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
作者:
歪脖铁树 更新:2024-05-16 11:25 字数:4753
要说他们是恶人吧,人家遵纪守法,也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但有一些小细节,就是让人感觉很恶心。
李元干脆翻了个白眼,不理李不群。
四婶生怕四叔再说起李晶莹的事儿,就不停地转移话题,说:孩子上学真不容易,一个月生活费就得一千多。我正好一个月上班工资就一千多,都打给他。
元元一年都用不了一千。李不群就说。
这话说的,但凡是有脑子的人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元听了只觉得李不群的嘴脸特别特别恶心,李不群觉得小堂哥好,给他一个月一千多块是应该的,觉得给李元一年一千都太多了。
也好在没聊几句,四婶借口说孩子不舒服,拉着四叔走了。
这边人一走,李晶莹和应自亮刚好回来。
应自亮换了新款外套,镇上大几百上千一件的那种 ,李晶莹给自己买了大红色的长款羽绒服,两个人粘在一块儿,这就形影不离了。
对于这样的发展,李不群没说什么,就是默认同意了。
李元该提醒的也都提醒了,至少自己是问心无愧的,便不再管这个事儿,直接扭头走了。
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郑婶带来了新的进展。
听说应自亮直接没回去,住在你家了。郑婶道,你妈找人算日子,看样子是打算马上结婚。
随他们折腾,反正我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好像我会害了他们似的。李元无所谓道,咱们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事实也就是这么个事实,各家各户,谁家不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即便是四叔、李不群这样的曾经的亲兄弟,李不群还经常在家里念叨,自己小时候如何如何护着弟弟,可现在呢?
现在四叔想过来说几句话,四婶和小堂哥都得紧紧地盯着。
一个人一旦成了家,就会围绕着自己的家生活,永远都不能回到从前了。
不过饭桌上,朱武倒是说了点新消息,我找的人都打听清楚了。应自亮的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个要饭的,那时候他爸爸穷,找不到媳妇,就收留了他妈妈。他妈妈大概率是被人遗弃的精神病人,一般这种都会有家族遗传史,但也不能百分百确定应自亮就遗传了。
他爸爸年轻的时候长得好,愿意嫁给他的人其实有不少,也有有钱的,不过都没能成。
我打听到的消息是,他爸爸喝了酒就喜欢打人。
家暴。
就这么些事,但咱们现在也没有证据,也不能直接说应自亮就不好。朱武最后说。
李元就道:就算我说应自亮是地狱难度,我爸和我姐也不见得会信,说不定还会觉得我是恶人。这事儿就这么着吧,反正我是没法子了。
至于旁人,谁会闲着去管别人家的事情。
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么。
帮完了这个忙,朱武就打算带着李泽缘回镇上。
李元给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基本上自家有的,都给拿了一份,慢慢地一牛车,送朱武去镇上。
正好到了镇上,自然是顺便买些鲜肉,鸡啥的回来。
有时候无论是包饺子还是烧菜啥的,还是新鲜的骨头、肉啥的做出来的吃食口味鲜香。
所以每次买回来鲜肉,李元都得折腾着做顿好吃的。
特地耗时耗力的做了肉燕,面皮用的不是普通面皮,而是肉泥砸碎了和面擀成的面皮,汤是用新鲜的骨头熬了好几个小时的汤,反正是哪儿哪儿都特别用心了。
李元在厨房忙活,齐长青凑过来帮忙。
大棚里拔的青菜需要冲水,洗好几次才能洗干净,齐长青负责洗菜。
马上要过小年了。齐长青忽然这么说了句。
李元手上的动作顿了下,笑道:你一提醒我,我就想起来你距离离开的日子就又近了一步。
你也可以这样想,我距离离开再回来的日子也更近了。齐长青也笑,又说,你想想看有什么想要的,吃的用的穿的玩的,我可以趁着这次出去,一次性地买齐。
都能买?李元就问。
都能,你尽管说。齐长青打了包票。
李元认真想了想,说:那你给我买大闸蟹,要新鲜的。其实没正儿八经的吃过海里的大闸蟹,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吃螃蟹的时节。
行,现在有合适的品种。齐长青立刻答应了。
那你想要什么,我也可以满足你。不过要提前说好,必须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李元说的就比齐长青说的保守多了。
你帮我织一条围巾?
行。
李元现在最珍贵的大概就是时间了,除了研究课题的时间以外,他剩余的时间并不多,不过抽空织围巾倒是也不难。
两个人有商有量的确定好了互相之间的礼物,便一块折腾着做了一桌子菜,一前一后的端出来。
日子好像忽然变得忙碌中又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忙课题那点事,项目暂时不用操心,李元也就是在村里溜达溜达,然后剩下的时间就特别悠闲了。
齐长青那边的公司已经放假,他也特别闲了。
两个人之间的日子好像一下子变得特别平静。
有时候一块去村子外面的田地溜达,晒晒太阳,一起说说不方便让人听到的话,日子就嗖地一下飞了过去。
小年到了。
按照传统,小年这天其实挺隆重的,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扫旧,还要送灶王爷上天见玉皇大帝汇报今年一年的工作,也就是传统中的祭祀,只不过现在流程都比较简化,家里有传统地锅灶台的,对着灶台磕个头,出门放掛鞭就行了。
像是镇上住楼房的,家里没有地锅灶台,楼上也不能放鞭,就更简单了,或者去楼下放鞭,或者干脆不举行仪式,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而李元这边情况也比较复杂。
首先郑叔郑婶那边是很传统的,要祭拜灶王爷,还要稍微扫旧一下,就是拿笤帚扫几下房间。
李元和齐长青都是干儿子,李元还是上了族谱的那种,这就得正儿八经地过来给家里的灶王爷磕头,齐长青虽然是捎带着的干儿子,那也得过来正儿八经的磕头。
这样的话,就代表李元和齐长青是生活在干爹干妈这里的。
至于大房子这边,有地锅有灶台,该有的都有,也是摆了供品。
只是带头的是许锦棉。
也是按照流程祭拜,然后磕头,最后去房子外面放鞭。
等忙活完这些,许锦棉便打发李元和齐长青去找郑叔。
自家祭拜完,还不能忘了先人呢,得准备好供品,去坟地看望先人。
往年李元过年不回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学校,但是没上大学之前,李元是在家里的,只不过李不群去上坟,从来都不会让李元跟着。
但是别人家里,一般长辈挑着供品去坟地,都会带着自家小辈,不拘男女。
李元和齐长青一块跟着郑叔,小辈不能拿东西,得空着手,这给先人送东西,是长辈的事儿,得长辈动手。
到了山上,一片一片的全都是坟地。
郑叔带着李元去了大一点的坟包,解释道:这是你太爷爷、太奶奶。
也是上供品,磕头,放鞭。
完了再去小一点的坟包,这是再往上一辈的太太爷爷和太太奶奶。
也是磕头,放鞭。
忙完这些就结束了,一块往回走。
回来的路还不一样,会路过桃树林,有人在树林边上等着。
第124章
这等着的人呢,是桃树林的主人。
很严肃的中年男人,穿着很古朴的衣服,拿着个剪刀。
你俩过去。郑叔道。
李元和齐长青就一块上前。
中年男人看了眼李元,眼中露出点笑意,拿剪刀剪了一小把桃树枝递过来,后面齐长青再上前,就剪了更小的一把桃树枝过来。
后面有没带着小辈的,就上前自己等着拿桃树枝,有带着自家小辈的,就打发小辈过来。
年纪不大的小孩儿,蹦蹦跳跳的上前,像是李元和齐长青这样的小辈,年纪就显得有点大了。
郑叔远远地等着,李元攥着桃树枝过去跟他汇合,再顺着小路往回走。
也是这时候,李元才知道村子里家家户户手里的桃树枝是哪里来的。
以前他就好奇过,一到过年,好像家家户户都有桃树枝,可村子里种桃树的根本没有几家,要是都去剪桃树枝,也不得把桃树给剪秃了。
他也不知道原来隔着山就有一大片桃树林,而是还是有专人打理的,更不知道去上坟,从山上下来,走另外一条路就能直接通往桃树林,而且人家桃树林的主人会主动送桃树枝。
正好两把桃树枝,李元的拿着去了郑叔那边放下,齐长青拿着的回来大房子放下。
这得留着大年三十那晚上用,放在门口,再撒上五谷,用来辟邪。许锦棉揣着手,一副很懂的样子,你爷奶年纪大了,不方便去上坟,桃树枝咋弄的?
我爸从家里分一些给送过去。李元道。
郑叔几乎每天都去阿爷阿奶那边溜达一圈,有些体力活顺手就帮忙干了,像是置办年货什么的也都会帮忙,桃树枝自然也不例外。
得去爷奶那边看看。李元忽然想起来李不群这边的爷奶。
去吧。许锦棉点头。
小年这天,靠山村这边的传统就是家里吃顿饺子,还有些人家会在这一天蒸很多很多馒头,放到外面冻着,能吃很久。
李元这边是没蒸馒头,不过郑婶那边几乎是忙了一整天的。
其实原本郑婶那边就蒸了不少馒头,李元这边每天吃的就是自家蒸的。不过今天蒸意义不一样,而且花样也多。
像是那种个头特别大,吃起来十分软糯的芸豆,拌一天天糖,稍微有点甜味的芸豆馒头,还有红豆馒头、豌豆馒头,以及包了糯米的馒头,甚至是还有包了红豆的粘豆包,各种各样的花样可多了。
都是蒸熟了,放到瓦缸里,搬到外面冻着,基本上只要不化冻,这些就能一直吃。
我从小就只是听说过馒头的花样多,粘豆包也花样多,不过我家从来都只是蒸没有陷的馒头,偶尔的会蒸一些糯米陷的馒头,不过大部分都会给我姐送去,剩下的留着招待客人,不会自己吃。
李不群过日子节俭,但是即便是蒸一些花样多的馒头,也花不了几个钱。
现在不是以前家里粮食不够,温饱都没解决的日子,至少李不群家里粮食是足够的,过年吃顿好的不至于会吃穷,也不至于饿肚子。
但李不群对于生活,就是这样的姿态。
对此,齐长青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沉默。
到了爷奶这边,李元进屋看了看,又问了几句。
你大伯、二伯都拿了桃树枝过来。饺子不是有先前冻着的,拿一些煮煮就行了。爷爷倒是很看得开,哦,你姐跟那个谁,过来了,拿了一箱奶,和一把桃树枝。
哦,挺好。李元说了句。
爷爷便道:各人有各人的命。
见着爷奶这边该有的都有,李元也就放心了,又聊了几句就找借口走了。
到了外面,李元才说:看来我姐那边是真的定下了,要招赘。上坟这种事,村里老传统,嫁出去的女儿这种日子基本不会让去
爷爷说的没错,各人有各人的命。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也只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仅此而已。
是这样。李元也觉得爷爷说的很对。
小年这天,忙忙碌碌,等到晚上还要一块吃饺子。
不过郑叔郑婶这边是在家里蒸完各种馒头和粘豆包之后,再煮饺子;大房子这边呢,也是要煮饺子,算是两边同时开火。
李元先回了大房子这边。
朱武和李泽缘不在,李虎和魏洋洋在大棚那边,便是小年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过他俩情况要特殊一些,不离开也正常。而许锦棉就更特殊了,他不属于靠山村,却打算遵守靠山村的习俗。
今晚你俩都去那边吃饭,大房子这边我自己来。许锦棉特地换了件气势十足的家居服。
饺子馅、饺子皮都是现成的,许锦棉自己包的饺子,因为害怕露陷,所以馅料都很少,看上去特别干瘪。
饺子软趴趴的,站不起来,全都趴在篦子上。
这事儿许锦棉没让李元帮忙,全都是自己动手。
眼瞅着天黑了,别人家都开始煮饺子了。
许锦棉也端着饺子进了厨房。
起锅烧水,等水烧开,把饺子放进去,烧开锅,添冷水,继续烧开。
小元子,你去吧。许锦棉一边忙活一边说,这点小事我自己还是能做得来的。
冰箱里有撸好的牛肉,切片就好。蘸料也有现成的李元忍不住说了句。
行行行,我都知道,你快去吧。许锦棉催促。
眼瞅着饺子虽然干瘪了点,但煮的时候真的没有翻车,能顺利煮熟,李元也就没再多留,赶紧拉着齐长青离开。
到了外面,李元擦了把眼睛,道:我本来想着咱俩暂时分开,大房子这边一个,爸妈那边一个。老师平时看着挺好,周围也一直都有人,可现在,他成了孤家寡人。
只是眼瞅着许锦棉那么努力的样子,李元嘴里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老师自己想那样,就让他那样吧。齐长青道。
我知道。
所以李元没再说什么,顺从地出来了。
到了郑叔郑婶这边,饺子已经煮好了,吃之前要先夹一个饺子出来,祭拜先人,然后就可以像平时那样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