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258节
作者:
睡觉会变白 更新:2024-05-17 22:53 字数:2800
“传播形式不一样……”
这个涉及到传媒范围,他尽量通俗易懂,“电视剧虽然不卖票,但电视机的数量在成倍递增,据说现在几千万台了,将来可能过亿。而且覆盖面积大,市台百万,省台千万,央视11亿。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企业增多,竞争环境激烈。想出头,就得有知名度。
所以电视台和企业天生有一道桥梁,就是广告,这是二者的性质和需求决定的。那一天24小时,广告在不同时间段的效果也不一样。
当企业意识到,一部大热剧可以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力时,会捧着钱让你拍戏。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广告效果肯定最强。”
“……”
一番话惹得众人沉思,郑小龙道:“不过有个前提条件,你的作品得过硬,让企业有信心。”
“没错,胡同只是开始……”
许非比划了一下,郑小龙会意,那意思是:《渴望十六年》有这个潜质,题材的受众面最广。
过了半晌,马卫都问汪朔,“怎么样?”
“必须的啊,这小子是我见过最门儿清的一个。”
他又问莫言,“怎么样?”
“我觉得很好。”
老马挨个问了一圈,达成一致,才道:“刚才不说找你帮忙么?是这么回事,我们几个准备成立一家创作中心,专门搞影视。目前有12位,都是文学界的。
我们属于跨行,除了朔爷有点经验,其他人都不懂。你和小龙有单位,不好加入,就请你们当个顾问,给指导指导。”
这话就很给面儿。
在座皆是大佬,他二十多岁的后生,说指导指导。
“……”
许非先看郑小龙,随即反应过来,对方既然在场,就等于默许了。他想了想,道:“几位老师说说这个创作中心,我先了解一下成么?”
于是老马开始解释。
这点子是侃大山侃出来的,汪朔和马卫都牵头,想搞一个文艺沙龙性质的创作团体。名字都起好了,叫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另有刘毅然、吴滨、苏雷、葛小刚等,共12人。汪朔是法人兼理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
许非听的蛋疼,问:“你们算公司还是行业协会?”
“民间团体吧。搞公司、搞行业的话不方便,也拘束。”
“那你们自己投资么?”
“看看再说,刚入门一抹黑,所以才把你俩请来啊。”
得!
许非听完就俩字:玩票。
把故事变成铅字,是一种成就感;把铅字变成影像,又是一种成就感。这帮人就是新鲜,好玩,才弄这么个组织。
“我实话实说啊,但凡一帮人聚到一块鼓捣东西,除了志同道合,肯定也想挣点实惠。
现在剧本荒,电影和电视剧都荒,而老师们都是大家,写起来肯定有优势。
电影没什么说的,体制摆在那里。电视剧方面,倒不如咱们开开先河。市场化生产,按质量和需求往外卖剧本。”
“具体说说。”苏童道。
“比如我们觉得这个题材,观众肯定会喜欢,那就主动联系电视台。商谈妥当,我们出剧本,他们给钱。
或者说,电视台想拍什么剧,但是缺乏好剧本,我们也可以接这个活儿。
每集多少,按质论价。甚至可以把企业加起来,直接从赞助环节开始谈,争取各方都能获益。”
其实现在电视台拍戏,也照这个路数。关键在质量和需求,这么多作家在一块,天生具有影响力,而且主动性也很关键。
海马成立之初,非常松散,纯玩票。等《渴望》播出后,大家看到电视剧上限了,企业热钱也过来了,这才迸发出积极性。
从12人,发展到巅峰时的40多人。
不过后来解散了,主要原因是收益回笼太慢,比如一集三百块钱,要等播出后才给,得等个一两年。
还有作家极具个性,单独执笔还好,合作起来容易出矛盾,不好调和。
许非觉得挺可惜,如果真把海马发展起来,国内编剧的地位也不至于如此低下。
他想什么没人知道,但话都听进去了。挣钱嘛,谁嫌钱多啊?
“得咧,那就说定了。”
马卫都一拍大腿,“14个人,两位挂名顾问,过几天开张接客。”
“俗,那叫倒屣迎宾。”
“少杰宝贫,侃的我都饿了,马爷请客,再搓一顿去?”汪朔道。
“成啊,走着走着。”
老马一看表,不知不觉傍晚了,招呼众人起身,又找了个馆子。
地方阔气,价格惊人。
好酒好菜,吃吃喝喝,又一顿神侃。作家和作家还不一样,有能说的像汪朔,有含蓄的像刘恒,就闷头听着。
许非不停看表,忽然一招手:“老板,电视能开么?”
“能啊,您想看……哎哟!”
老板急慌慌调到京台,“差点忘了,今儿播胡同。”
“胡同?哦,《胡同人家》第二部 吧?”刘震云道。
“这剧不错,日子挑的好。”刘恒难得说了一句。
“算双喜临门么?”苏童问。
“算,绝对算!”
一帮人喝半天了,正好想休息,齐刷刷转向电视机。
第265章 胡同2开播
今天是一个倍受期待的夜晚。
当《天气预报》结束之后,有电视机的京城家庭,几乎都做了同一件事——转到京台频道。
这里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学生,有公务员,有媒体人员,有普通工人。他们都具备一个特点,《胡同人家》的死忠粉。
“妈,快点的!”
“来了来了!”
于佳佳蜷在沙发上喊,老爸早早就位,老妈拿着毛线钩针过来,织着一件新毛衣。
她见此情此景,有点感慨,“过的真快啊,去年也这么着,足足坐了二十天。”
“不一样,去年夏天播的,今年还能赶上春节呢。”
“哎,今年一月播有说道么?”老爸问。
“配合过年气氛吧,不太清楚……”
于佳佳嗑着瓜子,确实不太了解,忽地叫道:“开始了!开始了!”
只见屏幕上出现一行预告:下面请欣赏42集电视连续剧,《胡同人家》第二部 。跟着画面一黑,又一亮,熟悉的音乐,熟悉的片头出现。
在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不自觉的都生出一股暖意,就像跟一个老友久别重逢,特亲。
片头过后,同样是熟悉的字体:
第一集 无题(上)
本集编剧:梁左
“这片名什么意思啊?”老妈奇怪。
“字面意思,就是不知道取什么题目。”
于佳佳也疑惑,明显搞事情啊,梁左如今炙手可热,公认的大才子,还至于用这种手段搞穿凿?
带着不解,第一集 开始。
先是在一个大厅里,舞台灯光辉煌,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第1届金鸭奖最佳男演员获得者,白奋斗!”
“哗哗哗!”
伴着热烈的掌声,葛尤穿着西装上台,人模狗样,接过一只专门订制的鸭状奖杯。
底下噼里啪啦,摄像头乱闪。
这货心潮滚滚,热泪涟涟,五官拧在一起抽动,声音高亢,“今天,我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
“鹅鹅鹅!”
老妈的独特笑声又出现了,“葛尤太逗了,站在那儿我就想乐。”
“跟陈小二还不一样,他是越正经越逗。”老爸附和。
经过第一部 的熏陶,观众都会看了,节奏同步。不用说,这肯定是场梦。
这段戏是全剧花费最大的,租了个大厅,请了三十多位群演,就为了一分钟的效果。果然,随着哈利路亚的音乐响起,葛尤的表情达到了高潮,宛如升天。
“嘿,嘿嘿!”
画面一转,丫靠着板车睡觉呢,边做梦边傻笑,神态猥琐。
“唔!”
葛尤忽觉有人拉扯自己,不情愿的睁开眼,猛地一激灵,一个粉嫩嫩的小女孩,勉强站立,小手正扯着自己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