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4-12-23 18:02      字数:4378
  最小的凤柏听到这里,吃惊地说:“大姐你哪来的钱?”
  “我现在没钱,难道不会挣吗?小松和小柏也一样,只要你们读得起,姐就供你们上学!”凤宁说。
  她自己已经不可能复学,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尽可能多读点书。
  凤金宝听见大女儿的话,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却没有说话。
  第5章 卖笋  凤宁跟家里说了明早赶集卖冬笋的事,两个弟弟都想跟着去玩,听说是骑车去市里才作罢。
  凤宁早早就睡下了。这一夜,她睡得意外踏实,连梦都没做,直到梅香来叫她才醒来,原来已经快五点了。倒是梅香想到要去南宁卖笋子,激动得一夜都没睡踏实。
  凤宁来不及烧热水,用冷水刷了牙洗了脸,冰凉刺骨,整个人顿时清醒了。
  她俩将冬笋用袋子装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又用背篓装了一些,里面放上盘秤。
  梅香说:“还挺沉的,不知道能不能驮得起。”
  凤宁说:“应该没关系,我来骑。你背着背篓坐后面,给我打手电照路。”
  两人刚从家里出来,就碰到了曾决明,他其实早就到了,没好意思去凤宁家叫人:“你们的东西挺沉吧,要不我帮你驮点?”
  凤宁说:“东西都绑好了,重新绑麻烦,你载梅香吧。”
  梅香连忙说:“不、不、不,我骑车,你坐决明的车。”
  凤宁也没拒绝,笑嘻嘻地说:“那你来骑吧,我还可以躲在决明后面避风呢。背篓和手电都给我,我给你们照亮。”
  曾决明听见这话,不由得笑了一下。
  梅香骑车走在前面,曾决明驮着凤宁走后面,凤宁举着手电筒给他们照路。
  他们出发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是个阴天,没有星光和月亮,全靠手电筒那点光照亮。山村静寂得连鸡叫声都没有,狗也躲在窝里没醒来,除了风声,就只有自行车滚动的辘辘声。
  村道有点窄,好在大家都熟悉,顺利地通过了这段路,上了马路。马路是国道,铺了柏油,比起村道要宽敞平整多了。
  马路上没什么车,倒是陆陆续续碰到了不少步行的人,都是挑担上街去卖菜的农民。
  冬天的清晨真够冷的,凤宁穿着棉袄,头上还裹了围巾,躲在决明身后,还是冻得直哆嗦,这钱可不好赚啊。
  “真冷啊!”凤宁瑟缩着脖子,“你们骑车是不是更冷?”
  曾决明:“还好!”
  梅香:“是的!”
  两人同时回答。
  凤宁笑起来:“你俩可真有默契。决明跟着你爸学中医,以后是要当医生了?”
  “对啊,我爸说什么年代人都要看病,学会了一辈子不愁吃喝。”曾决明说。
  “这是真的,不过还得医术高明才行。你学中医是不是还要考执业资格证?”
  “资格证?没听说啊。”
  “那以后肯定会需要的,没有这个资格证,是不能给人看病开药的。要是可以考,趁早考一个比较好。有了证,以后可以自己开诊所。中医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可以干一辈子呢。”好像是九十年代左右,国家要求中医必须持证上岗,因此损失了不少良医,尤其是民间那种祖传的医术和秘方就此失传。凤宁记得上辈子曾决明后来也没有做医生。
  曾决明把凤宁的话听进去了:“我去了解一下。”
  他们边走边聊,天色终于褪去了纯黑,开始蒙蒙亮了,凤宁赶紧把手电筒关了,甚至还把后面那节电池的正负极换了过来,这样不容易跑电浪费电量。
  就这么骑着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南安。
  凤宁对南安极为熟悉,除了在这里上过一年高中,还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把两人带到了南安最大的古城农贸市场,古城市场位于老城区,南安没发展起来时,这里就是市中心。
  凤宁跳下车,对曾决明说:“谢谢啦,我们卖完还要逛街买点东西,估计时间早不了,你买好药就先回去吧。”
  “我也不用那么早回去,我买好药就来找你们,到时候一起回去。”曾决明说着就骑车离开了,根本不给她们拒绝的机会。
  梅香看着曾决明的背影,说:“他怎么跑那么快?”
  凤宁笑:“可能是怕我请他吃饭。走吧,我们进去找个位置。”
  两人推着车进了市场,此时天色尚未大亮,里面的人已经很多了,卖菜的基本已经就位,但买菜的人还没怎么上场。两个女孩转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最后还是凤宁跟一个面相和善的卖萝卜的大妈说:“阿姨,你的萝卜真水灵。挑这么大一担萝卜来卖,走了好远的路吧?”
  大妈看见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笑眯眯地跟自己说话:“也没好远。你要萝卜?”
  凤宁摇头:“我不买萝卜,我是来卖冬笋的,家离这里二十多里,赶到这里已经晚了,没地方放了。我在你旁边放一下好吗?我顺便帮你卖萝卜。”
  大妈听她这么说:“那你放吧。”
  凤宁麻利地将对方的萝卜收拾一下,堆码得整整齐齐的,腾出一块小空间,铺开蛇皮袋,把自己带来的冬笋一个个堆码起来,没放完的就继续放在袋子里。
  梅香则把自行车搬到摊位后面,跟凤宁站在一起,准备等客上门。
  凤宁见还没什么客人,便让梅香看着,自己去转了一圈,还好,整个市场只有两三家卖笋的,他们的笋子没自己的大和匀称,她还问过了价钱,叫价四毛,看来能卖个三毛,跟她预期的价格差不多。
  这还是市里才能卖到这个价,要是他们镇上,一两毛也未必卖得出去,没办法,谁叫他们当地就产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林,就街上那几个人吃,能吃多少。
  她转了一圈回来,已经陆续有人来买菜了。
  凤宁亮出杀招——挂上笑容,开始招呼客人:“阿姨,买笋子吗?昨天下午新挖的,特别新鲜,个头也大。”
  从她跟前路过的女人听见她的声音,停了下来:“笋子怎么卖?”
  “你给四毛吧。”凤宁说。
  “不能少点?”客人已经弯下腰来了。
  “真心要的话,三毛五给你。这笋子多漂亮啊,个头又大,两个就能炒一盘了,加点肥肉,或者用猪油炒,比肉都香。”凤宁挑了两个大的出来,“这两个可以吗?”
  客人看一眼:“行。”
  凤宁从背篓里拿出秤来,放秤盘里一称:“三斤二两,算三斤,一块零五分,就一块钱吧。”
  客人掏出来一把零钱:“给你零钱可以吗?”
  “零钱好啊,我正要零钱找零呢。”凤宁笑眯眯地将笋子拿起来,放在对方的菜篮里,一边接过对方递来的钱,一边问,“阿姨买萝卜吃吗?这萝卜多水灵啊,又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泡点萝卜吃,酸辣可口,还开胃。”
  客人听她伶牙俐齿,又看了她一眼:“这萝卜也是你的。”
  “不是,是阿姨给我让了个地方,我帮她卖。”凤宁笑得甜甜的。
  她的笑容特别具有感染力,客人抵抗不了:“那好吧,我买根萝卜。萝卜怎么卖?”
  卖萝卜的大妈高兴极了,赶紧去卖萝卜了,她没想到凤宁还真帮她卖萝卜。
  凤宁的笋子就这样开了张,她负责揽客称重,算账,让梅香收钱找钱,还顺便帮大妈卖萝卜。
  她长得好看,笑容亲切,嘴巴又甜,愿意买她东西的人还挺多。
  梅香还担心卖不完,没想到八点多笋子就卖完了,顺带隔壁大妈的萝卜都卖了大半。
  两人收拾好东西,顺便把客人剥掉的笋衣也带走,一点垃圾都不留。
  梅香难掩内心的兴奋,等出了市场,才说:“没想到这么好卖!你可真行,宁宁!我就不好意思吆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们买就是我赚的,不买我也不吃亏呀,说几句话而已。”凤宁说。
  梅香说:“我们现在去哪儿?去买东西吗?”
  凤宁说:“吃点东西吧,顺便等一下决明,他说了要来找我们的,估计他现在也快买好了。这市场还有卖衣服的摊位,你要的毛线应该也有,一会儿我们去看看。”
  两人找了一家面馆,每人点了一碗担担面,一毛钱一碗。等面的空隙,凤宁把钱拿出来点了数,四十多斤笋子,除去损耗,一共卖了12.8元。
  凤宁拿出6元,将剩下的给梅香:“你挖的笋比我多,我拿六块就好。”
  梅香不干:“那怎么行!要不是你,我也卖不了这么多钱。以前我背一大篓去镇上卖,顶多就卖个两三块钱。”
  凤宁不由分说抓住她的手:“拿着,早上这顿你请客就好。回头我买东西钱可能还不够,还要跟你借钱。”
  梅香听到这里,这才不争了。
  吃完面,曾决明也过来了,他来得正好,可以帮她俩看自行车。凤宁先陪梅香去买毛线,毛线价格三毛钱一两,织一件毛衣需要两到三斤毛线,也就是需要将近十块钱。好在梅香还从家里带了钱来,否则钱不够用。
  挑好毛线,梅香又给弟弟妹妹各买了一双袜子,花了一元。一双袜子五毛钱,现在工业品的东西就是贵,再过几年就好了。
  凤宁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大棉线团。又看到有卖白纱布的,厚薄程度用来糊灯笼再合适不过,一问价格,1元每米,价格昂贵,不是凤宁现在能够承担的,算了,还是用纸吧。
  所以从市场出来,凤宁拉着梅香和曾决明去了百货商店。要买凤宁需要的材料,百货商店最合适。
  凤宁买了一支细毛笔,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水彩颜料,还有一刀厚厚的白纸,也就是学校用来油印试卷的纸。薄而有韧性,这纸很便宜,但架不住买得多,也花不少钱。
  三样加起来一共需要七块三毛,凤宁身上的钱不够,便向梅香借了两元。又买了四支铅笔,还买了两毛钱的橘子糖,小孩子的童年,总还是要有点甜味的。
  “梅香,我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还你钱。”凤宁说。
  “没关系,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也不迟,过几天我们再挖冬笋来卖。”梅香兴致勃勃。
  “好。”凤宁应下来,不过她打算赶在元旦前做些灯笼,挖笋的时间不会太多。
  第6章 扎灯笼  买好东西,他们往回走,这回凤宁没有坐曾决明的车,而是自己骑车驮着梅香,主要是担心被村里人看见说闲话,给曾决明造成困扰。
  今天天气很不错,他们快到家的时候,太阳居然从厚厚的云层后面探出脸来,冬日能够见到太阳,在他们这里绝对是喜事一件。
  凤宁忍不住哼起了《太阳出来喜洋洋》,梅香跟着唱了起来,曾决明则吹着口哨给她俩伴奏。凤宁心情愉悦,年轻真好啊!
  回到家,弟弟妹妹都欢天喜地地迎上来,想知道大姐笋子卖得如何,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凤来从背篓里拿出那卷白纸:“姐,你买这纸是要给我们打草稿吗?”
  “不是,我有别的用途。这是给你们买的。”凤宁从口袋里掏出橘子糖给他们,“还有几支铅笔,你们要的话就拿一支,留一支给我用。”
  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礼物,弟弟妹妹都很高兴,自从妈妈去世后,这种小惊喜基本上是没有了。
  凤柏看着背篓里的颜料:“大姐,这是什么?”
  凤宁说:“这是颜料,画画用的。对了,你们今天都在家,事情都忙完了吗?忙完了来帮我干点活。”
  “什么活?”
  凤宁说:“我要做点东西,你们帮我砍竹子,刮青。”
  妈妈在世的时候,这些事情姐弟几个是常干的,所以并不陌生,凤松满口答应:“好啊,大姐你也要编篮子了?”
  “不是篮子,反正是要用到竹子,等编好了你们就知道了。”凤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