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双将齐至
作者:
步兵长 更新:2024-05-24 02:00 字数:2296
事实证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孙才等人上任后马上就找到了马不四等人请教该如何开展工作。
比如班级是如何划分的,比如都有哪些课程,比如都有哪些训练项目……
马不四等人很友好的把岳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其实这本身就是岳山的计划。
他提前把军校的基本情况告诉了马不四等人,让他们转告这些先生,通过这次交流让教官团和先生团打好关系。
马不四等人出身太低,这些先生再不济也是读过几本兵书的人,难免会生出轻视的心理。先生和教官团队产生矛盾,这不利于军校的发展。
岳山只能创造机会让双方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首先课程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
室内就是教授各种文化知识的地方,比如扫盲,比如兵法学习……这是先生们的工作。
室外就是各种体能训练了,长跑只是最简单的一项,后面还有很多更严苛的训练,这是教官团的工作。
而且学子和百骑司的课程设置也是不一样的,学子以室内课为主,室外课为辅。百骑恰恰相反,室内课为辅,室外课为主。
其次就是分班情况,学子和百骑司同样分开。学子们分为五个班,每班二十五名学生配一个班长(班主任)。至于教官团,五个班共用一个。
百骑司两百人……现在还剩一百九十人,以三十人为一个班,共分为六个班,还剩下十个人被均分在六个班。
不过马不四等人都深信,用不了多久人数还会锐减。
每个班设置两名教官,一名班长。班内各职务大家轮流做,比如伙长、什长之类的,以一周为周期,每周轮换一次。
岳山的目的很简单,把所有人都当成低级军官来培养,将来能以他们为基础迅速扩大百骑司的规模,这一点是和m爷爷学的。
再次……
总之马不四等人按照岳山的吩咐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这群先生们,顺利收获了这群人的好感。
最后还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上面写着一些简单的规划——这自然也是出自岳山的首笔。
比如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扬忠君爱国为人民什么什么的,确保这些人都能成为最意志最坚定的大唐战士。
比如各班长的工作纲要,包括提供后勤保障、了解学习进度、了解身心健康状况之类的。
得到确切消息的孙才等人也非常开心,谢过教官团之后再次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开展工作。
先推举出了各班的班长,这次大家没有怎么争抢,最肥的差事儿已经被人抢走,剩下这个班长无所谓了。
且他们从这件事也看出了这位院长的行事风格,就算当了班长估计也讨不了好,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教书。
于是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孙才把班长的职务交给了公候家出来的几人身上,算是稍稍挽回了一点他们的面子。
课程的设置也比较简单,统计了一下大家学过的兵法——准确的说是准备拿出来教授给学生们的兵法,然后根据种类的不同设置了课程。
那二十四名各家派过来学习的子弟也各自有了安排,十六岁以下的去了正式学子那边,十六岁以上的加入百骑司。
只不过他们和百骑司的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不会被淘汰。但就算每一项训练都是第一名也不可能加入百骑司。
短时间内百骑司只可能从元从禁军出,这样方便掌控,岳山心中分的很清楚。
花了差不多大半天的时间他们终于制定了一个教学计划,然而呈交给了岳山。
岳山仔细翻阅了一遍,最后也不得不感慨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这群人刚来的时候还一副惶恐的样子,没想到只过了半天就摸到了军校的脉搏,给出了这样一个很具备可行性的计划。
他也没有做什么修改,直接宣布可以推行。
孙才等人见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那叫一个兴奋,以为得到了岳山的认可。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岳山也不清楚军校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
毕竟前世今生他对兵法的接触都仅限于书籍和影视作品,而从后世学来的那些经验能不能照搬到唐朝还不一定。
与其自己冒险搞出一个奇形怪状的规矩,还不如把这个工作交给土著们。只提出要求制定大致的框架,其他的交给土著们就好了。
相信他们做的不会太差。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岳山的猜测是对的,孙才等人确实在他提出的条条框框之下制定了一个较具可行性的计划。
至于这个计划是不是真的能行得通,那就等试验过后再说了。反正对了是他领导有方,错了是对方脑子有问题,和他没什么关系。
当天下午,学子们的先生就去了教室,在那里见到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生们……
第二天早操时间,学子们按照往常习惯在门口排队去操场参加晨练,然后就被隔壁百骑司宿舍传出的杀猪一般的叫声给吓了一跳。
那声音实在太过于凄惨,以至于他们还以为对方撞鬼了。
当看到几名百骑司成员相互搀扶着一瘸一拐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所有人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想想也知道,就昨天那训练量,他们不腿疼才怪。
只是他们都这么惨了还要晨练吗?
是的,他们肯定需要训练。只不过今天进行的只是单纯的康复式训练,岳山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可也知道这种情况下还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有么有效果且不说,更大的可能是被练废。
时间就这样缓慢流动,岳山每天往返于书院、军校、家中,日子很忙碌也很充实。
书院不提,军校也渐渐步入正轨,各项后续的学习计划相继展开。虽然还没出什么成果,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天,兵部衙门口来了一位三十余岁的壮汉,只见他身高五尺有余、黑面短须、眼神坚毅但面容中却带着一丝疲倦,看样子像是赶远路而来。
壮汉在门口看了看,正准备往里面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敢问这位兄台,应招复命是在哪个部门?”
他转头看去,发现是一名二十岁左右面容俊朗的年轻人,正面带微笑的朝自己行礼。心中顿生好感,于是道:“这位郎君也是应招参军的吗?真是巧了,某冀州苏定方也是应招而来。”
年轻人也惊喜的道:“如此那真是太巧了,在下卞州刘正则见过苏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