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乡间学堂
作者:
荆洚晓 更新:2024-05-17 22:56 字数:2177
于是刘瑜抛出了一问题:“待厥之官不胜数,何以不填之以乡里?北地乡里有弓箭社,何不能有乡学?”
当下便有官员出来呛声,依旧是那位刚才被刘瑜撩倒的官员。
这让刘瑜心中暗道:“以后切莫随便撩倒他人,却没有再踩上一万只脚!”
这官员当场就出来反对,他反对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乡绅宗族,岂能坐视?此举何异于煽起民变!不妥!”
出乎他的意料,刘瑜并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反驳他的意见:“确实如是。”
那官员愣了一下,一口气不上不下,好悬没把自己呛昏。
刘瑜笑着说道:“所以,新拓之地,去其首领、贵人,或斩之,或迁之内附,然后编户齐民,武编弓箭社,文立乡学堂。待厥之官,尽数派乡学差遣,也是物尽其用!”
“小学,要建到村一级!”
说到这里,尽管座间一众官员,都想开口,但已经没有谁,可以插上嘴了。
因为接下来的概念,刘瑜是娴熟无比了。
“小学一定要建到村一级,只要村里有三名以上的童生,就应该建立小学!”
“乡里一级,应该建立学堂,派任教授。”
“这样才能保证,中枢的政令,到达大宋最底层的社会结构!”
“这样才能让每一个百姓,明白他们是为何交税赋,为何出丁,为何服役!”
年轻的皇帝很明显是听进去了,他都坐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来,背着手踱起步子。
刘瑜所描述的前景,让皇帝觉得太兴奋了。
如果真能如刘瑜所说的,那整个大宋,才真的是赵家的大宋啊。
旨意、政令能够贯彻到每一个村庄, 那是什么概念?那才真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刘瑜没有停下他的论述:“不单是建立学堂之后,教谕民众,把司法权回收,更为重要的,是各种政令,不被吏目扭曲,各类赋税,吏目难以加上杂项害民。”
当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世上的难题,从来没有一句话就可解决的。
刘瑜这边把皇帝煽得热血沸腾,在座的官员,却就有人开口反驳:“按直阁所说,中原腹心之地,不宜妄动,所以此事以新拓之地先行,可是如此?”
看着刘瑜点头,那官员就苦笑道:“蕃部俞龙珂内附,待厥官员,有几人愿意去蕃部的乡里,出任乡学的差遣?便是出缺去琼州,都是生离死别,何况边地!”
琼州就是海南。
别说海南岛了,岭南一过,都是属于被贬了。
韩愈都有诗为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去广东潮州当刺史,韩愈就觉得要死掉了,别说海南!
但海南至少还不用面对青唐、西夏、辽国的兵祸啊。
刘瑜说的,是让那些守厥的官员,去边地当官,当什么官?当乡学的教授,连个巡检都不是,没有权力可以寻租,手下不可能有吏员的乡学教授!
这哪里有半点可行性吗?
“但凡边地,不论是新拓之地,或是琼州,皆立乡学,不出二十年,国朝可复汉武当年!”刘瑜完全是不管别人说什么,一个劲地煽。他压根不准备去答辩啊,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煽动皇帝!
当今大宋天子,是有雄心壮志的。
听着汉武当年,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刘瑜方才敲着桌子冲那反驳的官员问道:“不肯去边地,不肯赴岭南,为官不是为君父分忧,不是为百姓谋福,此等官员,要来做什么?”
堂上一众人等,如果眼光可以杀人,大约刘瑜已被凌迟了。
这不是放屁吗?为君父分忧,为百姓谋福,这是官面文章啊,就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样的事情啊。
现在是讨论实际问题,刘某人仗着皇帝在这里,然后拿官面文章出来说事,这不是扯蛋吗?
这些官员之中,也不是没有愣头青的,当下就有人忍不住起身道:“若教直阁赴琼州……”
“提举儋、崖、万安等州水陆转运事,下官当时得了差遣,已结束整齐,准备赴任。”刘瑜冷笑着还击,他真的不介意,要是让他去海南岛当地方官的话,那他也就绝了其他的念想,好好种田练兵,然后不成则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则就是赤旗席卷天下吧。
而且他真接到这差遣啊,被他这么一呛,那官员倒也没法继续往下说。
刘瑜却不罢休:“我等不过平庸之人,品行高洁如涑水先生者,料想出任琼州某县某乡学堂教授,必也甘之若饴!彼时士林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不纷纷效仿……”
不开口的王雱禁不住咳嗽了起来:“子瑾!”
王雱本来是不想开口的,但他不开口不行了啊。
刘瑜这是要把司马光逼死的节奏啊,要让这话传扬出去,那司马光怎么办?大约不去边地赴任都不行吧?尽管王雱很想司马光这些旧党人士死绝,但至少他拉不下脸,去弄如此下作的事出来。
“子瑾所言,颇有见地。”皇帝听了这个学堂要建到乡里一级,很有兴趣。
刘瑜见王雱不支持他把司马光拉下水,想想也觉得,坑司马光的可能性不太大。
人家是正宗门阀世家子弟,哪有这么好坑?
门道多着呢,人可以报病,人可以弟子服其劳,有的是办法。
而且边上有官员开口道:“只是韩文公出任潮州刺史,都有很多抱怨,出任不过八月,便有‘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之语,边地学堂,教授差遣,恐无出任者。”
韩愈这样的人,都扛不住啊,别说一般人?
何况韩愈还是去当刺史呢!
“如此者,无报国之心,无安民之志,追夺出身以来一切文字,永不述用便是。”刘瑜微笑着说道,“不过官蠢,留之何用?”
年轻的皇帝听着,不住点头。
这一席话,其他人不知道,至少刘瑜和皇帝,倒是聊得极为尽兴。
如果不是内侍提好几次,暗示时间差不多该回宫了,皇帝大约还想再聊下去。
不过皇帝走了之后,那些官员看着刘瑜的表情,就不是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