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云前雪      更新:2024-08-06 16:00      字数:1972
  到这,嬴舜华做出第一个小结,“无论你是诸子百家的弟子,还是大秦的普通黔首,亦或是曾经的六国贵族,在封神这件事上,都和秦始皇有着一致目标,那就是——成!功!”
  淳于越站在人群前方,心情复杂地看着慷慨激昂演讲的嬴舜华。
  从她说“秦二世而亡未发生”开始,到她问“为什么仙幕会突然出现”,在场的人就在一步一步顺着她的引导思考,逐渐忘记站在这儿的本来目的。
  现在,她更是将最有可能闹出问题的六国余孽和诸子百家、普通黔首绑在一起,告诉那些人,在封神这件事上,秦国可以接纳他们。
  同时,她也在用“秦亡封神失败”来告诉六国余孽,你们不能无底线地闹下去,否则你们将彻底与封神无缘。
  “一直都知道十一公主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现在才发现,我们还是太低估这位公主了。”淳于越看着高架上的嬴舜华,眉头紧皱。
  作为扶苏的老师,在得知“秦二世而亡”后,淳于越的心里并不比扶苏好多少。
  可他不明白,他倾尽全力教导出的扶苏,仁德贤明,上能慈爱弟妹,下能爱护黔首,为什么最终却会成为亡国之君。
  这一刻,他再次想起了章台宫中始皇的问题和那怀疑的眼神。
  ——舜华,你觉得,秦二世是谁?
  舜华,是你夺了扶苏的皇位吗?
  连陛下都有这样的怀疑,那是否说明,十一公主确实有夺嫡的意图。
  若真是如此……
  淳于越紧紧盯着前方小小年纪就能轻易煽动人心的十一公主,牙根咬得死紧。
  他仿佛已经看到长大后的十一公主,煽动天下,霍乱朝纲的模样。
  淳于越问:“十一公主的心思,丞相可知?”
  李斯反问:“仆射呢?可想过?”
  “五百年前,孔子、老子、墨子这些先贤能在一片贫瘠的大地上为我们种下成仙的种子,我们现在要做的,仅仅只是给这颗即将成熟的果苗浇水。”
  “大秦的子民们,不要问秦始皇现在该做什么,而要问现在的你们能为大秦帝国做什么;不要问未来的秦二世在封神中做了什么,而要问未来的你们能为封神做什么。”
  “在这一刻,在仙人的注视下,在先贤们的期盼中,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为了帝国!为了封神!”
  “咚!”嬴舜华狠狠敲击锣,同时高声呐喊,“为了帝国!”
  “为了帝国!”下面开始有人跟着高声呐喊。
  “咚!”嬴舜华敲击锣,“为了封神!”
  “为了封神!”现场气氛彻底被炒起来。
  “咚!”
  “为了帝国!”
  “咚!”
  “为了封神!”
  这一刻,在场的,不再是因为“封神失败”讨要说法的诸子百家,而是为了封神团结在一起的大秦子民。
  “为了帝国!”
  “为了封神!”
  黔首、贵族、诸子百家弟子、六国余孽、守卫兵甲,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豪情万丈。
  呐喊声回荡在天地间,仿佛能掀翻一切,就连远在章台宫的帝王都听见了那一句又一句的“为了帝国,为了封神”。
  “发生了什么事?”秦始皇问。
  赵高一直派人盯着事情发展,听到嬴政的问话,立马上前,用最简洁的话把事情描述了一遍。
  嬴政遥望声音传来的方向,即便看到的只是空旷的石板和高高的宫墙,也能想象得到外面该是怎样的盛况。
  “彩!”嬴政总算是露出了听到“秦二世而亡,封神失败”后的第一个笑容,“传朕命令……”
  --------------------
  锣是春秋时期出现的,发源于广西、云南、四川一带。到了秦汉时期,随着领土的扩张传入中原;<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宋朝之后,锣开始在民间流行;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被广泛用于戏曲音乐中;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塞克最先把它引入西方交响乐中。
  第10章 子房恐惧,仙幕总评
  人群之外,张良站在角落里,隔着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头顶,遥望高架上的女孩。
  每当她敲击一下手中的锣,他都能感受到心脏跟着重重跳动,那一声声“为了帝国,为了封神”穿过他的耳膜,妄图从嘴巴钻出来。
  一直把刺杀嬴政作为目标的张良,第一次将目光放在嬴政的子嗣上。
  “为了帝国!”
  帝国!
  大秦帝国。
  沉重的,压抑的,染血的……大秦帝国,在这一刻,随着那一声重过一声的铜锣声,那一句又一句的“为了帝国”,变得愈发可怕。
  张良仿佛看到了一头长满獠牙的黑色怪兽,张着血盆大口朝他扑来。
  哪怕世人皆因仙幕的出现觉得秦国是正统,六国其余贵族因为封神想要放弃复国,张良也从未真正放弃。
  直到这一刻,他才在这片震耳欲聋的浩瀚呐喊中,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天命所归,感受到前途无路。
  “为了帝国!”
  在这一声声的呐喊中,张良仿佛听到了天地都在告诉他,韩国早就已经不在了,这世间只有一个帝国——秦国!
  他无力地扶着斑驳屋墙,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
  不能再听下去了。
  赵高带着嬴政诏令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嬴舜华蹲在木架上,居高临下地抱着蒙恬的头,冲着众人慷慨激昂地说:“看看这张脸,看看这张脸,多么熟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