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搞事情
作者:
不定型啫喱水 更新:2024-05-27 22:49 字数:2181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其实晚饭很简单。一条“宋嫂鱼”,一个南瓜汤,还有一个白灼青菜。
越是简单的饭菜,就越难做出令人称赞的味道来。
但很显然,杜清和就是打破常规的那个人,因为他本就不是凡人。
“清和啊,我就纳闷了,你这手艺,怎么可能不赚钱呢?”杜父很奇怪,“最起码,也该能保本吧?要不,老爸我给你宣传一下?”
杜清和差点没喷饭,这杜父是要搞事情啊!
谁不知道他人缘差啊,这么公正无私的,想有个朋友都难。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杜父就差不多是这样的人。当然了,能和杜父有交情的,都是信得过的朋友。不过,杜母倒是有不少朋友,随便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宣传,都会有一定的效果。
“爸,妈,这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来来来,吃鱼,多吃鱼好啊,美容养颜,还能增强体质……”
杜清和的殷勤,让杜父和杜母有点面面相觑。
也许是看到互相眼里的意思,都没有再提这件事。
“咳咳,儿子,爸有句话跟你说。”
也许是见到杜父脸上的神情有点古怪,杜清和一愣:“你说?”
“你……在大学,有没有交女朋友?”这倒是为难杜父了,他这么正直的人,说出这等话来,已经是到了极限。
杜清和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有……有一个。”
杜母搭茬问道:“后来是分手了吗?”
“是分了……”杜清和苦笑说道,“你们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杜父和杜母对望一眼,然后杜父继续问道:“那后来就没再交一个吗?”
杜清和倒是觉得好笑了:“爸,你到底想说什么?”
“你先回答我,你现在还有女朋友吗?”
也许是看着杜父那么严肃的神奇,杜清和也预感大事不妙。但他也不打算说谎,因为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掩盖的。“没有。”
听了杜清和这句话,杜父就放心了。
“是这样的,你还记得杨叔叔吗?”杜父小心翼翼地说道,深怕惹得杜清和不快。
杜清和一愣:“小时候经常来我们家的杨叔叔?”
“对啊,他前些年搬到香山市去住了,工作也落在那一边。”杜父说道,“他的女儿,你见过吗?”
“没有。”
杜清和摇了摇头,就算见过也没啥印象了。
“这样吧,这周末那个杨姑娘会回潘州一趟,你约一下人家?”杜父继续说道,“人家杨姑娘还没男朋友呢,长得花容月貌的,说不定她看得上你,你们的事就成了!”
这时候,杜母插话道:“什么看得上,我们清和很差吗?”
“不差……就是,就是……”杜父不知道怎么说好,他那个老朋友,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富翁。也就是说,那个杨姑娘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富二代了。家世始终还是有点差距的,即便这年头没有那么明显的门当户对,可讲究起来一点都不差。“我那老朋友啊,先前是厂里的经理,但由于和其他领导理念不一样,一气之下就辞职单干了。这些年走南闯北的,也赚了点钱。人家的家世不错,能看得上咱们儿子,也是他的福气。”
杜清和有点哭笑不得,真的搞事情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相亲”?
要知道,他才二十三岁啊!
没想到他这个年纪,都会遇到最“可怕”的相亲,而且是在毫无防备之下就被父母“出卖”了。杜清和感觉自己的三观都要崩塌了,这说什么好呢?难道他父母就这么急着抱孙子吗?
虽然,现在杜清和是修道之人,但他也不会排斥人世间的一切。这就是道家和佛家的区别了,道家看似“出世”,其实是很积极“入世”的;而佛家则相反。所以,道家有火居道士,能结婚生子。比如龙虎山的天师教,就是火居道士,并不禁婚娶。
可杜清和没有到立即接受相亲的地步啊,这也太快了吧,杜清和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爸,能不去吗?”
杜父皱了皱眉头,他刚想发火,但一旁的杜母拉了拉他,杜父才收敛了火气。“你杨叔叔当年提携过我,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次安排你们见面,也是你杨叔叔提出来的。你杨叔叔知道我的为人,也听我评价过你,觉得你很不错。不然的话,你能认识到这么好的女孩吗?”
“不是,老爸,我……”
杜清和急了,想要申辩的时候,杜母却在一旁劝道:“儿子,没事的,就当做去认识一个朋友嘛!”
得,杜清和懂了。合着他们两个是早有商量了,不然的话也不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
看着杜清和这个模样,杜父苦笑说道:“仔大仔世界(粤语,意思是儿子大了,就是儿子的世界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吧。不过你心里不愿意都好,这次还是要去的,不然我难给你杨叔叔一个交代。再说了,不去的话,我怕你会后悔。”
杜清和心里嘀咕道:“我去了才后悔呢……”
当然,这句话是不敢随便说出口的。杜清和只能说道:“行,那我就去认识认识吧。”
有时候最难还的,就是人情债。要是放在高中的时候,杜清和哪里懂得这个?这些年走南闯北,杜清和才明白了这件事,最难还的债是人情债。粤语里有一句“人情紧过债”,在旧时,一个人如没有人情来往,就会被孤立,被人嘲笑,甚至被人遗忘。人情来往,有时真是让人觉得既温情而又无奈。
人情债,有的能偿还,有的却说不尽、躲不掉,想还却还不清,让人有些内疚、有些后悔,慢慢地变成了心里的疙瘩,走到哪里都跟着你。人情不可多欠,欠多了,就是人品问题。
见杜清和回答得敷衍,杜父也不知道怎么劝。他虽然不太明白年轻人的思想,但也能理解一点。他和杜母也是通过人介绍才走到了一起,那时候,杜父的厂还是一个大厂,职工甚至过千。现在,除了技术骨干还在以外,很多人经历了那次下岗风潮,纷纷离职了。老杜因为技术过硬,为人正直,才得以留在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