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节
作者:饭团开花      更新:2024-05-24 17:01      字数:3977
  王永珠小声的道:“挟恩图报!”
  “对!就是这个意思!咱可干不出来这事?这好钢也要用在刀刃上,恩情也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将来保不住有什么大事,还需要人家呢!你这老用些小事麻烦人家,将那点子恩情消磨光了,将来真要用上的时候,可咋办?你个糊涂丫头!”张婆子恨不得当众戳一下自己闺女的额头,平日里看着挺机灵的,咋这关键时候就糊涂了呢?
  这恩情都是越用越薄的,更别提皇后娘娘,一国之母,总是麻烦人家,人家不烦吗?
  王永珠知道张婆子这是为自己好,可她也有她的主意。
  皇后和九皇子的救命之恩,说实话别看当日她回家,赏赐了那么许多东西,可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皇后的一点心意,真正的赏赐还得看当今陛下呢。
  如今陛下迟迟没有下恩旨,大家心里都在猜度呢。
  这对谁有恩情都可,就是千万别对皇家有恩情。
  恩情太多,对皇家来说,就是威胁。
  如今,皇帝说不定还以为她和宋重锦打算以皇后和九皇子的救命之恩,要求什么他不能给予的恩赐呢。
  与其让皇帝猜疑,不如她主动要求些恩典,让皇帝放心的好。
  恐怕皇帝心里还希望她这样的要求越多越好呢!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能抵消掉一些恩情,最好不过了。
  若是她跟皇帝去求给顾长却夫妻这个体面,只怕皇帝都能答应。
  这些话,此刻却不能当众跟张婆子说,只安慰她:“娘,你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呢!再说了,能给三舅舅这个体面,就值了!”
  张婆子还能说什么?只得瞪自己闺女一眼,不说话了。
  这话被旁边的顾家老夫人听在耳朵里,心里又高看了王永珠一眼,难怪老三这么疼这个孩子,果然招人疼。
  这以后她得寻个机会,敲打老三媳妇几句,让她心里也有数,得记住永珠这孩子的心意才好。
  那边卓蝶刚进去净房,就听到前头说,皇后娘娘有赏赐下来。
  还好没换衣服,急忙出来,虽然不能到前头去,也在屋里面朝皇宫跪下,领了恩赐。
  忙乱了一通,才胡乱进去洗漱了一番,换来一身茜红的家常衣裳出来。
  脸上的脂粉都洗干净了,露出一张秀美的脸庞来。
  卓蝶如今也不过二十三四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时候,比起那些年轻的小姑娘,更添几分风姿。
  陪嫁丫头忙上前来,给卓蝶擦头发,一边汇报:“奴婢刚才让门口的婆子,到外头院子打听了一下,听说皇后娘娘赏赐了两柄如意,还有好多首饰和布料呢,还让宫里的天使传话,说姑娘和姑爷是天作之合,金玉良缘呢!”
  “这可真是难得的体面!没想到会惊动宫里呢,姑娘,您的这份体面,就是在京城里,都是少有的了!以后,看谁还敢背后笑话咱们!”说着那陪嫁丫头眼圈都红了,真是替她家姑娘高兴,终于是熬出头了。
  要知道,姑娘没嫁给姑爷之前,只要出门,就总有人凑上来说些难听的话,避都避不开。
  姑娘自从那以后,就不爱出门了,后来就干脆住到郊外庄子里去了。
  为什么?还不是怕了这些喜欢嚼舌根的?
  如今可好,有了皇后娘娘给的这个体面,将来看谁还敢说姑娘!
  卓蝶先是一喜,她做梦也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体面。
  从嫁进顾家起,就有一个又一个惊喜扑面而来,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本是觉得和顾家这场亲事,各取所需,大家各自安守本分就是了。
  可没想到,顾长却真是个本分人,院子里房里别说没放人,就连伺候的人里都没一个丫头。
  再有这场恩典,她不傻,只要一转脑子,就知道,这恩典恐怕就是顾长却的那个本事极大的外孙女,卫国公世子夫人求来的。
  如今京城里,只有她有这样的体面,能让皇后娘娘出面。
  抿抿唇,卓蝶看外头天色还早,前头还热闹着,估计这顾长却回来还早。
  有了今儿这一出,她先前准备的见面礼,似乎就有些不够了,她得再合计合计。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认命
  吃了席,大家又说笑玩乐一会子,就纷纷告辞了。
  王永珠知道今儿个顾家还有得忙,客人走了,顾家上下还得收拾,还要安排明日一早正式的认亲和敬茶。
  新娘子还要由顾长却带着在顾家宗祠外头磕头,拜见列祖列宗。
  要等到年底再开宗祠的时候,才会将新娘子记入族谱。
  最忙碌的恐怕就是安氏了,只怕顾家大夫人也不得清闲。
  王永珠有心想帮忙,也不好插手。
  毕竟在外人眼里,她可是嫁出去的表姑娘,这顾家人成亲,上头有两个嫂子,下头还有侄子媳妇,再不济也有顾家嫁出去的姑奶奶,怎么也轮不到她一个表姑娘出手帮忙。
  不然岂不是让人笑话顾家没人?
  更不用说,今日明明是三舅舅大喜的日子,可偏生有那一些眼皮子浅薄的,听说王永珠是皇后面前的红人,以前没机会见到,今日既然看到了,哪有不上前巴结讨好的道理?
  也不管今天的场合,都一窝蜂的围着王永珠身边,不知道的人看到了,还以为今儿个是她什么好日子呢。
  因此,看有人告辞,她也就起身说先回去,等明儿一早再过来。
  张婆子知道这也是正理,看闺女吃个席面都不安生。
  一堆没眼力见的,看到闺女,就像那蜜蜂看到蜜糖一般的扑过来,嗡嗡的讨人嫌的很。
  今儿个好歹是老三的好日子,闺女就算心里不痛快,脸上还得笑眯眯的,她在一旁看着都憋屈。
  早点回去也好,明儿个一早来,就只是顾家人了,倒没这么多麻烦。
  也就不留她,只嘱咐她明儿个赶早过来就是你。
  王永珠点点头,给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辞行出来。
  才到大门口,却刚好看到小路子和几个小内侍也刚好要上马车,都踏上一只脚了。
  见到王永珠,小路子立刻收回腿,脸上对着笑,一路小跑的过来,恭恭敬敬的给王永珠请安:“小路子给世子夫人请安!世子夫人可安好?”
  王永珠笑盈盈的示意小路子起来:“今儿个怎么是你出来了?”
  小路子一改平日里在外命妇女眷面前的矜持,格外亲热的道:“今儿个是世子夫人舅舅大喜的日子,这可是大喜事。娘娘一说有这差事,宫里想出来沾喜气的都快打起来了。还是奴才仗着年轻,才抢了这差事出来呢!”
  王永珠被逗得乐了,忍不住笑出声来:“我这三舅舅本是闲职,也是为了他体面,我才厚颜求到娘娘面前。多亏娘娘疼我,才给了我这体面!我本该进宫去谢谢娘娘,只是你也知道,前些日子不方便进宫,怕冲撞了娘娘和小殿下,还要烦请小路子总管回去替我给娘娘道谢,过几日我递牌子进宫去看望娘娘和小殿下去!”
  小路子听了这话,喜形于色:“那感情好!娘娘整日都念叨着世子夫人呢!如今咱们小殿下长得越发好了,世子夫人还没见过呢!我这就回去禀告娘娘去——”
  ……
  旁边人听了,都忍不住咂舌,钦羡不已。
  小路子得了王永珠的话,是真心高兴。
  他们小殿下长得好,宫里太医隔十天就要给请一次脉,虽然每次都说小殿下好的很,可娘娘却对他们信不过。
  唯一相信的就是世子夫人,只是先前世子夫人身上有孝,不好进宫。
  如今得了准话,回去禀告娘娘,娘娘一准高兴,说不得就要赏他好东西呢。
  因此格外殷勤的,亲自伺候着王永珠上了马车,目送着她走了,这才收敛起脸上的笑,又恢复了往日那有几分傲慢和矜持的表情,转身上了马车,回宫复命去了。
  只说王永珠回到卫国公府,自然要先去见高氏。
  高氏如今大有心灰意冷的架势,宋弘说是因为她哀毁太过,伤了身体,所以让她好生休养身体,不要被这些俗务给耽误了。
  可她心里清楚的很,宋弘这是要将她架空了,然后将她关在卫国公府,不让她出去见人,软禁罢了。
  要是以前,高家有荣宜县君在,她身体不好,娘家人来看,总不能不让她见人。
  如今荣宜县君已去,高家现在这个情况,哪里还会有人管高氏死活?
  就算宫里太后娘娘偶尔想起来,也不过是派个宫人出来,赏赐点东西罢了。
  按照一般人家的做法,主母遭了厌弃,不都是称病么?时日久了,说不得就病逝了,半点水花都不起,顶多外人听到,感慨两句罢了。
  如今还留着高氏的性命,不过是她死了,家里的孩子都要守孝,起码三年。
  宋重锦也要丁忧回家,好不容易闯出来的局面,只怕就要拱手让人了。
  二来,三年时间,这家里几个孩子都大了,等上三年,耽误了嫁娶。
  因此,不论对内对外都只这么说,隔三差五的,还会请太医进府给高氏诊断一番。
  外人见了,谁不说宋弘情深意重呢?
  就是府里,除了宋弘和高氏,还有王永珠,或者加上宋五这个宋弘的心腹外,也无人看出来。
  不过高氏也是个干脆果断的,虽然王永珠没有答应她,配劳什子的毒药,可那日将高六爷折腾的也不轻,她心里的恶气也出了一些。
  因此回府后,宋弘一说,她连半点争辩和挣扎都没有,十分顺从的就将府里的对牌还有帐目什么的,尽数都交给了王永珠。
  看在宋弘眼里,她就像是认命了一般。
  也因为高氏的识相,宋弘也乐意给她表面的尊重和体面。
  隔几天还去正院坐坐,别人不知道,他们彼此却清楚,以前还夫唱妇随,恩爱两不疑的夫妻,如今却冷眼相看。
  彼此坐在一个屋子里,连多看对方一眼,多说一句话都无。
  有宋弘这样做戏,府里上下,加上王永珠并没有挫磨高氏的心思,所以高氏院子里的待遇还跟以前一般。
  除了轻易不让人进去出来,别的倒并没有什么变化。
  王永珠进正院的时候,高氏正在院子里赏花。
  她如今倒真像是哀毁太过,整个人瘦得有些脱相了,往日的衣裳穿在身上,空荡荡的,形销骨立。
  不知道的只看高氏这样子,都觉得她身体不好,怕是命不长久了。
  可高氏却清楚,她如今是求死都不能。
  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中风
  宋弘已经明说了,她得老老实实、好好的活着,若是她非要跟自己对着干,寻死觅活的话。
  简单的很,直接一副药下去,她从此就只能瘫痪在床,用药吊着她一口气就行了。
  若是她连这个都不怕,那她总要顾忌荣宜县君吧?别看荣宜县君如今葬在高家的祖坟里。
  若是高氏不听话,自求解脱了,那荣宜县君说不得就要被从高家祖坟里迁出来,也不知道会葬在哪个乱坟岗里呢。
  到时候孤魂野鬼的,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只怕到了下头,也不得安生呢。
  更何况荣宜县君才过了五七,后面还有百日,还有周年。
  没有高氏活着,就算高家勉强能给她做个百日,等周年的时候,只怕早就无人惦记,更不用说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