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节
作者:饭团开花      更新:2024-05-24 17:01      字数:4104
  所以,等早起吃完早饭后,只略作收拾,宋重锦就上门来了。
  两人闲聊了片刻,又对京城的局势猜测了一番,也不敢多说,毕竟外头都是禁卫军的人。
  又说了几句公事,看看时辰就差不多了。
  外头禁卫军的小头领也进来请两人可以出发了。
  两人出来,外头已经备好了暖轿,两人上了轿子,前呼后拥的朝着酒楼而去。
  还没到酒楼,谈判团的官员,还有本地的乡绅和商贾都已经等候多时了。
  他们一直派人听着动静,远远的看到禁卫军的影子,就赶快回来通报,等到秦博涵和宋重锦到了酒楼前,大家都出来在门口迎接了。
  秦博涵一贯的待人温和,并不怎么拿架子,可他多年的官宦生涯,身上的官威却并不敢让人造次。
  即使他再谦和,这些本地乡绅和商贾们没见到人之前,还雄心壮志,想着见到他后,要如何表现,上前搭话。
  可见到真人后,只被他那么轻飘飘的看上一眼,就一个个手脚发软,只能在脸上挤出笑容来,跪伏在地,喊着:草民拜见大人!
  有功名的乡绅倒是不用跪下行礼,也都长揖到底,以示恭敬。
  还是宋重锦和谈判团的官员,加上县衙的官员,先将秦博涵拱送到了楼上雅间,又让简怀风挑选了几个知情识趣,品行为人信得过的乡绅和商贾的上去敬陪末座。
  即使这般,这被挑选到的几个人,也是脸泛红光,脚步都打飘,如同踩在云中一般,就跟着上楼去了。
  其余的人,虽然羡慕,倒也甘心。
  不管怎么说,四舍五入,也算是跟秦大人一起用饭了不是?
  倒是县衙后院。
  王永珠一早送宋重锦出门后,就去寻张婆子,商量这年要怎么过。
  听宋重锦的意思,那秦博涵和一干谈判团官员是都要留下过年的,再加上那些禁卫军,这么一大票人的吃喝用度,都得她操心。
  虽然这些用度,禁卫军和秦博涵,还有谈判团官员的一并开销,自然有朝廷拨付。
  可按照朝廷拨付的那些,只怕这些人这个年要过得简单无比了。
  毕竟是刚为国立功,若是这个年过得太寒酸,只怕与宋重锦有妨碍,就是王永珠,也觉得该好生庆贺一番才好。
  依着王永珠的性子,自己贴点钱,庄子里产的好东西分些过去,也就是了。
  再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多置办几桌年夜饭,请大家一起坐坐,守个岁,心意也就到了。
  只是如今这位置,好些事情,却已经不能依着性子来了。
  就说这补贴,王永珠不在乎,就怕别人多想。
  万一有那有心人,拿着这个做文章,说不得还要倒打一耙,说是王永珠和宋重锦用这个收买人心呢。
  这可是如今这个时候,沾惹不得的罪名。
  倒是历九少昨儿个提了一句,只说不用为难,如今这满城里,想为秦大人和谈判团的官员尽心的人,只怕不少呢。
  只要放出风声去,恐怕这些人就能为了孝敬出去自家的东西,打起架来。
  而且不管他们如何行事,都与王永珠和宋重锦无干。
  王永珠听了历九少这话,倒是想起来了,如今这世道,虽然说商人的地位没有她了解到那么低下,可到底一个官字,还是让多少人敬畏的。
  更不用说,这些官员,他们往日里,想着法子连人家正眼都得不到一个,如今有这个机会攀附,那还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
  此计虽妙,可王永珠却不想做这个中间人,在她看来,这岂不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受贿索贿?
  宋重锦不收下头的孝敬,她一贯也看不得这些,在别处她管不着,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她是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番心思,不用她说,宋重锦却在早上出门前告诉她,让她别为这个操心,他自然有道理。
  只让王永珠准备一家子好好过个安生年就是了。
  去年夫妻母女分别,今年难得在一起,自然要好生热闹一番才是。
  王永珠想着去年张婆子一直担心自己,正月一过就急忙进京,今年自然要好生承欢膝下。
  就想问问张婆子喜欢些什么,要不要请说书的女人,或者寻个小戏班子或者杂耍的班子进府里,好生热闹热闹,哄张婆子开心。
  张婆子只要闺女和女婿安好,那就比什么都开心。
  不过见闺女这般殷勤,也知道是他们夫妻一番心意,想了想倒是点了最近很火的一班小戏子进府,让唱上两日的戏,也过过戏瘾。
  王永珠自然满口答应,吩咐姚大去办。
  姚大领命出来,心里还在琢磨着,如今赤城县的几个小戏班子,哪家戏更好,更适合自家老太太听。
  才出门,迎头就看到一条车队停在了门口,从领头的马车上,跳下一个大小伙子来。
  正好和姚大正面碰上,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惊讶的叫出声来:“姚叔?”
  “金壶——”
  定睛看去,不是金壶是谁?
  这几年过去,金壶如今已经是一个壮士的后生,浓眉大眼,穿着一身的裘皮长袍,眉宇间早就没有了当初少年的青涩,已经多了几分青年人的锐气。
  不过他开口就笑,这笑容就弱化了他的锐气,露出一点八面玲珑的影子来。
  “姚叔,你这是要哪里去?我奶和我老姑,还有姑父可在家?”
  姚大喜出望外,哪里还顾得上去找戏班子,抓过一个人交代了几句,让他去办。
  然后领着金壶就往院子里走,嘴里还回答:“我刚要出门办点事,不过金壶少爷你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老太太和夫人都在府里呢,前儿个还念叨你了呢,说你就跟那飞出窝的鸟一样,是逮不回来了——”
  金壶听到这话,忍不住嘴角一翘,露出一点真切的笑容来。
  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回来就好
  忍不住就问姚大:“姚叔,我奶和我老姑还有我姑父身体可好?我回来的这一路上可听说我姑父可是立了大功了?”
  姚大笑眯眯的在前头带路,一边回答:“老太太身体还硬朗着呢,夫人和大人也都好。你这一路回来,应该也听说了,咱们大楚和草原那边的商道要开通了,这可大部分都是咱们大人的功劳。”
  “你回来可正好赶上了,今儿个本地乡绅,还有哪些商人们,一起请京城来的谈判主使秦大人和大人在县城最好的酒楼吃酒呢——”
  金壶一面听着,一面跟着往里面走。
  进了后院,看到张婆子的屋子,本来脚步匆匆的金壶,倒是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脚步也放缓了下来。
  姚大可没管这个,径直掀开帘子进去了。
  金壶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往里面走。
  屋子里头,张婆子正跟王永珠说着话,就看到姚大又进来了,还满脸喜色,还不等她们问,姚大就喜气洋洋的开口了:“老太太,夫人,金壶少爷回来了!”
  “金壶?”张婆子和王永珠对看一眼。
  门口的帘子再度先来,金壶小心翼翼地蹭了进来,看到张婆子和王永珠的那一刻,本来看上去是个大人的金壶,忍不住眼眶一红。
  上前两步,就扑到张婆子和王永珠面前,噗通一声跪在了张婆子面前,哽咽道:“奶,老姑,我回来了——”
  一边说,一边砰砰砰,就扎扎实实地给张婆子和王永珠磕了好几个头。
  王永珠先回过神来,也忍不住高兴,忙上前一把将金壶给拉起来:“快起来,快起来——”
  金壶倒是有心想多磕几个头,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可他哪里能敌得过王永珠的臂。
  偌大一个小伙子,就被王永珠跟拎着小鸡仔一般提溜了起来。
  顿时,方才那点子激动,那点子见到亲人后的喜悦都被这一提溜给提溜没了。
  这幸好是在屋里,也没外人,就算有姚大在,可姚大可是见过他前几年如何被奶和老姑收拾的,如今这已经算好的了。
  总算没在外头,在自己那些伙计面前丢脸,金壶就很庆幸了。
  他也不敢挣扎,虽然离开了几年,可自家老姑的战斗力,他可是一直铭记在心的,只得缩手缩脚的不敢动。
  可他到底长大了,手长脚长的,为了配合王永珠,努力恨不得将自己缩成一团,上半身被王永珠提溜到一旁了,那腿还斜斜的耷拉在地上呢。
  倒是张婆子看到了,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忙道:“行了行了,回来就好,过来让老婆子看看。”
  王永珠这才松手,金壶忙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张婆子面前,蹲了下来,好让张婆子不用仰着头看。
  张婆子仔细凝神上下打量了一番,几年不见,金壶如今已经是个大人模样了。
  身材高大,倒是王家的遗传,王家几兄弟个子都不低,眉眼和王永富有几分相似,但是神态看着却带着几分憨厚,倒有点王永平的模样。
  也许是在外头这几年经历风霜的缘故,肤色偏黑,倒是显得精神,眉宇间,比起同龄人看起来老成。
  他和王永珠本来就只差了两三岁,如今看着,倒比王永珠看着还年纪大些。
  显见得,在外头也吃了不少苦头,才有了今天这模样。
  不过这精神头,还有这浑身模样,穿的戴的,张婆子也看得出来,金壶出息了,不说比别人,起码比起七里墩他爹那几兄弟,还有他这一辈几兄弟是强多了。
  到底是亲孙子,又有了出息,张婆子也是高兴的。
  拍拍金壶的肩膀:“长大了,成大人了,也出息了!老婆子没看错你,果然你是个吃得了苦的!你爹他们要是知道了,只怕要乐疯,连夜就要去祖坟上香告诉列祖列宗去——”
  这话说得,金壶咧嘴一乐,倒真是老家他爹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王永珠也笑了,示意姚大上前,吩咐他中午做一桌家乡菜给金壶接风洗尘,又让他安排金壶的住处。
  姚大答应着就要出去,金壶忙道:“老姑,姚叔,我这次回来,还带了几个伙计,还有一些给奶和老姑、姑父带的一点心意,我先跟着姚叔出去,将那几个伙计安顿了,再回来。”
  说着就要起身。
  被张婆子拦住了:“着什么急?既然回来了,你只管好生歇着,那些事情自然有你姚叔安排。你刚回来不知道,如今这城里可都住满了,你要是带的人不多,就在家里挤挤凑合凑合,要是带的人多,只怕如今城里是没地了,得到庄子上去了。”
  金壶一听,顿时傻眼了,看向王永珠和姚大。
  姚大笑着道:“老太太说的极是,咱们赤城县如今可热闹了,那些谈判团的大人,还有凑热闹寻机会的各地商户们,城里那空着的房子,几乎都被租完了,就是城外头的人家,有空房子的也不多了。”
  “我看金壶少爷带的人不少,城里是安置不了了,倒不如我带着安置到城外的庄子上去。”
  金壶这一路来也听了不少关于赤城县如今繁荣的话,这进县城后,自然也都看在了眼里,自然没有不信的。
  也就不着急了,只说:“那我出去吩咐两句就进来。”
  说着和姚大一起出去了。
  留下张婆子和王永珠两人,张婆子感叹道:“这几年没见,真成大人了。”
  王永珠也忍不住点头,谁也没想到,当初金壶只借了一笔银子,说要出去闯一闯。
  她虽然担心,但是还是托付了稳当的人,让带着金壶去见识见识。
  这一去,就是好几年,每隔一段时日,就会托人送平安信回来,从送信的口中,也能知道,金壶这几年,几乎跑遍了大楚,还跟着商队一起去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