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蕙的风
作者:
帝乙归妹 更新:2024-05-23 05:59 字数:2104
二嫂走了,兰蕙开始给伊家宅的王无干弟,“写信”,她拿出那个笔记本、取出钢笔,屋里灯还是老式掐口,60w的,黄黄的灯光,掉在炕顶,如果坐在炕头的八仙桌上写,离得太远,她就坐在席子上,腿上垫了毛毯写,用惯电脑,笔写不顺手。
提起笔来,可是没有什么可写,她在王无的协作下逃出伊府,到这里也就是几天,最大的收获是听了千秋大哥给她讲的情事,他和紫紫姐爱情的过程,见识了太华村地底下的宝贝,听了云千秋轻描淡写的秦岭的风光,唤醒了她对的秦岭的爱。
王弟:我在太华村新华路秦始皇巷138号,有空来玩。知道汪燕的消息吗?忙,你就来信谈谈。伊莱龙发现了葡萄园内的黄金了吗?废葡萄园、庄稼地上有老鼠吗?据说葡萄园里有一条传说中的白蛇?有人见过么?
握手,祝你健康、吉祥、好运!
这应该算是一个小纸条,兰蕙从旧笔记本撕下来,放在枕头下说:小纸条、小纸条,吉祥如意,无病无灾,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躺倒床上不能入睡,偏有猫发情爬到房顶上,喵呜。喵呜地催情,又想:
我现在像个尼姑,表面上无情无欲、冷冷清清,实际上躺在床上不想男人睡不着。
兰蕙有过真爱的经历,那就是现在国风集团公司总经理代时兴,这个清华百里挑一的奇才,在出国留学、移居英美的热潮中,却主动留在国内,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他来到大西北戈壁滩边的龙川市,当时的国风比她现在的条件还差,办公室在小土房里,国风原是15个老工人入股、购买旧机床、旧电焊机、切割机崛起的机械行业。
代时兴应聘老龙头旗下的国风,成为国风的总经理。经过了三关:一、笔试和口试,老工人文化低,对经理要求非常高,专门请了西安交大教授进行笔试和口试。
二、入围的七个经理,要有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战略决策和用人机制,在全厂大会上宣读,全厂工人投票,而不是15个老工人专断。
三、试用期三个月。七个经理分两批试用,打扫厂内的环境卫生,包括每天打扫铁屑、铁沫,包括打扫厕所。尤其是打扫厕所,其余的六个经理都自己走了,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是扫厕所的料,只有代时兴经理留下来。
就这样,三个月试用期后,全厂工人还要集体投票,规定:一个经理表数超过百分之六十方可上任,而不是这15人专断。
在国风,代时兴的经营方针是:人本、优质、领先、保期,他在宣誓会上说:人本,主要是指以工人为本,因为所有的机器是工人开起来的,而不是科长、主任、工程师开起来的,工人是原动力,工程师当然重要,但只是个别的,比不上作为群体的工人。
在基层,一个工程师如果不发明新产品,他的作用不如一个平常的工人,打个比方:是几只筷子利害,还是100只筷子利害?文化高的,觉悟也高?目前国家抓的大老虎,几百、上千亿的贪,他们都是高学历。
这证明:文化高,文明素质不一定高,他们的觉悟真的不如大多数工人、农民。
历史和现实证明:产品的价值也是由工人创造的,代时兴在国风的厂门口树立工人石像,是对工人的尊重和肯定,充分理解了群众是真真英雄的内涵。
群众,指的是大多数,而工程师和干部是少数,在工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主要指的是工人,大多数国企和私营倒闭,都是依靠少数人的结果。
在农村,群众是指大多数劳动的农民,而不是乡长、村长。无论国营、私营,目前最大弊病就是本末倒置。私营,最终结果导至分裂,这不是危言耸听。
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颠扑不破,私营增长人的私欲,这是目前正在衰败的国营、私营道德坠落、贪官横行的根本原因。兰蕙在国营富海诗的大雅和台商私营的上海麒麟待过,有亲身体会。
国风所以发挥最大的潜力,是代时兴在制造行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依靠原动力工人,而依靠少数人的,例如上海台资麒麟公司,所以出现工人集体停工、把老板扔到臭水沟里,就是依靠少数人的结果。
外因订货商少、活少,都是次要的,工人不真心给你干活,机器转动,不出活,你整天看着也无济于事。
而国风依然兴旺,是直接发挥了原动力的主观能动性。但国风本质上是私有企业,国风的目标是国有,15个老工人的国风,只有加入国企才有光明的前景和崇高的人类文明的归宿。但国企有很长一段时间贪官横行,最近收敛些,在抓“苍蝇”。
代时兴相信:私有转为公有,是早晚的事,而不是开历史倒车的公有转为私有。
整个历史就是私有制的历史,长眼睛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看得见,小学生都知道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干、唱独角戏,这是助长私欲。个别经营,就想我吃了你,不要被你吃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越来越淡薄,这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要移居国外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兰蕙所想,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的书没有白读,能够联系实际分析现状。她读过胡塞尔、海德格尔、卡西尔等的原著,人性中的恶她是知道的,但恶的产生她认为主要还是社会的弊病和人的自私自利,虎狼吃人就是想自己活着,叫对方死,对方不死,它无法生存。
自私是恶的根子,要铲除恶,就要铲除自私,至少要抑制自私,而不是助长私欲,为虎作伥。然而,人性中的私欲可以改变,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大公无私的人就是铁证,改变的可能性大概有两种:一种就是为大多数人着想、依靠大多数人,这是知与行的关系,源自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