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作者:
北山小石 更新:2024-09-30 14:56 字数:1878
肉眼可见,那些没有被刨平的小凹痕,这时候便又被“浆糊”填平了。
与此同时,木板的表面也被软化、湿润。
这样一来大概是更容易印上字吧。
【宋代的雕版印刷,通常多用木板刻字,不过也有的会用铜板雕刻。比如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所用的铜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们一听。
这铜版的雕刻印刷,听起来固然还不错,仿佛会比木板的器具,更为耐用一些。
但显然,这种制作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如果想要像“造纸术”那样,大批量生产使用的话,用铜版雕刻,估计不太现实。
嬴政与刘彻也是这样认为。
他们还听见什么“上海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存放、或者展示历史物品的地方吗?
嬴政不由得想起之前的“秦始皇陵”,他的陵墓都已经供后人参观了,还收门票。
尤其是,门票好像还很便宜!!
嬴政:“&%#&%#……”
不知道,刘彻的陵墓,是不是也是如此。
嬴政默默注视着天幕,无论视频是只介绍木板印刷,还是也会介绍铜版印刷——
他反正都是赚了的。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还是木板刻字。简单地说,就是先在纸上写好要印刷的原稿,然后反向贴在木板上,然后使用刻刀,将原稿里面、非图文的地方刻去,这样就成为了印板。】
将非图文的地方刻去……?
一开始,很多人没太跟得上思路与节奏。不过天幕上,很快就出现一则动画。这则动画,简单而直观地说明了雕版印刷术的过程。
首先是一张白纸,出现在苍穹之巅。
因为横亘于天际的光幕十分巨大,所以这张白纸也显得非常大,从底下看起来蔚为壮观。
接着出现一只右手。
这只右手提着一支毛笔,在白纸上开始书写,晃一晃片刻便写好了一列列工整的文字。
这便是待会儿要印刷的内容。
然后,那只右手将这张纸掀起来、贴在木板上,有字的那一面朝下、与木板相贴。
这时候的字,显然与正常的文字是相反的。等到印在纸上的时候,就又回正了。
墨子:对对,是这样的。
鲁班也想到了这一点,雕刻的时候应该反着雕才行。
再然后,便是很多人有所疑惑的地方。
只见那右手执着刻刀,将木板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了凸起的样子,天幕称其为“阳文”。
至于如何刻成“凸起”的样子——
那自然是将木板上面、除文字以外、其余的空白部分,全部剔除,而凸起的“阳文”也随之更加分明。
嬴政:好,很好!
这种方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很好理解也很好想出来似的,但真正要“无中生有”的时候,却也十分难得。
在动画里,文字突出版面大约一两毫米,而历史人物们只消看个大概。这些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随后,动画里出现一注水流,徐徐将雕好的板冲洗干净,木屑随之消失。
至此,刻板的过程完成。
紧接着便是“印刷”,用一柄圆柱形的平底刷子蘸上墨汁,均匀地刷在木板上面。
其后,拿出一张纸,覆盖在木板上。
拿刷子在纸上刷,纸上便成功印出文字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
《书籍的社会史》[美]周绍明著,何朝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古禾. 印刷术[j]. 月读,2015(5).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豆豆豆 2瓶;时月 1瓶;
第46章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当白纸翻转过来的时候, 人们看见纸上印刷工整的黑色文字,握拳激动万分。
无怪乎之前展示给他们看的那些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原来那是已使用过的木板。
而文字的黑色, 则是墨汁的残留。
刘彻发现,印刷术的刻板与印刷过程, 确实与印章的使用十分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刻的字更多、印的位置相反。还有阴文、阳文的不同。
嬴政也明白印刷术与石碑刻字之间的联系了。或者不如说是,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石碑的碑文, 通常是阴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则是阳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 就要在纸上蘸墨。到此处的雕版印刷, 则是往木板上刷墨。
这种“雕版印刷”的技术十分简单,许多人看过一遍之后, 很快也就学会了。
脑子学会, 手会不会另说。
尽管还没有开始尝试, 但也可以预料到,简单的过程中,兴许还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而在这个时候, 视频也转化为天音叙述。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同样的文字内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 便能够印出许多部, 比起手写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与宋元时期, 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当时一版可以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的书,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然而, 这样的刻版费时费工,存放又占空间, 还会因为变形、虫蛀而损坏。倘若发现错别字, 经常还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书, 则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种书,都要雕一次木板,这样耗费的人工还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