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作者:
云之风华 更新:2024-05-17 19:07 字数:5999
温持念告诉夏语澹乔氏把和庆府的宅子,望宿县的庄子都卖掉了,一个姓王的商人出面买的,不过宅子上的私塾依然办着,庄子里佃户依然叫他们耕种。
夏译失职,夏家赔了四万赎银,而夏家日常开销也很大,抽出这笔钱没有缓过来,刘三桩一家被夏语澹要走了,乔氏又要给女儿置办嫁妆,就把和庆府的这两处产业卖了,在鲁王封地山东原阳买了一个庄子给夏尔彤。
其实那个小庄子买来买去,现在幕后主人就是夏语澹了,不过幕后隐在幕后就好了,温家兄弟也不用知道。夏语澹从一个寄居者成为的真正的地主,会对那些佃户很好的。
说起农户耕种的事,温神念放下了茶杯坐直了身子道:“一个多月前皇上旨到江南三处织造局,命江南三处织造局进献十万匹丝绸给太孙妃。因为这道旨意,今年江南有许多的稻田要改为桑田了。”
夏语澹不明其意,静待温神念说话。
“江南各地总有贫家农户过了一冬没有了余粮做种子而向官府租佃了粮种。可是现在有些地方粮种佃买不到只能佃买到桑种,官府在强行要求农户改稻田为桑田。”
“这件事情不好吗?种了桑树,养了桑蚕,卖了茧子再买粮食也是一样的。”夏语澹还不知道事态的严重。
温神念表情严肃道:“从本质上来说,整个华夏大地一年从田里得到的物质有个定数,用于交易的物质也有定数,商人们的交易若是超过了这个定数,于国于家无益,所以我朝及历代王朝都是重农抑商,其根源也在于此。江南是天下的粮仓,丝绸虽然有金帛之利,可是丝绸织得太多也比不上粮食饱肚子。对于一亩田,一年能种多少粮食,一年能养多少桑蚕得多少茧子换取多少粮食,也不相同的,若是前者大于后者,农民改稻田为桑田之后,就越种越穷了,无可选择种上桑树的,本就是贫民。”
温家的锦绣坊每年要向养蚕的散户收购大量蚕茧,往年的收购价格及以后几年价格的波动趋势,估计官府都没有温家当家人有这个估算的能力。
温家兄弟小时候又在田间行走,知晓农事,那么一块地是适合中桑树还是适合种粮食,种粮食和种桑树的盈亏,一年看不出来,一年两年三年,十年之后。
温持念算盘打得精,对江南中间牵扯到的各种物价也门清儿。当场就拿出算盘和笔墨当着夏语澹的面算了这笔账。
贫农本是租佃粮种,现在租佃桑种,种桑树的亏损一年年加起来,债台高筑,少则五年,多则十年,那些贫农就要卖地还债了。
夏语澹也不是太懂每一个数字为什么是那样的,现实的问题变成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夏语澹数学不好,可是结果夏语澹看懂了。
一点一点,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把土地蚕食掉。
土地兼并!
千百年来农民都在争一块土地。
汉唐周梁,王朝的交替也是因为一块土地。
“这是……”夏语澹看着温神念和温持念合力写下的字迹,一张张墨迹未干的纸,脸色气得惨白,又怒得红起来:“若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那些贫苦的农民无田耕种,都是我的过失?若为此动摇了大梁的江山,我万死难赎!”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心
三岁到十岁,那些生活刻在夏语澹的骨子里,也塑造了夏语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王铜锁的姑姑姐姐出嫁都没有给她们一副体面的嫁妆,因为家里的钱要攒下来买地,东家再好也没有一户农家愿意世世代代当佃户。王青竹的奶奶生病了,不吃不喝五天把自己饿死了,因为儿孙们要卖了地给她治病,王奶奶宁愿死也要守住一块地。
连乡连镇,发生全村的殴斗,不是争水,就是争一块山头。
夺人田地,无意于取人性命,还要毁人祖坟。
夏语澹第一次体会到了太孙妃的责任,不是让赵翊歆高兴,再给他生几个孩子就够了。那责任如海啸一样裹挟着狂风巨浪而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夏语澹已经是上位者,她尚且本分自守,还未露出喜好,只是因为皇上一句话,才拿走了织造局的十万匹布,就有人打着孝敬太孙妃的旗号,在江南压迫贫农改稻为桑。
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一场龙卷风。夏语澹以前一直认为这句话太过夸张,现在夏语澹也要化蝶了。
温神念抽回夏语澹手中的纸安慰道:“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需要向官府或大户租佃粮种的本是少数,借不到而只能借桑种的又是少数中的少数。”
夏语澹沉默低头。
狼扑羊群,都是叼走跑得最慢的一只羊,然后一只又一只,永远有一只最慢的羊。
温持念刚才一直低头拨算珠计算,松松的巾帽有些耸上去,他整理好了他的帽子才道:“三处织造局每一年向江南各地采买布匹,都是放权给每一地的纺织商人采买。今年苏州织造局要在和庆府,吉州府两地采购十二万匹布料,实不相瞒,我们锦绣坊想接下这笔生意,正月里父亲就带着我跑了两次苏州织造局……”
说到这里,温持念压下他的巾帽有些不好意思,过年跑去苏州织造局,就是给那些织造局的官员送礼的意思。大家不是小孩子,有些暗地里的交易需要意会,织造局的官员有权,一放手就是十二万匹的生意,承办这件差事的人,中间的差价能赚两三万,这两三万给谁不是赚,想要差事就要拿出诚意,诚意无非钱财二字。
官员看不起商人,是官员握着生财的脉门,享受着商人们的巴结。
温持念苦笑道:“两次去钱没有少花,而且父亲承诺十二万匹布,绝对是去年今年新织的布匹而不是历年的陈布。最后这个差事还是落到了吉州紫薇坊袁家的头上。我倒是不信,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布匹,紫薇坊能开出比锦绣坊更合理的总价。”
“同行如仇敌。”温神念向夏语澹解释。
“商场如战场。”夏语澹表示理解。
“袁家得了这件差事,在我们上京的那几天,联络了五家织坊,以发展丝织业为目的要在五年之内,在和庆府和吉州府两地增加十万亩桑田。以后织出来的丝绸,由织造局收购,织造局不收,袁家还和福建的远洋商队联系上了,两地的丝绸可以远销南洋。”
温持念望着夏语澹,不知道她懂不懂其中的利害。
若夏语澹真是只有十五年生活阅历的人,很可能不懂,可是两世加起来,再加上温家兄弟刚才那笔帐。
袁家公开宣布要增加十万亩桑田,你说他们压迫贫民,他们是不会承认的。他们还会说是给了贫农们一条生路,有财大家一起发,发展了丝织业,繁荣了当地经济,甚至于和庆府吉州府两地的丝绸能远销南洋,离开海港还要向朝廷交纳一笔赋税。他们是在给朝廷赚钱。
夏语澹表情凝重道:“好像我说这句话不太合适。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幸事,藏富于民,才是真正的国家之福。袁家的做法,只是鼓了少数人的荷包,我也在少数人之列,可是我不会领这份情。”
温家兄弟的神情彻底放松了下来,温持念还坦白了道:“在商场上锦绣坊对上紫薇坊,几乎都是锦绣坊败北而走,前年父亲本要在杭州府仁和县开一家绸缎庄,铺面过户的文书拿不下来,生生被紫薇坊截了糊。袁家老爷生了四十六个女儿,个顶个的漂亮,真是气得我吐血。”
四十六个女儿想想也不可能是嫡女,都是庶女。是袁老爷和歌舞伎生下的,歌舞伎个个都是绝色的,根好生下来的女儿也漂亮。然后袁老爷做生意,金钱不能诱惑,就使美人计。温家看上的铺子袁家也看上了,两家争铺,袁老爷把一个才十三岁的女儿送给了处理此事的杭州府仁和县县令,那位县令就把铺子判给了紫薇坊。
这种幕后肮脏的交易,温家把柄都抓不到。因为县令没有纳袁家的女儿为妾,只是睡一晚,就扭转了整个事态。袁老爷在商场上又狠又毒,不择手段的名声让一般的商家避其锋芒。
其实大户人家圈养歌舞伎就是陪客用的,俗称家伎。高恩侯府最早的一批家伎还是封侯赏的,这都是惯例了。温家也没有那么干净,家里买过几匹扬州瘦马就是干这种事情。
才色双绝的扬州瘦马老贵了,动辄数千上万两,而且六七年就过气了。袁老爷不亏是商人,嫌扬州瘦马贵就自己生,这一笔开销省下多少,然后女儿们长大了又给他赚一大笔。
商场官场上很多人都知道,袁家是个没挂牌子的私窠子。可是袁老爷把投其所好做到了炉火纯青,又至贱无敌,谁会去管袁老爷怎么待亲生女儿呢。
这个时代,做妓和招妓,是合法的。
同行如仇敌,温家在这个事情上也存了私心。近二十年商场上温家处处被袁家压制,袁家能不择手段,温家做不到不择手段,就走了另外一条路。温神念用心读书考进士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温家供出一个进士,温神念就是不做官摆在温家也是一尊大神。
现在嘛,温家认识的夏六姑娘成了太孙妃,就是温家手里的利器了,还是一把暗器。
通过聂家大夫人和二夫人,夏语澹明白了‘有所求’并不是一件坏事。目标一致,人和人才有相处的必要。
所以夏语澹笑着和温家兄弟道:“我也不是养在天上的仙人儿,不受烟熏火燎的。你们把改稻为桑不合理的主张写下来,我拿给能做主的人看。”
温神念没有授官,根本就没有上奏的权利,即使他授了官职,他的奏章也未必能送到御前。他的政治主张,也没有人用心一听,从而得到足够的重视。
“那我们现在就重新写,也不是写,整理一下很快的。”到了现在,温神念也有点紧张了,这是他作为士人的通病。能做主的人是谁?温神念读了十五年的书,就是为了走到君王的面前,献上自己的一片忠心。
君臣犹似夫妻,温神念这位新妇能不紧张吗。
夏语澹眨了一下眼睛,想到她所看过的锦衣卫的密奏,含笑道:“你们写吧。不需要赘述旁的一个字,怎么简洁怎么写。他看奏章都没有多大的耐心。也别写成科举文章似的,他也不爱看。”
温神念懂了,摒弃了所有的格式,只是就着改稻为桑这件事,写下自己的看法。
这中间也看出温持念的才华了,夏语澹看着帮忙算计的温持念,点着脑袋道:“你不需要卧床休息一下吗?”
温持念捋着他的帽子道:“没事,我早好了,就是没有头发不能见人。还要躲个把月吧,我天天困在屋子也很无聊的。”
“也是哦。”夏语澹笑道,除了和尚尼姑之外,光了头就像没穿外衣出门一样。
两位堪堪整理完,甄氏带了两个婆子提着食盒来来,甄氏人也爽利,问道:“沈娘子用饭吗?”
家里来客,留客吃饭是礼节。虽然夏语澹有点特别,可是现在将近午时,该吃饭了又不说一声,就是失礼了。
“好呀。”夏语澹面对甄氏笑着开口道:“也不知道伯母知不知道,我小时候蹭了你们家很多饭,蹭完了打包带走,还要带上一伙人来蹭。”
甄氏尚显拘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只是家常小菜,依着和庆府的口味做的,但愿你吃得习惯。”
两个婆子放下食盒,一个拿盆,一个拿水先伺候夏语澹洗手,再伺候温神念和温持念。
夏语澹洗了手,看到甄氏在摆菜摆碗,上前接过一碗菜。甄氏的手明显缩了一下,对上夏语澹自然的眼神举止,才跟着恢复自然,轻笑着放手给夏语澹。甄氏也和他们一起吃饭的。
分食制,餐盘精巧,一碗家常卤牛肉,一盘炒菜心,一盘菌菇炒粉丝,一碗豆腐鱼籽汤。和夏语澹以前在望宿县蹭饭的菜色差不多。
鱼籽就是夏语澹来探望温持念送来的两包鲟鱼籽。
甄氏谦辞道:“家里虽然有几个钱,可是鲟鱼籽是稀罕物,家里厨娘不会做这道菜,我掌勺煲了汤,依着豆腐虾籽汤的方法做的。”
豆腐滚透,鱼籽黄亮,汤色奶白,夏语澹先喝了一口汤道:“好喝,伯母的手艺比我强了十万八千里了。我的手艺止在素菜上,河鲜在我手里去不了腥味。”
温神念和温持念疑惑的眼神瞄来。
甄氏会意笑了。
两个儿子没有媳妇,还不知道吃媳妇煮的东西,是什么滋味。
☆、第一百六十九章 姐弟
吃完了饭,甄氏送夏语澹出门,两人转身之际,温持念神情失落。
温神念看在眼里,等甄氏和夏语澹走远了,才拍着温持念,无声安慰。
有些话不能说出来,说出来揭开了温持念的伤疤,温持念更加痛苦。这次意外,郭家又是打点下处,又是延请太医,又是厚礼致歉,甚至那郭二姑娘留下来和温家在驿站住了七日,等温持念伤无大碍挪到京城,才在入城门的时候分别。
七天,温持念和郭二姑娘虽未见面,可是一墙之隔,江面上惊鸿一瞥在温持念的脑海里反复回放,竟然让温持念看到了落花有情的错觉。
温持念现在身体消瘦,大部分是在那七天里瘦下去的,倒不是因为相思成疾什么的,因为头颅内伤,温持念反复的恶心,呕吐,头疼和晕眩,吃了东西呕吐了出来,睡了下去又因为头疼醒过来,那几天温持念哪儿哪儿都不舒服,但是有一处舒服,心舒服。
可是到了今天却是自作多情。
是的,自作多情!
温持念只是一介草民。草民是什么,民见了官需要跪在地上说话。
温家有钱,温持念从小跟着温老爷做生意,和那些知府,县令打交道,也是他们坐着,温家父子站着,好一点坐在下手说话。直到去年温老爷能和那些官员们平起平坐了,因为温老爷是进士老爷的爹爹。
温神念考中了进士,温持念倒也不是嫉妒温神念的功名。温持念自问有经济之才,可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章,除非是出类拔萃的天赋,否则三年又三年,考不出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人的才华在何处,温持念懂得。
人家是黔国公之女,昆明城的明珠,她志在宫廷,温持念只能怆然失落了。
甄氏这厢送夏语澹,却是不急,一步一步闲庭散步。甄氏目光转向前方的春晓新绿,笑道:“沈娘子可否移步,与我去亭子里坐坐。”
亭子就在庭院中间,已经沏好了茶水,摆好了糕点水果,夏语澹知甄氏有话说,如此正式应该也不是虚套的话,因而点了点头。
主宾分坐,甄氏先给夏语澹倒茶,夏语澹敬甄氏是长辈,捧着茶盏接茶水。甄氏再给自己倒了八分满,才缓缓道:“温家三月二十九去何家下定。沈娘子或许知道,我前面夭折了三个孩子,我已是近五十的年纪,别家的妇人到我这样的年纪,孙子都快要娶亲了,我的儿子还没有娶上媳妇。是我着急喝媳妇茶,就把大日子定在了五月初九。”
何大姑娘今年十八了,何家也着急把姑娘嫁出去。只是女家赶着男家不好看。甄氏就出口说到自己身上,夏语澹颔首。
近五十的甄氏保养得宜,不过微笑起来,脸上也见到了清晰的鱼尾纹。甄氏的笑意直达眼角,道:“何氏那个媳妇,淡泊清静,举止有度,柔中带刚,明理守分。我们阖家都很满意,依我们的家世,再也找不出那么满意的媳妇。沈娘子的提点之情,温家不敢相忘。”
夏语澹心里受用甄氏对何大姑娘的赞词,对何大姑娘的称赞,也证明了自己做了一次好媒,嘴上却是谦虚道:“也是温家和何家有缘,才能一合既成。”
“是,是!”甄氏连声笑应,说起另一件大事:“九郎大事一定,我心放下一半。还有一半在十郎身上,十郎今年十七了。这一次我们的船和黔国公府郭家的船相撞,郭家有亏,十郎治病用药都是他家所出,又有郭家的二姑娘,和我们隔墙住在驿站里,直到十郎伤情大愈,才告辞离去。”
这些事情夏语澹知道一半,不知道一半,用心听着。
“我儿子的心思我看的出来,至于对方郭二姑娘……”甄氏真诚的道:“儿子是自己的,母亲看儿子都是千好万好,谁也配得。还京那一天,我就出去打探了郭二姑娘的品行。我们这样的人家也没处打听,我就厚着脸皮问了问亲家。”
温家的亲家是何家,何家的人际总比温家要广阔许多,尤其何夫人,是武定侯长女。
“黔国公手握重兵,执掌西南。与京城的仕宦之家就少了一层往来。何夫人为我留意,几天后却是与我说……”说到此处,甄氏看着夏语澹面有忧色,道:“郭家这个女儿,似乎有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