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人心难测(上)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4-05-26 19:08 字数:5198
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11号。
作为kgb的所在地,该广场在莫斯科或者说在全苏联都是很特别的所在。广场正中 央树立有kgb的剑与盾牌的巨大标志,提醒每一个进入广场的苏联公民,这里是全苏联最高情报机构的所在地。
实际上这座广场上人流很少,除了少数慕名而来想看一看传说中的kgb到底是什么样的,大部分正常人会远远地躲避这里,并对进出卢比扬卡广场11号的工作人员致以敬畏的目光。
说实话,李晓峰对此很诧异,因为在他控制下,kgb可比历史上的契卡和克格勃温柔多了,对于普通来百姓来说,这里真心没啥恐怖的,会对kgb产生恐惧的都是一些心里头有鬼的人。
当然,人流少对某仙人来说也不是坏事,至少清净,让一些时刻盯着kgb的老鼠很容易就暴露出来。
“安德烈同志,尼古拉.亚力山德洛维奇同志已经到了。”
看着门口的小秘书,李晓峰不禁一阵恍惚,这位新任秘书在苏联的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他叫做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也就是在未来接替勃涅日列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那位克格勃主席。
李晓峰看到这个名字出现在自己的秘书候选人当中时,也很是意外。因为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才26岁的安德罗波夫应该在卡累利阿—芬兰社会主义共和国担任团中 央第一书记。在历史上,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这位应该在卡累利阿地区打游击才对,怎么会忽然跑到莫斯科来呢?
当时,李晓峰准备将安德罗波夫的名字直接划掉,准备让这位该干嘛就干嘛去,因为他对安德罗波夫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就在他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又改变了主意。
像安德罗波夫这种后来能登上最高宝座的人,绝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傻子是不可能登顶的。而现在,李晓峰身边缺乏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他还没有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集团,而这也是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他同斯维尔德洛夫矛盾爆发之后,屡屡处于下风的重要原因。
当时李晓峰掰着指头算了算,他身边真正有用的人,军队方面倒是很多,可政坛这边就很少了,中 央委员里跟他走得最近的只有布尔加宁,候补中委有个雾风耶维奇,其余的就算是有能力也属于党内的边缘存在,短时间内给不了他太大的帮助。
那一段时间,李晓峰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扩充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有还哪些人可以进入他的小集团呢?
所以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将安德罗波夫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一下这位未来的克格勃主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有栽培的潜力,那就拉一把,如果不合口味,那就直接干掉。
应该说安德罗波夫还是很有能力的,至少他非常适应担任某人的秘书工作,和以前作为某仙人通信员的瓦西里比起来,这位就灵活多了,只要李晓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能知道该怎么做。更多的时候还能积极主动的为某仙人合理的化解某些不适合亲自出面解决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聪明人,懂进退知时务,唯一让李晓峰不满意的,就是这位不是特别有“立场”和“主见”,很容易盲从于权力。根据李晓峰的观察,这位更适合当拾遗补缺的二把手,不适合独当一面,尤其不适合当最高领导人。
当然,李晓峰所观察的人选中,不仅仅只有一个安德罗波夫,既然已经决定了大量的培植自己的实力,他肯定要广撒网不是。而另一个进入他眼中的就是乌斯季诺夫,对苏联军事有一定了解的同志,应该都知道这位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同志,作为一再给红海军航母计划添堵的人,作为苏联历史上获得列宁勋章最多的人,想要忽视他实在太难。
主管军事生产工作以来,李晓峰就将乌斯季诺夫调到了身边,在历史上的卫国战争中,33岁的乌斯季诺夫被斯 大林破格提拔成为了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样的人才不拿来用一下,实在是对不起历史的经验,所以在主管武器生产工作之后,李晓峰第一时间将乌斯季诺夫调到了自己身边充当助手。之前能够顺利完成政 治局的任务,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苏联的工业企业进入战时状态,乌斯季诺夫出力甚大。
连李晓峰都不得不佩服斯 大林独具慧眼,要知道1941年的乌斯季诺夫可是毫无名气,连中 央候补委员都不是,和那些老资格的老革命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只丑小鸭。
除了这两位之外,李晓峰还了解和观察了一下契尔年科,不过对这位感觉不是太好,认为他能力有限,就是搞嘴炮工作都马马虎虎。
而今天,李晓峰准备召集自己小圈子中比较核心的几个人谈一谈理想和抱负了,比如刚刚安德罗波夫通报的布尔加宁,比如还没有到来的古比雪夫。
说起古比雪夫,这位兄台确实有点不走运,历史上这位也算是牛人一只,三十年代就成为了政 治局委员,一手打造了斯 大林时代的计划经济体系,可惜的是1935年死于心脏病。
而在这个时空,斯 大林并没有完全上台,上面又有列宁、托洛茨基一干猛人压着,古比雪夫虽然受重视,但很难出头。
最明显的就是上一次换届大会,本来完全有资格成为政 治局委员的他,在最后时候掉队了,反而是落在他后面拉狄克超车成功,在这一届政 治局当中,古比雪夫依然是候补,真心是不走运。
其实也不能说古比雪夫完全是不走运,他之所以在最后时刻落选,除了托洛茨基肯定要优先照顾自己的小伙伴拉狄克以增强托派的势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古比雪夫跟斯 大林的关系比较暧昧。
古比雪夫之前是支持斯 大林的,虽然不是斯 大林集团的核心成员,但是多少挨边。看看他跟斯 大林和莫洛托夫的关系,想要洗干净实在太难。
但是古比雪夫比较聪明的是,和斯 大林走得近,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参合进去,至少在清算斯 大林集团的时候,怎么也不能将他划进去,更何况他本身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列宁对他印象也还不错,也就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被留在了政 治局观察。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古比雪夫的日子就好过,搞政治的不拉帮结派怎么混?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捷尔任斯基的,至少古比雪夫没有那么光棍。
当时,他举目四望,政 治局当中似乎没有一个朋友了。托洛茨基是不喜欢他的,自然不会鸟他,斯维尔德洛夫身边的小伙伴又太多了,不需要他。一时间古比雪夫变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从1940年换届开始,古比雪夫就老老实实的管住了自己的嘴巴,少说话,少惹是非。当然,他并不是消极等死,而是在积极的观察哪一方势力可以接纳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对李晓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能看出某仙人也是有野心的,而且和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比起来,这位身上有很多类似于斯 大林的地方,比之学究似的托洛茨基和君子风度的斯维尔德洛夫,还是某人更符合他的口味。
之后,古比雪夫经过一番试探,还发现了李晓峰的另一个优点——实用主义作风。只要是有用的人,他不太计较跟脚。对于古比雪夫来说,这就太愉快了,很快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古比雪夫就同李晓峰走得很近了。
而这一次,收到李晓峰的邀请之后,他是欣然赴会,古比雪夫觉得自己总算又一次找到组织了。而李晓峰也没有意外,在这一次“聚会”中,他毫不犹豫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这让古比雪夫是喜出望外。
像古比雪夫这样的人,最担心的就是跟了一个庸庸碌碌的老大,而现在,李晓峰明确无误的表示了自己的野心之后,他最后一点顾虑也消失了。甚至古比雪夫暗自给自己算了算,1888年出生的他,今年刚刚五十二岁,按照列宁的规定,还有十几年顶峰期,下一届老托无论如何都要滚蛋了,以李晓峰此时在党内的地位,在下一届至少能争二把手,而有二把手挺他,转为正式局委还不简单。
而且就算到了1945年,他也才57岁,离65岁的红线还远,在下下届,说不定李晓峰就可以向最高的那个位置发起冲击,到时候,虽然他已经62岁了,但毕竟没到65岁不是,马马虎虎再混一届局委应该也没有大问题。
更何况,古比雪夫不是一般的看好李晓峰,认为不需要到1950年,在1945年他就能对斯维尔德洛夫产生极大的冲击。为什么古比雪夫这么有信心呢?源自他对斯维尔德洛夫集团的客观分析。
在古比雪夫看来,斯维尔德洛夫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两架马车之一,未来的最高权力接班人,不是他的领导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占据了两个有利条件——头一个是列宁欣赏他,实话实说,十月革命时期,斯维尔德洛夫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人,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进入政 治局,主要是当年列宁身边没人可用了。
谁让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脑残呢?原本作为列宁左膀右臂的他们几乎是背叛了革命,迫使列宁不得不临时找人替补,而当时列宁能找到的替补就只有斯维尔德洛夫和斯 大林。否则在那之后,没有列宁的庇护,斯维尔德洛夫和斯 大林在政治上能走得那么顺利?
除开列宁的因素之外,斯维尔德洛夫能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古比雪夫看来就是找到了两个足够给力的小伙伴。头一个是李晓峰,这位一手掌握情报系统,另一手伸入军队,为斯维尔德洛夫赢得了军方支持,可以说没有情报和军方的支持,在斗争形势错综复杂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斯维尔德洛夫还真不一定能干过老道的托洛茨基和阴险的斯 大林。
第二个给了斯维尔德洛夫宝贵支持的小伙伴就是鲁祖塔克,别看鲁祖塔克在党内的实际权力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一项最关键的优点,那就是列宁很欣赏他,愿意聆听鲁祖塔克的意见。靠着能影响列宁的能力,当鲁祖塔克支持斯维尔德洛夫的时候,那自然小斯这边的腰板就要硬不少。
当然,对于李晓峰和鲁祖塔克给予斯维尔德洛夫的支持,古比雪夫在心底也是有一番计较的,在他看来,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支持属于硬实力范畴,而鲁祖塔克的支持只能算软实力。很显然,古比雪夫认为硬实力更管用。
想当年列宁和托洛茨基怎么搞成十月革命的?还不是有前线撤下来的百万溃兵的支持,没有军队的支持,分分钟列宁和托洛茨基就会被克伦斯基砍了炖汤。甚至二月革命也是一样,如果不是彼得格勒的军队反水了,尼古拉二世能下台?
而软实力则不一样,想一想,随着列宁退休,甚至在未来随着列宁逝世,鲁祖塔克所代表的软实力将一点点消亡。而李晓峰所代表的硬实力随着卫国战争进行只会逐渐增强。
讲心里话,古比雪夫觉得卫国战争爆发之后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是相当的奇怪,在这个时候李晓峰的作用更加突出,从长远考虑应该是拉住李晓峰,这才能稳固基础。而斯维尔德洛夫却傻乎乎的跟某人闹矛盾,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反正古比雪夫是有些搞不懂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认为小斯这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过李晓峰却不认为小斯这是犯糊涂,相反,小斯最近的动作意义非常深刻,可以说是经过通盘考量的决策。
为什么斯维尔德洛夫要选择打压他,李晓峰认为这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硬实力太强了!恐怕在斯维尔德洛夫看来,李晓峰所代表的硬实力派太强大了,必须加以限制,否则任由其敞开了发展,很快斯维尔德洛夫本人和鲁祖塔克所代表的软实力派就显得可有可无。
而那时候不管是小斯还是鲁祖塔克的政治地位就很尴尬了,到时候究竟听谁的?
更何况就如古比雪夫所分析的,随着为国战争的进行,硬实力派只会一步步做强,等李晓峰羽翼丰满了,那也就是小斯下台的时候。作为政治家,从来都只信奉政治利益,之前小斯、鲁祖塔克和李晓峰之所以能形成铁三角,那是源自外部的压力。而现在外部的压力几乎已经不存在了,那内部自然要做出调整。而唯一要调整的对象也就只有李晓峰了。
斯维尔德洛夫如果不想今后被架空,不想成为一个提线木偶,那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限制李晓峰,重新找到派系内部的平衡。所以,小斯之前的种种看上去很异常的举动其实都是正常的,唯一可能不正常的,就是他的动作太急太大了。
当然,这也可能源自李晓峰给他压力实在太大,小斯恐怕认为他一刻都没办法等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会走向哪个方向,就要看斯维尔德洛夫、鲁祖塔克和李晓峰的选择了。
尤其是李晓峰,他的选择极其重要。因为小斯已经做出了选择,他是必然要调整派系内部的权力结构,而李晓峰是甘于被调整还是自己去争取主动权或者干脆自立门户,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而李晓峰之所以将自己最核心的几个小伙伴叫过来,为的也就是讨论这个话题,商讨未来的方向。
其中布尔加宁首先发言:“暂时来看,托派的存在意味着我们还不能轻敌大意,如果这个时候发生内部争论,很有可能会便宜了托派。”说着他望了李晓峰一眼,然后又小心地补充道:“我认为,暂时不应该采取太过于激烈的斗争手段,应当更有耐心。”
很显然,布尔加宁是倾向于不自立门户的,他给出的理由也像那么回事。确实,托洛茨基可没有认输,虽然下一届他必然要下台,但是他总要给自己的托派谋划一二,不说继续坐庄,总要在政 治局当中保留相当的存在吧?
一旦李晓峰和斯维尔德洛夫闹得太僵,恐怕就会被托派钻了空子,到时候让托派渔翁得利了。
不过古比雪夫却不这么认为:“托派除了托洛茨基之外,还有什么能拿得出的人才?乌利茨基?拉狄克?这两个人能力实在有限,根本就不具备接班托洛茨基的可能。而除了他们,托派其他的人更是老的老小的小,在未来的十年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崭露头角!既然如此,托派还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