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作者:
逐舟客 更新:2024-05-17 10:29 字数:1818
罗季平说,我是军士的儿子,我明白。
沈仲堂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话。
“季平,四季平顺,这是你父母对你唯一的盼望。”
罗季平正襟危坐,也只回了一句话。
“上阵杀敌,是我对自己的盼望。”
沈仲堂应允了。
或许是在沈家多年的耳濡目染,也或许是天资如此,罗季平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又因沈家义子的身份,前程更是通达。
沈仲堂从不吝于对他的提拔或厚爱,西北几大军营的总兵也对他颇为礼遇,时常宴请。
许是树大招风,在最意气风发的十八岁,一次宴请后的闲逛,让他险些丧命城中。
危急时刻,是同行一个小兵挺身而出,为他挡了一刀。
此事非同小可,沈家很快查清,埋伏行刺的是一支曾被沈仲堂带兵围剿的匪帮。可罗季平在意的,却是那个危在旦夕的小兵。
小兵名叫福生,是张善道手下的人,时年不过十四岁。早年边关战乱,家里人都死在胡人刀下,他躲在地窖中,逃过一劫。而后摸爬滚打过了几年苦日子,干脆投了军。
福生孱弱瘦小,进了军营也总被欺负。旁人都说,福生危难之际为罗季平挡刀,除却一份忠心,多多少少还有些豁出半条命、博个前程的打算。
可无论旁人如何揣测,罗季平只知道一件事——福生救了他,仅此而已。
福生痊愈后,罗季平不由分说,直接向张善道讨了人,将他调到了自己军中。起初福生对他还有些小心惶恐,可相仿的年纪、相仿的经历,让二人迅速熟络起来。
从前胆小懦弱的福生,再也没有受过欺负。
福生武艺平平,可即便上了战场,好像也不为杀胡人、攒军功,只一心盯紧了罗季平的安危。若有冷箭飞来,恨不能以身替之。
旁人私下嘲讽福生不像个将士,反倒像罗季平的家奴。罗季平也不甚明白,问他何必如此?
福生却摇摇头,黝黑瘦弱的脸挤在一起,笑得滑稽。他说,我这条命是您救下的,我不能忘本。
罗季平沉默良久,轻轻拍了拍他的头。
相识第二年,罗季平立下战功,升任沈仲堂副将。升任副将的第一件事,他将福生调到身边,同进同出、随侍左右。
相识第三年,罗季平大婚,搬出沈家自立门户。在新家里,他为福生留了一间房。
相识第四年,罗季平在一次与胡人的交战中重伤,沈仲堂命他回到后方休养,而他坚持留在军中,随时待命。
福生在军营里尽心尽力照料他。一天夜里,他突然问他:“将军,你为何从军?”
罗季平不假思索:“自然是为黎民百姓、为保家卫国。”
福生却道:“黎明百姓千千万万,难道每一个都值得你用性命护佑么?”
罗季平沉下脸,对他厉声呵斥一番。
福生安安静静听训,许久后才说:“将军,我说谎了。我全家并非死于胡人之手。是一群汉人匪盗趁乱劫杀乡民,我死里逃生,才能活到今日。”
罗季平愣住了。
福生问他:“难道那群人也值得我们护佑么?”
罗季平自然知道匪盗与普通百姓的区别,也明白为将者的责任。可在那一刻,望着福生那双无比熟悉、无比相似的眼睛,他却说不出那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答案。
他鬼使神差地开口:“我从军,是为了沈家。”
福生脸上露出一种奇异的满足与轻松,他说:“我从前从军为了活命,后来是为了您。”
罗季平望着他,久久没有说话。
某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好似也成为了“沈仲堂”。
相识第五年,瓦剌在鞑靼的暗中默许和支援下,跨过漫长的边境线,举兵入侵大齐。
战事之初,得益于沈家的及时反应和成熟战术,瓦剌吃了不少苦头。可不知何时起,瓦剌竟调整策略、反败为胜,逼得沈家节节败退。
彼时的沈仲堂,并非没有怀疑过家贼。可无论如何调查,除却一些隐隐若若、捕风捉影的痕迹,一切似乎并无端倪。
仗越打越吃力。瓦剌分出兵力入侵西面阵线,范家自言死守前线、自顾不暇,难以支援;而朝廷允诺的援军粮草又迟迟不到,沈家一时间进退两难。
不过一月,沈仲堂两个儿子先后死在战场之上。尸身送到营帐,罗季平跪在兄长们已然冰凉的尸体旁,伏地痛哭。
而沈仲堂抱着两个孩子面目全非的头颅,无言枯坐一夜后,只对他说了句:“派人送回家,莫要耽搁大军拔营。”
透过红肿充血的眼睛,罗季平望着沈仲堂一夜花白的两鬓,抖着嘴唇领命。
两个兄长的溘然离世,令罗季平心中隐隐有了些预感。
一夜,他躺在营帐中久久无法入睡。过了许久,他忽然开口道,福生,或许下一个死的就是我。
营帐内一片寂静,就在他以为福生已然熟睡的时候,黑暗中传来他微微颤抖的声音。
福生说,将军,不会的,我会护住你的。
这句话背后的涵义,彼时的罗季平不甚明晰。他只一笑而过,叮嘱福生护住自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