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节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2024-10-21 16:35      字数:2437
  但是导弹就不一样了。
  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
  徐云这次拿出的原理利用的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不过这个理论想要落实到实处,靠的主要是燃气舵或者翼面控制。
  而这两个玩意儿就相对没那么“新”了。
  所谓燃气舵。
  指的就是把舵面安装在尾喷口的后侧,以此来改变喷流方向,让导弹转向。
  它与另一种叫做动喷管的原理大体属于异曲同工,舵效都比较高,可以实现快速转向。
  翼面控制呢。
  则是依靠空气舵来改变气流产生偏转力矩。
  它的舵效相对较低,但是简单可靠,可以连续、稳定工作。
  当然了。
  这指的是眼下这个时期有能力实验的技术。
  如果把时代换成2023年,那可选项就很多了。
  比如说发动机喷口矢量控制技术或者侧推等等,此处暂且不表。
  而无论是燃气舵还是翼面控制,它们都需要考虑到导弹的体型:
  导弹长度多少?
  宽度多少?
  前缘半径又是多少?
  更别说导弹的长度还会直接影响到风阻等一众数据,堪称一切的基础。
  因此在所有步骤之前。
  小组必须要确定一个最关键的参数:
  导弹的长度。
  虽然徐云从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最长不会超过两米的基调,但两米之内还是存在很大的浮动性的。
  毕竟导弹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众所周知。
  导弹的定义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而由于构造、体积的不同。
  导弹内部又分成了好多种类:
  比如弹道导弹和有翼导弹……也就是巡航导弹。
  其中弹道导弹是一种沿预先设定的弹道飞行,将弹头投向预定目标的导弹。
  按照作战性质。
  弹道导弹又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两种。
  战略弹道导弹一般为中程、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
  战术弹道导弹一般为近程弹道导弹。
  不过哪怕是最小的近程弹道导弹,长度也基本上都在八米以上。
  例如兔子们的东风11,长度便是9.75米。
  而有翼导弹呢。
  则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机动飞行所需的法向力依靠升力部件的空气动力提供,装有战斗部的自控飞行器。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面空导弹、空空导弹、面面导弹、空面导弹、反舰导弹及反坦克导弹,都是有翼导弹的一种。
  例如兔子们对地daod导弹的代号为长剑,也就是cj。
  反舰型的代号为鹰击,也被无数军迷吐槽的yj……
  空空导弹代号为霹雳pl、
  地对空导弹代号为红旗hq、
  海基的称为海红旗……
  同时与分类数量形成正比的是。
  有翼导弹的长度同样各异。
  比如长剑的长度多达10米。
  红旗16却只有5.7米。
  霹雳更是只有三米多……
  在2023年。
  兔子们甚至搞出了一款叫做qn202的微型导弹,长度只有52厘米,迷你的跟黄瓜似的……
  当然了。
  即便是在后世的2023年,两米以内的导弹也不算特别常见。
  因为尺寸越短代表战斗部和推进剂的量就越少,威力和射程就会相应缩短。
  不过眼下诛仙平台有重力势能提供动能,所以在体积上缩短一点儿还是没啥问题的。
  “……”
  过了片刻。
  台下一位肤色比寻常人要蜡黄不少的圆脸中年人举起了手,说道:
  “钱主任,1.83米您觉得如何?”
  徐云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此人的身份,但在钱五师介绍之后他便知道,这位中年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吴北生老爷子。
  括弧,青春版……或者说青春版pro——毕竟三十了嘛。
  “1.83米吗……”
  钱五师闻言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吴北生所谓的1.83米,可不是随便一想就冒出来的数字。
  这个数字在场的理论组成员其实都不陌生。
  它正是去年在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后,导弹项目组在规划未来蓝图时设计的一款导弹。
  这款导弹代号ma-302gq,预设长度1.83米,作战半径40公里左右。
  这是一款三代甚至四代……也就是五十或者六十年后才可能生产出来的导弹,相当于是后世脑洞风暴的产物。
  不过即便是蓝图规划,钱五师他们还是计算出了一些重要参数。
  想到这里。
  钱五师拿起笔,在演算纸上简单算了一遍。
  过了片刻。
  钱五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道:
  “不行,高度按3万米来计算,气压是0.016pa,大气温度为224.65k。”
  “这种情景下ma-302gq没法在高空停留太长时间,收敛曲线很容易失衡,有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意外。”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也轻轻点了点头。
  早先提及过。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搜索半径是基地周围500公里左右,u2的航行时速大概600-700公里。
  也就是正常来说。
  气象多普勒雷达只能确定40分钟内u2的飞行轨迹。
  而按照后世的航协标准。
  飞艇的上升时速大概是5米每秒,也就是一分钟300米上下,至多不会超过400米。
  换而言之。
  40分钟内,飞艇顶多就只能上升一万多米——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
  更别说后续还要通过无线电进行对位校正,这也要花去不少时间。
  因此,想要让飞艇飞到3万米的平流层高空、并且调试好状态。
  基地方面必须在接收到岸基雷达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立马将飞艇平台进行升空。
  也就是抛开上升耗时不谈,整个平台的滞空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低于两个小时。
  因此滞空阶段导弹可能遇到的高空状况,也是钱五师等人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环节。
  想到这里。
  钱五师便再次站起身,在身边的黑板最上方画了一横,写下了几个参数:
  气压:
  0.016pa。
  大气温度:
  224.65k。
  迎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