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2024-05-17 18:02      字数:1972
  人不在还不能看看么?不可否认,艾伦威尔逊也有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在其中,但主要是最近确实比较空虚,前两天都要效仿德里黑公交,准备干一票了。
  “哦,艾伦,真是好久不见了。”佩德罗带着爽朗的笑容推门而入,表达对艾伦威尔逊的想念,说着好久不见,其实也没有多久的客套话。
  “哦,佩德罗先生,你比之前更加的风采照人了。”艾伦威尔逊装模作样的感叹,可能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不知道是不是带来了好消息呢?”
  “艾伦,要不说你怎么就能成为整个英属印度的专员助理呢。”佩德罗心照不宣的笑了笑,然后故作正色的道,“虽然非洲路途遥远,但是葡萄牙不能坐视次大陆的苦难而视而不见,终于排除了万难,筹措了一定的粮食来帮助英属印度度过难关。”
  “这是我们共同的难关。”对佩德罗的敷衍话语视而不见,艾伦威尔逊强调了大家同为殖民者的立场,此时正是需要团结的时候,就不要分什么你和我了,英属印度葡属印度都是殖民地,话锋一转道,“不过总比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却恨不得把报社弄冒烟的法国人强,三千吨大米,我真是谢谢他们了,谁不知道法国农业条件是欧洲最好的,哪怕一半国土都陷入战火,也没有粮食短缺的困扰,结果呢?”
  艾伦威尔逊愤愤不平,为用旱灾讹诈法国失败耿耿于怀,法国人不知道感恩,要知道法国远征军到达南越,英国皇家海军可是出了力的,现在次大陆出现了旱灾,就算是本着人道主义,法国人也应该意思意思吧。
  法国人还真就意思意思,多一点意思都没有,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三千吨粮食,表示对次大陆的旱灾同情之后,就在也没有音了。
  就这点粮食恨不得都吹出花,果然是和大英帝国并列的老牌帝国主义,道德标准也是不相上下。
  “艾伦,英国和葡萄牙是六百年的传统友谊。”佩德罗神色轻松的坐下,至于英法之间的互相嘲讽嘛?葡萄牙国小力微,不适合参与进去,“我们当然是一条船上的人,这一点伦敦的绅士们也清楚,这是里斯本传过来的密约草案。”
  佩德罗说话间,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当中拿出来了文件,里面有葡萄牙和英国在伦敦商议的密约框架,当然决定权在英属印度总督府和葡属印度总督府,伦敦和里斯本不会出面。
  所以说艾伦威尔逊,为什么会在安达曼行动的关键时刻,放权被印度指挥官呢。这不都是和伦敦那些人学的么。
  “时代不能走回头路,就如同现在的美国渴求全球霸权一样,现在的英国也必须有所取舍,而且明白团结的必要性。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不管是大英帝国还是其他布鲁塞尔会议的参加国,都要立足于这点。”
  团结起来,把力量收回来重点固守,未必就不能保留一些利益,等到局势又变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老牌帝国主义怎么也要挣扎一下吧,不能一声不吭就乖乖做小弟,这天底下就没有这个道理。
  翻阅着英葡密约的框架草案,其实也和自己估计的差不多,领地交换,签署密约,离开再公布造成既成事实等等。
  具体的行动就是英属印度总督府和葡属印度总督府的事情了,佩德罗已经见过巴伦爵士,然后才来找艾伦威尔逊,商量一下具体的行动。
  “先把二十万吨粮食送到联合省和中央省。”艾伦威尔逊思考了一下说道。
  “只有三万吨粮食,剩下的是麸糠。”佩德罗皱着眉头,怎么又成了二十万吨了?难道事到临头,对方还想要讹诈一下自己。
  “我们对外公布是二十万吨粮食,翻了一倍而已,又不是多么过分的事情。在说我们不说是麸糠,谁知道?现在当地的灾民,估计都已经分不清粮食和麸糠有什么区别了,能吃就行,还管什么口感?”
  佩德罗点头,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开口道,“那我们就签署吧。”
  “还不着急。果阿周边地区的族群比例还不能说是稳固。”艾伦威尔逊把材料重新放回去,对佩德罗的要求采取了拒绝态度,“我给你画的那一条线之内,和平教徒必须占据人口的七成,彻底压到印度教徒,才能说是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不然的话签署了也没用。我可不想我签署的密约,最终被列入教科书的时候,以自不量力、落后时代的殖民主义者面目出现。”
  如果葡属果阿一直存在,艾伦威尔逊就没问题,如果葡属果阿最后还是保不住,他必然要进入印度教科书,成为我们印度太厉害的垫脚石。
  哪怕印度教科书主要抨击的是葡萄牙,也会顺便把自己带出来。如果葡属果阿保留就不同了,估计印度教科书也不好意思提。
  佩德罗狐疑的开口道,“艾伦,你不会是反悔了吧。”
  “别忘了,是我帮你们出的主意。”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道,“还不用这么着急,我们要稳固住局势彻底将果阿保留下来,现在的工作还没有到位。”
  “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佩德罗有些遗憾,还是希望尽早把事情定下来,省的夜长梦多。
  “百分之九十不够,我要百分之百。”艾伦威尔逊斩钉截铁的道,“必须彻底改变果阿的族群构成,内核基督徒,外围和平教,这样才能隔绝渗透。如果英属印度未来以分治为基础,和平教徒的精神祖国就不再是印度了,基督徒可不一定,对葡萄牙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