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蒙上阴影的前景
作者:
红标瑰夏 更新:2024-05-14 11:37 字数:2771
这几天躲在东南亚拍摄,杜采歌得以暂时不用面对媒体的狂轰滥炸,偷得一分清闲。
虽然还是有相熟的记者打电话来询问他,想要做个电话采访,但杜采歌都推说拍摄工作繁忙,没空闲聊,暂时不接受采访。
辛婉之事,目前看来,对剧组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不管怎么说,她出事的时候,是“武林”剧组的演员。
这会连带着让观众们对“武林”有一个不好的印象。
但逐梦互娱的新媒体部门,自然会努力运作,尝试消除不利影响。
虽然逐梦互娱在这部电影里的投资已经全部撤回,但杜采歌好歹也是大股东,帮股东做事,天经地义,更何况韩艺还是杜采歌的嫡系。
只是,这些负面影响也没法在短时间内消除。
更让人诟病的是,之前舒宜欢开拍“武当”时,导演和四位主要的演员,现在已经全部离开了剧组。
当初的主创团队是如何强大!
有舒宜欢这位不管怎么排位,都能排进当代国内导演前五的大导演。
有两位影帝,两位影后。
阵容太强大了!
所以大家都对“武当”报以绝大的期待,认为这可能会是一部能名留影视的佳作。
可是在真正开拍以后,剧组却不断曝出负面消息。
一会儿是导演和副导演的矛盾,一会儿是资金问题。
然后主创人员一个接一个地离开。
最早是舒宜欢说因为身体原因离开。
然后是刘驰不想和杜采歌合作,选择离开,接着瞿宏也去追随舒宜欢的新片。
然后前几天罗恒佐因为拿不到男主角,知难而退。
现在辛婉又出事,演艺生涯可以说已经基本结束了,以后就是劣迹艺人,不太可能有翻身机会。
在外人看来,这个剧组还真是多灾多难!
目前整个主创团队,已经全部换人。
看看现在的主创团队吧。
女主角许清雅,女二暂时空缺。
男演员柳芃飞,姜佑曦。
至少从名气上来说,比原先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样一部电影,真的值得去电影院看么?许多观众都会天然带着怀疑。
最初大家有多看好“武当”,现在就有多看衰“武林”。
许多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觉得,海明威的这几亿投资怕是要打水漂了。
当然,海明威有钱,亏个几亿也不算什么。
杜采歌自己当然不这么看。
谁说自己这部电影一定会赔本?
谁说许清雅就一定不如刘驰?
他对手底下这几个演员还是有信心的。额,除了柳芃飞。
柳芃飞目前还在闭关,他也不知道这家伙究竟能不能扮演好。
至于原本辛婉的角色,严元仪,只能回国再挑选演员了。
如果这部电影实在赶不上暑期档,那也没办法。
总之,还是要精益求精,拍一部好电影出来,不能为了赶档期,就本末倒置。
……
在一处海边庄园里,剧组正紧张忙碌地运作。
杜采歌在反复检查几个机位的设置,不断做出微调。
动作指导粟芸和赵哲昆在抓紧时间对姜佑曦、许清雅做解说,不时踢腿抬手做出示范。
剧组虽然忙碌,却有条不紊。
其实辛婉的事情刚刚被曝光时,剧组里人心惶惶。
那时候剧组刚刚抵达东南亚,还没开始拍摄,就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
因为这件事注定会给电影的前景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每个人都压力很大,迷惘,担忧,焦虑。
不过杜采歌立刻采取措施,压缩了拍摄时间,原本预定7天的拍摄任务,他要求在4天内拍摄完成。
这就让剧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根本没空去瞎想。
效果挺好,人心反而安定了下来。
一切准备就绪,演员就位,恢复到上一个镜头末尾的站位和动作,杜采歌才喊道:“开始!”
姜佑曦和许清雅立刻打斗起来。
这一段,是剧情里霍玲儿向王超讨教。尝试还原封于修杀人时所用的功夫,以此来推测封于修的身份。
这一段的动作设计,也是编剧组、赵哲昆和粟芸花心思最多的动作之一。
别的几场打斗交手,只要设计得好看,打斗得精彩就行。
而这一段交手,是有明目的,要和台词对得上。
比如编剧写到,王超说“这一招‘揽雀尾’,发力的方式是武当的。至于具体是武当哪一派,还有待商榷。我觉得,应该是松溪派,或者轶松派。另外几派虽然也有这招秘技,但是发力方式有细微差别。”
那么赵哲昆和粟芸在做动作设计的时候,就不能胡乱设计,必须得设计一招揽雀尾。
但又不能和平时大家看到的揽雀尾一样,那样就显示不出这招秘技的高明。
为了设计这个动作,他们可谓大费苦心。
花好几天时间,设计出短短几个动作。
实际拍摄,不过十秒钟。
“停!”
杜采歌专心致志地看着监视器。
这段戏,他安排了5台摄像机。
其中2台固定机位,一台轨道移动机位,两台手持摄像机。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拍摄这一段镜头,最后通过剪辑,剪出最好的视觉效果。
在旁人眼中,这只是一段花拳绣腿,看着效果非常一般。
但在他脑海里,已经能浮现出成片的样子。
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杜采歌宣布:“这条不错,先保一条。我们调整一下机位,再拍一次看看效果。”
大家自然不可能有异议。
拍摄动作片,机位的选择相当重要,同样的打斗,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早期的功夫片,比如李小龙版本的“精武门”,拍摄时用的广角镜头,场景看上去很大。
在李小龙挑战虹口道场那一段,日本人在外围站成一圈,不断移动,跳来跳去,像是煞笔一样。
然后一个个冲上来,被李小龙一拳一个、一腿一个打飞。
观众就有疑问了,他们为什么要一个个冲上来,使用这种添油战术,而不是一拥而上?
镜头给到李小龙扬威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余的日本人都站在外围,成为背景板。
这些日本人是煞笔吗?不懂一拥而上吗?
当然不是。
而是当时的拍摄技巧、拍摄理念的限制,一场打斗,如果参与的人员太多,配合就容易出问题。
而一个人出问题,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就会导致整个镜头报废。
如果拍摄一群人一拥而上,那一个镜头或许拍摄很多天都拍不好。
所以只能不得已而为之,让大部分小喽啰充当背景板,一个个地送菜。
可是后来拍摄技巧进步后,对于这种多人的打斗,就有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程龙的电影里,有时会有十几个反派喽啰追打主角的镜头。
这样的镜头,却处理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精彩刺激。
程龙电影里是怎么处理的?
就是通过机位的巧妙架设,镜头里同一时间只呈现主角,和一两个反派喽啰。
当主角程龙打倒这两个喽啰后,从镜头的边缘才又出现另外一两个反派喽啰。
这时切换到另一台机位拍摄的镜头,来展现这一段新的打斗。
而先前的反派喽啰,以及别的准备入场的反派喽啰,他们是处在这一台摄像机镜头之外的。
最后剪辑出来的效果,就是视角不断地变化,程龙不断腾挪、奔跑,不断打倒反派喽啰。
这里正面打倒两人,然后同时背后又两人偷袭,他立刻转身踢倒这两人,侧面又有三人来袭……整段镜头显得非常紧凑,节奏非常紧张、快速、激烈。
这就是通过巧妙架设机位,然后将不同机位拍摄的画面进行巧妙地剪辑,来展现精彩纷呈的打斗过程。