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巧刺王龁
作者:清岚如水      更新:2024-05-28 17:36      字数:2087
  这一招真灵,战斗果然停止了。
  一问番号,还果然都是秦军!
  听到报告,王龁的眼睛都气直了:
  “去!继续这么处理!”
  强行制止的效果虽然很好,但他身边的保卫力量却减弱了。
  盯准王龁的位置,李同向同伴换了一把“工兵锹”挟在断臂之下。
  在人群中一步步朝着王龁往前挪。
  此时停战后的士兵们成群结队的回归营区,从王龁的附近经过很正常,没有引起他和卫士们的特别注意。
  所以李同走到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才被发现,一个卫士急忙大喊:
  “站住!哪个营的?”
  李同却不慌不忙地也大喊了一声:
  “报告!”
  又向前跨了一步。
  秦军中有一些后台硬并且能行动的伤残兵。
  他们为了能多积些军功给日后养老,就托人情走后门,留在部队继续服役。
  虽不能到一线作战,但可以收发传递信息,外出化装侦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也都不白吃饭。
  李同断了一臂,身着秦军服装,又没带武器。
  王龁真当他是来报告军情,便向卫士们一摆手,示意不要阻挡。
  但李同向前运动的速度却引起蒙骜的怀疑:
  一个普通残兵能有这么敏捷的身手?
  立刻也大喝一声:
  “停步!”
  可惜却慢了半拍,李同左手抽出工兵锹用力抡起朝王龁脸上劈下。
  与此同时,王龁身边举着火把的军兵也都被刺倒,周围立刻又陷入一片漆黑。
  只听见王龁啊呀一声怪叫,卫士们纷纷扑过去救援,也有人高喊:
  “快来抓刺客啊!抓刺客!”
  本来已经恢复正常秩序的秦军听说大将军遇险,又乱了起来。
  在王龁挨打的同时,蒙骜也遭到袭击。
  但他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右手始终按着剑柄,闻声辨迹;
  对方的戟尖还没刺到身上,他就已经抽出宝剑;
  翻腕一挡,顺势削下,不把那枝戟割飞就会削掉对方的手腕。
  那人知道厉害,踉跄后退,摔倒在地……
  卫士们知道王龁被刺,立即大喊:
  “抓刺客呀!”
  周围一片响应,此起彼伏,越传越远。
  蒙骜明白:
  这样喊下去势必造成人心惶惶,引起新一轮的骚乱,只会对敌人有利,便急忙下令:
  “你们几个把王将军护送回大帐;
  你们几个分头火速传令各部队,加强对自己驻区营栅防守,不许放走一个敌人!”
  论说蒙骜采取的应急措施非常正确,在目前的情况下捉一个都难,更不可能全歼;
  所以,还应把希望寄托在“天明”。
  估计天快亮了。
  已经大闹秦营,又赠给王龁一锹,无论是死是伤都是一个意外的巨大收获。
  足以起到从精神上打击秦军的预定效果。
  再闹下去虽然还能找到机会,可就过于冒险了。
  李同并不想非死在秦营当英雄,既已心满意足,还是见好就收吧。
  何况自己行前还吹过“全师而还”的大话呢?
  李同发出暗号,好在大家分散得不太远,很快便集中成一队。
  蒙骜虽然要求部下“火速传令”。
  但秦营绵延百余里,驻防几百支部队,层层下达,逐一通知,就是用电话也需要一定时间。
  何况还是口头传递?
  他们快,李同跑得更快。
  等各部队指挥官接到命令,忙乱调动部队时,李同百人已找到一个薄弱环节。
  他们以追击“敌人”的名义公然出营。
  走前还没忘记告戒守营的秦军:
  “蒙将军命令你们严加防守,放走一个也定斩不饶!”
  可怜这些秦军因为听说入营的敌人有好几万,所以对眼前这点儿“自己人”并没怀疑。
  还以为真的是去执行任务;
  正式命令传到后才意识到可能是上了当。
  但放走了敌人确实要杀头,只要自己不说又有谁知道?
  所以“巡察队”来了,得到的回答都是情况正常、平安无事。
  由于李同的破坏活动,使几十万秦军在夜雨中淋个湿透,又奉命严阵以待,一夜没能合眼。
  好容易熬到天亮,雨也停了,蒙将军又命令让各部队以“拉大网”的方式把全营仔仔细细地认真搜查。
  连绵百余里的营区里,不知被多少人践踏得泥泞不堪。
  地上、水中,七歪八倒的营帐间,东一个西一个躺在地上的都是秦兵,死伤中没有一个“外人”。
  从上到下一直又忙到天黑,连饭都顾不上吃。
  然而,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找到。
  就这么神秘的蒸发了,休说他们的面目,连究竟来了多少人都是个“谜”!
  这个“谜”未免太残酷了:
  王龁以下,轻、重伤了几万人,阵亡五、六千。
  损失大小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全营几十万大军都被搅闹得人心惶惶;
  夜里加了几倍的固定、游动哨,每个帐内也分为两班轮流值勤。
  睡觉的心中也不安稳,真正是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
  从此,秦军尝到了“缺觉”的滋味。
  尽管如此戒备森严,营中仍然疑神疑鬼。
  夜里几声马嘶,一个人的梦话,却曾引起全军的轰动。
  于是有人悄悄说可能是“闹鬼”。
  长平坑杀了四十万,邯郸被围后死的还要超过这个数。
  战乱中祭祀供献都非常匮乏,甚至连活人都顾不上了。
  冤有头,债有主,这么多饿鬼,能不找咱们秦国人来算帐吗?
  这种“鬼话”,蒙骜这个档次的人当然不信。
  但下层士兵们对一切不能以人的思维来解释的现象,向来都是委诸于鬼神。
  在没捉住这些连大将军都能袭击的“人”之前,他们宁可相信这都是“鬼干的”。
  可怜不可一世的秦军,竟患上了“恐鬼病”。
  总在忧虑每多杀一个人,就会多一个讨债的冤鬼。
  致使军队的杀伤力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