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15节
作者:银河灿烂      更新:2024-05-21 16:46      字数:4262
  文瑞康从前在内书堂教小宦官读书,对于书籍印刷之事颇有了解,娓娓道来:“皇城印刷之事,一概由司礼监负责。司礼监下设经场,掌管工匠数千人。宫里用的道经、佛经以及每一年的皇历,都是由司礼监经场负责刊印。”
  “如今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谁?”
  “怀恩。”
  “原来是他。”张羡龄原本靠在圈椅上,此时把身子往前倾了倾。
  怀恩的名字,无论是穿越前所看过的史书,还是穿越后宫人内侍们的闲聊,都有所提及。他是苏州人,本姓戴,出身官宦世家,其兄为兵部侍郎,其父为太仆卿,但因卷入宣德初年的案子,戴家被抄家,怀恩也就从饱读诗书的小少爷成了皇宫里的一个小宦官。
  宪庙老爷欲改立太子之时,已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怀恩以死相争,因此触怒宪庙老爷,斥居凤阳。万岁爷登基,将他召回京城,如今仍掌司礼监。
  “听说是个大贤臣。”
  “确实。”文瑞康以钦佩的口吻道:“怀恩太监高义,宫中人尽皆知。”
  “我倒真想见一见这位好太监了。”张羡龄笑道。
  在她刚刚穿越,还是元辉殿的淑女时,弄不清楚情况,称呼一个小内侍为太监。吓得那小内侍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张淑女切莫这样称呼小人。”
  那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在明朝,“太监”是不能随便叫的,只有十二监的掌印方能称呼一声“太监”,相当于外朝的六部尚书。太监们也不会自称为“奴才”,那是骂人的话。相反,太监们一般自称为“臣”。区别在于他们是内臣,朝廷命官是外臣。
  内府十二监中,数司礼监为首。宫里宫外,素来将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为“内相”。纵使张羡龄是皇后,但面对怀恩这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好呼来唤去、轻慢待之。
  张羡龄想了想,见怀恩这事,还是要先报与万岁爷知道才好。
  晚上,朱祐樘回到坤宁宫,用过晚膳,在蒹葭堂里看书。
  张羡龄走进这一方雾蓝的天地,挨着他坐下,手里拿着一本月历。
  “哥哥你瞧,这是我做的月历,好不好看?”
  朱祐樘翻了翻,歪着头看向她:“很好。”
  “我有个主意,想印一些月历送人。”张羡龄一只手撑在书案上,紫檀雕花的长桌,漆的颜色很暗,衬得她的手很白。
  张羡龄笑盈盈地道:“听说印刷的经厂归司礼监管,司礼监如今又归怀恩管,我倒想见见他。”
  “行。”朱祐樘说,“他是很好的人,只是年纪大了,有些耳背,你同他说话,务必要大声些。”
  第二天,张羡龄便如愿以偿的见到怀恩了。
  她在西暖阁接见的怀恩。午后和煦的日光里,怀恩泛白的鬓角在黑色官帽下格外显眼。他穿着一身大红蟒袍,手揣在衣袖里,面容慈祥。
  “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拜见皇后娘娘。”
  老人向她行礼,弯腰都十分吃力,像僵硬的木头,动作很迟缓。
  张羡龄忙道:“快搀着些,别拜了。”
  怀恩笑着摇了摇头:“第一次拜见,娘娘就让臣行完这个礼。以后再见,臣这老胳膊老腿,就是想行礼,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坚持不要人扶着,完完整整的向张羡龄行了个全礼。
  礼毕,怀恩扶着圈椅,缓缓地坐下,向张羡龄请罪:“论理,四日前回宫那一日,臣就该来坤宁宫拜见娘娘。可惜人老了,不中用,就连司礼监那一摊子事都料理了三四日,直到今日才来,请娘娘赎罪。”
  “我如何会怪你。”张羡龄说,“知道你忙,这时要你过来,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娘娘说笑了。”
  怀恩向身后的小内侍点了点头,后者会意,将带来的几个礼盒提上前。
  “春二月,万岁爷与娘娘大婚,臣远在凤阳,亦是欣喜非凡。此番归京,臣带了一些乡土特产,虽不能登大雅之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烦请娘娘不要嫌弃。”怀恩诚恳道。
  “怎么会?”张羡龄笑道,“我向来喜欢各地的风物,正合我意。”
  怀恩素来清廉,送上来的礼物非金玉珠宝,而是凤阳藤茶。张羡龄立刻叫梅香用这凤阳藤茶沏一壶茶来,怀恩忙说:“让臣来沏茶吧,这藤茶是野生的,同宫里的贡茶有所不同。”
  “那便劳烦你了。”
  怀恩沏了茶,司膳女官试过之后,张羡龄手捧黑釉茶盏,喝了一大盏。
  “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羡龄放下茶盏,和颜悦色的同他说起自己想要印刷月历一事。
  怀恩听得认真,时不时点一点头。
  “印刷月历一事,司礼监经场自然能做。只是不瞒娘娘,经场如今的雕版只能印红黑亮色,若是想将娘娘月历上的颜色全印出来,怕是要重新做几套彩印雕版。”
  怀恩一面说,一面示意小内侍奉上经场如今使用的雕版,还有一套红黑双印本佛经。他将具体掌管经场印刷之事的内侍也一并带了过来,让掌经场的内侍详细同她解说。
  张羡龄翻开来瞧,书里的颜色果然只有红黑两种。因是套印本,所以四周有板框,而内里无行线,瞧着与从前所见纯黑的线本有所不同。
  再看那雕版,是黄色的梨木,木质较硬,又宽又大。雕版上整整齐齐抄着字,没有字的地方,皆被刻刀搓去,使字自然而然地凸出来,涂了墨,覆上纸,轻轻一揭,一张雕版印刷的书稿就完成了。
  一套雕版只能印一种颜色,若想要双色,则必须用二套不同的雕版,先印一遍,再印一遍,如此方能将两种颜色套印在一张纸上。
  印刷双色都如此费劲,何况多色?
  张羡龄将那雕板翻来覆去的瞧,又盯着月历上的画出神。半晌,才开口说话:“月历上的字,用纯黑色就行。至于画,还是得要颜色。”
  “不管怎么说,彩色雕版印刷乃是大势所趋,如今就是有困难,也得把它搞出来!”
  她正色道:“经厂上上下下,工匠有千人之多。这么多人,我不信没有一个能想得出办法的。不管是谁,只要是解决了彩色雕版印刷的难题,坤宁宫有重赏。”
  皇后娘娘发了话,一锤定音。
  掌事内侍回去就召集经厂工匠,共同商议如何实现彩色雕版印刷。
  怀恩也慢腾腾来到乾清宫,向万岁爷汇报此事。
  朱祐樘听完,道:“她是这样的性子。”言语中,带着一丝得意。
  从前为宫人建茶水间,为皇子公主修游乐场,其实有一些风言风语。
  有一回连朱祐樘都忍不住问她:“你可知,有些人议论你?”
  笑笑正在吃甜品,闻言,将银汤匙在糖水里搅来搅去。她抬眸看向他,一双眼眸亮如星辰:“小爷会因此讨厌我吗?”
  朱祐樘摇了摇头。
  笑笑松了一口气:“那就行了。”然后,她给他讲了一个父子骑驴的故事,讲完了之后告诉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时他心里就想,笑笑真是一个奇女子。她令他想起小时候曾经见过的,生在磐石下的蒲草,不声不响,却凭借一股韧劲从石头缝里钻出来,有一种压都压不住的生机勃勃。
  更难能可贵的是,笑笑做这些事,不为利己,也不为扬名。她只是认为这些事是对的,并且她有能力做到,所以要去做。
  朱祐樘很欣赏这样的人,更何况笑笑很有分寸,并不鲁莽,只在宫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他乐见其成,心甘情愿为她保驾护航。
  有时他甚至会想,倘若娘亲也是笑笑这般的性子,该有多好。那她一定不会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朱祐樘望向怀恩,问:“你觉得她如何?”
  怀恩微笑起来。
  万岁爷很久没有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了,上一回,还是他刚习字的时候,小小的一个人,拿着最得意的一张大字,问怀恩他写得好不好。
  “皇后娘娘有林下之风。”怀恩赞道。
  回到直房,怀恩邀请老友覃吉一起吃茶。
  晚霞透过窗,投在青石砖上,显出一种混杂的颜色,很美。红泥小火炉上的茶壶咕噜咕噜响。
  怀恩煮了一壶浓浓的藤茶,沏了两盏茶,一盏递给覃吉。覃吉吃了一口茶,眉毛胡子顿时皱作一团:“老哥哥是不是味觉都不大灵敏了?这未免太苦了些。”
  怀恩一愣,方才皇后娘娘吃茶的时候,却没说半句话。
  他笑着摇了摇头:“我确实老了。如今有幸回京,瞧见万岁爷与皇后娘娘伉俪情深,这一颗心也算是放下了。”
  覃吉听他这话大有不详的预兆,放下茶盏劝道:“如今万岁爷登基,你老儿只等着享清福便是,就算有个身体不舒坦,也可好好调理。”
  怀恩只笑了一笑,一语不发,埋头吃茶。
  第24章
  这两日闲来无事的时候,张羡龄就待在蒹葭堂里,想着彩色印刷的事。
  暖帘一掀,梅香脚步轻轻地进来,手里端着膳房新做的点心,还有一盏热奶茶。
  “膳房的田公公新学会了南京的点心,叫饾饤,娘娘试一试?”
  张羡龄放下画历,伸一个懒腰,去看那什么“豆丁”。
  釉质细腻的白瓷盘,盛放着许多小点心,淡黄绿豆糕、殷红山楂糕、雪白米糕……模样、口味、颜色都不同,却一齐组成一盘五色的花样,很漂亮。
  她拣了一块绿豆糕拿起来,正要咬,忽然一停,复又把绿豆糕放回去,恢复原状。
  梅香心里一紧,忙问:“这点心是有什么差错?”
  “你帮了我大忙了!”张羡龄一下子站起来,“对,我怎么没想到呢!”
  想要做到雕版彩印,完全可以仿照眼前这盘点心的做法,按照颜色区分,刻出不同的雕版,而后拼在一起,不就成了吗?
  她笑着吩咐梅香:“你再叫田师傅做一盘‘豆丁’,给司礼监经场掌司送去,就说照着这个点心做雕版。”
  一盘一模一样的饾饤送到司礼监经场,经场掌司看了,一时摸不着头脑。倒是一个老匠人见了,兴奋地大喊:“是了,可以参照饾饤做彩印雕版啊!”
  他这一嗓子,将周围苦苦思索彩印的匠人全引了过来,一个个恍然大悟。立刻干起活来,画匠分颜色勾勒图案,刊字匠对着图依葫芦画瓢刻版,黑墨匠忙着配颜料……分工严密、密切配合,整个司礼监经厂一千多号工匠,灯火通明的赶工,终于赶在皇后册封礼前,将五色月历印刷了出来。
  因为这种彩色雕版印刷是受饾饤的启发,工匠们就给其了一个名字,叫饾版印刷。
  第一套饾版印刷的五色月历送到坤宁宫,张羡龄从一月翻到十二月,又从十二月翻回到一月,看了足足有五六遍。
  她笑着同经场掌司说:“做得很好。”
  “不过我倒有个疑问,印刷文字的时候,你们还是用雕版印刷多吗?我听闻还有活字印刷,不是更方便一些吗?”
  经场掌司解释道:“娘娘有所不知,这活字印刷好虽好,但也有问题。现在经场用的,多是木活字,印了几十上百次,那个字模就因吸多了水墨,模糊不清了。印出来的字,要么少一撇,要么少一捺,看着闹心。再说经场印刷的东西,多是佛经道经或者四书五经之类的,用雕版还省事些,何必用活字?”
  他又补充道:“当然,也有用活字的,比如朝廷的邸报。”
  “邸报是何物?”
  “就是朝廷传达政令的文书,上头印刷着万岁爷谕旨,以及某某官儿升迁贬谪的消息之类的。”
  张羡龄本来还奇怪呢,从选秀时算起,她在宫里也待了一年了,怎么素日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邸报?既然是与朝政有关,那便说得通了。她背下来的第一条宫规就是严谨后妃干预朝政之事,一道红线既然划在那里,在没有足够的底气之前,她是绝对不会碰的。
  不过前朝已有了“邸报”,那后宫是不是也可以来一个“宫报”?
  张羡龄想着想着,忽然想吃宫保鸡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