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节
作者:更俗      更新:2024-07-06 17:46      字数:5735
  虽说刘师望等人是京襄能不能取而代之去真正掌握宿卫禁军的关键,但他也没有指望这次真能请得动刘师望出山。
  不见就不见呗,工作要慢慢做,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叫外人觉得京襄操之太急。
  韩圭就拉着史琥与刘隶、刘仁美商议前锋兵马将依托刘王寨,在铜官山东麓建立营寨,以待后续增援兵马赶来集结。
  刘氏非池州铜陵县人士,实是建继帝于襄阳登基,之后又迁都建邺,特别安排刘师望将族人迁到铜官山筑寨定居。
  铜官山乃黄山余脉的终点,往东、往东南方向乃是繁昌、芜湖、当涂、溧水等县平川与低山地形,南面则是巍峨险峻的黄山山脉,北面则是滔滔江水。
  建于铜官山的刘王寨选址北距长江仅十二里,铜陵县城在其西北侧,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迁刘氏族人于铜官山,与建继帝生前就着手将一部分太原遗民,迁到建邺城周边牛首山、茅山等地结寨而居,本身就有用来拱卫京中之意……
  刘王寨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不谈其他,目前渡江虏兵正在草汊河以西的当涂县境内集结,京襄援师前锋兵马先依托刘王寨建造营寨再图后计,谁也不能挑个不是来……
  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
  铜官山原名金牛山,早在春秋时,世人就在这里发现铜矿,西汉年间在这设立“铜官”专司冶炼,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铜官山位于铜陵县城东南方向仅四五里许,东与建邺府所辖、一马平川的繁昌、南陵两县相接,北面与罗望率荆南军残部被围困的庐江县隔江相望,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
  韩圭与史琥找刘隶、刘仁美谈妥倚寨筑营之事就告辞离开了,午前铜陵县征调五百多民夫赶到刘王寨协助修造营寨——刘隶也特意着刘壮飞带领寨子里百余青壮扛着大锯、锹铲,协助砍伐树木、开挖壕沟。
  担心京襄援军前锋有可能吸引虏兵大举反扑,特别是铜陵、池州以北的江面都还在赤扈水师的绝对控制之下,刘王寨内部的防御没敢有丝毫的松懈,刘仁美午前在寨墙上巡视,告诫寨勇莫要得意忘形。
  刘仁美午时回到父亲所居的茅舍,看到父亲刘师望站在院子里,正往东面眺望。刘王寨东南角地势较高,视野可以越过寨墙,眺望到铜官山东麓修建营寨的情形。
  “虏兵似乎并无反应,这是要叫京襄援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在铜官山东麓扎下营寨吗?”
  刘仁美虽然不解父亲为何坚持不与京襄接触,但他内心还是敬重他父亲的,这时候心里有了疑问,也坦然相询。
  刘师望收回远望的眼神,看着长子还未被岁月刻画的年轻的脸,问道:“以你之见,渡江虏兵后续会怎么做?”
  “虏兵应该不可能再对建邺城进行强攻了,随时都有可能会撤到江北去吧?”刘仁美说道。
  “虏兵如果想强攻建邺,还有机会吗?”刘师望问道。
  “靖胜侯亲至牛首山督战勤王,短短七八日就召集六七千义军,虏兵哪里还有机会攻下建邺?”刘仁美说道,“再说,两万宿卫禁军在京中也不纯是摆饰吧?”
  “赤扈人自己也知道失去强攻建邺的机会了,应该也已经放弃一举攻陷建邺城的妄想了,那他们集结兵马,反扑铜官山,或者在繁昌、南陵两县,沿青戈江建立拦截防线,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做,不过是将其有限的渡江兵马分割成首尾难以相顾的三部分,特别是其仓促进驻铜官山以东的兵马,还随时有可能遭受到来自牛首山义军与京襄援军前锋精锐的凌厉夹击。”
  刘师望悠悠说道,
  “靖胜侯这些年南征北战,用兵无坚不摧,绝非寻常将帅能及,赤扈人哪里敢在靖胜侯面前露出这么大的破绽?接下来虏兵想做的,或者说是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戍守建邺的宿卫禁军、附近州县受靖胜侯感召聚集起来的义军乡勇,以及后续从诸路州县增援而来的勤王兵马,牵制在南岸,以便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时间,逐一攻陷庐江、舒城、寿春等淮西重镇。抱着这样的目的,他们完全可以将有限的渡江兵马集中于草汊河或破岗渎入江河口附近……”
  “父亲以为靖胜侯会如此应对?”刘仁美问道。
  “或许这本身就是靖胜侯所希望的吧?要不然他们哪里需要花气力在铜官山建营寨了?无非是徐徐图之罢了!”刘师望轻叹一口气,说罢就负手往茅舍之后走去……
  ……
  ……
  “……徐怀恃南朝建继帝真假难辨之密诏诱诛郑怀忠、郑聪父子,助淮王赵观登位,趁赵观及淮王府系将吏心绪激荡之余,徐怀获得与荆南、荆北制置司共同招讨洞庭湖匪的权力,转头就奔赴荆北组建南蔡招讨司,但实际借此名义,控制南阳、襄阳等地,迫使南朝不得不割京襄许其自治——而从这一刻起,徐怀不为人臣之野心可以说是彰显无遗了……”
  破岗渎河口大营,赤扈渡江主要的将领齐聚一堂,与代表平燕宗王屠哥抵临建邺的淄莱兵马副都总管桂布商议后续在长江以南的应对策略。
  这段时间渡江诸将都已经清醒的意识到,或者亲眼看到徐怀抵临建邺后,对南朝军民的士气提振有多恐怖。
  即便再骁勇骄傲的赤扈老将,在寿春、庐江等城未下的情况下,也不敢主张进一步从本就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而捉襟见肘的北岸继续抽调兵马渡江。
  这时候果断从建邺撤出去,趁南朝援师集结还极为有限之时,重点加强对庐江、舒州、寿春等城的进攻,也就成为平燕宗王府诸将的主流意见。
  仲长卿这时候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镇南宗王府诸将对京襄与南朝朝廷割裂及猜忌,一直都有极其深刻的认识,要不然也不会在两年对峙作战无果之后,就直接主张与南朝媾和。
  目的其实就是促使南朝朝廷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加强对京襄的遏制,促使京襄与南朝朝廷的矛盾公开化、激烈化,甚至与他们联手将京襄扼杀在彻底崛起难制之前。
  很可惜镇南宗王府的主张没有受到汗廷的重视,甚至平燕宗王府诸将也觉得这样的主张太过软弱。
  仲长卿这次赶到建邺后,协助兀赤部署对牛首山及跃龙寨等地的军事封锁,也从种种迹象看出京襄很早就对他们突袭建邺有强烈的预测。
  而单纯从军事行动的角度看,京襄援师走长江北岸经黄蕲两州抵达舒州,威胁他们的侧翼,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走北岸进驻舒州,不需要渡江,推进的速度将会快得多,京襄援师也不用太担心赤扈水师来自下游江面的威胁。
  而以徐怀及京襄诸将的眼力,自然早就能看出赤扈东路大军这次并没有一举拿下建邺的能力;毕竟南朝建继帝所打下的基础,还没有被新帝及汪、杨等人彻底摧毁。
  然而徐怀却宁可东进增援速度大幅放慢,也要决定从南岸增援建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先赶到建邺安定人心、提振士气。
  很显然徐怀及京襄众人有着很深层次的意图或者说野心。
  这简直就是昭然若揭的事情。
  仲长卿主张将计就计,不主张渡江兵马过于急切全部从南岸撤走,主张将一部分渡江兵马,特别是一部分精锐战力,集中到破岗渎外河下游沿岸来,继续钉在建邺城附近不走。
  目的就是要让徐怀有机会在建邺附近进一步召集义军人马加以控制,就是要让徐怀继续在建邺城外滋长人望。
  这样,他们一方面将能更从容的组织北岸兵马进攻庐州、舒城及寿春等城,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徐怀及京襄众人的野心更彻底的暴露出来,令京襄与南朝朝廷再难相容。
  这恰恰是在这次发动东路攻势之前,镇南宗王府所极力主张的事情。
  当然,其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镇南宗王府之前更期待南朝朝廷还能有效掌握其他区域,集中两淮、两江及两湖的地方力量,对京襄进行压制、限制,乃至最终进行武力削藩。
  然而他们目前不果断撤出,还要将一部分渡江兵马拖延在南岸不走,有可能给徐怀一举控制南朝朝堂的机会,但控制住朝堂,并不意味着京襄就已经彻底控制住了南朝半壁江山,更有可能的是直接促使南朝半壁江山先四分五裂起来。
  当然了,骑兵部队还是要先进行撤离。
  毕竟运送战马渡江,实在要比运送兵卒困难得多——一艘艨艟战船,一次可以运载上百将卒渡江,却未必能装得下十匹战马,因此传统的战船舱室都比较低矮,隔舱以及甲板又较为狭窄。
  在这一点上,京襄援师也遇到同样的困难,因此京襄援师前期仅有千余骑兵渡江到南岸,其他进入南岸的兵马以步卒为主。
  这点,赤扈进入长江中游的哨船、斥候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也是京襄这次别具野心的主要迹象。
  仲长卿的主张,也得到兀赤等大部分渡江将领的支持。
  目前平燕宗王府内部,最不愿干脆利落北撤的,恰恰也是他们这些渡江将领了,即便他们要面临的是即将增援进入建邺的京襄精锐。
  甚至有人主张,先将战马都运过河去,将一部分赤扈精锐留在破岗渎河口大营,加强对南朝援军的牵制能力。
  ……
  ……
  随着赤扈渡江兵马全部收缩到破岗渎下游数座沿河营寨,甚至将大部分战马以及一部分兵力运送到北岸,加强对庐江、舒城等城的围困,建邺城总算是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甚至有一部分兵马从东城及南城的城门出来,恢复对建邺以东、以南地区的控制。
  朱沆也终于得以进入建邺城、进宫复旨。
  “虏兵已料无望攻陷建邺,才有此时的大举收缩,陛下当务之急乃是令宿卫禁军进攻河口敌营,彻底解建邺之危。只有这样,靖胜侯与诸路援师才能专心致志渡江与敌作战,以解淮西之围!”
  朱沆跪在垂拱殿前,言辞恳切的奏请绍隆帝即刻调派宿卫禁军出城作战。
  从赤扈水师突袭建邺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但当世消息传递以及兵马集结,效率都极为低下,像京襄与荆北能有两三千前锋兵马先期抵达铜陵、潜山,都已经算是动作迅速的。
  目前徐怀在牛首山召集的义军,因为兵械、铠甲简陋,又缺乏足够的军将武吏进行统领,战斗力不是特别强——朱沆知道叫徐怀此时统领前期集结起来的义军,去强攻敌营太强人所难了;京襄援师主力目前未到,义军并不应该承担冲锋陷阱的重任。
  当然,朱沆更清醒的意识到,京中再无动作,而让徐怀在牛首山借口建邺威胁未除,继续召集义军,再等到京襄精锐兵马赶到建邺会合,到时候就算徐怀没有取代之意,他下面那些人就没有这个心思了?
  大越高祖皇帝也是半推半就才披上黄袍的啊!
  在朱沆看来,唯一能缓解这层危机的办法,就是宿卫禁军必须尽快有所作为,也必须要尽快让徐怀率部渡江去北岸作战……
  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
  这次殿议,除了周鹤、高纯年、汪伯潜、杨茂彦、王番等宰执大臣外,还将武威郡王赵翼、诸部侍郎、郎中宫、寺监诸卿、副卿、政事堂、三使司、枢密院都承旨、诸殿阁学士、直学士等朝臣都召集过来商议军机。
  垂拱殿原本是绍隆帝日常署理军政之所,面积不大。
  除了武威郡王赵翼及诸宰执大臣得赐座,其他朝臣只能站在殿中议事,将大殿挤得满满当当,就听着朱沆沙哑而恳切的奏请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这数日来,徐惮召集千余水师残兵,频频从宝华山东麓山林里杀出,寻找机会袭扰封锁建邺东城外围的虏兵,有好几次战斗就发生在岳庭门守军眼鼻子底下。
  此外,连日来渡江虏兵陆续将其骑兵部队撤往北岸,破岗渎(秦淮河)河口码头是其骑兵渡江北撤的主要场所,距离建邺城西北角水道城门都不到十里,守军站在城墙之上,每天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基本上就已经坐实徐怀亲自赶到建邺、迫使虏兵放弃攻占建邺城妄想的猜测。
  昨日虏兵基本上也放弃对建邺城以东、以南地区的封锁,将兵力都收缩到破岗渎(秦淮河)下游河口附近的几座营寨之中;宿卫禁军斥候出城侦察、联络都无障碍。
  虽说出于谨慎,城门紧闭如故,数万宿卫禁军及府军吃喝宿寝都还在城墙上,但城中已经开始荡漾大难得除的喜悦之情。
  今日一早朱沆携带靖胜侯徐怀的奏章,在百余义军将卒的护送下进城,更是让满城军民心头最后一块石头落地,大街小巷甚至都有人迫不及待的张灯结彩起来。
  此时召集进垂拱殿参与廷议的诸大臣,大危得解的喜悦自不用说。
  朱沆站在殿上陈述他前往京襄传诏,以及徐怀毅然决定从南蔡出发,仅在五艘战船的护送下,率五百护卫沿江直闯虏兵水师的封锁网赶来建邺,诸大臣事后听来也是惊心动魄,他们暗暗掐算着时日,恰是靖胜侯徐怀在草汊河西登岸,虏兵就大规模将兵马从建邺城外往西调走。
  虽说之前渡江虏兵规模也有限,仓促间也没有来得及将大型战械运过长江来,但在外围没有威胁的情况下,还是组织过几次附城强攻。
  却是靖胜侯徐怀在草汊河西登岸后,虏兵才彻底放弃攻城。
  不管以往对靖胜侯徐怀及京襄众人多看不上眼,诸多朝臣这时候也都是异口同声盛赞其功;大家站在殿中都禁不住窃窃私语,靖胜侯徐怀这次估计要册封国公才能彰显其功。
  当然,听到朱沆声音激越的奏请绍隆帝速遣宿卫禁军出城作战,众人心头又忐忑起来。
  此时站在垂拱殿的朝臣,大部分人思虑并没有那么深,他们毕竟没有目睹之前刘衍与杨茂彦、汪伯彦等人争论出兵的情形,他们更多是下意识的担忧宿卫禁军此时出城作战,要是再出什么漏子,不是节外生枝吗?
  在此时垂拱殿里站着的大多数人看来,既然靖胜侯都已经亲临建邺勤王,除了京襄援师前锋兵马已抵达铜陵县,距离建邺就两百多里,在牛首山、宝华山等地还召集上万义军,将建邺附近已经收缩秦淮河口的虏兵,继续交给靖胜侯徐怀统领京襄援师及义军处理,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周鹤、高纯年、汪伯潜、杨茂彦、王番、钱择瑞以及王番、刘衍则心思各异起来。
  刘衍对汪、杨等人已失望透顶。
  此时建邺危机已解,宿卫禁军出不出城,在他看来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陛下还是坚决不许宿卫禁军出兵,大不了就是多拖上几天,等京襄援师主力赶来,渡江虏兵还敢继续占住秦淮河口不走?
  王番则是正襟危坐,不看对面汪伯潜、杨茂彦等人的脸色,也不看殿下诸臣的反应,更无意去窥坐在御案后的绍隆帝的神色。
  出兵之议,倘若是其他大臣提出,也许会对绍隆帝及汪伯潜、杨茂彦等人会造成大的触动,说不定真就能促成出兵,但朱沆身上暗通、勾结京襄的帽子现在摘掉了吗?
  “臣有言上奏!”
  晋庄臣从一干侍郎、寺卿之中站出来,走到殿中朝绍隆帝揖礼而拜。
  “晋卿有何话,还请说来。”绍隆帝挥手说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