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第84节
作者:牛奶花卷      更新:2024-05-16 23:26      字数:2975
  据说这道菜整体是酸甜的,甜中又带辣,有一种吃肯德基的感觉。
  看到“肯德基”三个字, 蓝凤就知道了左棠鸡受欢迎的原因了。
  蓝凤将信纸叠好,“哥,你的信读完了么?”
  “读完了,我要给谢丞忆哥哥回信,他可厉害了,知道好多孙悟空的故事。”蓝小哥哥对那个未见面的小哥哥很有好感了。
  “那你将他的信放好。”蓝凤直接将信纸递给小哥哥,让他帮着保存,反正就一个信封。
  蓝龙仔细收好,又放进箱子里,转身问,“你不回信啊?”
  “我不着急,我写的快。”她得想想怎么回信,不能总说美食。
  最后在最后一天,蓝凤到底把回信写了,先是感谢慷慨的谢丞忆小盆友,然后和他讲讲自己的采蘑菇经历。
  老百姓并不知道蘑菇是真菌,也不懂它的生长条件。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认为雨后蘑菇长得最快,这个时候出去采蘑菇一定能丰收。
  采蘑菇要带两样工具,小柳筐和长木棍。
  柳筐是用来装蘑菇的,这个没啥说的。
  长木棍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蘑菇多生长在草丛、烂叶子中,需要用长木棍拨开草和树叶,这样就省得猫腰了,可以减少疲惫。
  除此之外,长木棍的作用还有“打草惊蛇”,草丛里很可能有蛇虫,它们又有保护色,很难发现,稍微一疏忽就很危险了。
  当然如果不是毒蛇,拿着棍子完全可以试着抓一抓,给家里添道肉菜。
  蓝凤和小哥哥还采到过白色的像伞一样的蘑菇,好大一片,最大的那个蘑菇盖足有小半米。
  她戏称可以当雨伞了,这一个蘑菇够家里人吃一顿的了。
  采蘑菇不要挖根,一扭就采下来了,最好再盖层薄薄的土或者树叶什么的,因为它还会长。
  蓝凤将采蘑菇的趣事选择性的写了下来,最后还是写下了一道经典蘑菇美食——小鸡炖蘑菇。
  其实说起来正宗的小鸡炖蘑菇用的蘑菇是榛蘑,但是她们这里没有没有大山,采不到山珍——榛蘑。
  都是一些草蘑菇,不过味道也不差的。
  这回字数稍微有些多,她就有意把字写得小点,所以仍然是一张信纸搞定,可是看她小哥哥足足写了三张,还真是有话说。
  再也不用担心小哥哥作文了。
  欣慰ing。
  给谢丞忆回完了信,蓝凤她们也开学了。
  作为尖子生,蓝凤和蓝龙在学校一向是受优待的。
  像座位的安排,还有打扫值日,两人的工作绝对是最轻松的,就是同学有微词老师也有话说,谁让两人年纪最小呢。
  “爹,娘,我们能自己去上学的,我们可是二年级学生了。”蓝凤不愿意凤娘去送,她们完全可以自己交书费和领书。
  这条路都走了一年了,闭眼都走不丢。
  凤爹娘一商量,觉得也行。
  她们就是觉得自家孩子小,比人家小两三岁,就有些不放心。
  不过到底农村的娃的养的糙,凤爹将钱给了闺女,嘱咐她放好,一到学校立马交书费。
  蓝凤赶紧点头,当着爹娘的面将钱塞进书包里,表示放妥当了。
  一上课,蓝凤发现人少了,这是有事没来还是不念了?
  不过她们蓝家的几个还都在。
  和她一班的招娣、来娣堂姐,半路上也看到了蓝彪、蓝虎。
  蓝虎也上一年级了。
  老师对于缺少的学生也见怪不怪了,这年头家长们对于让孩子上学并不那么热衷,很多都是抱着把孩子送到学校上个两三年认认字就行了的心思。
  有的上学晚,十来岁的年纪,上了一两年,回去队上能挣工分了,年纪再小的,也可以帮家里干活。
  现在也没九年义务教育,上不上学全凭自觉,老师也是不管的。
  转眼就是两年,蓝凤和蓝龙已经虚岁九岁了。
  是真正的大孩子了。
  “爹娘,我们走了啊。”一大早蓝凤和小哥哥吃完饭,准备步行去镇上了。
  因为就一条路,不存在左拐右拐的,也不会迷路,所以凤爹娘还是很放心的。
  不过该有的叮嘱还是要说,“钱放好了,走路看道别乱跑,到供销社看看喜欢啥就买点。”
  生产队、供销社……这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蓝凤自己就生活在生产队,却对后者慕名已久了。
  好不容易争取去镇上,当然要好好看看,要知道过几年就会分地到户了,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了,供销社就会退出时代舞台了。
  今年已经是七五年,离文化大革命结束只有一年了,属于黎明前的黑暗了。
  “妹妹,你咋知道供销社在哪啊?”蓝龙有些担心找不到。
  蓝凤很有信心,她不让爹娘跟着去,就是觉得没问题的,“没关系,可以问啊。”
  兴许都不用问,因为供销社肯定是镇上最繁荣的地方,到时候跟着人流走就没错的。
  镇上距离车家不远,快走的话,一个多小时就能到。
  蓝凤和小哥哥玩似的连蹦带跳的说说笑笑的,也没感觉走多远就到了。
  镇上人们的生活条件应该比村里好一些,从人们的穿着还有房子都能看出来。
  虽然很多人仍然穿的是补丁衣服,但是补丁少一些,衣服也更干净立整。
  房子的差异是比较大的,蓝凤已经看到好几所青砖瓦房了。
  “我们随意逛逛。”蓝凤没想问路,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她准备把镇上好好的逛一遍。
  她都问凤爹了,就两条主街。
  不怕累腿。
  供销社真的是太打眼了,是红砖瓦房,门头上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窗户外头还有层铁板子,应该是保护里面商品的,不过是营业时间,用木棍子支起来了。
  房子右上方还有标语:发展经济,保证供应。
  门口还有块小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的字,猪肉八毛七……
  就是几样热销商品的价格。
  “哥,这就是供销社!”蓝凤觉得有些小激动呢。
  蓝龙点头,“好多人。”
  “咱们也进去。”蓝凤拉着小哥哥跟着人流走了进去。
  呦呵!还是青砖铺地呢,还挺奢侈。
  不过地倒是扫的干干净净。
  装修风格有些……花哨。
  蓝凤觉得有些一言难尽。
  入眼的是一排玻璃柜台,玻璃柜上的木头都被刷成了蓝色。
  柜台后面是木头架子,是各种日用商品。
  木头架子上面居然是广告牌。
  没错!真的是广告牌。
  蓝凤仰着头看的很仔细,应该是木头板子做的,上面画了几个毛衣的样子,还写了“毛衣线衣”几个字。
  emmmm……这是在告诉人们有新货毛衣吗。
  老百姓拿着钱和票买些日用品,就几毛钱的,蓝凤看到售货员也要用算盘打一遍。
  好像这个年代想当售货员必须会打算盘啊。
  不过她也发现了,很多人只是单纯的逛,就像后世逛超市一样,就是过过眼瘾。
  “阿姨,我要五根铅笔。”蓝凤拿出一毛钱,这么多年铅笔仍然是两分钱一根,莫有涨价,而且不要票。
  售货员动作很快,不过绝对称不上热情。
  和后来的服务至上,顾客是上帝可真不一样。
  这么一对比,真要为后世的服务行业掬一把同情泪。
  不过谁让这时候是卖方市场呢,东西供不应求,人家不靠业绩挣钱,当然可以黑脸,有能耐别卖,所以有脾气也得忍着。
  没看她爹有了供销社门路,家里日子就好过很多么。
  不过她爹走的是县城供销社的路子,人家规模可比镇上的大得多,是二层小楼呢,她爹说里头还有卖自行车和手表的呢。
  两人出了供销社又去了另外一条街,这条街道人也不少,蓝凤看到了理发店和国营饭店。
  据说剪头也需要剪头票,蓝凤个小哥哥都没敢往里头进,在门口张望了两眼就跑了。
  就看到一把椅子,上面搭着一块白布。
  现在对资产阶级批判没有之前厉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也蠢蠢欲动了。
  现在有些追求时髦的男女偷么留“菊花顶”和“无缝头”了。
  留这类发型的人虽然没什么人当面指责,但在社会上还是不大招人待见的,被视为不是什么正经人。
  这些都是凤爹和她说的,没想到她在镇上真看到“菊花顶”了。
  其实就是烫发,短发烫。
  整体像朵菊花似的。
  并不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