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288节
作者:
皇家雇佣猫 更新:2024-08-03 16:32 字数:3646
“朝里的臣子与朕进言,说农为本、商为末,现在京师里有太多浮业之人,他们不事生产,而热衷于做工,因做工不受天时限制,没有所谓的农闲时节,做一天工便得一天工钱,且天旱也好、不旱也好,总归是有进项。长此以往,百姓岂不是争相做工,落得个无人耕种的境地?礼卿你以为如何?”
顾佐如今越发稳重,他回禀说:“人皆逐利而生。做工或是种地,百姓自己知道哪一种更好,自然是由他所去。百姓好,朝廷如何会不好?反过来说,百姓不好,朝廷又能得什么好处?此其一。”
朱厚照点点头,逻辑还是清楚的。
“其二,我大明如今的境地,只有人等地、没有地等人,若真有无人耕种的土地,那臣与陛下今晚便不必商议,只需将这些做工之人遣散回乡,分与土地,岂不是万事大吉?”
“不错。让百姓种地,但却无地可分。这也当真是个笑话。”
现如今北直隶周边,土地兼并严重,毕竟京城里衙门多,哪家哪户不得占上个百亩良田?
再有,其实目前的老百姓还是万分看重土地,但凡有一点余财,那都是回乡购买田地,哪里会有有地不种的人家?除非是过不下去。
“陛下,少司徒……臣有一言,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梅可甲缓声说道。
“说来即可。”
梅可甲说道:“陛下所忧虑者,乃是不夜城完工之后,两万余做工之人的去处。对此,臣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便是鼓励臣这样的民间商人更多的营造,将这些工人消化于民间,否则便永远是朝廷的负担;中策便是换个地方,再建一个不夜城。应天、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处处皆可。”
“上策呢?”
“陛下、少司徒,可还记得船厂船工不够?”
朱厚照眉头一抬,到底还是大商人,他似乎抓住了什么。
梅可甲微微低头,“多的地方往不够的地方纾解,虽说是麻烦了些,但一劳永逸且一箭双雕。”
经提醒,朱厚照就能想到办法了,“开设技校即可,先期可以免费,正好也可解决船工不足的问题。”
“如此,百业皆可兴旺!”很简单,既然可以引导这些人去做船工,那自然可以引导去做别的营生,“怕只怕,有些人故土难离,会不愿意。”
梅可甲低垂着眼眉,“少司徒,许多人到京师来本来就已经离了故土了。且丢了土地的百姓,都是为了求一口口粮。愿不愿意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如何凭一技之长有一个营生,这才重要。”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一声,他想到一句话。
穷人,没有选择权。
“这是个办法,且眼下刚入三月,大约要有半年的时间,你们两人又各经营一处船厂,下去以后便在不夜城建造之地宣传,因为这里的营造结束以后,朝廷将不会再兴建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船工的学习以自愿为原则,对了,每日工钱要写清楚,可以累进,学徒、出师、熟练分别对应不同的工钱。”
“就眼下来看,朝廷绝不止就在三处设市舶司,海贸的规模一定逐步扩大,所以船厂不仅要造更多地船,也要鼓励造更大的船!”
“是,遵旨!”
创造就业、鼓励创业、再规范就业市场……
朱厚照在小农经济的环境里,千方百计的搞些花头。只可惜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说,到目前为止,也就只能通过与外部的贸易来创造变化,造船就是因海贸而起。
而在内部,一谈起来还是河工、种地,其实有些无奈。
提到这个他想起来一事,
“上次你入京时,带回来的那姑娘,叫……叫……”
梅可甲心领神会,“回陛下,是叫孟樱。”
“喔,对对对。”朱厚照掐着腰,“她父亲应当从监狱里放出来了,联系上没有?能不能带回来可培育的红薯?”
“陛下,婆罗洲远在海外千里之地。而且近来臣听归来的海上商人说,红夷对此物进行了管控,不允许随意将其带离其岛。”
“有管控?那岂不是说明婆罗洲就有?!”
顾佐和梅可甲有些奇怪于陛下的思路,但其实仔细想来,也不是不对,“……应是如此。”
朱厚照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宣锦衣卫!管控怕什么?朕只怕它没有!
只要有,抢也要抢回来!”
这可不是谈温良恭俭让的时候!
第三百二十三章 红薯行动
“陛下……大明天朝上国,海外则为蛮夷之地,用抢,实为不妥。”
听顾佐这样讲,朱厚照一时愣住。
这……
“那就不说抢,说换。”皇帝有些哭笑不得,“海贸海贸,贸易本身就是相互交换。咱们大明的宝贝,他们见了也是眼热的,所以才常常高价哄抢。”
“皇上所言极是。”
顾佐头一次看到所谓的红薯,便问:“陛下,不知此物有何妙用?”
“朕也是在一古籍上所看,说海外之国有红薯一物,抗旱易活,产量颇高,可食之。”
“喔?有如此奇物。”
“等朕找回来,再与你详谈。现在你们先退下,礼卿,不夜城的事盯牢。收不回租金,少府的银子可就白投了。”
“是,陛下放心。”
送走了这两位,毛语文也差不多被宣进宫。
时间很晚,但朱厚照不想拖到明天,三两句话吩咐下去就好了。
而且也因为红薯的事情,他相当重视。
老实说,即便今天已经拿在手里了,推广也尚需要几年的时间,真的形成粮食产能的跃升,说不准都是七八年后了,更何况,他现在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好在现如今朝廷开海,海内外的交流增多,锦衣卫想安插几个人到商船之上也轻而易举。
所以仔细一想,还是交予毛语文。
除此之外,作为皇帝他对于海外之国的了解仅限于他从上辈子所带的记忆,而且还不知道记忆对不对,这其实也令人抓狂。
所以实际上毛语文是接到两个任务。
其一是派人前往海外了解各海岛之国的国情、军情。其二是找到红薯并带回来。
真实的历史上,西班牙人的确对这种作物的外传进行了控制,反正这些白人进行各种封控已经是老传统了。
“朕想制定一个行动,由北镇抚司执行。前段时间朝廷将锦衣卫改组,其中最重要的北镇抚司在你的手上,且原先锦衣卫就有刺探军情的职能,以往海外不足为虑,但朝廷开海之后与海外之国交流增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你要选派一精锐小队跟随梅记的商船南下。”
朱厚照把之前拿到的红薯的画拿了出来,“去那边以后,想办法寻找这样东西,这个是可以种的,种出来可以吃,而朕,要活种子。记住了没?刺探国情以及寻找此物。这件事你要亲自关心,亲自挑选人员,也决不允许走漏消息。此次行动便命名为红薯行动,明白么?”
皇帝说得语气不轻,毛语文其实没太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略带懵得接过了这幅画,“陛下,此事既然重要,不如臣亲自去?”
“唔……倒不必。”
因为本身那个姓孟的也在寻找。
锦衣卫也去寻找。
两手准备,足够了。
毛语文是不是亲自去,不是关键的要素。
“你还是留在这里,今年想必事情也不少。朕还是需要你。”
毛语文听完心里大受鼓舞,“既如此,臣便派遣三个小队,每队七人,全部分头行动,就是丢了命,也要完成陛下的交代的差事。”
三个小队这个执行方案倒不错。
朱厚照一时间倒没想到,因为他渐渐习惯了直接盯住某个人,具体怎么完成那是他们的事。
其实除了要尽快引进种子,本身也可以做些准备。比如说推广种植的过程其实可以提前先准备。
从成化到弘治正德年间,皇庄的问题逐渐凸显,文官对此意见很大。
只不过朱厚照又是开海,又是不夜城的,花里胡哨搞得太多,某种程度上使得皇庄倒成了件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
实际上,皇庄到可以作为先行示范的点,一旦看到实效,事情做起来会容易许多。
这个念头在朱厚照的脑海里闪过,于是叫来严嵩。
“陛下。”严嵩在毛语文的边上也跪下。
“忽然想起来一个事。等……过段时间吧。”朱厚照摸着下巴思索,“过段时间你记得提醒一下朕,朕要全面看一下皇庄之事,包括面积,区域,目前的情况。你下去以后先做调查,准备好。”
“是!微臣遵旨。”
毛语文在仔细端详了一下手里的东西,说是能吃,反正他是没吃过的。
“……红薯行动以从婆罗洲的海外之地带回种子为最高目标,三个小队既然分头行动,为免他们互相争功,互相破坏,你可以放话下去,只要事成,这二十一人朕皆有重赏,若是有谁不幸殒命,其妻儿父母也都由朝廷供养!”
听这意思竟然是这么重要的事,说得毛语文自己都想亲自去立功了。
“微臣明白!”
朱厚照在乾清宫来回转悠,再想不到什么但也无法完全放心,“你可有什么建议?”
毛语文想了想低头说:“这幅画……似乎是女子所绣,微臣斗胆,像是什么人给陛下的吗?”
“一个民间女子,应该在梅可甲的府上。”
“臣,想见见她。”
朱厚照略作思量,“行。不过她没有罪,你不要拷问。”
“陛下放心,臣自有办法。”
“好,那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毛语文接了任务,感觉又焕发了活力。
江西、浙江的事情之后,他歇了将近两个月,都快要闲出病来了。人一闲还容易胡思乱想,害怕皇帝会不会对他有什么不满意。
今天见过之后,一切阴霾便一扫而光。
如此重要的事情,还是委任于他,北镇抚司还是皇上用得最舒服的一把刀。
乾清宫里,朱厚照看完最后几封奏疏就准备歇息,
有刘健上的一封请罪疏,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连续站了六天实在支撑不住,而且心系山东百姓,想早一日回到山东,处理政务。
朱厚照看到的时候略微沉吟,
“刘瑾。”
“奴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