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20节
作者:
西风紧 更新:2024-05-18 03:05 字数:4971
李彝殷不动声色道:“李家与大许皇室有联姻,本王又亲自进京,料大许朝不会杀本王。否则势必激起党项族人愤慨,叫朝廷更难收拾。”
“不可!”没藏毫不犹豫地道,又急忙劝诫,“夏州已向朝廷称臣,也未有袭扰之意,今大许擅动兵戈,必不肯善罢甘休!今王上让诸部敬服,正可号令各部;党项若失王上,王子为留守暂无甚威望,不能服众,只恐群龙无首,为敌所趁。”
李彝殷听罢,脸上隐隐露出十分满意的神色。他又问:“各部也是如此想法?”
没藏拜道:“中原见党项割据河山日渐兴盛,早有戒心,亡我之心不死。但凡有些远见的人,都有此念。”
李彝殷的脸色渐渐红润,眼睛里泛着炭火的亮光,沉声道:“若非被人所逼,本王绝不敢在此时反抗中原!本王原觉得此件大事,应由子孙后代去完成。但是,既然刀架到了脖子上,事已至此,别无选择!”
没藏道:“臣只待王上振作旗鼓,一雪前耻!”
李彝殷沉声道:“只要这次打败许军,党项便可建立自己的国度,堂堂正正地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
他越说越激动,“党项人长得白高大,勇猛果敢,怎能被逼得居无定所,仰人鼻息?”
没藏也完全支持道:“这世道,都是比谁更凶猛,只要打赢许军,咱们便逼他们承认党项白高大国!”
就在这时,门外进来了内侍,禀报道:“王上,辽国快马送来国书。已闻讯许国要出兵,派出大将杨衮,调辽军步骑二万入夏州为援!”
“好!”李彝殷喜道,“本王不喜契丹人,不过草原人总算说话算数,也不拖延。”
没藏道:“辽军铁骑非常凶悍,党项勇士也不弱,此番许军远道而来,不惧之!”
……
郭绍的銮驾走过飘着零星落叶的大道,进了宣佑门。
陆岚住的地方就在万岁殿那边的左前侧,郭绍下值向北行,总要经过那院子。今日他再次叫宦官把车赶向西侧,要去那边看看……却不是看陆岚,他又忍不住去看萧绰。
辽国居然以放弃平夏地区为代价,想换回萧绰。这事儿着实让郭绍比较吃惊。
而且这是他第二次犹豫。若辽国此时隔岸观火,平夏战争就简单多了……郭绍前后发动过多次战争,但他心里从来都有一个观念:为了战争胜利,无论用什么手段,对双方都不过分。
萧绰确实只是个十岁的小娘。
郭绍再度见到她时,注意力又在她身上,把陆岚和白氏都冷落了。
这个小娘着实一个美人坯子,不过长得好看并不是郭绍关注的地方……她是辽国皇帝耶律贤最爱的女子!
郭绍想到这里,意识到历史或许并非偶然。只有萧绰被辽国皇帝往心里放,真正对她好,她才有机会拥有强大的权势。
看来真的不能放萧绰回去,否则不会像历史那样,也可能造成长远的后患。
就在这时,萧绰可怜巴巴地看着郭绍:“陛下,我想家了。”
郭绍看了一眼曾被契丹人掠走的白氏,似乎白氏在幽州时和萧绰关系很好。他便没有说难听的话。
萧绰又用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郭绍,虽然她是敌国契丹人,不过一个十岁的漂亮小姑娘这样看着自己,真有种难以拒绝她的感觉。她撒娇一样的口气道:“陛下怎么就不放我回去哩?我爹一定会回报答谢皇帝陛下。”
和一个小姑娘说话,郭绍也严肃不起来,一时兴起,便玩笑道:“因为朕很喜欢你,舍不得你走。”
萧绰张着小嘴,愣愣地看着郭绍。
她随即又用带着稚气的声音道:“那陛下先放我回去,等我爹把我养大了,您再提亲娶我不行么?”
郭绍哑然失笑,这话确实说得幼稚,他也分不清萧绰是天生聪慧,还仍旧是个孩子。他便随口道:“到时候,该轮到你爹舍不得了。”
他心下已有了主意,便不多留,与白氏和陆娘子告辞,出得院子。
不料刚上大路,宦官王忠便上前小声道:“奴婢刚听小宦官说,李贤妃在万岁殿前面的路边,怕是想等着见陛下。”
要是换作别的嫔妃,这样主动找皇帝,非得被所有人耻笑指责邀宠不可。不过郭绍知道李月姬是为平夏战争而来。
郭绍顿时不想见,这事儿根本不用谈了,他不可能为了党项郡主放弃战争。
不料就在这时,郭绍在黄盖车驾上,已经看见了她站在大路边。天气已经比较冷了,她捧手在嘴前,一面眼巴巴地看着缓缓过去的车仗。
郭绍顿时不忍心当众对她视而不见,丢下就走。不仅因为她有皇妃的名分,他还记得在灵州见到她时,对她细心呵护、在众人面前的亲近恩爱……哪怕只是作戏。当时郭绍要与强大的辽国开战,急需保证西北不出任何问题。
不过就算是作戏,也曾经好过。
郭绍对漂亮女子还是难以狠心的,一般都把她们当人看。这大概是前世的影响。当时他一无所有,有时候会做梦,若是此时哪个美女不嫌他,一定当宝一样……而今倒是不缺了,但如同经历过饥荒的人不会糟蹋粮食,郭绍本能地对女子并无恶感。觉得一切不过人之常情,换作他是美女,有许多选择时,也想选好日子,如此而已。
“陛下……”李月姬的脸儿已冻得苍白,在路边屈膝弯腰行礼。
郭绍道:“停车。”
銮驾停了下来,王忠立刻屁颠地跑了过来,郭绍挥了一下手,从马车上下来,看着李月姬道:“天气冷了,你怎站在这里,站多久了?”
李月姬立刻抬起头来,有些感动地看着郭绍:“妾身情知陛下这阵子国事操劳,可能不会提早下值。听到楼上的钟鼓响,才到这里,没有等多久。”
郭绍见她的神情,心下有些诧异。以前自己对她多好,也没见她感动,还和人私奔。现在稍微态度好点,她便如此感动……
他缓了一口气,道:“外面风大,随朕进万岁殿再说。”
李月姬抿了一下嘴,忙鞠躬道:“谢陛下恩。”
郭绍走前面,她走后面,俩人一起向台基上向上走,一路无话。李月姬追随着他的脚步,跟得紧紧的。
进了一处殿室,空气顿时一暖。屋子里早已准备好,烧得是木炭,在铜盆里红彤彤的,没有火焰,但是比火焰的温度更高。此时已经大量开采浅层的石炭(煤)了,不过石炭烟味大,富贵者都不用。
郭绍坐了下来,也不吭声。他正想着怎么拒绝李月姬的要求。
这时李月姬开口道:“以前我不知事,还望陛下恕罪。”
郭绍道:“过去的事便不必提了,朕并非毫无心胸之人。”
李月姬轻声道:“自打我入宫起,或许有些水土不服、有些不满意,不过心里已经明白,此生也只能依靠陛下,回不去了……”
她喃喃道:“大许朝廷不能放我走,就算回到党项,也没有容身的身份。”
郭绍没吭声,但他听别人说话时,习惯地表情十分专注,一眼就看得出他在倾听。
李月姬抬头看着郭绍苦笑道:“我非只为党项求情……党项人尚武勇猛,陛下远征胜负未知。我是不愿意大家残杀,无论谁受了伤害,我也自觉罪孽深重,没脸再苟且偷生……”
郭绍听到她说党项凶猛,意思自己可能还会败。脸上的神情有些怪异,不动声色道:“可能西平王和李贤妃都低估了禁军战力。”
李月姬听罢忙道:“陛下胜了自然好。可妾身为联姻和好而来,若李家家破人亡,妾身一个党项李家之女,活着还为了甚么?
陛下,两族和睦相处不好么,为何一定要相互残杀?”
郭绍听到最后一句,也愣了一下:“是啊,为何一定要相互残杀?”
想起“西夏”,郭绍认为此时不打党项,党项迟早也要兴兵攻伐;在没有核武器前,相互残杀似乎是大伙儿都喜闻乐见的方式。
第七百六十八章 人主替天行道
东京街巷上,这阵子穿着戎服的士卒特别多。
禁军家眷几乎都住在东京城及城厢(临近城池的基本行政区,城内为坊、城郊为厢、乡野为里),主要收入就是军人的俸禄。因为居住不远,若要聚集成军,只要上面确定军令,三天内就可集结。
这回因要等卫军聚拢,期限是十五天。这么长时间,有的人先到,就在城里晃悠。
上面的建制改得面目全非,但底层武将和士卒几乎没感觉到任何区别。军令依旧来自指挥使,军饷由兵部发,不过多寡没变;出征前给的安家费也照旧。
也有些不同,前几个月装备了火器,训练了一番,很简单,乍用感觉麻烦,但实则比射箭简单多了。大伙儿也愿意学,职业兵的饭碗就是打仗,会使用各种兵器对他们来说、如同匠人的手艺,不怕学得精,就怕师父留一手。
另外戎服也发了新的冬装。
姚二和一帮士卒正兴高采烈地换新衣裳,有人嚷嚷道:“这上面还绣着字,写的啥?”
十将会识字,也埋头瞧了一番,念道:“沈陈李织造……”
姚二顿时赞道:“嘿,天下总是有义商哩,商人还给咱们做衣服,稀奇稀奇。”
就在这时,都头走进了营房,哼哼道:“你懂个屁!”
众人忙站起来,抱拳鞠躬道:“拜见王都头。”
王都头挥了一下手,说道:“你们以为是白给的?那沈陈李商会的陈夫人,收了官家的大恩惠。蜀地全境的盐巴熬制、贩卖之权,他们占一半!盐商有多肥,你们是知道的。
说到底,咱们的温衣饱食,不都还是官家给的,不然怎么叫禁军?”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议论,有人道:“那商人才给咱们送点衣裳,得了那么大好处,应该再送些钱财犒军!”
此时中原王朝的盐铁大多都是官办垄断,非常贵,有时候禁军赏赐里,竟然就有盐巴!世人早已习惯盐巴的昂贵,那是朝廷财政的重要来源。
王都头道:“听说沈陈李商户得到蜀地盐运之权,每年也会给国库交不少钱。不过愿意交税盐运的盐商,遍天下都是!”
“不管如何,这沈陈李商会的人做衣裳着实厚道哩,啧啧,肩巾是丝绢做的。”有人嘀咕道。
这句话倒让将士们十分认同,大伙儿都赞不绝口。以前的戎服,来源不一,大部分是小户人家手工缝制,那百姓妇人的针线活有好有坏,只能叫遮体御寒。但现在的新衣服由专门织造的作坊制作,裁剪、针脚非常精细。
外面是耐磨的厚麻布,有些部位用的是皮革!如肩膀、膀子、手腕、领子下方都拼合了大量皮革,便是盔甲的结合部,用皮代替布垫上,能减少铁甲的硌蹭,舒服了不少。
中间一层是木棉填充的袄子,保暖用的,里衬是胡麻,柔软透气。
大伙儿换上后,便不想再穿旧的不舒服的戎服了。新戎服板整好看,众人相互瞧着,纷纷赞道:“不错!不错!”
皇帝郭绍毕竟是禁军武夫出身,待兄弟们还挺好!上头大将是不是被削了兵权,大伙儿不管,反正而今底层将士们的待遇有增无减,好衣裳好伙食,各种厚待让众人觉得皇帝并未忘记他们……毕竟这时候许多庶民还吃不饱饭。
……此时迎来了大朝,这是郭绍亲征平夏之前最后一次正殿大朝。东京文武数百人在大殿上朝贺。金祥殿外面,还有上千人在开阔地上对着巍峨的大殿行礼,他们是随行大臣进皇城的随从,以及一些小官吏,连皇帝也见不着。
殿上的宦官,外面台基上的文官,同时当众宣读了大许皇帝的诏书。
大致意思是,中原有厚恩于党项人,唐代朝廷便把夏州等丰腴宽广之地划归党项人居住牧耕。但党项各部首领忘恩负义,不尊皇权,勾结敌国,背弃朝廷,日渐成边关之患,便要兴兵问罪。
“……大许皇帝乃上天之子,奉天命而为人主,统宇内四方之民。不尊天理道德者、不义者,王师伐之,替天行道……”
台基上双手捧着诏书的文官,长身而立,声音缓慢而宏朗,仿佛在四面宏伟的城楼宫阙之间回响。那气势口气不容置疑,天授君权,句句都绑架天意,既然皇权是天命,那皇帝的意志就是最基本的公理。皇帝说夏州不义,它就一定不义!
外面一大群人纷纷跪伏高呼:“天佑吾皇,万寿无疆!”
接着第二道诏书,在皇帝出征期间,授命大符皇后代天子摄政,统国内军政之权。
殿内读完诏书,宦官王忠便上前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工部侍郎昝居润站出来道:“陛下,大善之事!”
众人纷纷侧目,不过也不意外。大朝上礼仪繁多,冠冕堂皇,一般没人奏事,奏事也是好事。大伙儿听到大善,心下了然,也很好奇地瞧着究竟是什么好事。
见昝居润捧着一碗麦子上前几步,双手捧到头顶呈上。
宦官王忠看了一眼郭绍,见郭绍微微点头,他便走下来,把那碗东西捧到了御案上放下。郭绍瞧了一会儿,愣是没看出来这麦子有啥稀奇之处,若是能长指头那么大,还可以算祥瑞,但眼前的粮食就是普通的麦粒。
朝臣们也小声议论起来。昝居润道:“陛下,这些麦粒并非精挑细选,只是从粮仓里舀的一盅,且看它是不是比一般的麦粒饱满?”
郭绍经他这么一说,这才问微微点头道:“确如昝侍郎所言。”
昝居润拜道:“臣发现了提高粮食收获一倍的法子!”
此时众臣才哗然,钦天监、户部等管农业的官员最是惊讶,纷纷询问。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为了军民能吃饱饭,农耕向来是历朝历代最重视的事之一,中原的农耕技术已经竭尽所能,十分先进了,规定时节历法、田垄间隙、水利灌溉、作物换种,甚至还有木制播种机、风簸等简单的木头机械。此时农业技术提高得十分缓慢,一下子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