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75节
作者:
五色龙章 更新:2024-05-16 03:32 字数:6227
两位江南才子给他关在家里读书模考,越考越适应节奏,文章做得越流利。但因体力不足,出门时又总和住在祝家时一样会遇上点小状况,始终无力出门作妖。
直到二月初九早上,这两位一进京便以文章、富豪引起京师翕动的江南举子才顶着两张淡然若超居世外的面孔到了龙门外。
解衣脱靴,任由军士搜检夹带,进场签名领卷子,进到考棚里打扫、吃饭……在别的考生还手忙脚乱的时候,这两人已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坐在考棚里小憩,等待天明发卷。
弘治十二年这科考试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开始、平平淡淡地考完三场、平平淡淡地判完卷子……二月二十九日,如期发榜。
第276章
这场会试崔和要下场, 崔燮为避兄弟之嫌,是不能当考官的。也因此他敢公然把两个考生留在家里, 不怕人弹劾舞弊。
放榜那日,崔燮点卯后就翘班溜达出翰林院, 亲自抄了榜单:会元位置上高高填的是伦文叙。崔和跟徐经都没上榜, 不过崔和在副榜五十名内, 可以到国子监做举监。唐寅在三十四名, 已经算是考得不错了。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科连唐伯虎都没考中,唐徐二人都是在房师一关就直接被刷下去的。
不仅没上榜,还因为应对上了程敏政学士所出的一个极偏极冷的知识点, 又跟徐经到处招摇,宣称必中状元, 被人抓住了把柄诬告他们作弊。徐、唐二人都下了狱, 还被屈打成招,牵扯出了副考官程敏政。
事后锦衣卫虽然查出并无买题行贿之实,可科场舞弊四个字谁沾上谁毁。程敏政从狱中出来几个月就因伤病而亡,徐、唐二人名声全毁, 前程也没了。唐伯虎后来又卷进了宁王造反案, 后半生更零落凄苦……
如今会试平平安安地熬过去了,只要再把殿试熬过去, 应该就没事了。
他到路边找了家茶铺,递上几钱银子,叫小二把这名单送回家, 免得家里关着的那三位考生苦等。
其实他本来也想叫三人出来看看榜的,可考完回家那天,唐、徐二人就又犯了狂傲自负的毛病。
会试最后一场策问题中的第三题,是一道超纲的难题,从场出中来的举子几乎个个都不知道其出处。和哥自然不知道,只能按着题面的意思胡乱答了,唐徐二人却因家中藏书极丰富,看过前元名儒刘因的《退斋记》,知道那道题出自何处。
那是刘因借着批评道家学说,暗讥当时的大儒许衡屡次因志不伸而辞官退隐,又在隐居之后复出为元廷做事,刺其以退为进,通过隐居而求官的文章。
如只看题面,论的是学者在学习圣贤文章时如不能审明细辩,则表面上学的还是孔孟之道,实际上已落入了伯夷、柳下惠、禅宗、老子等偏离于正道的学说中。而若以原作通篇之意观之,就该知道这道题的落点在于批评许衡学孔孟、以儒道自居,而实则行老氏“以术欺世”之道。
徐、唐二人都看过此书,这道题真是撞到他们手里了。出考场后又听到那么多举子都抱怨不识此题出处,两位满腹诗书的才子更是要让这本《退斋记》给涨圆了,互相吹捧起来没完。
唐伯虎更是在晚膳时宣称:“今科我必为状元!”
徐经卖力捧场,崔和羡慕地看着他们,来蹭饭的祝枝山也跟崔燮大夸唐寅之才。
昏暗烛光之下,却没人看出崔燮的脸色微微变了。他抿了抿唇道:“果然有志气。我记得当年守仁贤弟也曾写过一篇《来科状元赋》,誓要在下一科取中状元,其父王学士欲成其志,便全力辅导他读书,后来果然如愿。伯虎既然也有此志向,我虽不及王学士高才,却也少不得要尽一尽心意,这几日帮你好生准备殿试。”
唐寅那副踌躇满志的神气顿时散尽,犹如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吱唔道:“我们已经模拟了许多篇策问,眼看着殿试在即,是该放开文章,养养精神了……”
崔燮垂下眼,冷然一笑。
从那以后,或者说从进了崔家以后,徐、唐二人就没再出过门。崔燮亲自出了十余道时务策问,打着帮助唐寅考上状元的名义,把他们俩人关在家里接着模考。
如今会试榜发下,三人中有两人没中,家里的气氛也是有点凝重。
他回到家后,和哥低着头闷闷地见礼,徐经神色也有些怅然,就连唐寅也不似放榜之前那么傲气,带点失落地说:“枉我与徐兄做对了那道题目,竟还不如那些没读过《退斋记》的人么?”
徐经也道:“是我小觑了天下才子。原来不只我们……”
崔燮摆了摆手,再不跟他们客气:“你落第不在策试,而在七篇制艺。你的时文做得文字精当、布局中规中矩,一言一句都极合乎经义。摆到童试、解试考场上,都是能叫考官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那怎么,”徐经讶然道:“难道崔大人早看出我的文章是取不中的?那为何又一直逼着我做模拟……”
崔燮摇了摇头:“我又不是考官,怎么知道你的文章能不能取中。我只是看出了你的文章有一点毛病,却不是凭读书做文能改过来的——你的文章里写的都是先贤之义、与你来往的才子之意,却缺了你自己的意思。”
徐经听得怔住了,唐寅也不由自主地倾耳听着。
崔燮直言道:“你家出身巨富、藏书又多,你平日就只读书、结交才子,并没有真正看过民生疾苦、国有缺弊。所以写的文字多是从别处看来的,文中少了一股发自本心的‘气’。文无气犹人无骨,写得再精当,和三千五百名与你一样有才学的举子同场相争,怎么能打动考官呢?”
徐经虽然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少什么,可听崔燮说他的经历,说得活像认识了他半辈子一般,心里模糊着有些信服,便问道:“前辈的意思是叫我养胸中浩然之气?那我该如何做呢?我家是梧州大户,积善之家,也一般施粥施米,修桥补路……”
“那你可曾亲自接触那些穷苦农户?可曾出行千里,见见异乡风俗,百姓民生?”崔燮对着他微微叹息:“人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家里已有万卷藏书,你读过的比别人多得多了,缺的就是行万里路的经历、为国家、为百姓读书的志气。”
赶紧到处走走,培养家人旅游的习惯,别耽误了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才。
点拨完徐经之后,又严厉地对唐伯虎说:“伦文叙能于三千五百人中取中会元,必定是个文才器量绝佳之人。伯虎如欲问鼎殿试,须得更加用功了!”
人家伦文叙可是拍过电影《伦文叙老点柳先开》的名人,今科状元肯定就是他的。唐伯虎虽有才名,虽然是个解元,可全国两京十三布政司,每三年能出十五个解元,解元真没会元那么值钱。
唐伯虎也叫会试成绩打击了一下,没有那么心高气傲,老老实实地让人架着走了。
崔燮对考中的严厉,对落榜的就以安慰鼓励为主,带着徐经跟和哥吃了几杯酒,劝他们放开心胸,三年后再来就是了。
王守仁这个状元尚且落榜过一回,何况他们俩呢。
崔和想开了,决定去国子监跟他二哥一道坐监;徐经也想开了,反正这科没考上,还有三年时间可以浪,他决定回家时不走水路改走旱路,见识见识沿途风物人情。
落榜的人毕竟安份了许多,主动就不愿意再出去现眼了。不够安份的也被逼在家里日日模考,把学习量加得比会试时还重,满心都是怎么富国强兵。熬到三月十五廷对,崔燮派家人送唐寅赴考回来,听说他在举子间表现沉稳,没说什么“状元必是我唐伯虎”之类的狂言,总算是彻底把这件事翻了过去。
唐伯虎再狂傲也不要紧了,伦文叙会教他做人的。
不过他也只在两试前后多关注了唐、徐二人一点,真正打进京后就盯着他们,防住了二人作死的还是谢瑛。
崔燮半夜里提着酒去跟他道谢,终于说出了在别人面前不能说的实话:“总算把唐伯虎这桩科场舞弊大案糊弄过去了。这些日子全亏了谢兄缜密布置,从进京起就把这两人堵在家里,不然只要他们见程学士一面,送些薄礼,这事就说不清楚了。”
谢瑛喝了他哺过来的一口酒,从喉咙到心口都熨得舒坦开,含笑应道:“这不过是我的本行,有什么为难的。他们文人家里丝毫没有防备,随便安插进去几个人,折腾些小毛病叫他们出不了门,都是易如反掌。”
崔燮笑道:“我不管难不难,我只谢你为我托付的事这么用心。其实我自己都想过,临考之前给这两个人下点药,叫他们进不了场,也就一了百了了,谁知道你这么用心。唉,也不知道是谁要害程学士,不然咱们照着凶手下手就行了。”
谢瑛随口答道:“左不过是礼部、吏部那几位堂上官,多半是礼部。程学士怕是有望入阁,碍了别人的路。”
徐阁老在弘治十一年致仕了,如今内阁只有刘、李、谢三人,程敏政做了翰林学士,兼詹事府詹事、礼部右侍郎,只差一个名份就是阁老。
他今年才五十四岁,谢迁、李东阳更比他年少,首辅刘健虽略年长,也只六十几岁,身体又极好,眼看着再干个八、九年都不一定肯致仕。他若进了内阁,补齐了四个人的名额,后面的人还熬得到入阁那天吗?
崔燮想了想,摇头叹道:“不过是为了进内阁,竟做出这么个千古冤案……人家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也没入阁啊,还不是接着任劳任怨地为国尽忠。”
谢瑛只觉着他这心思干净得可爱,抱着他亲了亲,怜爱说:“就连百姓们都知道‘千里做官只为财’,世上哪儿有几个我们燮哥这样心里装着国家百姓的人。”
那是,我们从小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哪。
崔燮叫他亲得有些痒,缩起胸膛躲了躲,笑叹道:“历史书上虽然没写是谁,不过我估计阁老们心里有点数,不然怎么后头就没再添阁老了,一直刘、李、谢三位学士主持朝政呢。啧,都是历史上的锦衣卫不行,要是咱们日审阳、夜审阴的谢镇抚……”
谢瑛差点叫他笑死,趴在他腰间缓了半天才说:“日审阳就罢了,夜审阴做什么?我夜里审问崔翰林爱不爱我还来不及,谁有工夫审那些鬼魅。”
第277章
三月十五殿试,三月十八放榜。这一科共取中三百人,伦文叙依旧高踞榜首,占了两元的荣耀,被礼部仪仗护送回家。其余人等自然没这个仪仗护身的风光,各自骑马回家,准备拜访座师、房师。
唐寅取在二甲第十八名,高仍是高,却和他一直认定的状元不啻天渊之别。他向来自负凌云万丈才,这科会试却受了打击,回到崔燮家里,不禁抱怨:“若说才气我也尽有,若说用功,谁能如我临考这几个月用功?如今竟未入头甲,莫非是我命不如人?”
崔老师听见他这么自怜自怨的,再不像考试之前那么轻狂,倒有几分怜爱他,安慰了一句:“你去年才中解元,今年会试就能中试,已经算是难得的了,多的是人在会试这一关沉沦数载,你还考了二甲第十八名,足可傲视群伦。反正之前你放言要当状元的话只咱们几个人听了,外头人都不知道,没人笑话你。”
幸好。幸好。
幸亏进京之后大大小小的波折不断,再加上崔侍讲逼着他念书,把他圈在了家里。若不然他在外头放言要取状元,考了这么个成绩出来……再退一步说,若他没拼力做过这几个月题,说不定考得还不如现在呢?
唐寅摸了摸脖子,在崔燮跟他商量着要帮他模拟朝考时,默默地点了头。
这一科廷对者三百人,除前三甲分别授与编修、修撰职外,其余二百九十七人中再考选出二十名庶吉士。之后再取三分之一分到六部观政,剩下的就在吏部挂个号,回乡依亲读书,等吏部挑人入职。
唐寅这回终于高高地考进了庶吉士中,然后一面在翰林院跟着崔燮修会典,一面在家给崔燮写《少年锦衣卫》。
他已成了朝廷命官,再也不能像在家乡做举子时那样随意出去喝酒挟妓,一腔风流之情只得写进书里,还被两位监修稿子的国舅打回来。
《少年锦衣卫》可是相当于他们的自传,还得给太子和皇子、公主们看呢,半点儿风月都不许有!
唐寅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极大压制,毅然奋起反抗,加入了《每日农经》的创作团队,积极地写起了《华清水滑凝菽乳,明皇三辨软玉酥》这种介绍盐卤、酸浆、石膏豆腐制作方法的科普类文章。
两位国舅睁一眼闭一眼,不管他干私活。不过这本连环画已经叫他们列到了黑名单上,绝不会呈到宫里!
呈进给太子和二皇子的,都得是他们崔先生画的,剔除了这些风流浮荡文字,内容积极向上的。
两人捧着四月的新刊《锦衣卫》和崔燮改编的《每日农经》之《祝圣寿唐僧育嘉禾,降丹墀行者献锦鲤》《公孙胜造林定妖风》等画书,送进宫给太子朱厚照看。
太子心爱的太监们差不多都给张家兄弟一网打尽了,换来的都是先生们一样刻板的老太监,心里充满了苦闷。哪怕这两人再带着他喜欢的书来,他也不高兴。
他不是二弟那样随便拿本小人书就能哄的小孩子了。
朱厚照把目光从那摞连环画上挪开,淡淡地说:“有劳国舅们惦记,孤现在不……”
他想说一句不爱看这些书了,又怕真的说出来,张家兄弟转头就把这些书拿走。虽说二弟宫里常有这些闲书,他要看也能借过来看,可他当哥哥的不能给弟弟新书,反而要找弟弟借看,岂不太没面子了?
他把那句硬气的“不看连环画”吞回去,板着小脸说:“孤现在功课忙,要念书了,舅舅们把书搁下吧,孤背完了书再看。”
张延龄赞叹道:“太子不愧是咱们大明的储君,念书何等用功!臣等那时候都是崔先生逼着,他兄弟们陪着,才不得不读书。也就只有跟着谢大人演习办案的时候,是自己喜欢学,愿意用心背律令的。”
张鹤龄笑道:“那已经是姐姐当了皇后,崔先生不逼着咱们念书的时候了。你还记着父亲刚领着咱们到崔家念书那天么?先生罚咱们把卷子上错的抄二十遍,还要咱们兄弟互相监督呢。”
什么!原来国舅们逼他罚抄卷子,根儿竟也在那个崔燮身上?
太子的眼睛都瞪圆了,强忍悲愤,谨慎地又确认了一遍:“舅舅们说的,可是《每日农经》书内页里印的,专写怎么耕种的那个崔侍讲?”
张鹤龄得意地点了点头:“正是崔先生。我们呈进来这套《每日农经》都是崔先生重新编排印制的,特特地为殿下做成彩版,删去了市井俚俗的地方,才配得上二位殿下的身份。”
太子又一次震惊了。
这书怎么能是崔燮编的!
他不是个专出考卷,专逼着人导引运功,专会教国舅们为难他的老学究么!他居然能编出这么好看的书来?
他居然特地为孤编出一套能摆在案头上看的连环画书?
太子根本就不能信!
他抗拒地沉默着,张氏兄弟却只当太子就像他们当初知道崔燮寻了人给他们写《少年锦衣卫》时那样,是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完全没想过他能不喜欢崔燮。
他们也替太子高兴,便把自己身上的好消息也告诉给太子:“崔先生已经寻了才子写《少年锦衣卫》第三部 的文稿。讲的就是我们兄弟发现宫中猛犬身上有伤口,而后从珠丝马迹细细推断,终于查明有奸宦意图引诱殿下斗鸡走狗,拿下奸宦,保护住太子明德不失的故事!”
太子也能在这故事里露一小脸儿呢!
二人难掩炫耀之心,对小太子说:“虽然殿下御容不能画在图书里,但我们必会劝先生把书中的太子殿下画得俊秀威严,绝不会有失殿下的身份的。”
太子殿下根本不想在书里露脸。
国舅们在书里是办案无算的少年锦衣卫,他呢?他身边的太监都是被抓的奸佞,他这个太子不是被太监糊弄的傻子,也就是个被太监引诱着不务正业的昏庸太子了!
《少年锦衣卫》第三部 要是出来,他就、他就、他就先看了,然后拿着书跟他的詹士程学士告状,叫程学士管着那个崔燮!
两位国舅离开后,太子仍旧愤愤不平,唤了如今唯一能安慰他的刘瑾过来,跟他抱怨了几句。
方才太子与国舅们说话时,刘瑾从头到尾在旁听着,自然知道国舅跟他们内侍过不去的根子,咬着牙根儿露出个笑容:“朝臣们总盼着小爷按着他们的规矩长,两位国舅是大臣教出来的,自然板正。奴婢没什么见识,不敢议论外头的事,只是心疼小爷白日里用功读书,早晚还得导引练功,竟不得个歇趁的时候了。”
太子深沉地叹了口气:“孤倒是想歇,歇着又能干什么——连这书都是那位崔大人出的!”题是他出的,书也是他出的,这东宫里竟没有跟崔燮不沾边的东西了!
刘瑾眼中闪过一道异色,微微弓身,在太子耳衅进言:“殿下若不想看崔侍讲的东西,做些旁的散散心,奴婢倒有个主意——方才两位国舅说,锦衣卫谢同知曾领着他们假装办案,小爷也可以假装是个锦衣卫之类,奴婢陪小爷扮随从、或扮罪人,叫小爷试个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