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表演和晚宴
作者:
步兵长 更新:2024-05-24 02:01 字数:4489
萧皇后先是在宰辅们的带领下在来到永安宫面见圣人,为了迎接她朝廷还特意启用了含元殿。
含元殿一般只有大朝会和重大事情的时候才会启用,平时的朝会都是在宣政殿进行,皇帝平时办公接见大臣则是在紫宸殿。
当然了,启用含元殿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迎接前朝皇后,而是是为了迎接传国玉玺的归来。
礼部把在长安的所有官吏能来的都叫了过来,就是为了见证玉玺归朝的这一刻。
在万众瞩目之下,萧皇后身着盛装款款走上含元主殿,杨政道捧着一个锦盒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众人先是看了一眼走在前方的萧皇后,然后目光就转向了杨政道手上的锦盒。
“前朝未亡人拜见今朝圣人,祝圣安。”萧皇后雍容大方的朝李世民行了个简单的万福礼,就连她身后的杨政道也只是简单的拱了拱手。
‘嗡’的一声朝上众人议论纷纷。前朝未亡人?面见圣人不行大礼,这还是以前朝皇后自居,简直大逆不道。
岳山也很好奇是怎么回事儿,但他没有出声而是把目光转向了站在队伍前列的那些人,见那些大佬都老神在在的样子,顿时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深意,等着看戏就行了。
其他人也不傻,眼见宰辅、礼部等官员没有一个站出来喝斥的,就连皇帝都微笑着让她们平身,也意识到事有蹊跷,渐渐安静下来。
等见过礼,李世民就问了一句:“听闻你们在突厥人的扶持下于北方草原建立了伪隋王朝,现在入唐又是为何啊?”
萧皇后再次行了一礼道:“前隋圣人无道致使万民离心天下动乱,我等未亡人亦为乱匪裹挟无法自主。伪隋也是突厥为分化我中原所建,实非我所愿也。”
“幸突厥匪首为圣人所擒,致使突厥内乱,妾方能趁乱脱离苦海重归天朝……”
然后就是一番客套和吹捧的话,大意就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唐终结乱世换天下百姓以太平,得国乃天意。
她这个未亡人虽然舍不得故国但也不愿意违逆天意,特自愿献上传国玉玺以壮大唐起运。
然后萧皇后从杨政道手里拿过锦举过头顶,李世民一脸庄重的从龙椅上站起,亲自走到萧皇后面前同样恭敬的接过了锦盒。
然后他当场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方白色的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诸卿家来看看,这一方玉玺是真是假。”说完就把印玺递给了陈叔达。
陈叔达小心翼翼的接过来,看了一下形状和下面的字迹肯定的道:“此玉玺与我当年所见一般无二,当为真。”
说完又递给萧瑀,萧瑀仔细检查过后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就这样玉玺在人群里一个一个的往下传,但敢发声说真伪的只有前面几位宰辅重臣,其他人更多的是单纯的欣赏。
传国玉玺啊,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一次能摸一摸,以后连见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机会可能都不多。
皇帝并不是只有一方印玺,一般的圣旨用的都是皇帝自己铸造的玉玺,用到传国玉玺一般都是册封皇后、太子或者祭天等等重大事件。
所以即便是宰辅级别的高官想见一次传国玉玺都不容易,大家好奇是很正常的。
岳山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他比在场的人更加好奇。
对于唐朝的人来说传国玉玺才流传不到千年,对于岳山来说这玩意儿是流传两千多年的传说。
最主要的是这玩意儿失传了啊,不知道多少人为此感到惋惜。
等到玉玺传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拿起来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甚至每一个角落都用手触摸一遍。
虽然他没有玩过玉,但也能判断出来应该是和田玉或者蓝天白玉,玉质自不用提非常的晶莹精美。
后世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很多,首先是玉质,有些人认为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也有人认为是用蓝田玉或者和田玉雕刻而成。
颜色有说是白色,也有说是青色或者棕色。
现在岳山可以准确的告诉大家,虽然还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和田玉还是蓝田玉,但绝对不是用和氏璧制作的,而且颜色也是白的。
还有不少人说王莽乱政的时候孝元太后把玉玺仍在地上摔破了一个角,王莽用金子修补就有了金镶玉和镶金玉玺之说。
然而稍微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正史都只记载了孝元太后摔玉玺,而没有摔碎和金镶玉之类的记载,所以可以认定这是演义的说法。
岳山抱着传国玉玺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圈,正准备传递给下一个人的时候,突然听到好几声干咳的声音。
听声音就知道是陈叔达、李靖等宰辅。
他顿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把递出去一半的印玺又收了回来,然后出列来到李世民跟前把玉玺高高举起并大声道:“传国玉玺归唐,证明我大唐乃天命所归。恭喜圣人,贺喜圣人。”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宰辅等一干人马上站出来呼喊。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整个朝堂所有人都站了出来一起高呼。
海啸般的呼声在大殿回荡久久不散,李世民激动的脸都红了,接过玉玺大踏步的走到龙椅前享受满朝文武的祝贺。
之后就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场面话了,李世民表彰了萧皇后的功绩赐给了她一所豪宅养老。
至于另外的封号之类的并没有封赏,前朝皇后又敬献玉玺有功,给什么封号都不合适。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封,把她荣养起来。
杨政道则被封了一个员外散骑侍郎的散官,此事终于圆满解决。
此时岳山大约也明白了萧皇后为什么以前朝未亡人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上,且还不行大礼的原因了。
这就是一场作秀,前朝皇后亲自把象征着皇权的传国玉玺交给李世民,代表着我李唐的皇位是前隋禅让给我们的,不是我们造反抢过来的。
虽然实际情况大家都懂,但有时候要的就是这块儿遮羞布。
所以萧皇后绝对不能大礼参拜李世民,毕竟前朝的皇后那也是皇后,她要是大礼参拜李世民,这场戏还怎么演?
退朝之后一些老臣和重臣被邀请到了蓬莱殿,此殿恰好是后宫和前殿的分界线。
往北就是含凉殿属于后宫,夏天长孙无垢就居住在这里,冬天她会到更暖和一点的勤政殿居住。往南就是紫宸殿,皇帝每天工作召见臣子的地方。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被用来举行皇家宴会,今天邀请这些臣子过来正是为了欢迎萧皇后归唐。
岳山自然也在被邀请之列,不过他知道今天自己不是主角,所以选了偏后方不显眼的位置默默的吃自己的。
他观察了一下参加宴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隋朝的老臣,有些甚至是退休在家的都被请了过来,只有少数身份特殊的新朝臣子过来陪同。
是真的陪同,不论身份多么高贵,今天只要不是老臣都坐在了下首位置。就连李世民和长孙无垢都换上了便服把主位让给了李渊,而萧皇后则坐在了李渊的下首第一个位置。
李渊的状态大不如之前,佝偻着腰头发灰白稀疏,不过看上去精神头还不错。
前世李渊是啥时候死的来着,岳山脑子里又开始不着边际的跑火车,好像是贞观九年六七月份的时候。
这一世李世民提前两年当了皇帝,那就应该就是贞观十一年……十一年?
我叉,那不就是明年吗?也就是说李渊只有半年的寿命了?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死了皇子皇女们要守孝啊,三年不能结婚。
虽说遇到特殊情况会出现特例不用守孝三年,但能用特例避开三年守孝期的只有一个人,皇帝。其他李渊的直系后人都不能结婚。
这个规矩非常严格,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广大中国依然有这个规矩。
有些恰好有适龄的子孙到了结婚的年龄,很不巧家里的老人去世,甚至会晚一两天报丧,先和亲家商量商量提前把婚结了。这种情况大家都能理解,也没人会说啥。
但等到报丧之后三年内结婚,就会被所有人嘲笑。
这……还好我和李丽质的婚礼是二月份,还好岳水儿四月份结婚。岳山庆幸的想道。
不要觉得他冷血无情啊之类的,他和李渊没有什么交情。
前世他看过好多穿越小说,不少穿越者主角同情李渊,搞出了不少玩乐享受的东西出来给他解闷。
岳山没有这么干过,一是真没这方面的想法,二是作为玄武门之变的总策划身份上也比较尴尬,估计李渊见到他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把他干掉。
所以从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岳山就再也没有过问过李渊的事情,双方更是没有说过一句话。
所以让他对李渊感到愧疚啊同情啊之类的,完全是想多了。
就算李渊死在他面前,他最多也就是感慨一句,原来帝王死的时候和普通百姓也没啥区别,而不会有别的杂七杂八的感触。
他唯一需要想的就是,李渊的死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岳水儿今年已经十六,在这个年代说实话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国家律法也有规定女子十六未出嫁要缴纳双份的人头税。
李渊死了李泰三年不能结婚,起码不能光明正大的纳妃,三年后岳水儿就十九了标准的老姑娘。
虽然在岳山看来十八九结婚挺好的,但已经深处这个时代就必须要准守这个时代的规矩,真等到十九才结婚不是什么好事儿。
还有他和李丽质的婚礼,如果换成以前他巴不得李渊多死几次,最好能拖到李丽质十七八岁在结婚。
现在吗,呵呵……觉醒炼金术师之魂的他改变主意了,可不想在等三年。
还好,还好。
但很快他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情,李承乾的太子妃貌似还没有定下来呢。不行,要赶紧催催长孙无垢,别挑三拣四了,遇到合适的就赶紧订下来吧。
他这边在胡思乱想,宴会依然在正常进行。
见了萧皇后他也非常高兴,张嘴就喊了一句:“老嫂子,你终于回来了。”
这一句老嫂子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谁都没想到李渊会喊出这个称呼,只有李世民眼神闪烁不知道在想什么。
萧皇后也是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笑着说道:“叔德,咱们有十多年未见了吧?难为你还记得我。”
“怎么会忘呢,当年你刚嫁入晋王府还是个小小姑娘,却气度雍容行事有度。我虽然比你痴长几岁却调皮爱玩经常被姨母训斥,你没少为我求情……”李渊开始不停的絮叨起来,说一些年轻时候的事情。
但在场的没有一个人敢不耐烦,也没有人敢出声打扰,只有萧皇后时不时的插几句嘴。她每一次发言都恰到好处,总是让李渊开怀大笑,或者陷入缅怀。
“后来得知你被突厥人掳走,我数次找颉利协商想把你讨回来,可颉利小儿就是不肯。我想出兵把你抢回来,但又国力不足不是他的对手,一直拖到今天才让你重归故土,希望你别怪我。”
“怎么会,当初你让颉利放我归唐的事情我也听说了,虽然事情未成我也一直感念你的恩情。人走茶凉,还能想到我这个老嫂子的也就只有你李叔德了。”萧皇后感激的道:
“而且我这不是回来了吗,能在有生之年重归故土,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死了也能闭眼了。”
“说到这我还要感谢圣人,要不是他打败了突厥活捉颉利,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实现这个冤枉。”
“哼……”李渊哼了一声瞥了李世民一眼,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嘲讽的话,而是顺着萧皇后的话说了句:“他也就行军打仗还有点本事。”
然后又转移话题道:“别说什么死不死的,以后享福的日子还多着呢。”
“老喽老喽,不服老是不行了。”萧皇后也很识趣的没有在提李世民,而是感慨的道。
然后两人又把话题扯到了当年,难免会捎带进去一些年轻时候认识的人。有些人已经不在,有些就坐在席上。
坐在席上的老臣也趁此机会加入了谈话,场面一时间热闹起来。
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当年雁门之围,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多亏了义成公主。然后李渊就感慨了一句,义成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然后这个话题就这样过去了,毕竟是闲聊随口提起,谁也没有把这个女人放在心上。或者说大家都知道她后来的反唐行为,有意避开了关于她的话题。
但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李世民听到李渊对义成公主的评价,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做出了某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