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作者:柠檬酸不酸      更新:2024-07-08 16:35      字数:1791
  外出游学之事得到了父亲的首肯,唐劭心情大好,出了无逸园转道就向琴园而去。
  张姨娘手拈珠串跪坐在佛堂,面前的香案上放着摊开的佛经和抄写到一半的经文。
  唐劭十分自然地跪坐到母亲身侧,拈起三根线香靠近烛台点燃,插到香炉中接替即将燃烧殆尽的香烛。
  他轻声对母亲说:“我帮您抄。”
  张姨娘递笔给儿子,稍往边上挪动,转着佛珠敲击木鱼。
  唐劭和父亲一样追随孔孟,不信神佛。
  只是因着母亲信佛的缘故,自小被动读了不少佛经,极为聪慧的他近乎过目不忘,这些抄写过数遍的经文早已烂熟于心,不须对照经书亦可默写下来。
  一行行端秀的簪花小楷出现到洒金纸上,张氏不由赞叹:“我儿的字写得越发好了。”
  唐劭书写不停,貌似随意道:“刚才去了无逸园,父亲也夸我策论有长进。”
  张姨娘闻言大喜,放下木鱼,瞧着渐脱稚气、出落得芝兰玉树般的儿子喜欢得不知如何是好,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劭儿明睿聪慧,是该多夸一夸。”
  她将儿子鬓角垂下未束的碎发收拢至他耳后,眼中带着慈爱憧憬道:“再过几个月你该满十六了,也是时候说亲娶妻了,不知老爷打算为你定哪家的姑娘,要是也能定个卢家的姑娘就再好不过了,我们卢家最会教养女儿,养出来的小姐们个个干练出挑、人品贵重。”
  母亲随嫡母唐卢氏陪嫁过来已有二十年,却仍旧动不动就以卢家人自居,唐三颇为无奈,幸好父亲仁厚不计较这些。
  “父亲替我挑的不论是哪家女子,想必都不会错,若有幸能娶卢家女为妻,那就更好了。”
  唐劭顺着母亲的意思说道,张氏听了心中极为熨帖,接着他话锋一转,图穷匕见:“成家之事自有父母之命,立业的事还须我自己勉力为之,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孩儿想出门游学,增长见闻。”
  “什么?!”张氏的反应和唐二如出一辙,震惊到时刻不离手的佛珠都险些掉地。
  “好好的,出远门做什么?读书就读书,什么学问是在国子监学不到的?这事你父亲知道吗?”
  “知道,父亲同意我去。”
  “同意......他竟然同意......”张姨娘喃喃自语间已起身,口不择言道:“他当然同意,他如今鬼迷心窍,一门心思都在同女儿秽乱家门上,哪里还顾旁人死活。”
  “你是我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肉,到头来还是只有为娘的心疼你,这事我不同意,不许你远离家门。”
  “你才十五岁啊,这世道艰难、人心险恶,哪里是你一个小孩子能分辨得清的。老爷那里我去说,我倒想向他讨个说法,问一问什么缘故竟能放心你出去。”
  张姨娘说着扭头就往外走,唐劭在后面苦劝不停,“娘,您先别去打扰父亲,听我说完好么?”
  “我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不能永远活在父亲的庇护和您的疼爱之下,总要经历些风雨磨难,出去历练一番不好么?”
  张氏死活不听儿子劝解,气势汹汹一路直奔无逸园。
  唐关正在书房听鹿鸣回话,听到门外小厮报告,向鹿鸣抬手让他站到一边,朗声对外面道:“让她进来。”
  原本情绪上头、怒火中烧的张姨娘听到低沉冷肃的声音如遭冷水浇灌,稍作冷静,待进门对上那双眼睛,心底已是一片胆怯。
  不消多说,唐关自然知道她所为何来。
  身为人父,父母爱子之心他较旁人只多不少,耐着性子对张氏道:“少年人有主见是好事,天高海阔,不必拘着他。”
  张姨娘不敢与他强争,掩面哽咽流涕,“妾身识字不多,只粗通文墨,但也听闻过圣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妾半生只有这一点骨血,所牵念的也只有他一个。妾身过去没求过老爷什么,今日只求您将他留在我身边,让我余下的些许残年能守着他,看着他平安无虞,来日魂销九泉也再无遗憾。”
  唐关脸色一点点沉下去,他本无意责备姨娘什么,听完她的哭诉却不免冷斥道:“迂腐短视。”
  “将季伦栓在你身边侍奉残年不去建功立业,等你寿数已终、百年之后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他何以立命安身?”
  唐大人学冠当世,却深知纸上得来的学问仅能修身,不能齐家,更不能经世济民,以安天下。
  “可是我......老爷,劭儿年小无知,才不到十六的年纪......”
  老男人耐心已尽,入鬓长眉蹙起,对姨娘丝毫不留情面,“出去。”
  张氏不敢招惹他,即刻收声咽下几欲冲出喉咙的话语,暗自垂泪。
  唐劭心疼母亲的同时心底松快欣喜,向父亲弯腰行礼,半扶半拉着哭成泪人的母亲欣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