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30节
作者:方瑜      更新:2024-05-16 18:38      字数:5203
  早分家对其余两房并不太好,只是大哥大嫂都不去想对自己有利的,只想着吃亏的, 要知道村里大多数老人康健时可都是不分家的, 只等即将过世时将家产一分, 长子拿着六成家产,负责给老人养老送终,其余兄弟分了剩下四成,分家后老人的所有事只出力, 银钱并不用操心。
  回了家,夫妻俩也不去想别的事了,先将自己的小家过好才是正理。
  儿子按时去族塾上学,自家男人外出干活,杨稔在家看着家里的东西,再绣绣帕子荷包,滋润的日子过得十分迅速。
  七月来临,这天气十分炎热,杨稔煮了绿豆汤送去给水稻除草的丈夫。
  到了地方,杨稔朝丈夫抱怨道:“这天气可真热啊,好些天都没下雨了。”
  “可不是。”陈如松接过媳妇送来的绿豆汤,满满一大盒咕噜咕噜一下就喝完了。
  将食盒递给媳妇,陈如松赶紧说道:“媳妇,你回去吧,日头大,别晒伤了。”
  “你也是,太热了就去树底下歇歇,别中了暑气,不若先回去歇会吧,这会子日头烈的很。”庄稼再重要,这会也不急,自家男人才是最要紧的。
  “没事,这块田就还有一小块地方的草没拔了,拔完我今日就不做事了,先回去,这日头可不是说着玩的。”如今炎炎烈日的,陈如松也不敢拿大。
  “那我等你。”杨稔蹲着身子陪着。
  “今年雨水确实挺少,怕是收成得受点影响。”媳妇在旁边,陈如松也就一边跟媳妇聊一边做事。
  “幸而家里的粮食还够,今年便不卖粮食了吧。”前两年家里会把多余的陈粮卖一些,吃新粮,既然今年的收成差些,那些陈粮还是都留着备用吧,想到地窖里满满的粮食,杨稔心里很安定,不管怎样,便是今年没有收成,自家也能撑上一年半载。
  “好,不卖,等会回去,咱们再去问问爹娘,今年入夏就没下过雨,怕是不大好,看看爹娘他们怎么说。”论种田种地,爹娘是老手,他们年轻的还是多问问老人。
  回去后,陈如松洗了脸,擦了汗就要去老宅,杨稔赶紧拦下。
  “这么急作甚,先歇会,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好歹先喝碗水,这会子爹娘怕是在干活呢。”
  “今儿这样热,爹娘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哥大嫂再拎不清也不至于让爹娘在外干活,这会应当是在家的。”陈如松不相信他大哥就如此差劲,不晓得体贴下爹娘。
  怎么就只顾着后一句话,杨稔嗔道:“叫你歇会,这刚到家。凉了下来又出去,一热一冷又一热的,容易生病。”
  原是关心他,陈如松笑笑,“好,我先歇会,媳妇心疼我。”
  夫妻俩坐在堂屋歇息,天热,鱼塘的水位都下降了些,想到村里的溪流都比之前小了不少,今年的粮食怕是水不够。
  歇了一会,陈如松坐不住了,夫妻俩便走到老宅。
  大房一家子都在,连几个孩子也没出去玩,一进门就看见了,都在堂屋坐着吃寒瓜。
  “爹,娘,大哥大嫂。”“爹,娘,大哥大嫂。”
  陈大兴颔首,“快来吃寒瓜,这是昨日从货郎那买的,甜的很,汁水足足的,借了隔壁的井泡着,凉丝丝的。你娘给你们留了一个,刚巧你们过来了,等会就直接拿回去。”
  陈大兴说话时,陈大嫂暗自撇嘴,自家花银钱买的,公公竟还要给三房。
  “不用,不用,家里有,爹你跟娘多吃几块就好。”陈如松并不想拿爹娘的东西。
  “你们两兄弟都有,一个寒瓜,别推来推去的,你们来是有事吧?”不是逢年过节的,儿子儿媳两个人一起过来,定然是有事的。
  “是,这些日子太热了,今年也没下什么雨水,是不是不大寻常?我拿不定主意今年的粮食还卖不卖,所以来问问您跟娘的意思。”陈如松没再推辞,确实也就是一个寒瓜,再拒绝就显得是自己看不上了,转而问起过来的原因。
  陈大兴嘴里吃着寒瓜,还没回话。
  刚刚因着送了一个寒瓜出去而不平的陈大嫂跳出来说话了,“三弟,今年这夏日,可不就一直是这样炎热的么,哪里有什么不寻常,你怕是分了家,过起好日子了,这苦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吧。”
  陈大嫂的语气含着嘲讽,陈大哥瞪了一眼,便是他如今对弟弟有些微言,可自己媳妇也不能张口就这样的语气。
  “我在问爹事情,与大嫂你无关。”陈如松偏了偏头。
  “你”“好了,你别插嘴!”陈大嫂还欲说什么,被陈大哥喝止了,只是他心里也不免对弟弟有些不满,再怎么样,自己媳妇也是弟弟的大嫂,弟弟怎么如此不客气。
  陈大兴看着大儿媳这跳脚的样子,心里后悔,当初不该看着大儿媳是个不错的,就跟老婆子说让她别太管着儿媳,免得儿媳心里埋怨,本是想着日后好相处,如今看着大儿媳这上不得台面的样子,真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就该好好管教一番。
  “今年确实比前两年干一些,你不来我过些日子也要找你跟你二哥说说,今年就别卖粮食,都存着,以备不时之需。”陈大兴先回答了儿子的话。
  转头又问大儿媳,“老大媳妇,你近来一点没察觉这天气与往年不同吗?”
  若是察觉了,却故意挑刺,是失了长嫂的风范,若是没察觉,那她这个人是白吃这么多年饭,白干这么多年农活了。
  “爹,秀兰该定亲了,我这些日子都在想哪家合适,没去注意。”公公都说了是不同,陈大嫂心想,她当然不能说没察觉,可察觉了就是故意针对三弟了,这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且她刚刚已经把话说死了是没不同,于是赶紧找了女儿当借口。
  这也不算借口,她这些日子确实在考虑这个。
  “秀兰大了,是了,这日子过得真快啊。”陈大兴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到了长孙女身上,这是家里第一个孙辈,虽是女娃,但在他心里也是有些分量的。
  “是啊,都十四了,先定下,明后年就能出嫁了。”陈大嫂附和道。
  杨稔看着羞涩的小姑娘,想到分家前大侄女乖巧懂事,也是帮了她一些忙的,决定多给一些添妆,大嫂是个偏疼儿子的,怕是不会给多少嫁妆。
  之后的话题就都是哪家小子不错,家里几个兄弟姐妹,田地多少亩等等,杨稔与自家男人都不大有兴趣,便抱着寒瓜回家了。
  回到家,陈如松也不禁感叹,“秀兰居然就到了快嫁人的时候了,她刚出生我还记得呢。”当时家里第一个下一代,他也稀罕了一会。
  “到时,咱们给秀兰多些添妆吧,大嫂好似不大疼秀兰。”在杨稔印象中,陈大嫂总是在疼铁蛋毛蛋,对待两个女儿,都是交待她们干活。
  “秀兰多给,秀芳呢,还有二哥家两个女儿,咱们要给只能都给,不然平白做了好事不得好。”陈如松也想疼疼大侄女。
  “就都给嘛,四个女孩,一人一两也就四两。”当叔叔婶婶的,给也就给了。
  “不能给这么多,大房给秀兰的嫁妆都不一定值一两,压箱底的银子是不算的,你给了一两,秀兰到时一对比,觉得大嫂给的少了,母女不和吵架,将这事说出来,怕是还以为咱们故意引架呢。”陈如松摇头。
  “那给多少?”杨稔问道。
  “嗯,八钱或六钱吧,看看大嫂给备的嫁妆有多少。”陈如松也不想给少了,他疼侄女,可他们做叔婶的,真不能给的比当爹娘的多。
  “大嫂不至于一两银钱的嫁妆都不给秀兰备好吧,这两年大哥大嫂没折腾,爹娘当家,存了些银钱,再过两年更多,我当初家里才刚刚好过,都给我备了近三两的嫁妆,二两压箱底的银子呢。”
  虽然是因着自家娘较为疼爱自己,可自家当时几年的积蓄都不如如今大房一年的,是以杨稔虽觉得陈大嫂为人小气,可对于自己的女儿,好歹面子要过得去吧。
  “大嫂还想送铁蛋去私塾,只是爹娘一直压着,可今年爹娘已打算让大哥大嫂当家了,若是大嫂再送铁蛋去私塾,他们又是没有节制的,存银用不了多久就没了,到时秀兰的嫁妆难说能值几个钱。”
  “爹娘不会同意吧,便是大哥也不能答应的。”杨稔皱着眉头,难道大房又要折腾了?
  “若是一直闹,爹娘也不一定就不同意,还有大哥也是,他那性子。”陈如松摇摇头,他如今也是不知道自己大哥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想法总是变得很快。
  “到底还是一两年后的事,到时候再想,先想如今,既然可能要干旱,咱们多存些菜类,不然日后总不能一直吃主食没个配菜吧。”杨稔转移话题,大房的事他们也插不了手,静观其变吧只能。
  “倒也没那么严重,如今庄稼都长出来了,便是缺水也能收获,至于菜类,家里干货不少,连着吃小半年都够,到时再干也有雨了。”媳妇最爱囤食物,家里可有不少晒干的菜。
  第45章 借粮
  这一次的干旱来得不突然, 可严重程度却是难以预料的。
  一直到冬季,都没下过一场雨,今年的庄稼不如往年的一半, 交了税, 田地少的便是一日一餐也不足以支撑到下一年。
  所幸大多数人家都有远见,每年都会留不少粮食存着。
  没存的便只能拿银钱去买高价粮,好歹能度日。
  家里养的两头猪等不到年底了,刚入冬就得杀了, 因为猪草也难找, 养不活了。
  这杀猪,杨稔建议别卖了, 都留着自家吃。
  “这些日子一直没下雨, 我心里总是不踏实,这两头猪也就二两多, 先留下熏着吧,若是明年下雨了,风调雨顺的,咱们便卖腊肉,不会亏多少的,若是明年没下雨,这些肉可就是救命的。”
  “这, 虽说这两头猪因着饿着了瘦了不少, 可加起来也有两百多近的肉, 要熏成腊肉,盐可要不少,一百斤就要十斤盐,两百斤二十斤盐, 二两半的银钱,两百多斤猪肉,就得花三两左右去买盐。”
  虽是这样说,可陈如松心里也觉得将肉留下是最好的,这干旱,真是说不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是以他又道:“一次杀两头,家里也忙活不过来,没有那么多缸来装,先分开熏制吧,我再去镇上买几个大缸,日后总要用到。”
  “如今粮食的价格飞涨,猪肉也翻了倍,若是明年无事,咱们可就亏死了,花了盐的三两,还少卖了三两,亏了六两。”杨稔玩笑着说。
  “亏便亏呗,我宁愿亏了,明年也别像今年这样干。”
  “二哥那咱们要说一声么,只是咱们自己亏了没事,他们要是也留着,但明年无事,我怕他们心里对咱们不满,这毕竟不是小数目了。”六两银钱对二房来说或许是一两年的积蓄,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这个没事,陈如松点头道:“我就跟二哥说,咱们没卖猪肉,都留着当存粮了,看二哥自己怎么决定吧,我不多说,还有爹娘那,我也告诉一声,咱们不帮着做决定就好。”
  不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还有我娘家那也要说一声。”杨稔补充道。
  陈如松笑着点头,“这个媳妇你放心,绝对要去说的。”
  这干旱一直持续着,便是春季,也只下了几场毛毛细雨。
  田地干得粮食都发不了芽,大家都去挑水浇灌,只是并不怎么有效果,浇透了没两日就又干了,今年这田地基本没什么产出了。
  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丧气。
  “幸而这两年的粮食都留着,咱们一家三口消耗的粮食不多。”陈如松喝着粥,想到村里好几户人家已是一日一顿了,自家还能吃上两顿,便庆幸不已。
  “可家里的粮食撑得过这两年,若是......”杨稔欲言又止。
  陈如松知道妻子未说出口的话是什么,“不会一直旱着的,若真是连着几年干旱,朝廷总有办法的,不会不顾咱们的死活的。”若是百姓饿死,那各地的起义可就不少了。
  “希望如此。”虽然自家有粮,村里大多数人家也有存粮,可那些人家人口众多,粮食的消耗快,比自家消耗快,若是到了银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时候,说不得会发生抢夺的事情。
  想到这,杨稔嘱咐道:“若是有人来借粮,你别借。”
  “这是自然,媳妇你放心吧,你男人是什么样的你还不知道。”陈如松一脸自信,他还想跟媳妇叮嘱这事呢。
  这一年果然种不出什么粮食,基本是颗粒无收,连芽都难发,何谈收获。
  如今家里的一日两顿,与之前的一日两顿不大相同,早饭大米粥晚饭白米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早上是野菜粥,晚上是稠一些的粥,再炒一个有油的菜,混着几片腊肉,一日就这样勉强过去。
  青菜也难种活,家里的兔子也养不活了,只得都杀了风干留作储备粮,还有鱼,大的都捞出来风干,太小的倒到水位下降许多的河里,这样它们或许还能活下去一部分。
  家里的粮食都够,肉也够,只是村里不少人都瘦了不少,自家自然不能显眼,于是一日三餐的伙食便慢慢降下来了,家里的牲畜只剩下鸡了,只有三只母鸡,其余的都杀了炖着补身子了。
  但这仅有的三只鸡也没什么粮食吃,并不太能吃饱,一日都不一定能下一个蛋,若是有,便将记得打了混进早上的粥里一起煮着,算是沾了点荤腥。
  到了年底,依旧是干得很,有个好消息是朝廷免了干旱地区的税,让所有农民心里稍微轻松些许。
  听说干旱之后便会有蝗灾,杨稔没经历过,陈家二老经历过,只是他们当时也不大,只有几岁,记忆并不深刻,但都说要小心。
  村里有些老人经历过,有些在当时已有十来岁,印象深刻,蝗虫蜂拥而至,啃食了树木庄稼,所到之处几乎不剩什么。
  夫妻俩听得神乎其神的,只是如今田地长不出庄稼,蝗虫也就只能吃树木了吧,两人如是想着。
  用着存粮撑了一年,家里的粮食至多还能撑上一年,可还是没有雨水。
  杨稔心里也担忧着,能省的都省了,粮食也只能保住明年一年了,若是明年还是干旱,可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只是还没到明年,今年就不好过了。
  陈大嫂来借粮了。
  陈如松的脸色很不好,“家里十几亩田地,一年的粮食不老少吧,两年的存粮就这么快吃完了,银钱也都用来买粮食了?”
  从前没分家爹娘都是会存下家里整整一年半的粮食,加上那因着干旱少了一半的粮食,也够大房一家子两年多的存粮了,怎么会比自家还吃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