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罪证
作者:遥的海王琴      更新:2024-05-22 14:39      字数:4789
  深秋十月, 祠堂阴冷, 饶是裹紧被子, 一夜下来,贺惜朝还是冻得发抖。
  他倒并不觉得有多难过,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真到来时,还是有些怅然。
  门开了,李月婵带着人进来:“惜朝……我们回去吧。”
  一碗热乎乎的姜汤送到了贺惜朝的手上。
  “快点喝, 去去寒气。”
  方才回来的路上,贺惜朝发现地面湿漉漉,昨晚应是下过了雨。
  而李月婵的膝盖之处的裙子,是黑漆漆的脏了一片。
  她跪了谁,贺惜朝心里明白了。
  见他的视线一直盯着自己的裙子, 李月婵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娘担心你, 昨晚一夜没合眼,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去寻了国公爷。”
  她看着贺惜朝一口一口喝着姜汤,心里头打了打鼓,便道:“惜朝, 你听娘说, 国公爷是真的对你恼了,你……”
  贺惜朝将这碗姜汤余下的一口闷下, 然后喊道:“夏荷, 更衣。”
  “是。”夏荷捧着贺惜朝的官服进来。
  李月婵劝道:“惜朝, 你的脸还肿着,这样子怎么见人,要不告个假吧……”
  贺惜朝没搭理她,尽自脱了外裳,换上官服,就出门去了。
  今日朝堂,内阁呈上一封厚厚的奏折,乃是远在江东的钦差所奏,历数弹劾了四十八位朝廷官员,无一例外曾出任过江州,乃至江南的地方官,皆与吕家息息相关。
  因时日长久,这些官员不少已经升任为二品三品,乃至一品的朝廷重臣,其中包括了内阁学士、总督、巡抚、六部侍郎乃至其他大大小小,举足轻重的官员。
  光有弹劾自是不够,还有一份名单册子,上面记载了与承恩侯之间的利益往来,而信函等证据则已经呈到了御前。
  这些都是铁板钉钉的罪证,根本容不得任何抵赖。
  一时间朝堂上皆震惊不已,在名单之中的站班大臣面色骤然刷白,颤抖地跪在地上,深秋的天气,可他们额头上却满是冷汗,内心惶恐而绝望。
  魏国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林岑严的名字赫然就在其中。
  他没想到英王的动作会这么快,就如他下江东的时候一样,一点反应时间都不给朝廷。
  想想这其中还有贺惜朝的手笔,顿时又是愤怒又是心痛。
  而帝王的决绝更令人心生胆寒。
  丹陛之上,那旒冕珠帘纹丝未动,而威严冰冷的视线却透过其中笼罩着朝臣,天乾帝厉声下旨:“凡在名单之中,皆收押于监,命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核查罪证。夫为官者,官官勾结,残害百姓,蒙蔽上听,知法犯法,罪不容恕,必严惩不贷!”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右都御史神色一凌,出列道:“臣遵旨。”
  禁军侍卫鱼贯而入,将瘫软在地的大臣给拖了下去。
  这个时候,哪怕再心中着急,也没人敢站出来求情。
  黄公公长唱:“百官跪拜,退朝——”
  等帝王一走,留在大殿中的朝臣才倏然松了那口憋了许久的气。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或是露出幸灾乐祸,或是事不关己,或是苦笑无奈,以及担忧愁绪。
  虽说他们不在名单之中,可为官除了出身寒门,总是姻亲故友交织复杂,凡是大姓出来的,沾上一二分关系再正常不过,就是那四位阁臣也有门生栽在里面。
  朝臣陆陆续续走出大殿,发现有人站在门口,并没有着急离开。
  他们留下来观望,亦或是商议,看看能不能为之周旋几分,探听一些内部的消息。
  钦差还在江东,这份折子虽是他写,显然也是英王授意,除了他没人能从承恩侯手里得到这第一手的名单和证据,然后随着他回京,一同带了回来。
  “昨日散了接风宴之后,英王殿下就没有立即回宫,看来是前往清正殿,与皇上密谈此事了。”几位相熟的大臣凑在一起道。
  “刚一回来就直接递了罪证,是一丝犹豫都没有,可真是果决干脆,这江州之行,可见让这位殿下是窝了一肚子火气了,非得彻查到底不可呀。”
  “是啊,事先谁都没得到消息,对了,谢阁老,钦差是您学生,您可听到过一丝风声?”
  谢阁老跟内阁几位同僚走出来,就被叫住了。
  谢家一门清贵,入朝为官者不算多,还真没人沾惹此事。
  他摇了摇头:“本官也是昨日才得知。”
  “这便难办了,这位殿下今日也没上朝,就是想求个情都没处去,不知道英王府的门还能不能敲开?”
  “是啊,这毕竟都好几年前的事,这要是都处置了,朝中可就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呀,英王殿下也太意气用事些,怎就不提前商议一下。”
  这种看似公正的话听在某些大臣耳朵里却刺耳的很,一位御史路过,刚好听到,便直言道:“赵大人您真是老糊涂了,草菅人命,贪污受贿,哪一项拿出来都是重罪,怎的还因为过了几年就能免罪不成?”
  “这可是踩着人命谋得的高官侄女婿,赵大人不舍得也是正常的嘛。”
  “听说赵大人都已经备了重礼准备今日登门英王府,可没想到英王殿下如此雷厉风行,压根不给求情的机会,这番作为,实在令我等钦佩!”
  “胡说八道!本官是为朝廷安稳着想,你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大人义正言辞道。
  “呵呵。”
  “好了,都别吵了,父皇已经下旨,再吵无用。”这时,礼亲王跟顺亲王走了过来,萧奕说,“大哥在江州九死一生,对吕家也好,江州官员也罢,可以说恨之入骨,有了这份名单,他哪有放过的道理,如果是本王,也不会善罢甘休。”
  “二哥别这么说。”萧铭不赞同道,“大哥这么做,自然没有错,有罪该惩,天经地义。只是……”
  他说着顿了顿,看了魏国公一眼,然后继续道:“只是吕家在江州势大,又是皇祖母的母族,一般人怕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听从。试想堂堂英王都差点从江州回不来,可见一般官员哪能跟吕家相抗衡,可惜……如今也只能按罪论处了。”
  萧铭虽步入朝中不到一年,可是萧弘不在期间,帝王多有重任,也办了几件差事,得了嘉奖,在朝中已有自己的势力。
  他的身份又高,平时又礼贤下士,谦逊知礼,与萧弘的不近人情大相径庭,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听此,纷纷点头。
  “礼亲王说的有理。”
  萧铭谦虚地一笑说:“不过是本王的一点拙见而已。名单之中虽只有这四十多位官员,可就怕三司审查之时,互相攀咬,又牵扯出来其他人其他事来,这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大半官员折在里头,这才是赵大人担心的吧?”
  赵大人一听,顿时激动道:“礼亲王所言甚是。”
  “二哥,你怎么看?”
  萧奕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三弟总是最善解人意。”
  萧铭并不在意,而是转向了另一边:“几位阁老,你们有何高见?”
  谢阁老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王阁老道:“只是英王殿下今日告病未到,不然也可劝着从长计议。唉,太子殿下果决正义此乃好事,然而太过独断也让人伤脑筋呀!”
  这话是说到大臣们的心坎里去了。
  甭管是不是支持萧弘这一举动,这位每次都这么突然来一下,哐当砸到朝堂上,给人一个懵,他们也受不了。
  “如今谁劝皇上都无用,还是要拜见英王殿下!”
  “大哥告病呢,摆明了不见。”萧奕说。
  “这……”
  萧铭笑道:“不管如何,总得去试试,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想与大哥商议一个章程,并非为这些人求情。再说既然太子身体抱恙,我等前去探望也是应该的。”
  “礼亲王说的极是。”
  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萧铭于是看向魏国公:“外祖不如一同去吧。”
  其他人顿时恍然劝道:“魏国公自是一定要去的,说来要数英王面前的红人,还当今科状元郎,不如请他一同前往,也好说话?”
  提到贺惜朝,魏国公的脸色便有些异样:“此处皆是朝廷重臣,他区区一个从五品侍读学士,又是英王殿下门人,并不合适吧。”
  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而王阁老则问谢阁老:“谢老可要一起去?”
  谢阁老摇了摇头,抬手歉意道:“今日阁中还有太多事,怕是不得空,几位前去也是一样。”
  “谢老还真是独善其身。”
  谢阁老微笑:“过奖。”
  魏国公瞧着他,微微皱眉。
  百官之中出了几位举足轻重的代表,和两位亲王一同前去英王府探望。
  官员陆陆续续地出了宫门,谢阁老上了马车之后,便吩咐道:“你去趟翰林院,让贺惜朝即刻来府上见我。”
  “是,老爷。”
  贺惜朝顶着一个巴掌印走进翰林院,在众多奇特的目光下,从上峰手里更换了身份牌子。
  他实在太年轻了,又因为英王步步高升,炙手可热,在一帮老学究里面简直鹤立鸡群。
  这个巴掌印谁都好奇,可没人敢多问一句,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没开口。
  最后还是与他同期还在翰林院编修上的榜眼,忍不住小心地问了一句:“你还好吧?”
  贺惜朝幽幽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说呢?”
  见他回应了,探花郎也探出头来:“谁干的呀?”这张脸也下得了手,太暴殄天物了!
  贺惜朝淡淡地说:“你们马上就会知道了。”
  两人了解,便不再问了,榜眼从怀里摸出一个白煮蛋来给他:“呐,还没来得及吃,给你,别嫌弃。”
  “多谢。”贺惜朝拿过鸡蛋,剥了壳,直接塞进了嘴里。
  榜眼:“……”是让你敷一下。
  探花郎问:“没吃朝饭啊?”
  “嗯,刚从祠堂放出来。”
  此言一出,两人彼此面面相觑,就是伸长脖子往这儿偷听的其他翰林都惊呆了。
  这是做了什么事刚升了品级就让魏国公给教训了?
  贺惜朝吃完鸡蛋,擦了擦手:“还有什么要问的?”
  哪儿敢?
  探花郎从桌子上拿起还半热的包子给他:“你还要不要?”
  “要。”
  贺惜朝是真饿了,早上刚出祠堂就被他娘气了一下,便什么也没吃,这会儿饥肠辘辘。
  他三下两口吃完,接过榜眼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便处理些手头上的事情。
  翰林院虽然没什么油水,可杂事也少,身上一般兼着讲学,拟诏,监考,编书等清贵的任务,如今这些都没轮上他,正好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
  贺惜朝在士林之中是个传奇,靠着真本事一路案首考上来,还不带喘一下,从古至今仅此一位,到了这个高度,一般人不会再有任何嫉妒之心,只胜羡慕跟仰慕的份。特别是在京城之中,哪怕他从不出现在任何文人墨客的聚会中,提起他都是崇拜和称赞。
  他自己不知道,身后已经聚集了一批追随者,要不是年纪实在太轻,威望还不够,怕是有不少投文章过来求收入门下。
  能跟他同在一个翰林,其实不少书生内心很是激动,无奈屁股还没在翰林院坐热,话都没说上两句,贺惜朝就跟着英王下了江东,实在有些遗憾。
  如今贺惜朝回来了,他的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和今科通过入馆考试的庶吉士们坐的比较近。
  这时他们其中有些人频频往这里看,于是他抬起头来问:“诸位,有赐教?”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暗暗有些兴奋,然后其中一人鼓起勇气站起来,尊敬地说:“贺大人,下官跟邵远是同窗好友,月前收到他的来信,看完对江州之事实在气愤不已。本想集合几位同僚,以及几大书院,一起向皇上呈情对吕家重罚,没想到英王殿下被困,皇上已经派出钦差,便没有再做动作。可那时定然十分凶险,邵兄书信上说不明白,不知大人可否略讲一二?”
  贺惜朝闻言有些惊讶。
  “英王殿下能够不畏吕家强权,以死相搏,实在让我等惊叹不已。原本下官对英王殿下无甚好感,可经此一事之后,大为改观,皇上封英王为太子,实乃英明之举。”
  “极是,邵兄信中大力赞叹殿下临危不惧,大义凌然,还有贺大人足智多谋,犹如双剑合璧,披荆斩棘,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贺惜朝笑道:“多谢各位谬赞,不过我会转达给殿下你们对他的认可,他应该会很得意。”
  “哈哈,殿下乃真性情也。”
  “只是我等遗憾,未能与殿下,贺大人一起前往江州,也羡慕邵远他们能有此经历,虽然九死一生,可人生在世,就该如此轰轰烈烈一番才不枉此生!”
  “正是正是。”
  贺惜朝:“……”真让你们一次,怕是得吓死了。
  那十二个书生可是各个都瘦了一圈,罗黎的肚子都小了很多。
  翰林院相比其他六部,环境相对单纯一些,才刚入官场的进士,总有那一股热血在,也显得尤为可爱。
  贺惜朝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端起了一杯茶,慢慢地讲述起来。
  他没用多大的感情.色彩,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可饶是这样,也听得人连连惊呼。
  就是那些老翰林们,都不由自主地走过来。
  直到临近午时,阿福走了进来,凑到贺惜朝耳边轻声几句,后者便起身离开。
  ※※※※※※※※※※※※※※※※※※※※
  捉一下虫,把一个阿福给改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