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作者:椒盐橘      更新:2024-05-13 22:06      字数:1964
  村子里几乎没有人会搭房子,虽然有人参与过农村自建房的工序,但从头搭一间木屋还是很难的,大家没报太大的期望。
  唐余点点头,她没什么要求,能住就行。
  胖婶安了心,大手一挥:“不过,搭过一次之后大伙儿就有经验了,到明年,我们建房小队就能给村里人整个大别野!三层、带独立卫浴,再搁个游泳池!”胖婶的心态一向很好,执行力又强,此时吹起牛来,都显得非常有信服力。
  众人朗声大笑,一时间,竟不像是在这世界挣扎求生的人,而是对未来充满期许。
  唐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头暖洋洋的,之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紧迫感被尽数扫去,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真好,她喜欢自己的营地。
  第071章 建设营地8
  随着时节的推移,白日里气温逐渐升高,唐余乘兴去附近的田地里转了一圈,田里追过肥,松过土,偶尔能看到有小小的土豆苗芽生长出来。
  这两日,负责通水电的小组已经架起竹节,将小溪的水引到了水田里,梅婆婆一行人正在这里插秧。秧苗是之前从a城找到的带壳谷种催发而成,将近二十天的培育,此时已经可以移栽到田里。
  这是营地种植的第一批水稻,数量并不算多,加上此时已是种植中晚稻的季节,收成要等小半年才能看到。大家对将来丰收如何没有报太高的期待,毕竟惨淡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她们接下来这一年,还得靠城里收刮的米面过活。
  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不去实施自给自足这一步,城里的物资在减少,将来这些npc们在生存上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秧苗在太阳下显出好看的嫩绿色,青翠喜人。为了疏密得当,梅婆婆在水田里拉了根绳子,大伙儿依着这根绳子,将秧苗种进蓄了水的田里,种完一排就挪动绳子种下一排。
  说“种”其实并不恰当,梅婆婆等人更像是把秧苗“按”进土里,她们动作极快,指尖握着秧苗的根,往土里轻轻一按,秧苗就立起来,整整齐齐,像列队一般仰着头颅。
  梅婆婆见到唐余在田埂上瞪大眼睛,新奇地张望,便开口和唐余说话。
  “要是力气大一点,熟练度够的话,就可以站在田边抛秧,像扔石头一样扔到田里,秧苗就会立起来。不过这样种的苗歪歪扭扭不美观,我们的第一批粮食,还是细心些好。”
  唐余眼睛闪亮亮的,她在田埂上点头拍掌,又给梅婆婆竖起大拇指,没有小狸在身边跟着,她们沟通不那么顺畅时,唐余就会用身体语言传达自己的意思。
  动作落在姨姨们的眼里,就自然觉得这唐村长甚是活泼可爱,一点架子都没有。
  她们此前根本没想过,这辈子会觉得一个丧尸可爱。
  食材组早上空闲较多,唐余便发挥一下自己村长的职责,背着手到处转悠,左看看,右瞅瞅,姨姨们见到她来,也不管唐余会不会回应,总要打趣几句。
  在专业的事情上,唐余是帮不了什么忙的,术业有专攻,姨姨们虽然是平凡的npc,可是干起活来,那要比唐余能干很多。
  唐余便充当起了打气筒,时不时在一旁比赞鼓掌,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等逛得差不多了,唐余就回村子看望小狸,在金叶的细心照顾下,小狸的精神气恢复得很快,虽然身体还是虚弱得紧,但心情保持得很好。
  周舟偶尔会过来和几人拉扯几句,她的小土屋就在唐余几人的隔壁,小院里晾晒着许多挖来的草药,趁着阳光好,全都铺在了院子里的石板地上。她一个上午都在自己的房间,不知道在捣鼓着什么,时不时会拿出来一个奇怪的药物给唐余和金叶服用,美其名曰补充抵抗力。
  可是服药后不久,唐余和金叶的体温就升得厉害,耳朵都烧得滚烫发红,唐余这才反应过来,这才不是什么补充抵抗力的东西,周舟肯定是把自己和金叶当成了实验品。
  周舟被拆穿后没有丝毫歉意,她说正在研发新的抗生素,笑得一脸无害解释:“更适合丧尸体质哦。”
  唐余和金叶纷纷表示不信,虽然除了体温升高外没有其他更多的反应,但她们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吃奇怪的小药片,周舟也不气馁,转头就去找上了单纯的陆露。
  被带回营地的傅梦清分到了和金叶一组,此时正跟着工具组的小伙伴当学徒,她手很巧,学起东西来很快,不过半天就做了个竹篮,样式还挺标准。
  傍晚天气没那么热了,唐余便带着这个竹篮,跟朱婶儿上山找第二天的食材。
  营地仓库里的米面消耗得很快,一大半土豆红薯也都当做种块催了芽,剩下的口粮不算充裕,原本按计划,这几日应该是唐余金叶出城搜寻物资的日子,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唐余等人受了伤,便放弃了出村的打算。
  不过朱婶儿并不担心食材的问题,得益于工具组的努力,好多铁架子、竹篓子被做了出来,那些东西搭配着绳子和树叶,就能做成一个非常有用的陷阱。这两日桌上的肉食也明显增多。
  其中抓得最多的就是野鸡,唐余跟着朱婶儿到后山坡上时,已经有好几只野鸡踩到陷阱,被收紧的绳子倒吊在了树枝上。其中一只被不知道是什么的兽类吃了去,只剩一个光秃秃的残架。
  另外几只都还活着,两人上前打量了一阵,朱婶儿惊喜异常。她揪着其中一只鸡的腿脖子,说道:“这只好像是家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