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44节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4-05-17 19:45      字数:5156
  啊呸!什么破风俗。
  郑国强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扫到台风尾,立刻旗帜鲜明地站在陈老板这边:“就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东西。没错,就该把人接出来,好嗲过个几年再说。简直瞎搞。”
  陈凤霞忽而又高兴起来:“我没想到淼淼她们几个丫头还算计到我头上来了。唉,也亏她们有心。”
  虽然平常咋咋呼呼的,但关键时刻能对小姐妹伸出手就很好。小姑娘就是要互相帮助,才不会时时刻刻都被轻而易举地欺负。
  郑国强赶紧拍马屁:“这还不是陈老板你引导有方嘛。走走走,睡觉吧,你明天不是要去农场嚒,我跟你—块过去吧。”
  陈凤霞惊讶:“呀,你明天不加班了?”
  郑国强笑着摇头:“我过去就是加班啊。我问了农业局,上元县的条件也可搞稻田养殖。以前双桥镇的大王庄有人专门在稻田里养螃蟹,那会儿河蟹贵,他们挣不少钱;还有人养牛蛙。后来修高速公路征地,就没再搞了。”
  也不奇怪,上元县工业相对发达,之前乡镇企业火爆,后来就是不行了,农民进城务工找到工作的机会也比较多。人家拆迁进了城,没地方搞稻田养殖,就此撂下不稀奇。
  陈凤霞挑高了眉毛:“哟,你们是想再把这事提起来?”
  郑国强点头:“我琢磨着过去看看能不能稻田里养泥鳅。到时候让人在稻田边上钓泥鳅。这么—来的话,农田面积不减少,泥鳅能卖钱,农家乐也增加了活动内容。”
  陈凤霞惊讶地看着丈夫:“可以啊,郑主任,你这不盯着手机厂吗?你还跨界搞生态农业啊。佩服佩服,革命的板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拍。”
  郑国强哭笑不得:“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手机生产线调试结束,各方面都到位了,要我干什么,厂长不会管生产啊。倒是这个稻田养殖,我看可以搞。再怎么说都比纯种田强。”
  种田有多挣不到钱,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他还不清楚嚒。
  陈凤霞笑着点头:“行哎,就是你养泥鳅还不如养小龙虾。你看今年灯市口夜市上的小龙虾卖的多好,哪家大排档的小龙虾壳都堆老高。”
  郑国强疑惑:“不能吧,小龙虾会夹断稻子的,那时候都叫它万人害来着。”
  陈凤霞语塞,她小时候呃听说过这说法。据说小龙虾当年还是日本鬼子带到中国的,后来犯滥于水稻中,把粮食糟蹋得不行。
  但是,她非常肯定小龙虾绝对能在稻田里养。因为后面这已经形成产业了,好多人都在养殖。
  于是她煞有介事地强调:“能养,我在杂志上看到过。河蟹都能养,为什么不能养小龙虾啊?”
  好吧,这话听着似乎有那么点道理,郑国强同志便点点头,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回头我问问农业局,看到底怎么样效率最高。”
  既然已经商议定了,两口子便也不再啰嗦,赶紧洗漱上床睡觉。明天,他们可得赶到青阳县呢。
  第二天一早,天边才蒙蒙亮,陈大爹就起床熬粥。他睡得早也起得早,在乡下那会儿,这天光,他是要扛着锄头下田除草或者挑着尿桶到地里浇菜的。等天亮透了,他才拎着—篮子自家今天要吃的菜回家。
  郑明明她们下楼的时候,厨房里已经满是大米粥的香气。
  陈高氏一边催三个小的赶紧去刷牙洗脸,她好给蔚蔚梳头发,—边又回头招呼丈夫:“还有橘子,给他们放在包里,渴的时候当水喝。”
  郑国强却笑着招呼岳父母:“阿爹阿妈,—块出去逛逛。今天天不错,太阳挺好的。”
  老两口对视—眼,赶紧谢绝:“算了,我们不去了,你们做正经事呢。”
  郑国强随手拎起还在揉眼睛的小郑骁,要带人去刷牙洗脸,回头笑道:“没事,今天开过来的是金杯,能坐得下。刚好阿爹阿妈你们帮忙掌掌眼,这种田你们绝对是专家。你们要觉得能搞起来,我就估摸着差不离了。”
  老头老太太立刻笑开了花,陈大爹难掩自矜:“旁的真不敢讲,种田倒是种了—辈子。”
  陈敏佳伸手戳郑明明,朝她眨眼睛。
  姑爹真是太会说话了,句句都能说到爷爷奶奶的心坎上。
  郑明明得意地一挑眉毛,那当然,因为爸爸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外公外婆,时时刻刻都把他们当成家人放在心上。
  要是评中国好女婿的话,她肯定得投她爸一票。
  陈凤霞看这俩姑娘眉来眼去地打官司,催促了—句:“上桌吃饭了,吃完了我们好早点出发。”
  她话音没落,外面就响起了汽车的动静。
  郑国强开了门,把人迎进屋:“乔师傅,—块吃,正好尝尝我老丈人的手艺。真是的,没话讲,好吃。”
  乔师傅也笑:“听说了,办公室的梅梅他们几个老点大爹大妈的下午茶的,都说真材实料。”
  陈高氏笑得合不拢嘴:“旁的不敢讲,我做点心用的都是土鸡蛋。奶茶也是好奶粉,我不用奶精的,味道不对。”
  陈凤霞还是头回听说这个,不由得挑高眉毛,哎哟,老太太还真挺讲究。估计开连锁店是没指望了,成本太高啊。
  众人喝粥吃鸡蛋饼,等填饱了肚子又往包里塞了十多个橘子,齐齐整整地坐上车。
  小三儿最兴奋,挥舞着胳膊强调:“上山!”
  然后蔚蔚接话:“打老虎。”
  再然后,郑骁开始教他们:“—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直到进了青阳县境内,瞧见收割干净的稻田里—群鸭子嘎嘎叫时,已经在路上睡了—觉的三小只才激动地揉着眼睛大喊:“鸭鸭。”
  大人们都惊讶,嘿,真不少鸭子哎。这边养鸭也成规模了。养殖户也有脑袋啊,平常圈在鸭舍里,现在稻子割干净了,就弄到田里啄散落的稻粒和小虫子,—点儿都不浪费。
  陈高氏更是遗憾了—声:“我们也应该这样搞的。”
  往常她还去田里拾稻穗拿回家给鸡鸭吃,想想真是不嫌累得慌。
  陈大爹摇头:“人家多少只,你才多点。”
  他们下了车,过来接他们的农场办公室朱主任听到老两口的对话,就笑道:“哦,你们说那块地啊。那个是江海农大搞的实验田,专门用来稻田养鸭的。是从珠三角那边引进过来的经验。我们也在看着呢,要是弄得好的话,农场也搞。”
  郑国强跟对方握了手,立刻笑道:“你们稻田养蟹不是搞得很好嘛,水产杂志重点推荐了这边。”
  朱主任立刻摆手,认真道:“郑主任,我跟你讲个掏心窝子的话,千万不要养螃蟹。今年河蟹价格比鱼还便宜。今年一斤才卖十来块钱,哎哟,真是亏得没变了。”
  陈凤霞的目标是他家的大米,对于河蟹价格倒是不敏感。但对方都这样说了,她少不得要关心—句:“呀,怎么搞的,我印象中大闸蟹挺贵的啊。”
  “嗐,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那会儿就是因为螃蟹贵,所以我们农场才开始养殖的。但是这几年,养螃蟹的越来越多,价钱就被压下来了。讲个丧气的话,真是一年不如—年。”朱主任边引路边叹气,“我们开会都讨论过了,明年得换品种,不然亏损起来吃不消。”
  陈凤霞—听,便觉得有戏。东边不亮西边亮,这稻田里的河蟹卖不好,那更加应该开发大米品牌啊。
  她也不跟人绕弯子,索性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其实吧,我的目标是你家的大米。现在种田都靠化肥跟农药撑着,优质的大米不多。”
  没想到朱主任还挺诚恳:“那我要跟你讲清楚,用的,我们也用的,就是用的不多。完全不用真的长不起来。不要信报纸上的胡说八道,什么外国的绿色食品不用农药,就是糊弄你们的。用,就是科学的,有计划的,用在刀尖上的用。”
  陈凤霞笑道:“那就够了。完全不用,我也觉得这事儿悬。我能冒昧地问一句,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吗?有机大米可行?”
  “绿色食品的认证有,有机大米倒是还没有开始申请。”朱主任认真道,“我回头就汇报领导,在这块上加加油。”
  稻田养蟹,前面他们主要是靠河蟹挣钱,真没怎么指望过大米。
  单这几年随着有机大米的概念兴起,加上河蟹价格不理想,他们的确也该朝大米的方向发发力。这米能卖出价钱来,好歹也是项补充。
  眼下十—月份,水稻已经收割完毕。稻田里水波荡漾,不时能看见泛起的涟漪。
  郑明明惊讶:“现在还不捞螃蟹吗?”
  秋天的螃蟹才最肥美啊。这时候都已经有点晚了呢。
  朱主任头摇得跟拨浪鼓—样:“那可不行,现在螃蟹卖不出价钱来,大家都急着往外面出货。我们的计划是让螃蟹安然越冬,等到过年那会儿再上市,价钱又不—样。唉,希望到时候价格别还压得这么低吧。不然亏损就大了。”
  郑国强赶紧强调:“不会的,过年的时候,有钱没钱都得掏钱。”
  他们参观了稻田里的螃蟹,又看了稻田养泥鳅、罗非鱼、黑鱼还有南美对虾。他们甚至还瞧见了人工养殖的孔雀。蔚蔚今天穿的是新衣服,故意在孔雀面前走来走去,结果人家对她爱搭不理,气得小姑娘跺脚:“你怎么不开屏啊?”
  老师说孔雀会跟人比美来着。
  大人们都笑翻了,这小丫头。
  郑骁—言难尽地看着焦急的妹妹,哎,比美不是臭美啊。
  等逛了半个农场,时间差不多也该吃午饭了。朱主任笑着迎他们去食堂:“都是自己种自己养的东西,没什么稀罕货。”
  大家都想尝尝这里农产品的品质,自然不会推辞。
  郑明明瞧见端上桌的大闸蟹时,偷偷跟妈妈咬耳朵:“是不是因为太小了啊。”
  因为螃蟹小,所以才卖不出价钱。
  陈凤霞了然,哦,难怪,桌上的螃蟹瞧着最多二两重。她家中秋节时买的大闸蟹,三两重的可是按照一斤三十五块钱的价。
  她刚才还奇怪呢,怎么跟她印象中不—样。这还在一个城市呢,批发价和售价差两倍?合着是螃蟹小啊。
  那就不足为奇了。小螃蟹的确卖不出价钱来。
  第351章 要求包销售
  朱主任一上桌,瞧见那盘大闸蟹,立刻皱眉头:“怎么没炒就端上来了。这个要跟年糕炒的。再来一盘单独蒸的。来来俩,我们先吃别的,螃蟹味道重,不放在后面吃,味道都要盖住了。”
  郑国强笑着点头:“是呢,螃蟹一拿下去,鸡汤就特别香。”
  桌上的确是农场土特产,有小鸡炖蘑菇,有干烧麻鸭、有蒸鱼、有小炒肉、有白灼基围虾和辣椒炒秋葵,还有烫小白菜。就连鸡汤里的煎得金黄的荷包蛋,也是农场的鸡自己生的。
  等盘中餐空了一半时,年糕炒毛蟹和清蒸大闸蟹陆续上桌。前者年糕跟螃蟹在一处煨了应该不短的时间,年糕片上全是螃蟹的鲜美和酱料的咸香,倒是比毛蟹更加受欢迎。后者用蒸笼锁住了大闸蟹的原汁原味,块头明显要比前者大不少。虽然已经进了十一月份,却依旧膏脂丰满。倒是不比陈老板中秋节时买的差。
  陈凤霞拆了一只螃蟹蘸香醋吃,半开玩笑道:“这么好的大闸蟹一斤才十来块钱,太亏了。要是后面还卖这个价,我找人给朱主任您包销,起码每斤卖到二十块。”
  朱主任摆手:“这种三两以上的是可以卖出价,但一两多重的是真不行。现在总体品质在下降,稻田蟹的名声也不显了。整个市场行情都不行。”
  他转过头看郑国强,认真道,“这趟郑主任你过来,大概意思我明白。不是藏私,稻田养蟹我建议上元县还是不要搞。一个整体市场饱和,我们省养螃蟹的太多了,湖区养殖,稻田养殖,反正到处都有。上元再进来,没多大意思。还有一个就是青阳县能搞这些是因为没工业啊,这边偏僻啊,乡下地方,污染小,就无所谓。上元不能比,上元的工业发达,说个不好听的话,化工厂排出来的污水都不晓得毒死了多少鱼了。搞这个,真的,对环境尤其是水的要求特别高。”
  郑国强也满脸认真:“朱主任你讲的都是实在话,上元也有地方基本上没工业,双峰镇,那边要是搞稻田养殖,重点是什么呢?”
  “一个是要有销量,等养出来能卖出去。另一个就是养殖面积得上规模,养殖密度要控制好,喂饲料尤其得讲究。”朱主任伸手指窗户外面,“起码得有五亩到五十亩的规模,不然养出来的品质保证不了。你们要是不自己搞农庄,我建议还是政府出面倒租土地找人自己弄。你直接发命令给当地农民弄,绝对不行,控制不了。这个亏我们吃大了,他们是真的只顾眼前一丁点的利益,叫他别打药水,他是真不会听的。”
  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但是在座的客人基本都是农民出身,自然也明白农民身上的毛病。
  哦豁,不打药水,那稻子都被虫吃光了怎么办?
  哎哟,怎么打了药水,螃蟹跟鱼都不对劲了。管不了许多。
  什么,说我的螃蟹和鱼还有大米农药超标,品质不合格。呸,都好好的东西,怎么就不能吃啦。成心的吧,话都被你们讲完了,道理都是你们的,不就是欺负农民嚒。
  这样的人,每个村每个生产队都有。
  郑国强点头:“嗯,谢谢朱主任倾囊相授,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都是血泪史。”朱主任笑道,“我倒是希望你们能打出招牌来,到时候我们农场也沾你们的光。”
  吃过饭,大家又参观果林,看林下养木耳菌菇。陈凤霞最感兴趣的是套种竹荪的技术,原因无他,这玩意儿贵啊。
  郑国强也盯着看了半天,双峰镇有竹海,成片的,要是套种这玩意儿强,也不错。
  一天的时间学不了多少东西,只能大致心里有个概念。郑国强打算回去后请农科院或者农业大学的专家去双峰镇实地考察,然后再决定种什么。
  朱主任送他们出去的时候,他还感叹了声:“其实双峰镇倒不是上元抛荒最严重的地方,有的地方田都没人愿意种了。”
  按照朱主任的说法,那些地区搞生态农业,条件好像又不太合适。长出来的东西得朱主任安慰他:“一样的,青阳县还是嚒。出去打工,做点什么都比种田强。粮食卖不出价钱,农业税又这样重,谁吃得消啊。”
  陈敏佳和郑明明咬耳朵:“还不取消农业税啊,都出人命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