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月纪事_9
作者:
福大王 更新:2024-05-21 03:15 字数:2079
还有三天,谢隐心里算了算,离自己该回宫的日子只有三天了。
房间里奇怪地沉默了一阵子。
严朗清有点莫名其妙,却也不知道说什么。
罗冥咳了一声:“严神医,既然小徒已经醒了,那么我们也就告辞了,多有打扰。”
“这么快,小十五还在睡觉呢,要不等他醒了让他送你们?”严朗清觉得要是严半月一觉睡醒,他心心念念要救的病人不辞而别了肯定会伤心的,何况还带走了他宝贝的染香玉。
“小十五是谁?”谢隐小声问。
罗冥指了指自己的衣襟。
谢隐赶紧把染香玉摘下,双手奉上:“严神医,贵门宝物还请收回。”
严朗清摆摆手:“他能把这个拿出来,想必是想赠与你的,我徒弟难得这么大方,你就收下吧,既然你们行迹匆忙,我就送你们出去吧。”
罗冥带着谢隐走进点亮星星灯火的桃花林,再回望夜色里的竹楼,只亮着一处灯光,竹楼前隐隐能看到一个人长身而立。
谢隐朝那身影躬身一揖。
“走吧,”罗冥回过头,拍拍谢隐的肩膀。
“嗯。”谢隐下意识摸了摸衣襟上的染香玉,跟上师父的脚步。
第6章 第六章 谢殊云
三天后,罗冥和谢隐回到了天魔教,已有一支内廷暗卫在天魔教外扎营等候。
谢隐视若无物,径直走进议事大厅,堂上坐着一位六旬老人,须发皆白,不怒自威。
“外公,谢隐回来了。”谢隐行了个礼,便直奔向老人的座椅。
此人正是天魔教教主沈天枫,江湖上人人谈而变色的人物,此刻却是一位普通的慈祥老人。
堂上教众皆站起身来,向小公子行礼后退出堂外。
沈天枫赶紧伸手抱了抱谢隐,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抓住他的手腕摸到脉门,片刻后就笑了,对刚刚一起进来的罗冥道:“果然是神医,此番有劳罗兄了。“
罗冥喝了口茶不以为然道:“少来,他是我徒弟,又不只是你外孙。”
沈天枫早已习惯了这位忘年之交的脾气,又对谢隐说道:“眼线看到你们进了绝命谷,我就放心了,但是这么快就回来,怎么不多休养些时日?”
“时间要到了。”谢隐攥了攥外公苍老的手掌。
沈天枫立刻怒道:“时日到了又如何?我天魔教驰骋武林多年,还会怕一个身居后宫的老妇不成?”
“外公,”谢隐叹了口气,“我既然答应了要回去,就已经做好回去的准备了,不过您放心,父亲……父皇答应我可以随时出宫来看您……”
沈天枫看着谢隐,又想起了早逝的女儿,心下一阵酸楚,差点老泪纵横。
“去收拾下东西吧,”罗冥突然出声,“我和你外公有话说。”
谢隐点点头,向沈天枫行了个礼,出了议事厅。
谢隐把房间里的柜子抽屉全部打开,坐在房间中间发了会儿呆,不知道要收拾什么带走。因为长年的伤病,房间里始终有一股清苦的药味,此刻又混入了一丝沉沉的暗香,谢隐摸了摸衣襟上的染香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动作成了一种习惯,不知道那个“小十五”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呢?
“想什么呢”?罗冥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房间,靠在门框上似笑非笑。
谢隐被吓了一跳,把染香玉塞进外袍里,“没什么,不知道要收拾什么,什么都不想带走,感觉带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样……”
罗冥“啧”了一声:“你们这些小孩怎么一个比一个想得多呢?”
“嗯?还有谁?”谢隐心不在焉地把柜子抽屉又重新关上。
“知命门那个小神医,应该比你小点,那小脑袋里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不过真是个医术天才,”罗冥指了指谢隐胸前,“这你得好好收着,指不定将来作为信物还能让他救你一命。”
谢隐脸刷一下红了,看来之前师父已经在门边看了很久了啊。
翌日,谢隐辞别了沈天枫,跟着暗卫离开了天魔教。
过了一个月,当朝皇帝颁旨宣称,找回了当年流落民间的皇子,赐名谢殊云,封云亲王,念其年幼,养在后宫,入清和殿。
一时间,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谢殊云的身份成迷,虽长相酷似年少时的皇帝,血统依旧遭到一众老臣的质疑,却被皇太后通通压下,理由是当今皇帝谢玄睿尚无后嗣继位,为国本考虑,不得已而为之。
谢隐看着亲王宝册上殊云二字,心想这世上恐怕再无谢隐了。
谢隐。严半月难得提笔练字,练的就是那个不辞而别的病人的名字。
哎,还没看到他睁开眼睛的样子呢,严半月咬了咬笔杆子。
严朗清把信笺从鸽子脚上取下来,然后把鸽子一抛,鸽子掠过树丛,飞向天空,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徒弟,我们去行走江湖吧。”严朗清放下筷子,笑得一派温和。
严半月一听差点把喝到嘴里的甜汤喷到他师父脸上,旁边吃饭的王伯倒是没什么反应。
“真的?我们要出谷了?“严半月兴奋得很,围着桌子转了两圈,”什么时候出发?我要带什么?草药?医书?王伯和我们一块儿去么?药罐子也拿着吧,肯定得治病救人,用得上,还有小药炉,都带上,对吧师父?字帖就不用带了吧,我那字再练也没有进步了……“
絮絮叨叨一大堆,严朗清被他绕得眼晕:“你消停会儿,再唠叨你就别去了。”
严半月立即闭嘴,把脸凑到他师父面前,眼对眼。
严朗清一把拍开他的脸:“王伯留下吧,谷里得有人照应,三天后出发,带上字帖,不然别去了。”严朗清想到徒弟那狗爬一样的字就头疼,怎么人家一个道人的字都能写得那么漂亮。
严半月一叠声好的,别说字帖了,连砚台一块儿背上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