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节
作者:
饭团开花 更新:2024-05-24 16:59 字数:4398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宋重锦才抱着书卷,匆匆赶去书院。
两个婆子做完了活计,又来告了假,才出去了。
这边大夫也开始收拾药箱,今儿个张婆子已经没大碍了,只需要吃药就行了,他自然要回药堂去。
等药童将药给抓回来,又当面教了王永珠如何熬药,如何做药膳,然后才收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高高兴兴地带着药童回去了。
张婆子看着就心疼:“我这一病,花了不少银子了吧?那一个荷包,少说也给了五两银子吧?你这败家的丫头,咋这么能呢?不过就是发烧,熬上一碗姜汤,盖着被子捂上一捂,出一身汗自然就好了!你偏要找大夫来瞧,这也就罢了,雇婆子也雇了两个,这都是钱啊!”
王永珠一把握住张婆子的手,蹲在她脚边,头靠在张婆子的腿上:“娘,你只要好好的,雇两个婆子算啥,只要你乐意,闺女给你买两个丫头伺候你!”
张婆子拍一下王永珠,语气是嗔怪的,眼神却是带着满足的笑:“又混说了!你赚钱是容易的?咋能这么抛费?别人不知道,我这亲娘还不知道?都看着你挣钱容易风光,不知道你一个闺女家家的,跟外面那些男人打交道的艰难!”
“我是你亲娘,能忍心花着闺女挣来的辛苦钱?那娘还是个人不?倒是你这天天又要照顾我,家里家外都要操心了,真该给你买个丫头伺候你才是!娘一个老婆子了,要什么人伺候?”
王永珠自然是不会听的,只笑着不说话。
张婆子没办法,知道自己这闺女,一贯的主意大,也只得罢了。
到了中午晌,两个婆子果然早早的就回来了,拎着几个包袱,尤其是丁婆子,背后背着包裹,前面还抱着一个坛子不撒手。
见王永珠和张婆子好奇,忙解释道:“这是我自己泡的一坛子酸黄瓜,豇豆和萝卜,我是想着这发烧后的病人,都是口中没味道的,这泡菜酸酸辣辣的,正好开胃,所以带了一坛子来…”
说到后来,有几分惴惴不安。
张婆子一听酸酸辣辣的,就忍不住分泌出口水来:“本来我是没啥胃口的,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忍不住了,快弄点我尝尝。”
那丁婆子神色一松,忙将包袱一放下,跑到灶屋去,拿了干净的筷子和碗,给捞了几块出来,送到张婆子的面前。
那酸黄瓜,豇豆和萝卜,放在碗里,白绿相间,配上两个红红的小尖椒,一股酸辣之气,直冲鼻头。
第八百三十四章 人仰马翻
张婆子只觉得闻到这味道,就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人都坐了起来。
拿着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口中一嚼,顿时眼睛一亮,还别说,她自己本就会做咸菜之类的,倒是这泡菜,又酸又辣还脆生生的,满口生津。
“快给我不拘着弄碗粥或者弄碗面片汤来——”张婆子一边说一边人忍不住又吃了一块,还顺手给王永珠喂了一块。
这泡菜初初入口,酸得王永珠眼睛一闭,不过立刻一点辣在舌尖上绽放开开,酸辣混合在一起,再配合脆脆的口感,让人胃口大开。
王永珠不由得多看了丁婆子一眼,没想到,这县城里还有这等手艺人。
丁婆子听见张婆子说要吃东西,忙答应了一声,将包袱放进屋里,就洗手进灶屋做饭去了。
吴婆子也忙去帮忙。
张婆子看着两人在灶屋里忙碌的样子,倒是满意的点点头:“这两个婆子倒都不是偷懒的样子。”
因着中午只有四个人吃饭,宋重锦早就说了,今日不必带饭去书院。
丁婆子手脚麻利的做了一个面片汤,里面放着切得碎碎的菘菜叶子,只淋了一些麻油调味。
还烙了饼,又炒了几个小菜,留下自己给吴婆子吃的份,都给端到院子里的桌子上摆下。
吴婆子也十分有眼色的早就将桌子摆在了张婆子的面前,看了一下桌子上的菜饭,挑出两样放在张婆子面前:“老太太吃这两样,好克化。泡菜虽然开胃,可也不能多吃。”
听这话音,是将大夫的嘱咐都记在了心里。
张婆子本来想争取多两块泡菜,可吴婆子十分有原则,一块都不多让,还十分义正言辞的,要张婆子尽快养好身体,才对得起孩子的孝心。
张婆子哪里吃过这种瘪,可看着旁边眼巴巴的闺女,还能怎么样?只得忍了。
王永珠冲吴婆子点了点头,本以为吴婆子只能做粗活,没想到也是有个本事的,严中人果然没骗人,以两人这素质,确实对得起高价了。
家中有了两个婆子做活计,大家顿时都轻松起来。
王永珠虽然要照顾张婆子,可也就是陪着说说话,本来还要给张婆子洗澡的,被张婆子极力拒绝了。
她只是发烧,又不是断腿断胳膊了,哪里会让闺女伺候自己?到时候心疼的还不是自己?
尤其是有了两个婆子后,张婆子嘴上说不要,其实心里还是高兴的。
家里的事情有了两人做,大家都腾出手来,宋重锦每日仍旧带着饭菜去学院,王永珠陪着张婆子在院子里,张婆子晒太阳,她就继续折腾染料的事情。
吴婆子和丁婆子口风极紧,而且十分知道分寸,每当王永珠在院子里的时候,不叫她们俩,一般都在灶屋里或者自己的屋里不出来。
对门的古娘子第二天就知道了张婆子生病的事情,拿着五六个鸡蛋上门来探望了一番。
倒是让王永珠极为不好意思,走之前,硬是塞了一包山货给古娘子带回去了。
顾子楷第二日也拎着糕点,还有药材上门来看望,王永珠虽然不识货,可她有个小田田,只一扫描就知道,顾子楷拎来的药材,都是上品,极为难得的成色。
王永珠本待不收,只是顾子楷却说这本是他家里带来的药材,一般人买不到,最是滋补气血的,是送给张婆子补身体的。
若是别的也就罢了,可关系到张婆子的身体,王永珠也就只好收下了,暗自想着,如何才能将这人情还了才好。
也幸好收下了这药材,没过两天,张婆子本来已经都能起来走动,能说能笑,气色也好起来了的,只不过晚上窗户没关严实,吹了一点凉风,当晚就又发起烧来。
还好守夜的吴婆子发现的早,忙叫醒了王永珠和宋重锦。
宋重锦连夜跑去将大夫给拖回来,一诊断,说是受了凉。
本来身子骨还没好,就是弱的时候,一点点受凉吹风都使不得。
好不容易退烧后,看着张婆子气息微弱的躺在炕上,王永珠几乎要崩溃了。
还是宋重锦稳得住,问大夫还有没有法子,不管多少钱,多难,他们都会去做。
那大夫才说,若是有一味上好的百年紫芝,也不要多,只要那么一小块,做药引,配上他家独门的保命丹,倒是能将张婆子的命给保住,再用各种上好的药材调养着,半个月内不能吹风,不能着凉,不能太热,好好休养一番,才不至于影响寿数。
去哪里弄紫芝去?王永珠被逼无奈,也顾不得系统被发现的可能,联系小田田,想用积分来兑换。
没想到小田田却告诉她,在顾子楷送来的药材里,居然就有一小块,不起眼,可确实货真价实的百年老紫芝。
王永珠也顾不得细想,喜出望外的将那药材翻出来,当着大夫的面找起来。
好不容易找到那块紫芝,回头看大夫,却发现大夫几乎是眼睛冒着绿光的看着那一堆药材。
一问才知道,这些药材可都是极为难得的,好多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等好成色。
把大夫给羡慕得死去活来的,越发对宋重锦和王永珠恭敬起来。
想来,能拿出这些药材来的人家,相比不是世家豪门,就是富贵之家,都得罪不起。
有了这紫芝,大夫又挑出几样药来,三碗水煎成了一碗药,又掏出一丸药来,要喂给张婆子喝。
王永珠哪里放心,今天因为张婆子这病情突然恶化,让她对一切都不放心起来。
让小田田给验了一下,确定这药丸没问题,确实是对张婆子身体有好处,才接过药丸,用那药汤给送服了下去。
那药果然是神奇,半个时辰后,张婆子的气息就稳定了,人也睡踏实了。
大夫又把了一次脉,点点头,表示无碍了。
一家子被闹得人仰马罚…
王永珠从这以后,几乎是寸步不离张婆子,晚上睡觉前也要将门窗检查仔细才放心。
对于吴婆子即使发现了张婆子发烧,王永珠自然是记在心里,给了她和丁婆子一匹布,让她们自己做两身新衣裳穿,又奖励了吴婆子五百钱。
第八百三十五章 匣子
吴婆子没想到主家这般大方,自此后更是尽心尽力,眼睛都不错的照顾着张婆子。
丁婆子见吴婆子得赏,心中羡慕,越发的费心琢磨每日的饮食,还亲自问了大夫,每天给张婆子做药膳,半点都不敢疏忽。
有了这两个人,王永珠和宋重锦虽然担心张婆子的身体,可确实轻松了很多。
没过几日,就连吴掌柜都知道了张婆子生病的消息,也曾亲自上门来探望了一回,送了一些吃食,还有一些药材过来。
倒是让张婆子念了好几天吴掌柜会做人。
如此这般,张婆子在家静养了半个月,实在憋闷的不行,还好有吴婆子和丁婆子,还能陪着说些闲话,不然都要闷出病来了。
吴婆子看着大大咧咧的,实际心细,又天生的会打听,每天出门,都能带上一肚子的新鲜故事,和街坊邻居的八卦回来说给张婆子听。
什么谁家的媳妇不孝顺公婆啊,什么谁家的闺女嫁的不好,回来跟娘家告状,娘家兄弟去把婆家给砸了呀,什么街上谁家掌柜的在外面养外室被自家正头娘子给抓个正着啊之类的……
不仅张婆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连王永珠有时候都能听住了。
不由得佩服,这条街上,似乎就没有吴婆子打听不到的。
再过了些日子,就听吴婆子说,街尾黄家的宅子被人看上了,出了高价给买去了,这几天那宅子里热火朝天的,到处在整修呢,也不知道要搬进来的是谁?
张婆子饶有兴致的跟着吴婆子和丁婆子猜了半天,也没猜出个下文来,也就罢了。
王永珠见张婆子气色见好,想着老闷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又将大夫请来,给诊断了一番,确定没事了,可以出门散散心了。
正好她的染料配方已经调整好了,一个姜黄色,一个孔雀绿色,她也试着染出来两块布,颜色十分稳定,这才打算去通知县城里的吴掌柜。
张婆子听说自己可以出门了,恨不得立刻就出去逛逛,被好说歹说给劝住了。
第二天,王永珠带上染料和染好的色布,雇了马车,才出得门来。
先去了吴掌柜落脚的染坊,听说王永珠来了,没一会吴掌柜就迎了出来。
将母女二人给请进去,倒上茶来。
先问过张婆子的病没问题了,又寒暄了几句,才步入正题。
“我正打算过几日再登门一次的,我家九少来信了,说是茶叶第一批已经运到了京城,已经托人送到了最有名的品茗大师的案上,想必不日就有回话了。让王娘子不要担心,说先前已经让历家人试喝过了,都赞不绝口,想来这茶叶肯定不愁销路的。”吴掌柜说起茶叶来,脸上都忍不住喜色。
不说别的,就茶叶这一桩生意,东家都十分看好,为此还说出此子类我的话来!如今九少可是大家都看好的历家下一任家主的竞争者了。
至于他们这些人,也都得到了东家的夸奖,想必年底的红包是不会少了!
要说吴掌柜最感激的,自然是王永珠。
在收王永珠的那黄松菇之前,他几乎属于是被放逐的那一批了,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开着酒楼,收些山货,看不到任何回到主家的希望。
可有了那黄松菇,让他就在东家那里有了个印象,再后来,才有了染坊。
因为染坊和布庄的生意,他咸鱼翻身,如今虽然还处在这小县城里,可历家那些管事和掌柜的,谁不高看他一眼?
如今因为这茶叶生意,他现在已经是入了东家的眼,加上又因为跟随九少的原因,在青州府这一块的商场上,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他的好运,是从认识王永珠开始,因此对这王永珠,他内心是说不出来的感激和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