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656节
作者:参娃      更新:2024-05-14 02:17      字数:3262
  房子买了,又置办了被褥行李、锅碗瓢盆。
  一切安顿妥当,季玉凤也在商专办理了入学手续。
  “弟妹,那孩子们可就交给你了,这两年麻烦弟妹多费心。”
  苏安瑛那边还有好多事情要忙,实在没时间久留,这边安顿好,她就得离开。
  “嫂子看你说的,这还有啥麻烦不麻烦?咱两家要是这么说,那就太生分了。
  没事儿,有我在三哥和嫂子尽管放心就是,我肯定照顾好他们。”
  季玉凤一听就笑,这些年他家儿子在许家又吃又住的,许家从来没把杨皓宇当外人。
  如今孩子们都在外求学,她过来陪读,自然也要好好照看。
  就这样,苏安瑛把省城这边安排妥当离开。
  八月二十号,附中正式开学,许瑾萍和杨皓宇也成了师大附中高一的新生。
  这俩其实已经在附中上课一学期了,高一的课程基本上学完。
  期末测试的时候,俩人成绩都非常不错。
  各科老师都很喜欢他们,真是当自己家孩子那样照顾。
  许海源也是高三学生了,不过相比于其他高三的学生要忙于复习,准备高考,许海源就轻松了许多。
  之前,许海源的数学和物理老师,一直都希望许海源能再选一科参加竞赛。
  可许海源已经拿到了化学的金奖,他不想接下来的日子还拼命训练做题。
  再者许海源知道自己数学和物理啥情况,就算是参加了,也不可能达到化学那个程度,没必要占着名额耽误别人发挥。
  高三最后一年,还是轻松点,把相关课程学好就行,其他的没必要非得争强好胜出那些风头。
  有那个参加比赛培训的时间,不如跟着楚瑄淮,多学点东西呢。
  学校方面对此,也表示理解,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只能放弃,挑其他学生培养。
  三个大的都留在省城念书,这边有楚瑄淮有季玉凤,还专门雇的人做饭收拾,日常生活不需要孩子们费多少心思。
  许瑾萍本来就独立懂事,杨皓宇虽然有点儿孩子气,可是上头有大哥和二姐管着,他也闹腾不到哪里去。
  再加上俩人所在的加强班学习任务很重,同学都是学霸菁英,竞争激烈。
  所以杨皓宇成天淹没在题海里,也没啥机会作妖。
  东岗这边,许瑾慧和许海清秋天也读六年级了。
  俩孩子成绩还可以,参场小学又是全锅抬升初中,俩人没啥升学压力。
  许海清这孩子有点儿皮,以前有大哥二姐看着,他还不敢太嘚瑟。
  如今哥哥姐姐都不在家,许瑾慧太温和,根本管不住他。
  这小子一开学就开始翘尾巴,动不动的就跟着班级里一群男生淘气,旷课偷摸跑出去滑旱冰、打台球。
  一次两次的,许瑾慧不惜的跟弟弟计较,只背地里敲打几句。
  可许海清不怕他四姐,乖两天又不安分了。
  结果有天这小子又往外跑,被许瑾慧逮着,抡着班级里扫地的笤帚,就把许海清一顿抽。
  到这时候许海清才发现一件事,合着他们家就没一个好惹的。
  连一向温温柔柔的四姐,狠起来也挺吓人。
  九月一号到五号,抚松举办了第八届人参节。
  自打八九年人参节办砸了之后,人参节就从开放式转为小规模封闭式,以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为内容。
  九三年秋,随着形势的好转,又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
  九四年的人参节,以“开放、友谊、奋进”为主题。
  本着群众参与、自娱自乐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艺术和文体活动。
  参场小学也选派了节目参加人参节表演,许海清在文艺汇演上表现出色,还拿了奖。
  在人参节庆祝大会上,表彰了全县十二个模范集体,一百零五名劳动模范。
  人参节期间,还举办了人参文化理论研讨会。
  许世彦应邀参加研讨会,跟与会一众专家来宾,讨论关于抚松人参的历史及文化,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人参节期间,坐落于东岗参业公司,国内首家人参博物馆——抚松长白山人参博物馆,正式开馆。
  博物馆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展览方式,将人参栽培、加工等情况详细展出。
  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抚松地区人参栽培和发展历史,尤其是各种栽培方式的演化。
  对抚松地区人参文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届人参节,经贸活动也有一定的成果。
  来自东夷、南韩、意大利以及全国各地的客商一百余人,进行了经贸洽谈活动,成交额数千万元。
  虽然比不上之前的记录,好歹算是个转折点,好的开端。
  人参节期间还有一件大事,万良人参市场交易大厦落成,举办了很隆重的落成典礼。
  相比于许世彦前世,这辈子万良人参市场正好晚了两年。
  关于万良人参市场的修建,不少人在此之前颇多揣测,都觉得许世彦可能会暗地里使绊子不让建。
  毕竟东岗已经有一处人参市场了,每年市场交易量都非常大。
  参市周围那些门市啥的都不少挣钱,参市旅店和饭店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情况下,要是抚松境内再多一家人参市场,肯定会分走不少的客流量,东岗那边往后就没那么挣钱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许世彦对此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他才不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通过大家这几年的努力,抚松人参基本上算是走出了低谷。
  虽说价格顶多也就是兴旺时期的一半,但最起码不用愁着销路了。
  不少参农又恢复了种植的热情,开始发展人参。
  这种情况下,多一家人参市场,能更好的提高抚松人参知名度。
  东岗参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地位早已稳固。
  再加上还有不少药厂、保健品厂都过来抓货,万良参市就算建成,短期内也无法撼动东岗参市的地位。
  将来两边各自发展,更能促进人参的市场交流,本身这是好事情。
  这几年,许世彦等人家里一直没断了栽参。
  反正也不多,一年还是一百来丈,都是雇人干活。
  到秋天起了棒槌,挑大的、身条好的直接用白色泡沫箱打好包装,发货运往首都、沪市、羊城,卖鲜参。
  其余的送去加工厂,加工完之后发货卖掉。
  八九年的时候,许世彦家栽了一百丈参,用的就是当初柳毛河那片参地的栽子,四年直生根的大栽子下地。
  按理,这个应该是九二年起参做货,但是当时行情一般。
  许世彦就跟苏安瑛说,留下五十丈大栽子下地的不起,其他的起参做货。
  那五十丈去年没起,到今年就五年了。
  尽管这两年一直在追肥,也特别注重田间管理,但土壤的力量已经到了尽头,而且也特别容易感染杂菌导致腐烂。
  当初一厘十棵八棵下地,到今年一厘也就剩五六棵了。
  看参的人传信给许世彦,说要是再不起,怕是明年就得都烂掉,还是起了吧。
  许世彦一琢磨也是,这要是连参栽子时期算一起,那棒槌都长九年了。
  属实是到时间了,那就起吧。
  于是找了个周日,许世彦夫妻领着许海清、许瑾慧,加上帮工的人一起,开车上山起参。
  往年家里起参,许世彦一般都不亲自来,多数都是许世安带着雇的人干活。
  今年这不是特殊么?许世彦想知道长了九年的棒槌能长成啥样儿,所以就跟着上山了。
  再一个,许海清许瑾慧俩孩子赶的时候好,几乎没怎么上山干过活。
  许世彦也想找机会让俩孩子试一试,知道挣钱不容易。
  尤其是许海清,这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又最会来事儿,一张巧嘴巴巴儿的特别会哄人,格外受宠。
  许世彦就担心这小子从小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根本不知道吃苦是咋回事儿。
  将来仗着一张好嘴瞎胡混,不好好过日子。
  所以许世彦就把孩子都带山上来,让他们试一试干活是啥滋味儿,也算是体验一下生活。
  自打吉盛源分家之后,黄胜利等人都去南方了,家里干活的是黄胜凯、冯越、赵建国等人。
  知道许世彦家里今天起棒槌,这些人都挺好奇,非得上来帮工不可。
  “三哥,你家这棒槌挺奇怪啊,咋每一棵上头都长好几根秸子呢?
  这底下得是好几个芦头才能这样。有点儿怪啊,怎么长出来的?”
  刚一撤参棚,大家伙儿就瞅出来不对劲儿了。
  许世彦闻言笑了笑,这是他这些年琢磨出来的增产小妙招,一直没推广。
  每年七月末八月初,人参在地底下就开始鼓下一年的芦头。
  趁着芦头鼓出来还没有米粒大,直接将土拨开,将鼓出来的芦头用手抠掉。
  这样一来,人参还会再次鼓芦头,而且一般情况下,就会鼓出来两个芦头。
  有两个芦头就会长出两支参秸子,这样一来,参叶子也会成双倍。
  参叶子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物质积累充分,自然增产。
  这种很有效果,但是太费人工,需要一棵一棵手动抠芦头。
  许世彦也只在自家这五十丈参地做实验,其他的根本没那个闲心这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