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137节
作者:肉丝米面      更新:2024-06-09 15:43      字数:3446
  “父皇,是允熥与儿臣说的,若想腿脚筋骨好的更快一些,便要多晒晒太阳。”
  朱元璋张张嘴,最后晦气的啐了一口:“那小子如今说话,你倒是愈发的听了。到底谁是老子谁是儿子?”
  朱标默默的笑着,伸出双手拍拍自己的双腿。
  似乎确实是因为晒足了太阳,前些日子没有多少知觉的双腿,如今也有些一些感觉,只觉得腿上的血脉在缓缓的流动着。
  朱元璋挥挥手,想到那小子倒也与自己叮嘱过,要自己夜里头不要看奏章太久,如此心中才少了些吃味。
  他向着儿子招招手:“你过来些,今日允熥提及的军中将士转为驿站吏目之事,我见你似乎还有些话不曾当着众人之面说出口,目下便只有咱爷俩,你且好好的说说。”
  第一百六十一章 皇太孙爱我
  咯吱咯吱。
  偏殿内,响起一阵轴承转动声。
  已经坐在轮椅上不少时日的朱标,如今已经能够不靠外人,自己便能操纵轮椅。
  等他到了老爷子面前,望着老爷子的表情,无奈的苦笑着:“您不是也看出来了,那小子这是藏了好大一个手笔。”
  被点破了的朱元璋,当即不满的白了太子一眼。
  “仁政啊!若是办成了,便是历朝历代君王都不曾办成的大大的仁政啊!”
  朱标面色沉着,倒不似老爷子这般动容。
  他只是淡淡的说道:“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句皇权不下乡,便将我等天家权柄,被封死在了县衙之内!”
  说着说着,太子爷的脸上再也没了先前那副闲云野鹤,修养身心的状态,目光之中有阵阵杀气肆意,其姿态好不威严。
  朱标冷哼一声:“若非朝廷难以更改,又怎能叫那些地方士绅盘横乡野,鱼肉百姓。灾年低价买地,高价售粮,高利借贷。致使百姓不得不卖儿卖女,卖地卖身!”
  朱元璋大概是被太子这番话给触动了,早年间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场景,重现在眼前,令他愤愤不平的哼哼着。
  然而,愤怒之余,却又无可奈何的叹息一声。
  “此事自古难全。乡贤村霸,若是乡贤自当无事,可若是生了村霸,便是百姓之祸。”
  朱元璋叹气摇头,感慨万千:“咱想让百姓过的更好一些,可乡野之间却是利益纠缠最是繁杂的地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咱家父子爷孙,强推下去,稍有不慎,便会掀起轩然大波。”
  自古皇权不下乡,皇帝的权威至多到地方县衙一级。
  再往下,更多的是一种另类的民主自治制度。
  或者说,是豪强士绅民主自治分润地方利益的制度。
  朱标眉头皱紧:“倒是这一次,允熥能借驿站改制之事,将此事带出,或可为往后朝堂革新之旧历,也可事先看看会出现哪些问题。”
  朱元璋手掌开始缓缓的拍在桌子上,沉声思索着。
  作为一个皇帝。
  尤其是一个时时刻刻将百姓生计挂在心中的皇帝。
  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想着,他的一切决定,都能够直接给到天下芸芸众生,那亿兆黎民手上。
  而不是在官府中流转,最后还要借助乡野豪强士绅之手,才能真正的推行下去。
  良久之后,朱元璋心中已有定计。
  “这件事情先按下不表,待此次直隶驿站改制之后观其反响。若是无错,便在朝中各部司衙门试探一番,随后再到大明诸道州府,一层层下去。”
  这是要做自上而下的彻底的革新。
  老爷子的力度不可为不大。
  朱标不由看向眼中闪烁着威严的老爷子,想了想不免轻笑了起来。
  大概也只有老爷子再有这样的自信和能力,直接在朝中办成此事。
  而有了朝廷带头,率先改革,再往下面地方上的道府州县推行,到时候即便会出现波折,但只要中枢不乱,地方上便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朱标更是笑道:“今日允熥之言,倒是于儿臣有些启发。”
  说着话,朱标看向老爷子。
  朱元璋立马开口询问:“有何启发?”
  朱标说道:“若是往后朝中再有大的变革,亦或是推行军转吏之事,可像如今一样,现在直隶督办推行,在一道一道的办下去。如此即便地方上出了乱子,朝中也能从容应变。”
  说到这,朱标目光一凝:“要是当真出了大乱子,周边地方官府及卫所,亦能出手镇压地方上的不臣之心!”
  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幽幽说道:“你近来只看书,晒太阳。总是太闲了,这几日便将此事梳理出来放好。到时候若那小子不提出来,你便拿出来。若是他提出来了,你也拿出来,叫那小子知晓了,他小子能想到的,咱爷俩也能想到!”
  老爷子竟然还和自家孙子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朱标一时间无奈至极,只能是苦笑连连的接下了这个活。
  ……
  自出了大殿,朱允熥将今日之事与解缙三人好一生交代后,便将三人赶走,自己往东宫回去。
  如今一样样的事情都在推进着,朝中政局也算是太平。
  他却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一股紧迫感,总是压在他的心头。
  解放大明生产力。
  这是一个庞大到他觉得窒息的问题。
  不论他现在做多少改革,最多不过算是缝补大明这个终将年迈的帝国。
  只有彻底的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收集量。
  才能彻底的解决,一个封建王朝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周期性问题。
  不论是他早有计划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是商税改革,都只能是从制度和体系上改变和缓解大明未来的风险。
  只有从技术上,从科技上,让大明发生改变,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这一条于科学的解释,在朱允熥是有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被老师灌入进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待他要赶回东宫,规划一下大明的科技发展路线之时。
  面前去路,却是被人给挡住了。
  抬起头,只见一袭青衫儒服的方孝孺,正合手垂立,站在宫中通向东宫的甬道下。
  朱允熥当即拱手作揖:“学生见过先生。”
  方孝孺赶忙侧过身子,亦是还礼:“微臣参见皇太孙。”
  两人几乎是同时躬身,又同时起身。
  朱允熥脸上露出笑容,好奇道:“今日先生怎有了时间,往东宫这边来?”
  说起来,朱允熥脸上便有些不好意思。
  自从他将方孝孺给拉拢进宫中,对方一直为自己在士林始终传扬名声,更改过去自己对外的懦弱内敛秉性,听说更是因为当初的西安门之事,在城中与好些士林众人争吵了一番。
  可自己在重开的大本堂里,也不过是短暂的与那些宗室叔叔们学习了一段时日,就因为朝中的事情,而无法再过去继续学习了。
  方孝孺脸上带着些不满,颇有些幽怨道:“皇太孙可是有好些日子,不曾再去大本堂了,皇太孙尚未成年,于圣贤文章,世间道理,虽有进展,但学问却是要多多益善的。”
  见这位先生果然是在说此事,朱允熥愈发尴尬。
  他拱拱手:“先生,近日朝中诸事不宁,学生身为宗室,又获封监国皇太孙,便发现这时间总是短缺不够用的。”
  方孝孺点点头,转口道:“既如此,皇太孙且容臣考校一番功课,是否有短缺遗漏。”
  似乎只是为了来检查自己功课的?
  朱允熥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方孝孺便提了几点问题,朱允熥亦是从善如流,有课业上先贤人物们的见解,也有他自己的分析。
  一翻下来,方孝孺脸上终于是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皇太孙忙于朝政,功课却也不曾落下,亦是如往常一般,颇有见解,臣便放心了。只是,若是皇太孙空闲下来,总还是要去大本堂精心下来,再多读些书。”
  朱允熥再躬身:“学生谨受教,定不忘先生的谆谆教导。”
  到这里,他意味今天这场学术之谈就要结束。
  却不想方孝孺脸上竟然是难得一见的露出一抹不好意思。
  朱允熥稍有好奇:“先生还有事?”
  方孝孺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才支支吾吾道:“臣听闻,今日朝中……诸位大人能付诸笔墨丹青……于那邮票之上……”
  哈哈哈!
  朱允熥几乎是要笑出声来。
  感情,这位先生也是听闻了刚刚在殿内议论到的驿站改制之事。
  这位如今在士林之中可是颇有名望的,平生也最是看重自己的名声,现在有如此通过邮票传扬自己名声的东西,他有怎么可能会弃之不顾。
  他这是来讨好处的。
  朱允熥当下直接开口许诺:“倒是学生忘了与先生说,学生已经吩咐了翰林学士解缙,回头他自会去先生家中,求取先生的墨宝于那邮票之上。”
  “啊?”方孝孺长大了嘴巴,忽然觉得自己这张老脸滚烫通红。
  见自己这位皇太孙学生,已经是将事情都安排好了,不由感到一阵的懊恼。
  连忙躬身作揖,自请离去。
  自己这位皇太孙学生,还是爱自己这位先生的啊!
  一路逃窜而去的方孝孺,又是懊恼,又是欣喜,只觉得自己当初果然是没有挑选错了学生。
  ……
  “皇太孙是忘了我吗?”
  从宫外走入午门后的曹国公李景隆,正在往东宫方向走去,他低着头呢喃自问了一句。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