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太过实诚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更新:2024-05-27 22:50      字数:2127
  夏天的天黑得很晚,但这会都快五点多了,要是回去的话,得七点出头才能回到潘州市区。而徐记者也惦记着要快点回去改稿子,剪辑视频,争取在今晚九点就播出。时间很紧,所以徐记者提出了告辞。
  梁老汉有点不舍,说道:“要不留下来吃个晚饭吧,虽然没什么好吃的,都是些自家种的菜,养的鸡和鱼……”
  徐记者婉拒了,但梁老汉还是非常感谢这徐记者,甚至还特意拿来了一些土特产给人家。
  徐记者也有点感动:“阿伯,这使不得啊!”
  “没事,这些火龙果都是次品,给自己人吃的。”梁老汉也是实诚,直接把实话说了。好在他也知道说错了话,赶紧往回补:“我的意思是,这些不打农药的,所以长得小个,专门留给自己吃的。还有这些番薯,都是我们常吃的,有时候太多了也喂猪……对不起啊,我这人嘴笨,不懂说话……”
  好吧,徐记者哭笑不得地收下了。不得不说这些土特产是有点土的,但这却是一般城里人吃不到的好东西。
  现在城里人吃的菜,都是农民为了增收,不知道打了多少农药、化肥,所以长得又大又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民自己一般不吃这个,他们吃不打农药化肥的,长得又丑又小个的那些。
  不是农民坏,而是现在城里人已经百毒不侵了。
  不是说打了农药化肥的农产品就不能吃了,但农民自己都不吃,似乎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杜清和则趁着司机热车的空隙,问了梁老汉一句:“村长,那些雇佣的人,你给我找好了吧?”
  “找好了,一共十个,不够我再去找。”梁老汉掏出水烟筒,又“吧嗒吧嗒”抽上了。
  “那谢谢村长了,以后我也不常来,你帮我多照看点。可能的话,这是一条给大家指明的发财路。现在潘州市区已经很少吃过没打农药、化肥的菜了,肯定是有市场的。”杜清和肯定地说了一句。
  梁老汉抽完一口烟,才说道:“知道了,你个后生仔就一个甩手掌柜。行吧,等过几天我就让他们开始种菜。”
  “行,那我每月过来几趟,发发工资,随时抽检一次。”杜清和乐道,“只要把菜卖出去了,这奖金也会发的。”
  “诶,你说清楚咯,第一茬种什么菜啊?”
  梁老汉一愣神的时候,杜清和都钻进车里了。
  “先种……菜心吧,这个好种也畅销!”杜清和经常买菜,自然知道什么菜最合适。
  菜心是南方特有的蔬菜种类,也是蔬菜北运的主力之一。当然了,北方不太喜欢吃菜心,他们喜欢吃瓜果类蔬菜,还有就是大白菜,这几种蔬菜恰好把菜心的市场都挤掉了。但没关系,杜清和主要是供应本地的,潘州人喜欢吃就行了。
  不得不说,种菜也是一种技术活。
  要是没种过菜的人去种菜,保管会闹出不少笑话来。
  就拿种菜心来说,播种是播种,跟水稻一样,是要移栽的,不然的话播种之后就太挤,根本长不大。这就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菜农,把长了几片叶子的菜苗移植到菜田里。所以,种菜算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话说农业历来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哪怕是有了大型机械之后,也征服不了粤省那破碎得一块块的耕地。
  要是不懂种菜的,肯定会撒下种子就不管了。这样是绝对种不出菜来的,不知道多少菜苗互相争夺水、阳光和土地,这样只会导致全部又小又蔫,别说能卖出去了,自己吃都是又苦又涩的。
  再加上还要施肥——农家肥还是要淋一次两次的,没有肥力的土地,很难种得出好吃的菜来。
  再说了,生长期超过一个半月的蔬菜,在快速生长阶段,淋一两次稀释的农家肥怎么了?
  漫不说雨水会冲刷,就算是平日里浇水,都足够把东西冲刷掉了。
  事实上,只有农家肥是真正好肥,不仅不会破坏土地,还能增加蔬菜的口感。
  现在市面上的那些打了化肥、农药的蔬菜,真的一口咬下去都能察觉得出,这是催生催熟的。
  “清和,你想些什么呢?”
  杨琇莹觉得车里的气氛有点怪异,不仅杜清和沉默,就连徐记者和司机兼摄像大哥也是没怎么说话。
  毕竟徐记者坐前排,不说话也正常。可杜清和不说话,那就太奇怪了。
  “我在想,怎么把种出来的菜卖出去呢。”
  杜清和确实在烦恼这个,他虽然夸下海口说一定会卖出去的,但实际上……这事并不算容易,甚至还挺难的。
  别的不说,什么大酒楼啊,大排档啊,小餐厅啊,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就连他都经常去熟人那买菜,还会便宜不少。
  所以,凭什么人家就要买你的菜?
  就算你的菜和市面上一样便宜,人家也没有理由选你的吧?再一个,杜清和可不像低价卖出去了。这可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卖廉价了,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会有办法的。”杨琇莹安慰他说道,“实在不行,我们一起去推销呗?”
  “好办法……我还想着,是不是直接把收购商给忽悠到丰祥村去,卖个辛苦钱就算了。又或者拿下一个市场的摊位来,把菜卖出去就好。潘州市区有几十万人口呢,肯定能消化掉那几千斤菜的。”杜清和也在安慰自己。
  奇怪的是,不管他们谈论的声音多大多小,前面的两人都不曾回答。杜清和悄悄看了一眼,好家伙,原来徐记者在用手机打字中。
  怪不得人家是省台记者,这工作态度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至于司机大哥,则专心地看着车。
  杜清和能感受得到,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在乡间公路上奔驰着的小车,速度超过了八十迈。要是再快,就有危险了,因为乡间公路比较窄小,会车不容易。
  “他们好敬业啊。”杨琇莹也感慨地说道。
  “嗯嗯,看来这一次丰祥村是有救了!”杜清和也是有点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