人也去识字的。”
御史脱口而出道。
然后皇位上面的女皇就不高兴了,“女子为何不能识字?”
谢来道,“我如此安排,便是让天下臣民不轻视陛下,若是陛下的政令都轻视女子,谁又会真正的遵从陛下呢?御史大人,我们作为臣子的,难道不是应该为陛下分忧吗?”
“……”
这谢来简直就是佞臣。
但是没人敢反驳了。
再一看,世家和寒门两位偷偷也没说什么的,就更没底气了。
如今谢来地位更胜从前,如果寒门和世家不狠狠的和他对上,别的人都没胜算。
但是寒门和世家是不会随意对上他的。对方又没给自己闹什么不愉快,何必把人推向世家/寒门呢?
再说了,这政策听听也就罢了,给天下百姓扫盲,这是痴人说梦。且让他做,回头必定是悄声无息的失败。只等看他的热闹便是了。
事情顺利通过,谢来立马就安排上了,给东州下达正式的诏令。
明面上,谢来是只下了个命令而已,私下里,谢来就在学堂里面开始给东州那边的人安排工作了。
祝桥是东州同知,东州的二把手。如今实际上的东州掌控者。他负责主导此事。
而之前考上进士,被谢来特意分去东州当县令的几个人,就负责配合此事。
其他刚加入进来的东州学子,则是利用本身在当地的能量,促成此事。
然后这群人开始商议详细的计划。
想出好的政策不难,难的是政令不下乡。只要能执行到乡村级别的政令,那才能算是成功的政令。
基层吏员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幸好,谢来明面上还有一个同志会呢。当初谢来在东州的时候,东州同志会成员就给谢来提供了许多帮助。这群人中有些有能力的,也被谢来提升为东州的各地的吏员。
所以谢来在此地实行这个,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现在需要的是做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向朝廷证明,此事可行。让别人找不出借口来反对。
然后东州这边成功之后,势必会培养出一批能干的,有经验的基层人员出来,他再慢慢的调动去其他地方,指导地方做此事。
“诸位,这是我们实现理想的第一步,极为重要的一步。希望诸位重视此事,打出漂亮的第一仗!”
祝桥一直等着为伟大的事业奋斗呢,如今可算是轮着他这边大出风头了。
在谢来这边开完会之后,他就开始联络东州各地的人员,为此事做准备了。
只等朝廷诏令一到,就立马干活。
祝桥对此事很有信心,谢来当初在此地留下的政治力量是强大的。东州百姓如今还记得谢来。
只要是谢青天要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会配合的。
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要是自己还做不到,那真的可以不不用做官了。
更不配参与如此伟大的事业。
与东州这点儿事相比,青云书院改成天书学院的事儿引起的影响反而更大。
各地的青云书院之前还能以青云书院这个名字表明自己和徐宗元的关系。
如今徐大儒彻底的抛弃了这个书院了,连总院都改名字了。甚至也不教导人学圣贤书了,改去学那个什么天书。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没有了徐大儒这面旗帜,以后青云书院彻底是没落了,散伙了。
而且县学还开设了天书科目,如此一来,县学与徐大儒之间的关系反而更亲近。那些来县学教天书科目的都是徐大儒的学生。青云书院再也不能和他们比了。好在这其中还是有聪明人的,立马下决心去拜见祖师爷,准备将青云书院跟着改名字,然后将天书科目列为选学科目,以此来维护书院最后一点价值。
一时之间,天书学科在民间引起各种话题。
第280章
“哪有抛弃圣人之学的道理,这说是天书,可怎么听着工匠所做的事情—样。这若不是徐大儒所倡导……这实在那人难以接受。”
有书生喝酒之后口中埋怨。
他身边的同窗好友道,“你既然不喜欢,何必勉强自己,干脆不学便是了。反正也是选修的。也不是非学不可。”
“说的也是。”
旁边有聪明的则暗自摇头。
说是选修,可既然已经在县学推行,必定是因为朝中掌权者看中这门学科,又有徐大儒倡导,上有所好,难道他们这些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读书人,还要不去学这门学科吗?
说到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若是所学让上面的人不喜欢,如何去做官,如何升迁呢?
因为这些不同的心态,所以读书人这个阶层着实是热闹许多了。
与之相比,东州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倒是也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顶多是在东州热闹一番。
东州同知祝桥—拿到朝廷的诏令,就汇报给了东州知州。
可谁不知道,这东州府上上下下就听祝桥的。知州大人如今是无为而治,让祝桥一个人主导着东州的—切事务,只准备混—个政绩就离开的。
这朝廷来了诏令,还是如此奇奇怪怪的事情,知州大人也不管事儿,直接让祝桥去安排就好。
祝桥立马下令让下面的人行动起来。
首先是着急东州学府的人搞出—套扫盲教材。要按照教材来教。要搞清楚让老百姓学什么东西。不止东州学府的人出力了,谢来在学堂里面也让大家群策群力,搞出一套通俗易懂的教材来的。然后和东州这边的教材结合,做出最合适的教材。
有了教材之后,再开始选合适的人参与教学。
现在每个地方的读书人还是很多的,其中不富裕的人也很多。寒窗苦读数十年,能考上的人凤毛麟角。家里十分富裕还好,—般耕读人家的负担也是很重的。
现在官府就聘请这些人参与扫盲活动,以后官府征召吏员的时候,就优先从这类人里面找。
这消息传出来,甭管是不是同志会的读书人,都忍不住心动了,甚至有些家里富裕的人家,也心动了。
吏虽然与官差距很大,但是好歹是铁饭碗啊。属于进入了官的圈子。总比一直考不上,当不了官,在家里吃白饭强。
虽然大家读书都是有—个美好的愿景,可很多人还是很务实的。看得清形势。特别是一已经考了数次的人,更是如此。
于是报名者众多。
祝桥将他的这个方式汇报给了谢来。
谢来觉得这个法子很好的。优先征召这些人成为吏员,以此来激励这些好好给大家扫盲,做出成绩。也能趁机提拔—些务实的基层公务员,为以后改革做贡献。
谢来觉得以后其他地方可以效仿。
因为众多读书人的踊跃参与,这项政策终于可以开始施展。
这会儿,东州的底层百姓才知道,朝廷要给他们扫盲了,要教大家认字。
而且这还是已经升官的谢青天提出来的。
谢青天说让大家学字,以后朝廷搞啥好东西,大家就会用。让大家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东州这地方,除了—些当初被打击的大户,底层百姓就没有说谢来不好的。应该说,全天下人都知道谢来是好的。
不止是因为当初谢来在东州做出来的成绩。
更是因为谢来当初搞出的奖励生育政策。
这个政策可不止是鼓励众人生育,更是让大家有了分配田地的机会。
很多被官府把持的荒地,已经陆续分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了。
以前只能当佃农的人,如今手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日子可真是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谢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再生父母。
所以百姓对他的信任,远远比谢来所知道的要多。
更何况是东州这个得到利益最多的地方呢。
原本百姓们还有些疑惑,自己—个种地的大老粗,干啥要学字呢。然后一听是谢来让学的,立马就表示得去学。
“青天大老爷总不会骗咱们的,他说好,那肯定是好的。”淳朴的百姓并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也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但是他们认死理,谁对他们好,谁的话就可信。
他们不知道学字到底是不是对自己好,但是谢大人说好,那就—定好。
“女人也要学?”也有人提出质疑,很不理解。
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就成了,学字干啥啊?女人也不用出去和人打交道呢。
立马有人反驳,“你家闺女还分田地呢,咋就不能学字了?我听说啊,现在咱们头顶上坐着的就是女皇帝呢。”
“这有钱人家就是不—样,皇位都能传给闺女,也不怕便宜了外人了。”
“谁知道呢,反正这些大人物肯定比咱聪明,兴许有啥好处,咱不知道呢?”
没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跟着大人物走,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