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作者:
孟姜 更新:2024-05-16 12:34 字数:2057
“你说什么?你要去辽东宿边?”方思义被他所说的话给震住了,不由放下手中的酒杯,皱起眉头,认真地劝他,“你可想清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若是你真决定了,此生便无更改的机会。”
汉王世子本许了风绍元杭州县学教谕的美差,可是万没想到,临到终了,风绍元却要求去辽东宿边。
“在军中冲杀疆场,抵御外敌,凶险之处不足为外人道也,你一个读书人,岂能去那虎狼之地?”方思义摇了摇头,觉得有些看不透面前这个人了。去辽东就需要改成军户,一旦改成军户子孙后代们都是,生生世世没有了科举入朝的机会。
当初风有声助永安帝打开皇城,唯一的要求就是改户籍。由军户改成农户,可是没想到他的孙子,居然又要改民入军。
风绍元苦笑,方思义所说的这些话,他难道会不知道?在杭州做个教谕是不错,可他也彻底的没了出头之日。
“我是安陆伯之后,陛下虽是褫了我家的爵位却没有褫了我尽忠报国之心。”风绍元站了起来,面朝皇城方面深揖一礼,“与其在西湖边上不死不活隐忍度日,还不如去辽东与鞑靼拼个酣畅淋漓。”
风府自从遭了抄家的劫难后已大不如前,富贵也如空中楼阁,悬而又悬。
二叔现在是个罪官,他已经失了科举之路。
在国子监纵是再读几年书,又能怎样?还不如挣个军功回来,重现安陆伯府的荣光。
听了风绍元的话,方思义徐徐喝一口酒,心中生了几分赞同。
难为这个风绍元看得透,竟是把利弊全都看到了。他若是真去了西子湖畔,将来也就是他一人过个好日子。若是去了北边,有了军功回来,说不得过几年又是一个新的安陆伯府。
陛下虽是忌惮勋贵,可是却极喜欢能拼杀的勋贵,也不吝啬奖赏。
就好像他家的世子爷一样,陛下明明忌惮他太过优秀,可是正因为这份优秀,令得陛下又想用他又想压制他。
用,是因为世子爷与皇家同出一源,行事必以皇家之利在先。压,亦是因为世子爷与皇家同出一源,怕他太过优秀,宫中的几位皇子不是他的对手……
思忖已毕,方思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郑重道:“此事,我做不得主,你且静心候我消息吧。”
得了这句话,风绍元的一颗心放回肚中,一面笑着一面拱手告辞。
竟有了几分器宇轩昂的模样。
……
风绍元竟然要去辽东宿边。
消息传到文府,风重华不由震惊。
这个风绍元,倒还真是个人物。如果真去了辽东,依他的才学未必不能混出一番天地来。辽东兵丁多,读书人少,他这个读书种去了,那些小旗总旗还不得把他供起来?
等熬过几年,就凭他所学的学问,混个总旗绰绰有余。
看来他也明白了,他在国子监读书是没有什么出路了。国子监学制四年,在低级学堂学时一年半,学业通过者升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高级班,而后采用积分制,按月考试,一年积满八分为及格,可以待补为官。
他在国子监已超过四年,依旧没有肄业。与文安学这种只在国子监呆了两年就中了状元的天才相比,他好似一颗蒙尘之珠,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再呆下去,也不过就是像方思义所说,去西子湖畔做教谕打发日子。看样子,风慎成亲的事情触动了他,让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下去了。
与风重华同样想法的则是远在避暑行宫的韩辰,他看到方思义的信后久久沉思。曲起一根手指轻点桌面,发出有规律的哒哒声。
“既然他想去宿边,那就让他去吧!”韩辰语气轻松,举起酒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吩咐赵义恭,“我要回京城一趟,你去准备一下。”
赵义恭有些愣怔,这不年不节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回京城做什么?
而且现在京中谣言四起,到处都是世子爷与袁县主的谣言。
没看现在袁县主都开始闭府不出,不出外应酬了吗?
世子爷怎么现在要回京?
韩辰却想起今日吏部递得为山东布政司王真请功的折子。
永安帝笑着说了一句“这王拙见倒还真是个人才,短短几年竟在任上治出了新气象。”然后就把折子转给了内阁首辅解江。
这是准备重用王真的意思吗?
自从汉王与周王卸甲去胄后,朝中能打仗的大将没有几个。
在文官中,唯一能称得上懂军事的,就只有王真一个。
如果要重用王真,唯一的职务就只有蓟辽总督。
这个官职,他父亲汉王也曾做过。
一想到辽东,韩辰就觉得心中火辣辣地,如同一把越烧越旺的火。
谢谢订阅的朋友!别的话也不想多说了,只是想诚挚的谢谢你们。
第135章拜帖
订阅还是低啊!求订阅啊,朋友们。晚上八点左右还有一更。
————————————————————————————
知道孙子风绍元要去辽东当兵,郭老夫人顿时急了。
风慎这个儿子她愿意放弃,并不代表她舍得放弃风绍元。风绍元是长子风谨留下的唯一血脉,是风府的未来和骄傲,她怎能允许风绍元去辽东受苦?
可苦劝了数日,却没有任何效果。她甚至求到风重华头上,让风重华也来劝劝。
然而风绍元的户籍终究还是偷偷地改了。
看到风绍元的户籍上改成了军户,手拿着行令跪在她面前时,郭老夫人哭了。
“你父亲去的早,只留下你一个儿子,这么多年来,你就是在我跟前儿长大的。你怎么这么狠心要去辽东,你让我和你母亲怎么办?”
小郭氏也在郭老夫人面前哭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