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杂交水稻丰收
作者:
星星点灯 更新:2024-05-17 11:16 字数:2119
得到下人们把赵高扶到内府上去,胡亥又和赵聪打了一个马虎眼。
便使用瞬身之术返回到了李郡,他看着诸葛亮那种表情心里就想笑。
“诸葛先生这一次可算是豁出去了,竟然把赵家的两个父子都迷得神魂颠倒的。”
诸葛亮的脸看上去都快能摸出一层冰了,他说道:“这个倒也算不了什么。不过是能够探测到更多的秘密吧。”
这倒也是,这次他们出去也可算是收获颇丰,最起码他们探知得到了衣带诏赵不过是赵高弄虚作假说的吧。
不过可惜的是损失了冯劫,冯去病俩父子了。
“唉,现在局势不明,也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行事。”
“这个时候危机之际,我们只有等待时机了。只要秦朝朝廷之中突然发生变革,我们就可以领其兵力前往救援,到时候就可以逐步蚕食秦朝领土啊,不受赵高的牵制。”
“唉,总算有一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明天我们到处去看一看这附近的景色怎么样啊,诸葛先生。”
诸葛亮点了点头,这几天实在是过于劳累,是时候放松放松。
“不过我之前听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那楚国旧贵族项梁和项羽也起义了,不知道刘邦到底有没有起义啊。”
算上时间线的话,刘邦应该已经起义了,不过这个时候应该还算是一个比较小的起义军,所以并没有什么名号也没有传到赵高那里去。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也算是一个英雄,不过啊,现在的大事已经发生了改变,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再有所成就。”
诸葛亮摇头叹息着。
两个人没聊到多久,胡亥就感觉到困意上来了,便急忙回去睡觉。
第2天清晨,很多百姓都到了首席府前,胡亥急忙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想到这些百姓带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前来交公粮,换取银钱。
“诸葛先生,这是不是我们第1批杂交水稻上市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这就是胡亥之前所说的杂交水稻。
他之前就看过长势,长势特别的惊人,一亩地能达到2000斤的水平,要知道在古代,一亩地能产出2000斤粮食,到底是什么概念?
“粮食这么丰收,也算是我们取得的又一个胜利,百姓们现在算是有粮食吃了。”
“首席大人!”
几个百姓认出来了胡亥,纷纷都跪下来了,齐声叫道。
“首席大人,我们今天过来并不是来兑换粮食的,这些粮食是来送给胡亥大人的,要不是有首席大人给我们的这些种子,我们也不可能收获这么多粮食。”
其中一个老人也说了。
“我活了将近有60年,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亩地能产这么多的粮食,哎呀,如果我们能够早一些遇到首席大人,就不会饿死了我那一对儿女了。”
胡亥大受感动他,站在百姓的面前说道。
“百姓们我不会白拿你们任何一粒粮食的,这些粮食都要拿钱来换,所以呀,你们就放宽了心吧,我们这个政府一定是为你们当家作主的政府,你们不要把我们当做了秦朝一样苛捐杂税。”
百姓们感动的直呼万岁,但这一点其实不是胡亥想看到的。
他不仅仅是想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让百姓们摆脱那种封建王朝带来的奴性,真正的做一个人。
他说道:“百姓们你们以后见到我都无需这样跪下,见到任何人都不需要跪下,我们只能跪父母和祖先,从现在开始我就颁布一条命令,所有见到人就下跪的人要罚他们。”
此话一出,百姓们都在那里交头接耳。
因为他们心里已经习惯了,看到身份比他们高的人就下跪了。
诸葛亮也高声的说道。
“既然首席大人如此说,你们就起来吧,你们这些粮食熟悉的人也说不会收你们的,我们首席府啊,会拿相应的银钱给你们来换粮食,不要乱了自己的规矩,你们要知道遵守大人的法令,也是我们作为百姓对待首席大人的一种感恩。”
到底是诸葛亮会说话,把那些百姓们说的是一个个都明白了。
“也得收下一些什么才好啊,不然我们怎么感谢首席大人。”
“不能这么说话,我做的一切都并不是想你们能对我做一些什么回报,你们只需要做好你们的地,工人只需要做好他们的工,到时候自然是对这个国家有所发展的,你们放心。”
和百姓们说了很久之后,胡亥一脸疲倦的回到了首席府。
这个时候庞统也在里面做完事出来了,他看着胡亥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说道,“首席大人怎么看上去你现在还并不是很高兴。”
“刚刚那些百姓们想拿一些粮食来感谢我,我给他们回绝掉了,并且我和他们说以后见到我都不用跪下,结果他们还是不听,最后还是拿着我的权威说,以后如果再下跪的话就要罚他们,他们才逐渐的明白,看来我想改变他们的思维还是要很长时间的。”
庞统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哈哈,首席大人就拿这个事情来烦恼,当初这下跪的制度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那我们现在就重新规定一个礼仪好了,到时候用怎样的礼仪来代替这种下跪?就全凭首席大人如何的考虑。”
胡亥想了想,庞统这句话说的对呀。
之前既然有人规定了下跪这个制度,那他同样可以颁布一个法律来规范这里的百姓的礼仪。
“庞先生这个话提醒的好,我现在就立马下去办这件事情。不过庞先生最近我看你十分的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呀。”
庞统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是不知道啊,现在整个民国之中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作为御史大夫,有兼着主考官的身份,所以还要办理私塾这样的事情,现在各地的百姓的粮食都非常的丰收,他们也在想,既然能够赚这么多钱,那又何必去读私塾呢,就早早的让自己家里的青年人出来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